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太子-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赵旭的启发,这个人是一点也不敢多隐瞒,竹筒倒豆子般的直接就说了出来。
这些人来到庐州不仅是为了搜集情报的,也是策划这将这里的税收给运到南唐去。
银子是硬的通货,所以在任何的地方都是可以用的,他们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只不过是大宋改革要将所有的税收给运到中央之后,这一次他们才动手抢的。
而且不仅仅是他们动手了,好像官府还挺配合的,没有派几个人押送,这才让他们得手的。
不过他们得手之后并没有直接将这些东西运走,而是交给了一个人,这个人据说是在庐州城里还是能够说上话的。
现在这批官银在哪里他们也不清楚,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本来都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不过他们已经有了怀疑的对象。
昨天无意间见到一个人,看着背影很像和他们联络的那个人,不过今天他说出来的时候宋大海上心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于书凯,本来就怀疑他,这一下子更加的是确定了。
要不是今天赵旭带着大傻出去了,估计这个老货已经被审讯过了。
“我就知道和他有关,看来是要和他好好的谈谈了,这样你们都先回去吧我去见见这一次来的钦差是谁?明天审问这个于书凯。”
赵旭说完就直接走向了钦差行馆,他们也早就在哪里了,估计现在正商议着怎么开展工作呢?
这一次领头的正是大宋的第一任参知政事薛居正,他是这一次的主力,此时他正在苦苦的思索怎么办?
“不是说不准打扰我们,把东西放下你下去吧,不要让任何的人在进来打扰我。”
听到有人进来薛居正连头都没有抬,还以为是他下人,直接就吩咐了一句让他下去。
可是面前的人并没有动,还是在哪里站着,薛居正抬起头来:
“老夫说让你出……”那个去字还没有说出口就就被他给生生的咽了下去了。
面前这个人是他的不能轰出去的,也是他不敢轰出去的了,看着这个年轻人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薛居正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臣薛居正参见殿下。”
“薛大人快快起来,这又不是在京城,能免就免吧。”赵旭一把将他给扶了起来。
“来太子请上座,来人上茶。”薛居正一阵忙活。
“不知道太子到这里来有什么吩咐吗?”他可不认为太子是专门来看他的,皇上曾说太子巡游地方去了,今日出现在这里绝对是有事情的。
薛居正是个朝廷大员不假,可是也没有自负到让堂堂的太子深夜来这里看望自己。
再说了这夜深了,来这里有不惊动其他的人,一定是有重大的事情要和自己商议。
薛居正能够登上宰相的宝座并不是浪得虚名的,这样的小事还看不出来就回家养老去吧。
第400章偶见鬼子
“太子想必您也知道皇上派我来是查察这次官银丢失的事情的,这一次臣真的是下了一大跳。”
薛居正自己也是个干吏,这才到多大的一会的功夫就将这些东西全部给摸清楚了。
“太子这庐州府是大宋实行将赋税运送到京城的第一丢失官银的州府,所以皇上特别重视,派臣牵头来庐州查察。”
薛居正说的也是十分的正确的,这一次也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次派出这么大的钦差阵容。
一个参知政事,三个御史还有一个是礼部主事,这样的阵容不可能说是后无来者,但是起码说是前无古人了。
“薛大人是国之柱石,深受皇上的信任,这也是皇上对大人的恩典。”
“太子说的是,全是皇上的恩典,对了太子,今天臣查这些庐州的账簿的时候已经发现了一些漏洞。”
薛居正自从来到行馆就一直没有在出去过,他命令他的钦差卫队直接将庐州府个接管了。
仔细了查了一些这些年来的账簿,自从建隆元年的时候,这些账目表面上看上去都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是薛居正这样的干吏也是比较的精明,细细品味之下还是发现了问题。
“薛大人到底有喝发现了,这些账目上面还能看出来什么不一样的,这些账目都是要给人看的,既然是给人看的怎么能够让人瞧出来什么呢?”
赵旭对这些东西不懂,他前世也是没有管理过这样的事情,什么账目之类的他一看就是头疼。
“太子有所不知,这些账目是没有问题,可是要知道自从我们大宋推行通判制度的时候,一个州府都是有两本账目,一个是知府掌管的,另一个就是通判掌管的。”
薛居正就是从通判这个制度是谈起来的,这些一开始还是赵旭想起来的。
他也是仿照后世的那些书记和市长的模式来的,不过这以前的书记在大宋成了二把手。
通判都是皇帝直接任命的,而且都是皇帝的心腹,不然皇帝也不会让一个人担任通判。
“竟然在一个州府内居然有两本账目,这是谁的主意,我怎么不知道?”
赵旭纳闷当初和老爹商议的时候也没有说这通判也是有这样的职务吧?
“太子这些都是皇上和几位大人商议过之后才决定的,也幸好有这样的制度,下官才得以查出这样的漏洞。”
“太子您过来看,这里记载着今岁的税手为二百三十九万两,而这本账目却是记载着高达五百万两,还有这里说的是各地的用度,总之都是不一样。”
“总的来说都是这本知府记载的账目上的少了许多,而这本归通判掌握的却每每都比这一本要多,这些多出去的或者少了的,到了那里去了。”
赵旭明白了不管是谁说的正确,这都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里面有问题。
“太子这还不算,下官下午就带人去查看了这库房里面的和知府记载的吻合但是下官就不明白了,这通判这本秘密的账目为何要这样记载呢?”
薛居正不仅查看了账簿,更加的而是去了库房,查看了一番,除了那些被劫走的官银其他的数目都对。
都对的话,那就是说明不对了,总要有一点小的瑕疵吧,没有一点的错误只能说明他们做的太多了。
赵旭明白什么事情都是物极必反,这做的太完美了,太完美就是有问题了。
赵旭已经知道了这个薛居正还是比较相信这通判的账簿的,这毕竟是秘密的,是通判在暗中记录的,就是为了有一天是出了什么事情让朝廷好查询。
“大人以为这些税银都是去了那里,以前的就不要追究了,可是只要是我大宋建元以来的事情一定要彻查到底。”
以前的事情咱们管不着,可是只要是大宋的事情他就对不起了不管你是谁。
“是,臣明白,可是现在的事情是臣不知道如何下手呀,这庐州的通判病故,而这知府却是不知所踪。”
薛居正现在查案也是没有了人可以查,两个庐州的主事人现在都不在,你让他怎么查。
“这个我还是知道的这于书凯父子本素衣卫给关押起来了,我让素衣卫直接配合你查案,你看怎么样?”
薛居正当然是愿意了,这素衣卫是无孔不入,现在大臣们都知道这素衣卫的恐怖,现在赵旭让他们帮着查案当然一百个愿意。
“好了这件事情也不用操心我,我回去了,你也不用送了,我回去了。”
赵旭在薛居正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直接出去了,后面的薛居正只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赵旭一个人在大街上晃悠,这个点已经没有人在街上行走了,不过还是有的店铺做生意的。
说了那么多的话,自己的口也渴了,直接走进了前面的一家小店内,一看里面的人还真不少,已经没有了坐的地方。
只好是走向了二楼的,雅间,为了喝上一口茶还真的是浪费,坐在雅间里。
正在赵旭静静的享受茶香的时候,隔壁传来了一阵争吵的声音,虽然很小可是赵旭还听到了。
“阁下不觉得过分了吗?”
“你的,说我们过分,是你的主人的要我们来和你们的合作,没有问题大大的。”
我擦,这些小鬼子的生意,绝对错不了,这就是小鬼子的声音,这种他最痛恨的声音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要知道在前世的时候他可是亲手解决了不少的小鬼子的性命,对于他们的说话的习惯自然是知道。
可是现在是宋朝,怎么会有小鬼子,扶桑的人在宋朝也没有记载和宋朝有往来呀?
怎么他们这个时候出现了,自己是想着以后踏平扶桑,没有想到今天晚上在这里居然能够听到小鬼子的声音。
他知道还要替秦始皇将徐福的后人给全部灭掉呢,这个事情他依然没有忘记。
现在居然碰到了那就好好的听听他们想干什么吧,撞上我算你们倒霉了。
第401章小鬼子该死(上)
赵旭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么快就能见到这些人,他还打算这等统一饿了中原之后,慢慢的将这些人都赶尽杀绝。
这不是他残暴,而是没有一个华夏的子孙只要是有能力绝对都是会这样做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今天也算是提前见到这些人了,那么就好好的看看他们来这些有什么目的吧。
赵旭耐心的听了一下总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这些小日本是碰巧来这里的。
而坐在这些小鬼子的对面的人已经确定是宋人,好像这个宋人的背后还有个主人。
这些小鬼子竟然就是奉命来帮助这个宋人背后的主人的,好像他们已经接触过了。
并且这些人还要求有机会要去见大宋的皇上,请求对他们进行册封。
其实对扶桑的册封在历史上就有,赵旭的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来了这些信息。
这些信息赵旭是十分的了解,因为在以前这个扶桑国家也是华夏最为难缠的一个对手,要想击败对手,你一定要先了解对手吧。
所以对于这个龌龊的国家的起源赵旭都是摸得一清二楚的,知己知彼吗?
从秦始皇的记忆中赵旭已经相信这个扶桑就是徐福建立的,秦始皇也是因为这个给自己一个任务,有朝一日剿灭这个国家。
早汉朝的时候她们已经和当时的朝廷有来往了,据《后汉书》记载,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使者来汉朝拜,光武帝赐使者金印紫授。
这个时候他们还不是很强,甚至地位是很低的,倭奴国一听这个名字就是贬低的意思。
这也可以算是是两国的渊源了,这一点有个印绶可以证明,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当时这个小国家就是汉朝的属国。
确切的一点讲,这个国家当时的国王遣使入汉都洛阳进贡,愿为汉臣藩。
并且请求东汉的皇帝赐国名,因为他们的人都是十分的矮小,遂赐“倭国”。
光武帝又赐其王为“倭奴王”并且授予他们“汉倭奴国王印”
曹魏景初三年,曹睿当时魏国皇帝。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遣难升米出使魏国,获赐亲魏倭王之金印铜镜百枚。
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这个倭奴国在这个时候都是臣服于华夏的政权的。
存在这一种册封于被册封的关系,这一点赵旭感到十分高兴,想不到以前额老祖宗居然动不动就让他们给当奴才了,这本事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呀。
“我们的天皇陛下本来是想和你们的朝廷交往的,可是你们这里实在是太乱了,所以我们的天皇陛下,也想来这里分一杯羹。”
这个时候那个小鬼子说话居然和汉人无异了,居然说汉语这么熟练,看来应该是在这里待了好长时间了。
“阁下说我们的语言这么流利,真的是令在下佩服,不知道阁下在我们这里待了多长的时间了。”
“哈哈哈,亲爱的朋友这个是不能告诉你的,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在我的国家与专门教授你们语言的,从你们大唐开始我们就开始研究你们的语言了。”
“但是你们却不知道我们的语言,哈哈哈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提天皇陛下说,总有一天我们要再次来到你们这个美丽的国度。”
这个小鬼子居然越说越顺嘴了,所有的东西都说出来,好像有点得意忘形的味道。
“我们的天皇陛下说了,你们这里的人都是沉迷于享受,不思进取,整日里都是做那个什么床前明月光这个叫诗的东西。”
“而我们呢,则是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要好好的习武,忠于我们的天皇,为了我们的生存一定要征服那些劣等的民族,给我的种族争取生存的空间。”
赵旭心里大骇,这些扶桑人在这个时候居然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教育,怪不得到明朝中后期的时候他居然敢和大明朝叫板。
这个国家是一贯如此,善于学习别人,只要自己强大了,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
本来这个倭王还是汉光武帝册封的,是中原王朝的属国,可是在隋朝的时候这个情况就有点改变了。
隋朝开皇二十年,倭奴国就派人来见杨坚了,遣使言:“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
这里的天是指杨坚,他称呼杨坚为大哥,从一个奴才一转眼变成了和自己的主子称兄道弟了。
这个变化不可谓不大,实力强悍了说话也是硬气了,这一点从他们使者的说话上都是可以看到的。
杨广在在在位的时候又一次变了,大业四年,倭王遣使递交的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
当时据说杨广气的,要不是忙着攻打高丽,这个小国家估计就被杨广同志给灭掉了。
赵旭只是没有想到这些人的现在还是这么的无知,本来如果要是真实的历史,你们狂妄一下还是可以的,但是现在你们狂妄就是找死。
这些让赵旭踏平扶桑的决心更加的坚定了,不仅是秦始皇的嘱托,更是为了后世惨死在他们手中的华夏人在异世讨回一个公道。
虽然他们以后不一定会在发动那一场企图灭国的战争,但是赵旭不管这些,谁让你倒霉撞上我了呢?
“你们以前确实很强大,可是自从大唐之后你们一直的战乱我们就有了机会,我们以前的遣唐使好多已经留在了……”
恩?
赵旭听到正关键的时候他们不说了,好多遣唐使怎么了,难道留在了这里?
遣唐使是当初在唐朝的时候,扶桑派过来的使臣和一些向往唐朝文化的人。
他们在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生活,也有参加唐朝的科考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返回了扶桑。
这个人怎么不说话了,只听到里面嘿嘿的笑了起来,这是哪个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