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悖论-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战迫在眉睫,何骏立即下达了全面动员的命令,收缩人员养精蓄锐,安排哨兵不间断警戒,只等鬼子到来。
消息传开之后,临战的气氛笼罩整个小区,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忐忑不安。若不是强雷将所有人都集中到十三号楼里,九成九会有人趁机逃出小区。
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充满使命感。在保持现代的秘密和个人生死之间,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小区来历不泄露。强雷向所有人传达了擅离小区,任何人都可以予以击毙的死命令。
这道命令相当于让所有幸存者互相监视。
午饭后,王队长再次驾机升空,不过半个小时飞机就回来了,不过这一次带回的消息让大家多少松了口气: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敌军前进距离还不到十公里,平均每小时三公里左右。
而且鬼子必须沿着道路或者容易行走的路线前进,这不足十公里的距离,是鬼子的行军距离,而不是小区和鬼子之间的直线距离缩短十公里!
直线距离有行军距离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照这样的数据计算,鬼子抵达小区,必须再步行一百公里左右,累死他们,今天晚上也到不了,明天晚上能到都得算鬼子烧了高香。
时间比强雷的预料充裕得多,考虑到战士们和幸存者都是现代的普通人,经历过的挫折不是很多,为防止众人的精神压力过大,强雷勉强下达解除战备的命令。
但不是所有人都接到了这个命令,何骏再一次接到了十三号楼天台集合的命令。
他赶到天台的时候,直升机附近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早晨第一次侦察的几个人都在,另外还多了强雷和二班长。
正牌军人之外还有包括何骏在内的六个民兵,何骏看谁都觉得脸熟,但叫不出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而且让他很惊讶的是,所有人的枪都换成了81杠,而不是三八大盖。
强雷看到何骏出现,大喊一声:“集合!”
所有人立即在强雷面前排成一行。
寒风中,强雷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停留片刻:“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你们的任务是阻击并骚扰敌人,迟滞鬼子的行军速度,王队长会在适当的位置把你们放下。”说罢强雷将十个人分成四个战斗小组,有的组三个人,有的组只有两个成员。
不知有心还是无意,何骏又和二班长刘顺一组,除了他们俩之外,组里还有另外一个民兵。
分组结束之后,强雷立即宣布出发,所有人鱼贯登上飞机,直到这个时候,何骏还没搞清楚强雷为什么又抓了他的壮丁。
怎么一有事强雷就会想起他来?这不是玩人么?
207主动出击
直升机的旋翼缓缓转动,速度越来越快。
强雷伫立机外,身上的衣服被强风吹得紧紧贴在身上,然而他就像一株挺立的青松般一动不动。
直升机脱离地面的一刹那,强雷突然举手敬礼,直到飞机直升机飞远,他才默默放下右臂,满腹心事地离开天台。
飞机上,何骏与同组的同伴坐在一起,二班长已经很熟悉了,他摘下手套向另外一个民兵伸出了右手,大吼道:“我是何骏,怎么称呼?”
飞机里的耳机有限,没民兵的份儿。
那人同样摘下手套,握住何骏的手吼道:“牛磊,你不熟悉我,我可早就知道你。”
何骏顿时愕然,在大脑里狠命搜刮一遍,迟疑地吼:“不好意思,我怎么没印象了?”
牛磊好脾气地笑了笑,抻着脖子喊道:“不奇怪,在三叠纪的时候,两次分肉都有我的份儿,一直都没有机会谢谢你呢。”
何骏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由地咧嘴笑开了,一阵假谦虚:“谢什么呀,太客气了。”连着穿越好几回,被人当面道谢还是头一回,何骏心里一阵小虚荣。
“真不是客气。”牛磊郑重地吼,“不是从你那分到了肉,我就得出去打猎,现在有没有命在都两说呢。”
这下何骏反倒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谦虚点吧,好像贬低牛磊的性命似的,实话实说呢,又显得他自己太轻浮。
好在二班长摘下耳机,伸出两根手指吼道:“老班长,还有两分钟!”
“知道了!”牛磊吼回去,“检查装备!”
刘顺大幅度点头。在自己身上好一通乱摸,把全身上下的装备检查一遍。
牛磊也是一样,虽然他身上穿的不是军装。但动作却熟练得不得了。
何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联系起刘顺叫他老班长。何骏觉得牛磊八成是退伍兵。
他身上的东西不多,随手摸一遍,全在原来的位置就算检查完毕。
同一时间,其他人也在检查装备,一班长的动作突然停住,目光毫无焦距的模样,似乎在倾听什么,很快他就摘下耳机吼道:“情况有变。提前降落,都做好准备!”
话音刚落,何骏就感到了一阵突如其来的失重,直升机迅速下降,转眼间就落在林中一块空地上。
一班长冲刘顺打了个手势,刘顺会意地点头,拍了拍何骏和牛磊的肩膀,拉开舱门,一马当先跳下飞机。
直升机下方的积雪已经被气流吹飞,露出了反射着阳光的冰面。
原来飞机降落的地方不是地面。而是一条河封冻的河面……想想也对,这年头的自然环境不知道比后世好了多少倍,到处都是原始森林。想在树木里找到一块适合降落的地面,不是件容易的事。
跳下飞机的刘顺脚底打滑,“嗵”地摔倒在冰面上。
牛磊紧接着跳了下去,同样没能避免摔倒的下场。
何骏留了个心眼儿,跳下飞机的时候干脆就没打算站住,而是主动坐倒在地。
舱门重新关紧,直升机迅速爬升。
何骏掏出墨镜戴在脸上:“这到底是哪儿啊?”
刘顺翻身爬起来,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包说:“咱们的任务是埋伏到那儿。”
“山顶?”牛磊拍拍裤子,一脸的不赞同。
“山腰。”刘顺笑着回答。“山顶太显眼了,咱们又不打伏击。打几枪就撤,最好藏在灌木丛后面。或者趴雪堆里。”
何骏朝那边张望了一番:“望山跑死马,抓紧时间赶路吧。”
“不急。”刘顺指指背后的背包,“帮我摘下来。”
何骏帮他把背包摘下,刘顺从背包里扯出个叠得整整齐齐的白布,递给何骏和牛磊一人一块:“披上,床单改的披风。”
何骏哑然失笑,接过来披在身上,把两根拴披风的细绳系在脖子上,小心地塞在衣领下扯了扯:“系这玩意儿真别扭,跟上吊似的。”
牛磊深有同感,不禁大点其头。
刘顺又从包里掏出两个对讲机和配套的耳机喉麦,简单的交待了用法后说:“电池没多少电了,鬼子不来别开机,只开着我这个跟其他组保持联系就行了,呼,回去的时候,还得靠这玩意跟飞机联系呢。”
牛磊熟练地戴好单兵电台,何骏不知道如何下手,最后还是刘顺帮他把发夹一样的喉麦夹在脖子上。
何骏一边把对讲机塞到外套里面一边说:“温度越低,电池越不耐用,还是放衣服里面吧。”虽然对讲机和体表之间还隔着一层羊毛衫,可冰砖一样的对讲机还是让何骏机灵灵打了个冷战。
刘顺重新把空包背在肩上,报怨道:“我真想把这玩意扔这儿。”包来自于现代,按强雷的要求,任何与现代有关的东西,都不允许丢弃在小区之外。
何骏迈步向小山包走去,随口说道:“一把火烧掉不就行了。”
“算了吧还是。”刘顺认命地背着包前进,“万一让小鬼子看见就麻烦了。”
小鬼子肯定没福气看见烧包时的火焰,但是现代的纺织产品大多使用化纤材料,烧起来直冒黑烟,万一哪个眼尖的小鬼子看到升腾的烟雾就坏了。
直升机已经飞出了很远,何骏忽然看到只剩下一个小黑点的飞机再次降落,不由地暗暗猜测,这一次离机的是哪个小组。
三个人上岸后抓紧时间各自diy了一套雪鞋,接着马上赶往小山包。
小山包的距离并不远,半个小时之后,三个人成功地赶到小山包脚下,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山的北坡鱼贯而上。
山上的积雪虽然令登山消耗的体力增加了不少,但厚重的积雪同样掩盖了山包表面不规则的地形,降低了登山的难度。
下午一点四十分左右,三个登上半山腰,三个人分头挑选合适的位置隐蔽起来。
何骏找了一棵树下长满灌木的大树充当掩体,在树后无论坐着还是趴着,都不会暴露目标,正好观察小山包东侧和南侧的情况。
208主动出击(二)
牛磊的位置在山包的另一边,他把一块大石头右侧的积雪小心地清除一部分,制造了一个狭窄的射击缝,随后又用刺刀砍了些树枝插在他的战位前面,把这个不怎么自然的缺口掩饰起来。
刘顺的位置比他们俩更靠近山顶,站得高看得远,正好俯视山包的南侧,将正南方向的一切尽收眼底。
虽然鬼子从正南出现的可能性更高,但不能排除鬼子从其它方向出现的可能,除了最安全的正北之外,三个人三个位置,将东、西、南三个方向全部监控起来,无论鬼子在哪里出现,都避不开三个人的监控。
做好准备之后,刘顺打开对讲机低声说道:“大鸟大鸟,二组就位,完毕。”
很快耳机中就传来了王队长的声音:“大鸟收到,预计敌人一小时之后赶到,注意警戒,完毕。”
“二组明白,完毕。”二班长结束通话,三人小组正式进入潜伏状态。
对进行过相关训练的刘顺和牛磊来说,潜伏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对毫无经验的何骏而言,一动不动地趴在雪地上,还要不间断地观察警戒方向,简直就是折磨!
趴在雪地上可不是件好玩的事,就算身上穿得再厚,凉气还是一个劲地从身下往上蹿,没多一会儿,整个人都冷到了骨子里。
何骏尽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免得总是关注身下的寒气,但不管他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忽略寒冷的目的。
不耐烦地看了看时间,居然才刚过五分钟,何骏心底登时一阵哀号。
二班长耳朵里一直保持安静的耳机中,响起了一个声音:“狙击组就位!”
刘顺看了看时间,下午一点五十二分。
一点五十五分。他又收到了机枪组就位的消息。
两点整,第一组最后一个就位,二班长的目光在附近几座小山和高地之间扫过。其他几组人就在这些地方隐藏,分散的四组人好似织出了一张无形的大网。等待着小鬼子自投罗网。
四个组的分布范围并不大,距离最远的一组和二组,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而这里也不是小区附近那种连绵起伏的山地,而是一片地形相对平缓的小平原。
之所以将埋伏地点选在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地势平缓——地势越平缓,对鬼子的快速行军越有利。
说穿了,王队长是在押注赌鬼子的行军路线。
何骏等人埋伏的小山包,就是个几十米高的大土包;一组的埋伏点是一片坡度不大的斜坡;狙击组埋伏在茂密的树林深处的一个土包上;机枪组的位置在二组西侧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包底部。牛磊一偏头,就能看到机枪组所在的位置。
四个小组可以控制一平公里左右的面积,要不是吃不准鬼子的行军路线,王队长绝不会将几个小组分散开。
也是错有错着,若鬼子依旧沿着盘山道行军,埋伏起来就容易得多,一旦双方交火,倒霉的鬼子兵也会更多。
两点零四分,王队长通报小鬼子位于正南方向七公里左右,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不知道究竟停到什么地方去了。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何骏只趴了一小会就挺不住了,掩盖在披风下的身体每过一小会儿就要换个姿势,舒展舒展僵硬的身体。
要不是天气太冷。他觉得自己非趴地上睡着了不可,
何骏在无比煎熬之中渡过了漫长的四十多分钟,两点四十七分,二班长收到了一组发现鬼子的通报。
此时四个小组还没有人知道,鬼子改变了行军路线,不是继续沿着道路前进,而是放弃了多余的辎重,只带武器和部分给养,在地图上取直线。以最快速度急行军。
尽管走了几个小时的鬼子已经十分地疲惫,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鬼子爆发出全部的潜力。由于鬼子的突然变向和加速。
雪原上的平均积雪厚度接近三十公分,背风的位置。平均积雪厚度超过五十公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急行军,一个小时能走出两公里就算不错了,然而这些鬼子硬是走出了超过五公里的急行军速度。
王队长不得不取消了原本的袭击计划,重新选择伏击地点。
因为直升机的噪音太强,飞机不能在过于靠近鬼子的地方降落,所以四个小组进入各自的埋伏点之后,才要等这么久的时间。
一组的伏击地点距离鬼子最近,发现鬼子的时候,鬼子正好在南边一片树林里穿出来,双方的直线距离不足三公里。
一班长并未轻举妄动,而是耐心地等待,半个小时后,队列松散的鬼子兵在距离一组埋伏点八百米外经过。
鬼子的尖兵外放五百米,距一组最近的鬼子,直线距离不到三百米。
没有光学瞄准镜,就算射击八百米外的鬼子,也很难击中目标,但以一班长的枪法,击中三百米之内的鬼子几乎就是板上钉钉。
但一班长犹豫了片刻,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
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开枪,一是会提醒鬼子小心埋伏,二是最多只能打死几个鬼子尖兵,不管怎么看都不合算。
一班长很想撤了潜伏点,绕到鬼子前面重新埋伏,但是往身后的坡上爬,八成会暴露位置,因而只能老老实实地趴在那儿干着急。
鬼子继续前进,近千鬼子生命密密麻麻的一片,渐渐脱离了一组的火力范围。
下午三点十六分,电台里出现狙击手的声音:“狙击组报告,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完毕。”
“哪种枪的有效射程?85狙还是81杠?”王队长问道。
“85狙。”狙击手回答。
“是否开火由你自行判断。”王队长回复说,“最好和其他组配合一下。”
“明白。”狙击手观察了一下鬼子的行进方向,“机枪组,情况怎么样?”
“按鬼子现在的行进方向,八成到不了我的伏击区。”毛学明遗憾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