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河神鬼水怪谈 >

第22部分

河神鬼水怪谈-第22部分

小说: 河神鬼水怪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让路人发现变成了河漂子,估计是昨天半夜掉进河里淹死了,家里人哭天喊地叫屈,这孩子不会水,也怕水,天再热也不可能下河游泳,平白无故怎么会淹死在河中?

因为几天以前,就在同样的地方,淹死过个军需厂的工人,所以谣言传得更厉害了,都说这河里有淹死鬼拽人,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全跑出来了,打捞尸体的当天,郭师傅也在场,老梁问他怎么看,郭师傅说看这孩子身上穿着衣服,这些半大的小子,深更半夜下河游野泳,任谁也是光着屁股,既然穿着衣服,那就是没打算下水,准是走到河边,让什么东西给拽下去淹死的。



当天傍晚,郭师傅带着丁卯,开始在铁道桥的桥膀子底下蹲守,夜间躲在乱草丛中喂蚊子,这份罪简直不是人受的,可天黑后连个鬼影子也没见到,唯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四处派沉寂,他们两个人白天要当班,夜里到桥边蹲草窝子,野地里蚊虫多,尤其是有毒的海蚊子,在这说“海”,也是方言土语,是大的意思,海碗是大碗,海蚊子单指野地里的大蚊子,黑白相间带花翅儿,逮着人往死里咬,咬上口好几天不消肿,只能多穿衣服,蒙住了头脸,好在河边荒地半夜很凉快,勉强可以忍耐,苦等到天亮,河面上始终静悄悄的,什么都没出现,要是换成旁人,天也受不住,郭师傅他们可真能咬牙,坚持到第三天深夜,看到河里有东西出来了。

那天有雨,雨下得很密,郭师傅和丁卯下了班,等到天擦黑,俩人又去铁道桥货场带蹲守,将自行车放倒,披上雨皮坐在乱草丛里,下雨不至于再受草蚊子叮咬,可三伏天捂着又厚又不透气的雨披子,身上捂出了湿疹,痒得忍不住,挠全破了,躲在湿漉漉潮乎乎的蒿草中,要不错眼珠儿地盯着河面,有月亮还好说,如果天色阴沉,深夜里远处什么都看不见,又不敢抽烟提神,就这么熬鹰似的盯着。

按丁卯的意思,没必要俩人全跟着受罪,可以个人轮流盯天,这么晚上接晚上的盯下去,忍受河边的闷热蚊虫潮湿之苦,白天又得当班,换了谁也是撑不住。郭师傅不这么想,铁道桥下边传出水鬼拽人的事情,接连出了两条人命,全出在深更半夜,透着邪行,他不放心丁卯个人蹲守,两个人在这盯着,可以倒班睡会儿,不至于放过和面上的动静,万遇上事,哥儿俩也能有个照应,别看这么苦这么受罪,他是点怨言没有,不是说觉悟高有多高,那时没别的念头,只是觉得海河里出了人命,水上公安理所当然该管,吃哪碗饭办哪桩差,天经地义不是?

等到半夜,雨住了,天上有朦胧的月光透,紧跟着蚊子就出来了,河边蚊子最多,因为蚊子在水里产卵,如果拿手电筒照过去,能看见圈圈黑色的雾团在飞,那都是野地里的大蚊子,咬完人身上长红点,专往人身上传疟疾和丝虫,哥儿俩有经验,是捂严实了,二是带了两头大蒜,旦让蚊子咬到,马上用蒜在红痒之处涂抹,虽说是土方子,可真管用,那也架不住河边草丛里的蚊子狠盯,半夜丁卯身上阵阵发冷,他跟郭师傅说要去拉肚子,他们俩躲在河边桥膀子处,居高临下盯着海河,丁卯说完话刚要起身,看河上有个人,只露出个脑袋,在河面上起浮,像是在游野泳。

天津卫四季分明,冬天冷死,夏天热死,每年七八月份,都有太多人到海河里游野泳,不过可以确保安全游泳的地方不多,因为这条河道大部分是锅底坑,有很深的淤泥水草,下去就上不来,真正能让人安全游泳的河段,只有那么几处而已,铁道桥下绝对不适合游泳,此地河深水急,水草又密,很少有人到这游泳,何况又是黑天半夜,再看那个人随着河流起伏,本身却动不动,不像晚上游夜泳,倒像河漂子。

哥儿俩跟海河浮尸打了十多年交道,看见河漂子早已见怪不怪,丁卯的肚子立时不疼了,他同郭师傅蹿出草丛,下到河里抓住那具浮尸,天黑看不清,拿手碰感觉不对,只是个人头,没有身子,份量也轻,再摸才摸出是半个西瓜皮,半夜在河上漂过,看起来跟个死人脑袋样,丁卯骂声倒霉,随手将西瓜皮扔到河边,哥儿俩正想回去,就看桥墩子下的水面上,突然冒出好大个脑袋,脸上蓝道红道,分明是在河里泡烂的浮尸。



郭师傅和丁卯在河里看见这么个东西,惊得咋舌不下,那淹死鬼在河面上看见有人,同样打了愣,随即猛子扎下水。郭师傅和丁卯心想:“没准是下完雨天气闷热,海河里的淹死鬼上来透气,既然几天撞见这东西,可不能让它逃了。”俩人打个手势,也扎下河去追,他们身上带着防水电筒,在河里打开,照见那东西往河底下逃,河底淤泥水草中黑乎乎好像有个洞口。

郭师傅和丁卯那水性,当地找不出第三个能跟他们比肩的了,没让淹死鬼逃进河底的洞里,抓起来拽到河边看,却是个瘦小的汉子,穿着水靠,戴了鬼脸面具,已呛水呛得半死,等公安人员赶到,海河淹死鬼案就此告破,原来铁道桥中间个水泥桥墩子里有密室,这座铁道桥,最初是比利时人设计建造,横跨海河,日军侵华时经过改造,桥墩子里挖空了,留下射击孔,相当于个碉堡,作为防御工事,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前,把桥墩子碉堡的入口和射击孔全给堵死了,解放后有特务在河底凿开了个洞口,利用桥墩子中的密室,放置电台炸药武器,那密室在水面上头,入口却在河底,仅有两根隐蔽的铁管换气,谁都想不到水泥桥墩子里面可以躲人。

特务利用海河里有淹死鬼的传说,套上个草台班子唱野戏用的无常鬼面具,每隔几天潜进桥墩子里发报,铁道桥两侧没有住家,万遇上谁,别人看见他吐出半尺长的舌头,多半会以为是海河中的水鬼,不是当场吓跑了,也会吓得失去反抗能力,前些天下河游泳的工人,还有那个送饭的孩子,全是因为撞见了他下河发报,被他拖到河里溺毙,几天里接连害死两条人命,他心知这个地点会让公安盯上,想趁桥墩子里的密室没被人发现,尽快把电台和炸药转移走,这天下雨,他估计铁道桥附近不会有人,没想到不走运,刚下河便被水上公安擒获。

河底电台这件案子破,也传得到人尽皆知,老百姓们又说郭师傅在解放前就是“河神”,如今还这么厉害,只要有他在,海河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子。

郭师傅可不这么认为,他跟丁卯说:“咱俩蹲守的位置并不好,特务是从对面下到河里,桥墩子下边又是个死角,根本看不见他,怎么这么寸,阴错阳差有块瓜皮在河上出现,让咱俩误当成浮尸,急忙下河打捞,刚好撞上特务从桥墩子出来。”

丁卯说:“二哥你不说我不觉得,你说我也觉得真寸,放屁扭腰——寸劲儿。”

郭师傅说:“反正这天底下的事,是无巧无不巧。”

这些话传到老梁同志耳朵里,老梁不太高兴,拉下脸来说:“老郭,眼下是新社会了,可不该再有因果报应的旧思想,照你说那块西瓜皮是冤鬼显魂,帮你抓到凶手破了案?”

郭师傅道:“梁大人,我可没说有鬼,只不过说了句无巧无不巧。”

老梁没听懂:“无巧无不巧?怎么说?到底是巧还是不巧?”

郭师傅说:“你啊,仔细想想这些事,没有什么凑巧,也没有什么不凑巧,说到底,全是命。”铁道桥河底电台案刚破几天,还没等到结案,海河上又出了个案子——人皮炸弹。

第十三章人皮炸弹

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不久,⑸⑼⑵社会仍处在军管过渡时期,安全方面的事由军队负责,虽然有公安局,那些公安侦查员也大多是军人出身,比如老梁这样的进城干部,对城里的情况和侦破案件不够熟悉,他听到些社会上对郭师傅的议论,觉得这问题不小,专门找郭师傅说这件事,可是两个人想法不样,怎么说也说不到块。

老梁是本正经,反复强调,河底电台这个案子很快告破,首先取决于国内革命形势片大好,其次是上级领导指挥有方,最后是公安机关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但绝不能归咎于因果报应类的迷信原由,还有“河神”这个绰号,也不好。

郭师傅从不敢让大伙把他称为“河神”,提起这个称呼准倒霉,命里受不住,奈何跟着起哄的人太多,可也没法跟老梁明说,只好给老梁只耳朵,心想:“你说什么我听着,等你说完我走我的。”

等老梁唠叨完,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夏季天黑得晚,这时候天还亮着,正是吃晚饭的当口,郭师傅和丁卯接连在铁道桥下蹲守了几天,没少吃苦受累,好不容易破了案,想去吃份爆肚,当是犒劳了,因此没去食堂吃大灶,所谓爆肚即是爆羊肚,东西简单,平民百姓也吃得起,吃饭却讲究,用羊肚加工成“板肚、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等,除了羊肚新鲜,功夫全出在个“爆”字上,要爆得恰到好处,又香又脆,会吃的主儿吃爆肚,总要喝二两。

他们俩人蹬着自行车前往南大寺去,南大寺是清真寺,胡同深处有个不起眼的清真小馆,解放前卖爆肚和各种各样的回民小吃,门口有块爆肚冯的铜匾,当初店中只有五张半桌子,个师傅个伙计打理生意,别看这么个小馆子,却经营了上百年之久,解放初期物资匮乏,改成国营后只供应少数几种,坐下要了两碗爆肚,丁卯问道:“哥哥,今儿老梁找你说什么事说到这么晚?”郭师傅说:“他那些话,我也听不明白。”丁卯说:“那就别多想了,今天这爆肚不错,看来饿透了吃什么都香。”郭师傅说:“爆肚冯啊,这错得了吗,老年间,住在北京城里的庆王爷都要专程到这吃水爆肚。”丁卯不信:“王爷会吃这玩意儿?”郭师傅说:“怎么不吃,你以为王府里吃什么?”丁卯说:“我没那份见识,二哥你知道?”郭师傅说:“我有个老街坊,会打通背拳,曾在庆王府做过护院保镖,我听他说过。”丁卯对此十分好奇,问道:“哥哥你给我讲讲,王爷怎么吃饭?”

郭师傅说:“兄弟,王府里跟咱老百姓家里吃饭不同,王爷是天五顿,早上起来先练趟剑,练罢更衣,到书房吃早点,比如马蹄烧饼、油炸果子、炸糖果子、螺丝转、粳米粥、冰糖脂油猪肉皮丁馅的水晶小包子,有街上买的,也有府里做的。”

丁卯说:“原来王爷早上吃这些早点,中午吃什么呢?”

郭师傅说:“到中午吃晌饭,无非是面食米饭,要和当天的晚饭岔开,不能吃重了,下饭的是六盘八碗两汤,这是热的,外带四个小冷荤,松仁小肚、牛羊酱肉什么的,作为下酒之物,有时也吃煮白肉和肉汤饭,天冷的时候吃羊肉涮锅子,下午四点来钟,王爷睡觉起来,要吃下午点心,面茶、茶汤、豆汁、烫面蒸饺、熏鱼火烧、馓子、薄脆、糖麻花,趴糕、凉粉,也不麻烦,随便吃两口,要是赶上府里有朋友在,这顿就讲究多了,至少是两干两蜜四冷荤,大碗冰糖莲子,四盘饽饽菜分别是炒榛子酱、炒木樨肉、鸡丝烩豌豆、烩三鲜,就着黄糕和提褶包子吃。”

丁卯说:“王爷可真会吃,晚上这顿饭又是怎么个章程?”

郭师傅说:“晚饭和晌饭样,主食不同罢了,夜里十点前后吃夜宵,随意垫补垫补,馄饨、花卷、爆肚、糖三角,配着放在冰桶里存下的冷荤下肚,吃完这顿夜宵,家仆端上杯新沏的小叶香片,略饮几口,有本修本,无本安歇,庆王爷除了喜欢吃爆肚冯,隔三差五还经常去砂锅居白肉馆,前清祭神用整牲口,放在特大的砂锅里白煮,那叫祭神肉,乾隆年间这路手艺流传到民间了,有位师傅在瓦缸市使用大砂锅煮白肉,砂锅最能保持肉的原味,而且上至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无例外地认为吃上口祭神肉,是莫大的福气,因此这家白肉馆的砂锅肉,每天做多少卖多少,人家位师傅带俩伙计,每天夜里做白煮肉,早晨开卖,不到晌午就卖完了,卖完便摘幌子收摊,所以说砂锅居的幌子——过时不候。”

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以来,郭师傅和丁卯的纸活儿不让扎了,在海河里打捞尸体,也没了犒赏,更没有混白事出大殡的机会吃喝,俩人馋得都快不行了,说着王府里的吃喝,把这份再普通不过的爆肚,想象成八大碗四冷荤了,这叫享得起福,也吃得了苦。

晚上八点多,小馆子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听那些人谈论的内容,是当时传遍大街小巷的“人皮炸弹”。



那个年代,这类谣传多得数不清,大致是说在长江上有座大桥,每天夜里有解放军战士执勤守卫,有天半夜,个背着孕妇的男子,匆匆忙忙来到桥头,说老婆要生了,急着过桥送医院,解放军战士好心帮忙,替这个人背上那个孕妇,跑着过桥,跑到半觉得这女人怎么死沉死沉的,也不说话也不喘气,身上还有股火药味,解放军战士猛然醒悟,是特务在具女尸肚子里撞了炸药,冒充送孕妇过江,要炸毁这座大桥,眼看炸弹要爆炸了,解放军战士抱着那具女尸,从大桥上跳了下去,终于在千钧发的紧要关头,保住了桥梁的安全。

丁卯听到可笑之处,跟那些人说:“老几位,我是没见过长江上的大桥是什么样子,不过长江肯定比咱这海河宽多了,想必那桥也更大,具女尸肚子里能装多少炸药,炸得掉那么大的桥吗?再说那当兵的活腻了不成,发现女尸肚子里装满了炸药,扔下大桥也就是了,何必抱着女尸同跳下去?这岂不是吃饱了撑的?”

在小馆里吃爆肚的人们纷纷点头称是,有个闲人说:“丁爷所言极是,这听就是胡编的,据我所知,人皮炸弹根本不是出在长江大桥上,实际上此事发生在北海公园,那天正好过节,公园里的人非常多,长椅上坐着个白衣美女,长发披肩,低着头坐在长椅上动不动,好像睡着了,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她也没醒,当时有个小孩的皮球踢到这美女头上,那女子仍是丝毫不动,恰好有位公安人员看见,发觉事情反常,过去推那个白衣美女,发现早没气了,死尸肚子里传出钟表走动的声音,原来这女尸内脏先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