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不朽佛 >

第66部分

不朽佛-第66部分

小说: 不朽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蝴蝶有规则的移动,那看着简朴的藏经阁缓缓的移动开。

“你怎么察觉出有阵法来的?”

不解看着变成老板娘的林若溪,凌天开口道。

刚踏进来,他都没有感应到有什么不适。

“摆放重要的东西当然得有阵法呀!告诉你喔,小弟弟,要是能找一种厉害的心法口诀,那可是能衍生出传说中‘玄通’来呢!”

生怕凌天不知道功法的神奇,林若溪依旧妩媚的脸上,笑着道。

只是,她哪里知道,凌天早已经学会了情绪无形之力的‘玄通’,而且还达到了大成境界。

“额!”再次听到有人提及玄通,凌天还是露出惊讶,一般的人很少知道这种存在。

抛了一个媚眼,林若溪道:“姐姐和你普及一下鲜为人不知的事情吧!”

整个大陆西方之地,地域宽广绵延上千万里之遥,而这极西之地,在西部来说,也不过是大陆西部的一个极西之地。

西部分为五个地域。

分别是极西之地,极北之地,极南之地,极东之地,还有中域。

而我们所处的极西之地,又根据方位来划分,分为东西南北四块地域。

分别是西泽,东洲,北营,南荒。

一般的修炼者,能走过这四块地域称得上见识卓远,而生活在西泽范围的人,通常都会自比作极西之人。

其实,知道外界广阔的人少之又少,就是帝韵境的大能也无法横穿这个世界的尽头。

有些天灾险地,无法预测,一不小心,帝韵大能都会身陨。

“咳咳,长见识了!”

来到这个大陆,知道了自己所处的极西之地,凌天还以为这个大陆不怎么大,只是,在林若溪变成老板娘之后,这一切,从她嘴里说了出来。

凌天才发觉什么修炼圣地成天宗,这些简直就是毫不起眼的一粒沧海而已。

“我和你说这些就是要说寺庙来源的深远。”

寺庙是中域流传开来的一个宗派。像什么成天宗、凌云宗等宗门,和他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寺庙,在这极西之地不多见。

中域的人都会称这些地方为不毛之地。

听着林若溪的话,凌天不禁想起自己那个世界的佛教来,看来这一切似乎有些联系,却又不同。

难道那些神话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吗?

给自己一串‘炎阳佛珠’的老和尚又是什么人?

或许进入藏经阁看看这些佛经,能知道什么?

给凌天解释了一些不常听闻的见解,林若溪妩媚的脸上笑意盎然。

“小弟弟,要不要给姐姐以身相许呢?你既然修炼魔韵,这大陆上有一句口头禅‘佛魔一念之间。’呢?”

“我们先进去看看吧,省得待会儿又出现什么变故。”听着林若溪话题又转了回来,凌天急忙插话道。

两人进入到藏经阁,里面的佛龛经籍什么的,一堆堆藏在里面,根本没有动过丝毫。

“经、律、论三藏!”

只见藏经阁里面分成了三个大架子。凌天便上前去拿起摆在最前面的《经籍纲要》。

经,指的就是达者说过的话语汇编,也是佛觉的总称。

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通达佛法能为人指导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

凌天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如此系统的分类。

最让他醒目的是‘三藏’,这不就是《西游记》里面的三藏法师玄奘么?

凌天嘴里喃喃自语。

第一百二十章诵《经籍纲要》

只是,看到后面,凌天发觉‘三藏’亦不过是一个称谓而已。

不过,手里的《经籍纲要》凌天像是入魔一样,不停的翻看着,想丢都就丢不掉。

识海里的不断的记录着《经籍纲要》的信息。

他发觉自己清晰的可以记住这些常识性的东西。

只是,看看看着,他就突然间发觉自己的识海记忆变得缓慢起来,‘经、律、论’的分为手抄大藏经、刻版印刷大藏经、石刻大藏经等等。

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之后形成的是大乘佛教三藏,最后形成的是密宗三藏。

小乘佛教三藏的形成,根据《经籍纲要》的记载,共举行过四次有名的结集。

只是看到‘释迦牟尼’凌天又怔住了。

只是,怔住了片刻,凌天才知道,这也是一个称谓。

自己知道的一些名称不过是佛教发展的一个记载而已。

识海思维意识的变慢,凌天看得仔细。

释迦牟尼入灭之后,由教徒所举行的回忆,记载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言论。

一共经过四次结集,小乘佛教三藏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结集:是在释迦牟尼圆寂90天后,为了防止僧团中出现更多的比丘破坏戒律,大迦叶尊者召集500位阿罗汉在七叶窟举行佛经的第一次结集。

结集首先由优波离尊者背诵了佛戒律,形成《律藏》,全名为《八十诵律大毗尼藏》,由于每条戒律都是经过大众的询问和解答而确定,所以被视为佛陀所亲制的戒律,为一切戒律的根本。

之后由阿难回忆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经》,这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对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最为原始佛经的经籍。

第二次结集:是在释迦牟尼圆寂110年后,以耶舍长老为首的700名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第二次结集。

此次结集就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即十事)展开讨论,集会上少数有地位的长老判定十事为非法。

对于这次结集的决定,毗舍离的僧侣颇不信服,于是另举行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并判定上述十事为合法,就此形成了大众部和上座部。

第三次结集:是在释迦牟尼圆寂226年后,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由于阿育王推崇佛理,每天在鸡园寺中供养上万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许多外道,因而经常引起争端。

于是,目犍连子帝须召集1000名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新整理了《阿含经》。

集会之后,目犍连子帝须将不同派别的论点整理出来,形成《论事》,形成了佛教的第一部论著。

第四次结集:是在释迦牟尼圆寂674年后,在迦腻色迦王统治时期,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迦湿弥罗举行了第四次结集,会上对以前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进行了总结,并对三藏作了详细的注解。

只是,经过不断的流传,只有一种注释保存下来,形成《大毗婆沙论》,从而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

看着佛教的形成事迹,思维意识的变缓,凌天才知道自己冥冥之中知道了什么。

许是‘佛魔双衍诀’的作用,还是识海思维放慢的缘故,凌天沉浸在《经籍纲要》中。

大乘佛教三藏的形成出现与‘龙树菩萨’有关,龙树菩萨的传记?,龙树在出家受戒后,不到三个月领悟已了小乘佛教全部的经要。

“尼玛,这是什么情况?”凌天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额牛人出现,三个月便顿悟了这么多的经要。

心绪的牵引,凌天的心神始终停留在《经籍纲要》中。

龙树菩萨一次路过雪山,在雪山的塔中遇见了一位老比丘,并从比丘那里机缘获得到《摩诃衍经》。

虽然他参悟了《摩诃衍经》,只是,机缘福泽不够,仍未参悟其奥义,便在水晶房中静坐深思,冥想其玄妙。

这时大龙菩萨怜悯他的痴心,就把他带到海中的龙宫,并将诸部深奥的方等经典传授给他。

后来,龙树菩萨在参悟了《摩诃衍经》和诸部方等经典后,创建了中观学派,大乘佛教至此完全建立。

后来不断的出现了一系列的经籍,分别是《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等,而龙树菩萨再次明悟,后续大乘经的《涅槃经》、《胜鬟经》、《解深密经》??、《楞伽经》等问世。。。。。。

“擦,这家伙竟然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不知道我有一天能否一见?”

看着看着,凌天的的心思如电急转。

密宗三藏是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主要经典,两本经典合起来被后人称之为《佛魔双衍诀》。

看到这里,凌天呆若木鸡。

“怎么了?”

一旁的林若溪,径自翻看着经籍,却是毫无头绪,随时注意着凌天的她,发觉凌天愣神,开口询问道。

“呵呵,没事,看的入迷了,你有收获么?”

“我看不出什么来,感觉云里雾里的!”

妩媚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林若溪摇了摇头。

不过,凌天知道自己修炼的‘佛魔双衍诀’便是《大日经》,心神全部心思投入到里面。

那些他不理解的东西,想要一窥究竟。

《大日经》相传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传授的秘密佛经。

此经诀主要为众生开示了本有本觉曼荼罗,即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身、语、意三密方便等密宗诀。

其中注视了曼荼罗、灌顶、护摩、印契、真言等密宗修炼方法。

《金刚顶经》是密宗金刚界的根本大言经。

此经诀阐述了大圣释迦牟尼佛祖的终极修行理念,显示了寰宇真实的密法和密宗。

囊括了修行者的粗、细、微、精、妙诸脉,也阐明了即身成就、生命永恒的诀窍。

“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什么?”心中掀起的滔天巨浪,凌天久久的无法平息。

“小天,你眼睛里面怎么变得金光灿灿的?”就在凌天看得入神之际,一旁的林若溪却是发现凌天怪异的举止。

第一百二十一章观识海讲经

“我或许是从里面参悟了什么玄机!”看着林若溪担心的目光,凌天模棱两可的道。

对于‘佛魔双衍诀’,凌天有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诠释。

好多常识性的东西,他觉得在看了《经籍纲要》之后,完全的顿悟开来。

只要修炼之人达到相应的境界实力,只要诵读经佛便可镇压妖魔。

教化众生,可顿悟千年。

想想,凌天都被震惊得无以复加。

最主要的是,他还从中参悟了许多弦外之音。

红尘万象,森罗密布,万物灵性皆是佛性,以菩提颂阿明。佛魔的差距,不过是一念之间。

“看来你比我想的还要不同?”妩媚之态尽显,林若溪笑着道。

“或许吧!对了,若溪姐姐,你自己看看吧,我打算借机参悟一番!”看着林若溪不明意味的看着自己。

凌天知道自从她想要转修魔韵,便是这样的眼神看着自己。

但是他凌天可不会接受林若溪所谓的命运安排。

“好吧!”

笑着答应了一声,林若溪便径自翻看着经籍。

凌天却是盘膝坐下。

思绪沉浸在识海里面,凌天一点的消化着识海里面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流逝。

他体内的气血径自运行起来,慢慢的他看到一个广阔的世界,像是在他识海意识里面构建起来一样。

藏经阁里面书架上的经籍却是散乱飞了起来。

光芒大放=盛,凌天只感觉有什么东西不断的进入他的识海里面。

同时,虚影老者让自己修炼的心法口诀,‘佛魔双衍诀’像是不断的吸收、完善,变成金色。

慢慢的凌天看到一串金色文字从里面闪现出来,充斥着体内。

朝着身体的各个穴道涌去。

生涩玄奥的金色文字,如同雨露被树叶吸收着般,他的识海里不断转化,不断的衍生。

丹田中的魔韵,像是受到刺激一样,不断的挣扎着,只是金色光芒镇压体内的魔韵之后,魔韵却是没有被减弱,最后反而和丹田中金色的光团分离而居。

轰隆!

感觉身体中魔韵和佛光的充斥,达到临界点之际。凌天识海里轰隆的出现一朵洁白的莲花,泛着无边的金光。

凌天看不到人,却是听到两道不紧不慢的声音传来。

弟子问:“世尊,什么是有为之法,其性无常。生已不住,寂灭为乐?”

然,有所作为的方法、法门,其根本的本性都是无法长久而不断变化的。

如果因为这个有为之法而产生了,但却不贪,住于它,那么就能得到寂静永恒,断灭生死后的真正快乐。

弟子又问:“什么是如来涅槃,诸佛法尔。法因缘具足和合故,如来入涅槃。”

然,如来必须以方便力示现涅槃之相,来教化众生,一切修行最后都要如佛一样涅槃,这是与佛妙门相应相合的。

因此涅槃是按照佛法修行的因缘完全成熟了,圆满和合了的标志,所以如来便涅槃。

弟子又问:“佛讲的无为法是究竟法吗?”

然,佛讲的无为法是方便法,非究竟法。

是相对于有为法而说无为法,并不虚妄,就好比世间有男就有女是相对的。

但是这个无为法是修行出离修学的第一步法门,不是最后一门。就好比虫子吃了草木,却显示出一个字来,但虫并不知道自己吃出了一个字来,或者到底是不是字,它也不清楚。

因此,如来为了开示如虫子一样的众生,随顺教化而说无为,因为众生执着有为。

用无为破有为。

弟子又问:“什么是‘诸法无我,是非无我,何者是我’?”

然,我是谁??就如佛讲的一样是实相法身,不生不灭犹如虚空,是真言,是世间主导如转轮王治理天下,是众生依止如失散之人回归故家,是佛性不变迁,是空性,是‘常住不变’永恒的我。

弟子又问:“为何佛讲法时有一不修善法童子来听法被金刚力士打死,佛不是平等视众生如儿子一样吗?”

然,为欲驱遣破解毁坏佛法者而示现,若作斯罪当有什么样的果报。

童子乃神力化生,不是真人。如来真实视众生如罗睺罗(佛俗世的儿子),因此方便善巧而行教化之事。若有人能遇到佛身放光便能远离一切诸恶法之行为。

弟子又问:“如何行方便善巧?”

然,好比有个睥睨天下之人不做善事,不行善尘世,有尘世的大能听说后,来追杀他。

这个睥睨天下之人恐惧,从而改邪归正,勤修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