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第4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片虽然偏青少年向,但三四十岁的观众也不在少数。
“都三十多岁的人了,在电影院里听见擎天柱说‘汽车人变形’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这是一位影迷在论坛上的发言,而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人对《变形金刚》具有的深刻感情。正是这部真人动画电影能够获得如此高票房的基础。
发行方华纳兄弟的发言人迈克?沃尔曼也站出来为影片摇旗呐喊,“《变形金刚》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棒的三个工作日票房,这部电影的吸引力非常广泛,它是那种可以吸引整整一家人去看的暑期大片,我们将兴奋的看到它在周末的时间里继续高歌猛进。”
确实,《变形金刚》在北美得到了毁誉杂陈的评价,但抨击基本都来自严重式微的职业影评界。
类似‘杜克?罗森伯格根本不会表现角色的人性和深度’、‘曾经拍摄出《黑暗骑士》这般优秀作品的导演竟然拍出如此一部烂片’的言论层出不穷。
就连对待杜克比较友善的《洛杉矶时报》的专栏影评人肯尼斯?图兰,都认为他在特效上做的有些过火。
“机器人互相撞击后冲破整栋大楼、大楼倒下时砸到大街上、战斗机在头上盘旋、威震天和正派英雄擎天柱的终极大战……在震耳发馈的战斗声中。还有强烈的重金属音乐伴奏。无休无止的cgi制作场面太多了,多得让人受不了。也让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剧组应该再去评估一下他们的策略,而不应该在银幕上简单地乱玩这些变形和对打游戏。我的意思是,cgi是这部电影至关重要的元素,但我们的匹萨不能全部由cgi组成。”
然而,没多少影迷买他们的帐。《变形金刚》拍摄制作出来,本就不是给喜欢温吞如水的电影的人看的。
票房无疑是这部影片在北美受欢迎程度的最好明证。
周末所能拿到的票房数字,对一部暑期档商业大作来说无疑相当重要,在首周末开端的周五这一天,《变形金刚》就交出了一副极其出色的答卷。
哪怕此前已经在北美放映了三天。影片在周五一天还是拿到了3726万美元。
在中国的全球首映式结束后,剧组就分为了两部分,杜克带领一小部分人留在了中国,配合影片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宣传,蒂娜?菲则带领剧组主要的演职人员返回北美,重点顾及北美市场的宣传。
一次通告上,作为制片人的蒂娜?菲也被记者问到了关于职业影评人抨击影片的问题。
她受到杜克的影响,对影评人的恶感可谓根深蒂固。
“剧组所有人员尽我们所能的努力工作,我很高兴看到除了影评人之外观众都喜欢这部电影,那就让我们无视那些影评人吧,他们可以代表观众吗?不能!所以,电影首先就是要让观众喜欢。”
面对众多的媒体记者,蒂娜?菲的话一点都不客气,“在北美,自由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如果观众不喜欢一部影片,他们就不会在这上面投入一美分,但现在的形势是,大多数观众明显非常喜欢《变形金刚》,又何必在乎只有三百多人的群体的看法呢?”
相比于杜克有时要注意公众形象,蒂娜?菲的话更为直接,“尽管遭到影评人的猛烈抨击,大多数观众仍然涌进电影院观看《变形金刚》真人电影,这个事实是导致影评人对这部影片恼怒和猛烈抨击的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的评论总被公众所无视。”
“他们是活在过去的一批人,时代变了,他们却没有改变,依然认为自己才是电影业的中心。一段影评就能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或者死,总是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替全美的所有观众挑选影片,想要影响他们什么样的影片该看,什么样的影片不该看。”
“但现在的信息更加自由了,新成长起来的一代。选择电影方面不会笃信任何专业人士,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购票,毫不客气的说,影评人是一个正在迅速滑落的行业。”
“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影评人不满,他们开始改变以前相对还算公正的立场,总想对年轻观众指手画脚,他们本应客观的对电影本身评论,最后却是与主流观众的冲突。只因他们抛弃了电影角度。一切以自我为正确标准,高高在上的攻击观众的喜好。”
“其实,这些影评人都已经不值得我们去关注了,他们几乎没有在‘评论电影’”,都只是在‘用力吆喝’,想要重新恢复十年乃至二十年前作为影评人的风光地位。”
当记者问及对杜克工作的看法时,蒂娜?菲满口都是称赞,“我们这些朋友管他那种工作方式叫‘杜式操作系统’。感觉就像应对战争一样,乱糟糟的。到处都是爆炸声。场地四周能想到的地方全架着摄像机,你站在那里,会觉得自己像是个傻瓜,不知道干什么才好。但是杜克剪辑完成,天哪,效果太棒了。他简直是用摄像机完成了一出出精妙绝伦的芭蕾舞,他完全知道哪一片碎片应该拼到什么地方,他脑子非常的灵。”
某个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或许是蒂娜?菲对影评人看法最好的注解。
cinemascore在全美最著名的四家影院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统计调查,而这项直接被命名为‘你会不会根据知名影评人的影评去选择影片’的调查结果公布后。将知名影评人摆在了一个万分尴尬的位置。
在众多主流媒体上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四座影院完全无视影评人影评的观众分别为百分之八十四、百分之七十九、百分之八十一和百分之八十二。
而表示真正根据知名影评人的影评选择影片的观众,则分别是百分之二点三、百分之一点九、百分之二点二和百分之一点三,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三十五岁以上的观众。
当然,《变形金刚》周六和周日的票房,也是职业影评人市场影响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佐证。
虽然这两天的票房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但跌幅有限,《变形金刚》完全以正常健康又符合市场规律的趋势再运行。
周六的单日票房比周五只下降百分之四,收获3577万美元;周日跌幅稍高,却也只有百分之十一,报收3183万美元。
在北美的首个周末,《变形金刚》以1亿486万美元轻松摘得票房榜冠军的宝座。
影片的北美票房累计也达到了2亿1051万美元。
《变形金刚》不仅在北美市场成绩斐然,在海外上映的几百个国家和国家也非常受欢迎,比如在南韩,它不仅是南韩影史网上预售电影票成绩最好的一部,而且上映一周就吸引了431万名观众,刷新了韩国票房纪录。
同样在这一周里,《变形金刚》从海外狂卷2亿3211万美元。
上映仅仅七天的时间,全球票房就达到了4亿4262万美元这一恐怖的数字上面。
虽然比不上《加勒比海盗3》首周4亿5000多万美元的全球票房,但对于一部非续集电影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
另外,《变形金刚》还在中国制造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件。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六百八十二章通俗艺术的大师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由于近期播放的imax3d电影《变形金刚》过于火爆,影片场次过于密集,导致《变形金刚》胶片烧毁,imax播放设备造成严重损坏,预计暂时无法修复。请各位持有预售票的观众兑换普通3d场次电影票一张和相应的退款,对你造成的不便,敬请原谅!谢谢!”
这是来自东管一家imax影院在电视和报纸上的公开声明。
或许会有人好奇为什么要在电视和报纸上发表公开声明,就连杜克看到后,也适当的关注了一番,当看到起因时,他自己也不得不感叹粉丝是疯狂的。
这家影城因《变形金刚》无法放映,影院经理两次给观众下跪道歉。
上周末的一个下午,这家imax影城在放映电影《变形金刚》正片过程中,出现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的现象,而后暂停播放,在场的500多名观众情绪激动,要求影院退票并进行赔偿。
杜克看到的报纸上报道称,由于影城的imax3d电影《变形金刚》过于火爆,场次过于密集,导致胶片烧毁,对imax播放设备造成严重损坏。
因为电影停放,影厅里的观众情绪激动,大声斥责工作人员,场面一度失去控制。
鉴于当时的情势,影院经理不得不出面向观众道歉,并且两度下跪道歉。
“当时要是不下跪,确实就控制不住了,要是不下跪,以影片影迷的狂热程度,完全可能出现安全事故!”那名经理事后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在经过半个小时的协商后,影迷们逐渐情绪平稳。影院方面承诺全额退票,并附送每位观众200元路费和一张免费电影兑换券。
其实《变形金刚》的中国票房,是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注解。
在周一到周五持续高位运转之后,《变形金刚》在双休日迎来了大爆发,仅仅周六一天,就在中国地区斩获7600多万rmb。创造了中国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单日票房纪录。
虽然周日票房有所下滑,但5500万rmb的成绩,足以让无数引进片汗颜。
上映七天的时间,《变形金刚》在中国地区狂收3亿2560万rmb,几乎所有人都清楚,这部商业大作必然会创造中国影史总票房的新纪录。
这一记录的终点是多少?是五亿?还是十亿?
中国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变形金刚》必然成为在中国内地上映的首部票房超过5亿rmb的电影,而且也会成为首部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影片——即接近7亿人民币的内地票房——能不能冲破十亿大关,才是未来最大的悬念。
想要《变形金刚》的中国票房突破十亿大关。需要的不仅仅是影迷和观众的热情,还有大范围、高强度的宣传攻势。
华纳大中华区联合万达、新影联和新世纪等众多院线,推出“变形金刚总动员”二十年特别展示,上百款新版和经典版本的玩具可供影迷玩家试玩并进行销售,其中还包含孩之宝提供的数款已经停产的限量版本,除此之外还特别推出学生半价、首末场半价特惠等等众多优惠场次及措施,以吸引更多影迷走进影院。
由于国产保护月以及全球同步的关系,《变形金刚》的上映时间。既不是这边大热的暑期档,也不是独具特色的贺岁档。似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票房,但华纳兄弟和中影集团以针对性的宣传,勾起七八十年代那群人的记忆,而这些人正是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群。
同样,这个档期也没有可以跟《变形金刚》竞争的对手。
在众多一线城市的主流院线中,纷纷以十几二十分钟就有一场《变形金刚》的速度排片。甚至华纳和中影集团合作的院线中,排片间隔只有不到十分钟。
影片破纪录的表现,立即引发了中国媒体的爆炒,媒体的关注又吸引了大批观众进入院线,如果说影片首周更多是来自中国的钢丝们的支持的话。后续进入的许多观众,已经与怀旧没有多少关系了。
“《变形金刚》将是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冠军,它富含了进口大片所具备的一切要素,尤其是高科技的体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它不光满足了80后一代的变形情结,更在这种强大的影响及新闻关注度下,吸引了更多的时尚群体的目光。”
来自太平洋对岸官媒的这篇评论,无疑是对在中国掀起的变形金刚热潮的最好总结。
为了宣传影片,华纳兄弟和中影集团可谓煞费苦心,比如将影片制作时擎天柱们借鉴了自由搏击的打斗方式炒作成向中国功夫致敬,比如在网络上面大力炒作好莱坞的制作方是如何欣赏那两位杜克连名字都没有记住的打酱油的中国演员,并且宣称如果拍摄续集,两人会有更加重要的戏份。
趁着影片的热度,华纳兄弟还与中国方面合作的例如时光网等在内的几家网站,联合推出了变形金刚影片形象评选活动,引起了众多人的回应。
比如最帅造型就给了擎天柱——这个还得是擎天柱大哥,集性感与威猛与一体,特别是最后赶到大战现场的变形和随机的战斗模式起手式都帅呆了。
最佳摆设则属于救护车——悍马的身躯,护士的命,可惜了那么剽悍的身姿,只是在几次剪切中有不多的展示身手的机会,最要命的是,也没表现他的高明医术,这个医务官当得也够敷衍的了。
还有最聪明的金刚非红蜘蛛莫属,抓住时机偷袭,抛开一切逃跑,红蜘蛛从电视屏幕到电影银幕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嚣张而狡猾。
作为影片的导演,在必要的时候,杜克从来都不介意站到前台推销自己,以便争取更多关注影片的目光。
在中国最大的官媒提出专访的请求时,杜克只是稍作考虑,就同意了下来。
几辆黑色的大众轿车停在了尚海希尔顿酒店门前,柴静推开车门,与导演和摄像师等节目组成员一起走进了酒店,然后到了约好的前厅休息处,一位助理正在这里等他们。
“你们来得有点早。”
那位中影集团的助理人员颇为客气的说道,“罗森伯格导演正在处理手头的工作,半个小时后,我会带你们上去。”
“谢谢!”
柴静跟对方客套了几句,坐在休息处的沙发上耐心的等了起来,她从皮包里翻出一本英文杂志,那是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国际版,上面的封面人物正是她要采访的对象。
翻开杂志,找到相关的页面,柴静认真看了起来,似乎想从太平洋对岸同行的采访中发现一些对她有帮助的东西。
《时代周刊》的标题相当醒目——杜克?罗森伯格,举重若轻的电影大师。
上个月,我们找了一个下午在变形金刚工作室里采访了他。
杜克身形修长,步伐坚定有力,下巴和肩膀微微倾斜,很容易把他想象成一位骄傲的斗牛士,而杜克本人,正如马德里的那些斗牛大师一样,认为自己在满足观众这个行当里是位不折不扣的专家。
在他鼎鼎大名的导演生涯中,杜克早就习惯了压力和激情,他向来以大手笔著名,各种超前的想法,好多好多大场面爆炸,你甚至觉得和他握手没有听到吱吱的引线着火声简直是个意外。
他的电影有《生死时速》《勇闯夺命岛》《独立日》,都是些会让电影评论家认为“皮相胜过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