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红军已经初步建立起相当规模的陆军航空兵部队。当然,那个时候还不叫陆军航空兵,当时直升机归空军管。倒不是空军手太长,要把持一切会飞的东西,而陆军不太重视。
是的,陆军就是不重视直升机,在叶戈罗夫当总参谋长的时候,直升机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作战能力。但是叶戈罗夫一干将领始终认为当时的直升机太简陋,载重能力有限作战半径又太小,仅仅能承担侦察、校射以及营救飞行员或者应急抢救伤员的任务。
所以,叶戈罗夫时代,红军采购的直升机大部分是承担这些任务的轻型或者中型直升机,而且数量还比较有限。
等到了图哈切夫斯基再次上台,陆航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图哈切夫斯基对直升机的认知跟叶戈罗夫没有什么不同,他更重视的是空降兵。而且随着战争迫在眉睫,航空工业必须向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倾斜,这就导致直升机的发动机来源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产量自然是极其有限了。如果不是李晓峰一直在强调直升机的作用,总参谋部会毫不犹豫地砍掉这些竹蜻蜓,将宝贵的发动机用于战斗机和轰炸机。
为了解决直升机部队的困境,李晓峰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从美国进口发动机应急,另一个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怎么个拆东墙补西墙呢?很简单,在1939年以前红军不是生产了大量的伊15和伊16系列战斗机吗?这两型战斗机使用的就是M25及其发展型号M62。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这些老掉牙的伊15和伊16很快便被证明价值有限(甚至不能用于培养飞行员)。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批战斗机要么很快就会被德军摧毁,要么就是慢慢的在机场上烂掉。但是在李晓峰看来,他们还是有价值的,至少他们的发动机有价值。他准备向政治局和军委建议,拆除一部分价值不大的伊15和伊16,将发动机转用于直升机的生产,这也算是废物利用了不是吗?至少在李晓峰看来,这是好事。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建议刚刚提出来,就遭到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坚决反对:“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战斗机,这时候怎么能人为的裁减战斗机部队的数量呢?就算伊15和伊16价值有限,那作为战斗机或者攻击机也是有价值的,而将它们拆解,将发动机用于直升机,那才真是毫无价值可言!”(未完待续。)
174空军的问题(下)
图哈切夫斯基绝对没有想到打脸会来得如此快,就在他在军委会议上强烈反对拆解伊15和伊16,将发动机用于直升机时,在基辅爆发的战斗狠狠地抽了他一嘴巴。
前面说过,基辅的情况并不是很妙,当六十个师的德军将其团团包围,几乎跟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之后,在政治局和军委看来基辅的陷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了。更可怕的是政治局和军委还没有任何办法去为基辅解围。
红军的主力都陷在了东波兰一线,想撤回白俄罗斯都是千难万难,还得军委向那个方向输送大量的有生力量撑场子,此时拿什么去解救基辅?总不能用口号去击退德军吧?
实际上在军委和政治局绝大部分委员的预计中,基辅可能在8月中旬就会陷落,甚至军委已经指示一部分原本用于救援基辅的部队停留在切尔尼西夫、波尔塔瓦一线,准备沿着第聂伯河抵抗德军的进攻。也就是说基辅的守军其实已经被军委和政治局放弃了。
但是让政治局和军委没有想到的是,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竟然能用一票杂牌军和散兵游勇在基辅挡住德军的猛攻,到了8月20号,基辅及其周边阵地竟然都还在红军的手中,这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之前红军主力同德军精锐之间的战斗打得不好,主要的问题不是红军的地面部队不给力,而是空中支援跟不上,红军的一票小短腿战斗机没办法去争夺东波兰的制空权,更没办法掩护红军的前线航空兵去打击德军的地面部队,也就是说,之前几乎就是红军的陆军单挑德军的陆军和空军,再加上图哈切夫斯基盲目的命令反击,被吊打也就很正常了。
而在基辅,情况就倒过来了,经过一轮紧张的抢修,德军和罗马尼亚、匈牙利军队虽然修复了一部分机场,但是出动能力还是有限,而且红军的前线航空兵攻击乌克兰境内的目标完全没有问题,再加上德国空军的主要力量都被抽调到了中央集团军群方向,南线的德国空军就不算强。此消彼长之下,就轮到轴心国部队被骑着脖子拉屎了!
在基辅周边,在巨大的空中优势帮助下,沙波什尼科夫的地面部队压力就非常小,相反,德军和罗马尼亚人就相当的被动,一度被打得灰头土脸。也就是他们在地面上的优势太大,这才能继续维持攻势并缓慢的蚕食红军的外围阵地。
龙德施泰德自然知道情况不妙,所以他一面调整进攻部署,并向最高统帅部要求重型火炮支援,另一面也要求空军多努努力,尽快早日夺取制空权。
实施证明,前一种方法有效,而后一种方法则是扯淡。很快K5列车炮就被调拨给了龙德施泰德,有了这些超远程的巨炮,德军终于可以碾碎基辅外围的永备工事,并且能轰击基辅的机场。
在K5的轰击下,基辅机场很快就被迫关闭,飞机被迫向后转移,这给沙波什尼科夫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在基辅三面被德军包围,德军不断地利用重型火炮和空军攻击基辅赖以生存的铁路补给线之后,情况就愈发的严峻了。
作为一个拥有百万人口和几十万军队的大城市,一旦物资来源的通道被切断,那将是什么样的后果?看看列宁格勒,长达几年的围城战几乎让列宁格勒市民流干血。似乎基辅的前景是相当的不妙?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之前毫不起眼的直升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之前被李晓峰调动到基辅格鲁乌和其下属的直升机部队解决了沙波什尼科夫的大麻烦。
当陆路交通受到德军的封锁和干扰时,飞翔的军马——直升机承担起了运输物资后撤伤员以及火力支援的重担。其中表现最深刻的就是西科斯基的西4、西5、西6和米里的米3。
先说运输直升机,西5十分类似美帝的H19(也就是西科斯基的S55)。该机装备一台ASH62R发动机(1000马力,空冷),空重2。5吨,最大起飞重量3。8吨,最大平飞速度180千米/小时,航程500公里。能运载两名驾驶员和十二名士兵或者十副担架。
该机在红军陆航中充当的是通用直升机的角色,其核心任务是搭载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班进行空中突击。进行货物运送时,可以在机舱里装载一吨重货物,或者在机腹悬吊1。25吨外挂。
在基辅,西5执行得最多的任务一个是充当空中运输平台,从包围圈外向基辅市区运送粮食、食品和弹药。当时在基辅附近的西5一共有三百架,在第一次基辅保卫战期间累计飞行了七千架次,运输物资三千余吨,转运伤员两万余人。其中失事以及被击落了三十余架,牺牲飞行员近百人。
当然,西5也不仅仅承担运输任务,甚至聪明的炮兵还发明了一种新式作战方式,利用直升机快速吊运ZIS2、ZIS3加农炮进入德军装甲部队突击的方向,成功的解决了包围圈内人员和装备有限的大问题。
比如在战场上视察的特里安达菲洛夫就回忆道:“8月26日,敌人的装甲部队分三路向我军阵地进攻,很快就突破了我军外围的相当一部分阵地。在及其危难的关头,直升机部队冒着巨大的风险,成功的吊运加农炮和炮班人员赶赴战场,这才打退了敌人的攻击。后来这种战术被发扬光大,战士们不光用西5直升机吊运火炮,或者干脆登上西5乘着夜色的掩护前往敌人后方袭击,一度夺回了相当一部分外围阵地……”
这还是运力比较差的西5直升机,而运力更大的西6和米3则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其中西6直升机很类似后来的雅克24直升机,只不过比雅克24小一号,用的是纵列双旋翼布局,安装两台ASH62P发动机,总功率两千马力。能搭载两个步兵班也就是20名士兵或者是两吨货物。
至于米3运输机则更大,是专门用于转运重型机械的专用直升机,也是纵列双旋翼布局,不过安装有四台ASH62P发动机,总功率4千马力。可以吊挂4吨货物。
后两者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一共生产了两百架,其中西6一百五十架,而米3则只有五十架。其中大约有一百架西6和三十架米3参与了基辅保卫战。每一天你都能看到这两款直升机忙碌的身影,在基辅完全被切断同外界联系的那半个月中,就是这一百三十架直升机搭起了生命的通道。
因为使用强度太高,在第一次基辅保卫战结束之后,这些直升机中的绝大部分都只能报废。而让人气愤的是,图哈切夫斯基竟然说这些宝贵的直升机没有用!
说完了运输直升机,接下来就必须说说专用武装直升机西4,该机采用串列双座发动机后置布局,安装一台VK105P或者AM35发动机,空重3吨,最大起飞重量4。2吨,最大飞行速度210公里/小时,航程600公里。配置有一挺12。7毫米UB机枪(后期型号改为14。5毫米机枪),能在机身的短翼上携带四个火箭弹发射巢。
相对于对机场要求十分高的固定翼战机,比如苏1/2和伊尔2来说。西4对起飞场地的要求很低,大楼顶上、球场甚至比较空旷的大街都可以起降。
在固定翼飞机被迫从基辅后撤之后,大量的西4还能留在基辅继续战斗,而且由于直升机超低空性能好,能在空中悬停,对地面部队的支援更加的给力。
期间德国的装甲部队是吃够了西4的苦头,不管是火箭弹还是从天上射下来的12。7毫米机枪弹都能轻而易举的敲碎德国坦克和装甲车的脑壳。相反,缺乏野战防空能力的德军却拿西4办法不多。
当时,为了应付西4的威胁,在基辅的德国坦克和装甲车是紧急开始加装防空机枪,先是用MG34凑合,后来发现MG34火力和威力都不足,又紧急加装20毫米机关炮。
而与此同时,西4也在不断提升性能,尤其是换装VK107发动机之后,进一步加强了飞行员座椅和油箱处装甲,生存性还是不错的。
基辅的战斗一直持续到9月初,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军委预测的基辅陷落最后期限。在此期间,不管是沙波什尼科夫还是铁木辛哥不断地给总参谋部和军委发电报,要求尽快的派遣增员部队,如果没有增员部队就赶紧的支援更多的直升机,全城的军民都指望着直升机吃饭呢!
在沙波什尼科夫一次次的恳求,也是在李晓峰的不断坚持之下,图哈切夫斯基的反对终于被军委驳回,第一批就拆解了三百架老旧的伊15。不过在图哈切夫斯基的干涉下,这批被拆解的伊15都是最老最旧的那批伊15,有相当一部分都是1934年出厂的老掉牙,甚至有一部分还是安装的M25发动机。
这批被拆下来的发动机缺乏保养,而且寿命也所剩无几,甚至有一部分根本就发不动。西科斯基和米里的工厂费了老大的功夫,拆拆捡捡才凑出了一百台能用的。当然,这一批发动机并没有安装在全新的直升机上,而是立刻发往了基辅,当地的直升机部队已经反映备件及其紧张,一度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了。
对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捣乱,李晓峰和沙波什尼科夫自然是愤怒不已,又一次将这货给告了,又是一番撕逼大战之后,托洛茨基只能再次选择和稀泥,允许再拆解三百架状况更好的伊15或者伊16。
这一批的三百台发动机倒是都能用了,但是毕竟是二手货,功率和可靠性以及寿命有点影响,导致了1941年9月出厂的直升机性能都有所下降。当然,对于饥不择食的沙波什尼科夫来说,有直升机就很好了。
先不提这些,战斗进入到八月下旬之后,苏德战场上的情况似乎是明朗了,德军终于占据了全面的优势,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究竟能够歼灭多少红军的有生力量。
红军所面临的问题是,前线阻援部队究竟还能不能继续坚持,如果在最近三五天之内崩盘,正在一片混乱中撤退的主力还是能被德军追上,结果很可能又是一场更加惨烈的歼灭战。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政治局和军委不是已经决定撤退了吗?以布尔什维克强大的组织能力,怎么说都不太可能是一片混乱吧?
哎,还是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布尔什维克组织协调能力确实没问题,如果是在苏联的国土上作战,有序撤退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如今还偏偏就是再一个逗比扎堆的国度作战,东波兰共产党建设国家的能力不咋地,但是逃跑的速度那真是一等一的快。还没等图哈切夫斯基和亚基尔回过神来,这帮本应该负责维护秩序的逗比就一窝蜂的四散奔逃了,直接导致了东波兰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无政府状态就不用多说了吧?经历过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大家都懂的。反正是民众一团混乱,大批的东波兰官僚和难民向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方向潮水一般的涌了过去,导致公路、铁路全面瘫痪,简直比三哥那里的交通状况还要可怕。
在这种混乱中,红军的撤退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原本预想中的撤退速度根本就没办法实现,导致阻击部队必须坚持更久。而且在此期间,德国人也没闲着,相当一部分伞兵化妆成红军战士渗透到东波兰进行破坏活动,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
“这个问题没办法解决,”亚基尔愁眉苦脸的对图哈切夫斯基说道,“我总不能命令部队不管不顾的从这些难民身上碾压过去吧?”
可能有同志说这就是妇人之仁,东波兰的擦脚布的贱命怎么能跟红军战士的生命相提并论,就不该管这些擦脚布,如果他们不服从命令,该碾压就得碾压。
问题是,这可能吗?至少稍微还有一点节操的人,就不会下这种命令,这么做等于是彻底地败坏了红军的形象,也彻底让红军和苏联跟波兰结下了血仇。冤家宜解不宜结,布尔什维克还想搞世界大革命呢!这不是自绝于人民吗?
更何况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东波兰老百姓其实也挺无辜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