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031部分

天兵在1917-第1031部分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班深造,不出意外的话,在1939年,李晓峰就能让他晋升上将,并在某个集团军给他找个司令员的位置。

另外补充一点,在1937年年末,部分高级指挥员的军衔进行了调整,李晓峰因为分管总政治部,顺利地晋升为大将。与此同时,特里安达菲洛夫也晋升大将,而乌博列维奇则和伏罗希洛夫一起晋升为新一批苏联元帅,在西班牙内战中表现出色的库兹涅佐夫也晋升为海军中将。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小胡子苏霍伊,因为率领援华航空队表现出色,晋升为上将。

这一波次的军衔调整中,最受伤的就是托洛茨基了,他在军队最高层的几个带头人无一例外的都没有获得晋升,哪怕是图哈切夫斯基、哈列普斯基和加马尔尼克在西班牙表现出色,但谁让他们退出了现役呢?

当然,有收获的不光是李晓峰,斯大林也收获不小,铁木辛哥顺利晋升大将,并执掌了基辅军区,朱可夫晋升中将,接管了第一骑兵军军长的位置。察里津炮王库利克成为了炮兵总监并晋升大将。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华西列夫斯基,这位兄台开始崭露头角,晋升为少将,并在总参谋部的陆军作战部任作训处任处长。

除了这些人之外,暂时而言一些相对中立的军官也得到了晋升,比如沙波什尼科夫,晋升大将并担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还比如前面提到的科涅夫,晋升中将,调任某步兵军军长。

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动预示着未来在军队中的斗争会更加激烈,不过从进步的意义上说,一大批后来优秀的指挥员开始取代十月革命中的老古董,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一系列变动中,李晓峰为手下的年轻人可是花了大工夫的,,比如此前籍籍无名的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和崔可夫、梅列茨科夫相比,他们之前还在师以下级别打转转,充其量也就是副师级干部。而且没有赶上哈拉哈河刷经验,西班牙内战爆发时,这两位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真心算是不走运。想要将他们提拔起来难度很大。

反正李晓峰费了不少功夫,卖了不少人情,才将这两位塞进了近卫机械化第一军,一个在近卫坦克一师当师长(托尔布欣),另一个给新任军长梅列茨科夫当参谋长,只要未来抓住机会,有的是表现的机会。

唯一让李晓峰比较失望的就是拉拢华西列夫斯基不成功,这位出身于第一骑集的年轻将领选择了紧跟老上司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对某仙人的橄榄枝显得不屑一顾。

不过李晓峰也没有太失望,反正手下跟华西列夫斯基一个级别的牛人已经有罗科索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还有能文能武的崔可夫。牛人多了,也就不在乎区区一个华西列夫斯基了。而且在李晓峰看来,华西列夫斯基有点言过其实,不管是收复克里米亚还是攻占柯尼斯堡表现说实话很一般,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能将仗打成那样,真心是有点对不起声望。

反正李晓峰对招揽华西列夫斯基失败并没有过多的沮丧,很快就将这个事儿给忘记了,因为随着德国志愿军被歼灭,西班牙又一次成为了政治局的焦点。

最后的歼灭战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德国人的抵抗超出了图哈切夫斯基的估计,多最后双方几乎会为了每一寸土地进行反复争夺,可以说没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红军没有海军重炮的支援,恐怕是很难拿下这块硬骨头的。

这场歼灭战打到最后,情势一度相当的紧急,因为在北方阻击国民军的哈列普斯基实在是撑不住了,用两个旅的兵力足足顶了五天,最后在弗朗哥不计牺牲的反复冲击之下,防线宣告失守,在最后完成对德国志愿军的歼灭时,国民军离国际纵队的包围圈实际上只剩下了五公里!

正是因为弗朗哥的突然赶到,让图哈切夫斯基来不及清理战场就投入了新一轮战斗,这也间接导致了包围圈内的部分德国人逃出生天。其中最著名的那一位就是后来的闪电战大师古德里安,这位身负重伤的德国志愿军总指挥被副官和勤务兵用担架抬出了包围圈,侥幸逃过一劫。

图哈切夫斯基后来知道了此事之后,是相当的后悔,尤其是当古德里安用闪电战轻而易举地解决波兰和法国,并在卫国战争初期飞快地击败东波兰进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给红军造成了相当的杀伤后。图哈切夫斯基是愈发地后悔,不止一次的对身边的人说道:“如果我能在西班牙消灭掉古德里安,后面我们的红军战士牺牲会更加的小,太大意了!”

不过,在当时,古德里安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图哈切夫斯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对手算哪根葱。那时候图哈切夫斯基对于能歼灭德国志愿军还是相当满意的,那时候他认为:“西班牙大局已定!”

客观上说,图哈切夫斯基的判断是对的,没有了德国志愿军,国民军完全不足为惧,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国民军是一败涂地。在五月末,弗朗哥在德国和意大利海军的掩护下带着残部匆匆撤离加的斯,逃向了海峡对面的西属摩洛哥。他的败逃意味着持续了两年多的西班牙内战终于落幕,人民阵线取得了胜利。

但是,也必须看到,这份胜利是不完美的,因为人民阵线只收复了西班牙本土,而西属摩洛哥以及巴里阿利群岛依然在弗朗哥的控制之下。

还必须看到,在内战末尾,人民阵线的表现是很拙劣的,如果不是国际纵队给力,结果真心很难说。而正是因为人民阵线的不太给力,西班牙的政治局势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长枪党的残余势力不断地从事暗中破坏活动,无政府主义者开始脱离人民阵线,为了所谓的彻底的自由不断地给马德里中央政府捣乱。与此同时,加泰罗尼亚人要求独立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一度跟马德里兵戎相见。

反正西班牙的局势依然是一个字——乱。缺乏掌控力和魄力的马德里中央政府就像打地鼠一样疲于应付,勉力支撑了一年多之后,宣布倒台。

当然,马德里的中央政府倒台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跟苏联的关系恶化,在内战末尾这种趋势就已经显现了,而在结束之后就表现得更加明显。马德里方面强硬地要求国际纵队必须在1938年10月份之前全部撤离西班牙,还在军事费用上跟苏联龃龉不断。

马德里方面要求苏联免除他们的大部分战争债务,还要求“归还”之前送往莫斯科的国库黄金。这在苏联方面看来是决不可接受的,之前就说的很清楚了,除了一份军火和物资属于赠送之外,其他的绝大部分都需要西班牙政府买单的。就西班牙那点儿国库黄金,早已是资不抵债,别说还给你丫的,你丫的还要补上差价好不好!

反正在钱的问题上,双方闹得是相当的不愉快,导致苏联最后撕毁了之前同人民阵线达成了战后经济援助方案。不光是再也没有援助,苏联还强硬地表示,内战时期的军事物资开支西班牙必须付账,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一来二去,双方算是彻底撕破了脸,哪怕卢森堡、李卜克内西和季米特洛夫从中斡旋都没有任何作用。

而这也直接导致了西班牙接下来二十多年陷入了混乱和动荡之中,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不是1939年二战突然爆发,让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的目光从西班牙转移,否则这帮逗比将会更惨。

反正当二战打完,当又一届西班牙内阁上台重新修复了同苏联的关系,当年的西班牙顾问再次回到西班牙的土地上帮助本届内阁平定“割据势力”时,惊讶地发现这个国家的经济至少倒退了五十年。用再次回到西班牙的库兹涅佐夫的话说:“民粹主义真是害死人啊!”

说完西班牙逗比们的事儿,让我们继续回到国际舞台,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在西班牙遭到了苏联的强有力抵制,没有入历史上一样取得成功。但是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对英法的绥靖政策上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1938年3月11日,在英法的纵容下,纳粹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德国和奥地利的所谓“统一”。紧接着不断地在苏台德问题上施加压力,准备肢解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实话实说,这一阶段英法得表现真心对不起他们的国际领头羊地位,吞并奥地利,英国人仅仅是随便抗议了两声,法国人更好,直接装作没看见。反倒是苏联一直在强烈反对纳粹的暴行,不止一次在国际上高呼:“国联必须拿出确实有效的手段和错失,去保护那些在纳粹铁蹄下瑟瑟发抖的人们!”

而对于苏联的高呼,英法不听也就算了,反而是冷嘲热讽,甚至还怪苏联多事。不出意料的话,这帮孙子很快就会卖了捷克斯洛夫克,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

多插一句嘴,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有一个后来始终强调自己是纳粹和二战受害者的小丑也在上蹿下跳,它就是波兰。在德国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波兰人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尸体上切了一刀。这帮擦脚布是从来没有搞清楚过自己的定位,还很天真的以为自己在英法那边的地位跟捷克斯洛伐克完全不一样。

可是傻乎乎的擦脚布绝对想不到,1939年3月份,捷克斯洛伐克倒下,半年之后,就轮到了他们,可见人在做天在看,你早晚要付出代价的。

从1938年3月,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政治局关于国际局势的未来走向,爆发了一系列的争吵。倒不是什么路线之争,在奥地利被吞并之后,哪怕是斯大林也承认希特勒的野心超出了想象,而英法的纵容很容易让希特勒铤而走险。

双方对于防范德国没有争议,但是怎么防范却是有争议的。托洛茨基的意见更直接和更强硬,要求立刻联合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东欧和中欧国家共同给纳粹施压,用强硬的手段将其压回去。

而斯大林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东欧和中欧国际就算联合起来在国际上也没有多少分量,不足以对付野心高度膨胀的德国。而且这一票国家是英法的铁杆小弟,天然的就不会跟苏联一条心。这种三心二意的联盟完全没有用!

斯大林认为能够遏制纳粹野心的只有苏联,但是苏联还没有完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现在需要做的是争取更多的时间,最好是暂时麻痹纳粹,防止英法祸水东引的卑鄙手段成功。斯大林要求在最近应当暂时改善同德意的关系,最好是能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

实话实说,斯大林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从历史上看,中欧和东欧那一票小国确实屁用都没有,一点儿都靠不住。比如说捷克斯洛伐克,只知道盲目地信任英法,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掌控命运,被吞并了属于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苏联确实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纳粹的野心,争取必要的时间是正确的。政治局通过讨论,也一定地肯定了斯大林的意见,而就在这时候,一个变故发生了……(未完待续。)

100无题

什么意外情况?法国人忽然从隐秘渠道递出了橄榄枝,希望和苏联一起共同应对德国人愈来愈膨胀的野心。这个情况可是相当的意外,要知道在此之前,法国一直都在纵容德国,怎么忽然的就转向了呢?

并不是法国人忽然痛改前非回心转意了,而是法国人一直都还是提防着德国人的。只不过在德国没有表现出那么强烈的攻击性之前,这种提防的程度很低。

而这一次,当希特勒刚刚吞并了奥地利,紧接着又立刻对捷克斯洛伐克下手之后。法国人有点接受不了了,因为之前捷克斯洛伐克一直都是跟着他们的,属于法国的小弟。如今小弟被人欺上了门,当大哥的能有面子。

反正法国人的情绪是不太稳定的,虽然也不至于立刻跟德国摊牌,但总要做点什么预防措施了。比如说暗地里跟苏联通一通气,达成一个不具有约束性的意向,法国人还是愿意的。

而这就让托洛茨基看到了一种可能,在他看来,德国人的做法终于引起了帝国主义集团内部的不满,哪怕这种不满程度还很低,但是也充分地表现出了一种倾向。

托洛茨基认为,苏联完全可以利用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做文章,不说分而化之,至少也能打下一个合作的基础。此时的托洛茨基初步有了一个想法,他认为可以联合法国甚至英国一起遏制德国的野心,将未来世界大战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老托认为,如果苏联能够多做一些工作,说服英法放弃之前的绥靖政策,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不过托洛茨基并不知道事情一点儿都不好办。当李晓峰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得知了托洛茨基的想法时,很轻蔑地对雅科夫说道:“老托这是作死!”

是的,在李晓峰看来托洛茨基就是作死。不管是英法同盟也好,还是德意日轴心也好,在他看来实际上都是一丘之貉,对于苏联都是不安好心的,只不过是程度上少有区别。

比如英法,他们吸取了一战干涉俄国革命的教训,知道颠覆布尔什维克的统治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通过赤果果的战争手段取得胜利。所以他们的想法是和平演变,通过不断地渗透和围堵,一点点的锁死苏联。

而像希特勒这样的中二病患,采取的手段更加直接更加没有技术含量,一上来就是战争手段,企图使用武力消灭掉俄国这个心腹大患。

站在苏联和李晓峰的角度,这两个集团都不是好东西,跟他们合作都属于与虎谋皮。比如历史上苏联也跟英法进行过接触,最开始这两家是狮子大开口,将责任和风险的大头都丢给了苏联,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意思。这也直接导致了斯大林最后选择跟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根据自己对政治的理解以及后世的经验,李晓峰认为,跟英法接近毫无益处,那两个货绝对不会真心实意的跟苏联结盟对抗德国,反而会一心一意地将祸水往苏联送。跟他们合作最后收获的只有白条!

李晓峰可不想收白条,所以他认为此时斯大林的路线其实更合理一点,能保证苏联安全的只有红军,只有增强自己的实力才是最好的出路。而现在增强实力还需要时间,而且德国人接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