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9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实话实说,问题也不少,比如农民的积极性就被极大的扼杀了,从1927年开始因为大量出口粮食换取外汇,部分产粮地区再一次出现了饥荒的苗头。得亏李晓峰发现得早,及时向政治局汇报并做好了应对措施,否则乐子就大了,估计会跟历史上一样被惨。
总而言之,这个十年挺精彩,虽然斗争不断,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未来是可以期待的,只要列宁一如既往的居中调和党内的各种矛盾,磨平各种冲突,苏联保持这种边斗争边前进的趋势是可以期待的。
可是,忽然之间一直帮着大伙擦屁股的列宁同志竟然说他累了,准备再擦五年的屁股就回家养老,这一下乐子就大了。没有了列宁调解各种矛盾,以托洛茨基那个折腾方式,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而且列宁还立了一个65岁退休的FLAG,这不是逼着托洛茨基、斯大林他们最后的疯狂吗?在这种情势下,斗争不可避免的进入白热化,各方势力都不得不为后列宁时代做打算,都不得不着手抢夺话语权了。
李晓峰这次在中央委员会上的惊世骇俗的发言,就被视为斗争集中爆发的开始。所有的人都觉得,他这一次出手其实就是为后列宁时代斯维尔德洛夫集团的政治利益做的豪赌。
当然,这种豪赌也被普遍认为是愚蠢的,不少大佬都觉得小斯太着急了,明明能等,何必要这么赌呢?
对此斯维尔德洛夫是哭笑不得,因为列宁做出1935年退休的决定前,跟小斯进行了一番沟通,其意思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让小斯等一等。不要跟托洛茨基去抢35年到40年的这五年,让老托顺顺利利的作为后列宁时代的过渡者。他认为小斯真正要去争取的是40年到50年的这十年。
斯维尔德洛夫想了想也能够接受,因为1935那一届竞争太激烈了,老托、斯大林都不得不抢,抢不到就基本意味着未来也没戏了。但是小斯完全可以等,而且他等一等也算是间接向老托和钢铁卖了好,未来是必须还他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李晓峰为什么要急吼吼的出手呢?原因是相当的简单,1935年就是一个坎,到了35年,意味着二战已经很近很近了,如果按照历史上那种走向,苏联妥妥的是没办法做好战争准备的。李晓峰可不打算再打烂半个苏联了,那代价太大。
而且李晓峰也认为老托和斯大林都不是靠得住的主儿,就算小斯让出了1935年到1940年的五年,在1940年的时候,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分别是62岁和61岁,完全可以凑活再干五年,那时候小斯能再等五年吗?
反正李晓峰是不相信政治家的节操的,为了政治利益一切都可以出卖,到时候人家在台上,你在台下,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李晓峰坚决抵制当鱼肉,在他看来就算答应导师大人的意见小斯等五年,可是这五年也不是白等的,必须要有实打实的政治利益做回报,必须实打实的抓住部分权力,至少要有让老托和斯大林遵守约定的底蕴才行。
所以,李晓峰认为,战斗就得从35年开始打响,35年小斯当不了一把手,总得当二把手吧?而要当上这个二把手,能不下死力气?
某仙人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正好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刚好可以用来刷声望,谁不知道这一年对苏联来说是具有突破性的一年,在这一年断断续续封锁了苏联十年的帝国主义大流氓家里后院起火了,再也没有能力维持对苏联的封锁,让苏联打破了牢笼,用短短的十年完成了工业化,为异常残酷的二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政治赌博,那真心是只有收益没有风险,这种好事为什么不下注?反正哪怕小斯再发对,李晓峰也毅然决然的将全部的筹码都丢了进去。
当然,一度某人也是被吓得够呛,因为华尔街的股市并没有如约在1929年10月28日崩盘,整整向后延期了一个月,而这一个月某仙人可是享受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攻击,一度是风雨飘摇差点就变成笑柄。
那一个月,某仙人可是狠狠体会了一把1917年四月份列宁刚刚回国时的感受,那真心是蛋疼啊!
不过当1929年11月28日感恩节这一天华尔街崩盘了的时候,那种扬眉吐气的感觉,那种周围人群看着他惊为天人的感觉,瞬间就让之前的那些蛋疼不翼而飞了!
这一场赌博收获太大了,大得以李晓峰的胃口都觉得有点撑得慌。在来年的12大中,他奇迹般的进入了中央组织局!虽然不是组织局第一书记,但也是组织局五巨头之一了!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了,因为组织局太重要了,要成为党内真正的核心,就必须在党内的核心部门干过一把手,之前的小斯和斯大林就分别干过组织部长和总书记,在九大成为候补局委的鲁祖塔克也干过组织局第一书记。
总之,某仙人荣登组织局五大书记几乎就意味着未来他在政治局里必然有一个位置!(未完待续。)
02十年(下)
李可夫只要回想起李晓峰进行的那次政治赌博,就觉得不可思议。他完全无法理解某人为什么敢这么赌,难道某人真的是经济天才,真的能看穿资本的本质?
说实话,李可夫既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相信某人有这种天才,这种恐怖的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之前恐怕只有马克思才有吧?如果承认某人有这种能力,岂不是要承认某人有成为下一个马克思的可能?而承认了这一点,岂不是说某仙人就是正儿八经的接班人了?
李可夫是坚决不愿意承认的,因为他的好基友跟斯维尔德洛夫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布哈林比小斯还小三岁,完全可以跟小斯一争长短。而如果李晓峰有这种恐怖的能力,以他跟小斯的关系,那等于是给小斯接班大大的加分了。这让李可夫如何能忍?
可问题是,不承认李晓峰的能力,是需要有真凭实据的。就算要抹黑某人,也得有把柄不是。可是自从参加革命以来,李晓峰几乎就没有犯过任何一点儿错误,一直坚定的站在列宁那一边,并且在每一次即将发生转折的时刻,这位都会无比正确的选对阵营。这么完美的履历根本就没办法下黑手啊!
李可夫敲了敲脑门,对于即将到访的某仙人表示十分无语,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一定会想办法给某人找点别扭,可是却没有任何下手的借口,甚至外交人民委员会还欠某仙人的不少人情要还,这就让李可夫愈发的头疼了。
外交人民委员会为什么会欠李晓峰的人情呢?那还得从头说起,苏联建立之后,随着党内争论愈发激烈以及彻底摆平一切反革命份子的现实需求,肃反就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肃反一度在当时有扩大化的倾向,契卡几乎成为了全国的梦魇,不断地有间谍、特务和对国家和党心怀不满的反革命份子被揪出来。其中受冲击最严重的重灾区就是外交人民委员会。
本来也是,搞外交工作的,怎么可能不跟国外有接触?可是这些哪怕最正常的接触也经不起国内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诋毁。那一段时间外交人民委员会几乎是被各路“狗仔队”用放大镜审视,稍微说错了一句话,哪怕只是一句无伤大雅的牢骚,都有可能被契卡请去喝茶。
而那时候长官契卡的明仁斯基真心是个混蛋,放任手下的人胡折腾。一时间外交人民委员会是鸡飞狗跳,所有工作人员全都是人心惶惶,几乎到了朝不保夕连正常工作都无法开展的境况。
在这个时候,敢于将契卡嚣张气焰打压回去的就是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局在1924年进行了改组),作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李晓峰可是为不少被打为反革命份子的人洗刷了冤屈,几乎是硬顶着契卡和内务部迫使肃反没有全面的扩大化。
那一次行动,李晓峰也被认为是在冒险,是拿政治生命开玩笑,毕竟肃反是列宁和托洛茨基同时点头同意了的事,那时候谁敢反对?可李晓峰不光是反对了,还反对成功了,他不光将一票备受迫害的老革命——比如前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比如曾经的红军英雄恰巴耶夫和米罗诺夫,从黑牢和劳改营救了出来,并且还没有因此得罪列宁和托洛茨基,反而还让这两位导师认为某人是党内唯一敢说实话的人!
说心里话,当时李可夫是惊掉了一地的眼镜——尼玛,这样也可以?
总而言之,李晓峰那一次也赌对了,而这些回回正确的光辉历史实在太吓人了,这让很多不喜欢某人,甚至对某人恨之入骨的人心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作为某人的政敌,当你面对一个永远正确的对手时,那种徒劳感和无力感真心是折磨人。以至于会让你生出一种某人永远都无法战胜的感觉!
李可夫很讨厌这种感觉,但是却没办法驱除这种感觉,在这种心理下他跟李晓峰的每一次会面压力都颇大。那么李晓峰为什么要去见他呢?这涉及到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招商引资。
虽然在二十年代早期,列宁为了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提出过这方面的设想,希望能够用国外的资本带活国内的经济。不过当时反对的意见很大,托洛茨基就认为这是变相的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强烈地抵制。到了后来,因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这个政策其实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到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随着外部的封锁被解除,相关的话题又回来了。而积极倡导吸引外国资本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晓峰。
李晓峰这一回是拿托洛茨基全面发展工业的,尤其是要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个路线当幌子了。他提出:“要实现全面的工业化,就必须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农产品滞销导致我们没有办法获得引进外国技术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另辟蹊径的完成二五计划(从1925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上是1928年)的目标。引进外资,用合资的方式获得外国的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李晓峰当时把托洛茨基气得吹胡子瞪眼,这跟他主张的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是相抵触的。尤其是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国内,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放狼入羊圈!最让托洛茨基生气的还是某人打着振兴工业的幌子说这番话,这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
可是被打脸了托洛茨基还没有太多的办法还击,因为当时苏联的情况其实并不是特别好。之前说过了,因为搞集体农庄,因为大量的出口粮食,乌克兰甚至又一次出现了饥荒,当时国内对老托的政策是有相当大的反弹的。
而且要全面的工业化,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按照老托这种压榨农民的搞法,并没有搞到特别充沛的资金。并且因为经济危机爆发,农产品出口的路子也走不通了。这根本就是一个死循环!
可老托还不能承认失败,更不愿意放弃全面工业化的既定国策,那么怎么办?似乎也只有李晓峰的这个办法能试一试了。反正某人也说了,引进外资不是放任外资在国内肆虐,而是更合理的利用它们,已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且吸引外资的领域不能是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比如金融、石油、煤铁以及交通这些领域。
反正当时中央全会讨论了一个星期,才由列宁拍板先试一试,而头一批试点就是汽车和机械制造领域。比如现在李可夫跟李晓峰主要要谈的就是这两个领域。
在1928年,由李晓峰牵头,同美国的国际—麦考密特公司取得了联系,双方意向在苏联合资建立一个年产拖拉机5万台的拖拉机厂。按理说这应该是好事,不过也应了那句好事多磨的话。这份合作协定因为某些方面的干扰,一直都没有真正落实。
为此,李晓峰不得不三天两头的在外交人民委员会、商务人民委员会和重工业人民委员会部以及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跑来跑去。这一跑就跑了一年多,直到今天上午,这份意向最终才变成合同草案。
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和商务人民委员,李可夫需要最后审视这份合同草案,直到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能提交给列宁签字。而李晓峰之所以来见他,恐怕就是防止李可夫在最后的时刻又耍花样。
不过,李可夫真心没有耍花样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可夫其实是支持同国际—麦考密特公司合作的。原因很简单,作为布哈林的小伙伴,他也是相当的重视农业生产,哪怕布哈林跟托洛茨基有分歧,但是对于提升俄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好事,还是愿意开绿灯的。
不得不说,俄国的农业实在是太落后了,不少地区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水平,甚至连乌克兰这种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农业生产力也是极端的低下,大部分耕种依然采用畜力,机械化水平异常的低。
而更搞笑的是,在确定全面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既定国策之后,老托对农业基本上就忽视了。真心是当农民是取款机,只想着怎么从农民那里弄钱,至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准,嘿嘿,对不起,咱们没那么多外汇,宝贵的外汇要留给引进重工业用!
然后呢?然后就悲剧了,因为农业太落后,导致俄国的农业“商品率”极低,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农产品的生产代价太高,大部分的粮食农民自己留着果腹了,根本走不上市场。农产品进入不了市场,自然也就变不成外汇,再接着就是发展工业的资金也就没有着落。
总而言之,等问题暴露了,政治局才忽然发现拖拉机这玩意儿真的是相当重要,不完成农业的工业化,国家的重工业化几乎也无从谈起。
其实,政治局之前是相当重视拖拉机和农业的,比如在1919年,在内战最激烈也是最关键的当口,列宁就说过:“如果我们明天能拿出十万台头等拖拉机,供给汽油,供给驾驶员,那么中农就会说:‘我赞成康姆尼(共产主义)’。可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战胜国际资产阶级,必须迫使它给我们这些拖拉机,或者必须把我们的生产率提高到能自己生产制造拖拉机的程度!”
不光是导师大人,铁面人捷尔任斯基在1925年也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为了巩固工农联盟,需要建立一个巨大的拖拉机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