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事件发生以来,除了去加州大学医学院和发布公开声明外。杜克一直在沉默,也希望这种沉默都降低《黑暗骑士崛起》的争议。但现在看来,某些人是不想轻易放过他了。
既然沉默不能解决问题,杜克也不介意发出自己的声音。
周日一早,杜克就亲自更新了自己的官方即使分享。
“在世界影史上,观众模仿电影人物实施犯罪的案件这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在这样的一起惨案面前。任何仅针对一部电影的批评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实本就并不完美。”
就像杜克说的一样,在北美历史上,与电影有关的惨剧绝对不在少数。
他拿起了蒂娜?菲收集的一份资料,里面就有为数众多的案例。
比如1981年著名的“里根枪击案”。
当年。迷恋《出租车司机》中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约翰?辛克利为了赢得她的注意,模仿影片中主人公特拉维斯的行为,在华盛顿特区希尔顿酒店附近枪击了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造成里根胸部中弹,几名随从官员受伤,只是所谓公平公正的法律,在约翰?辛克利的石油大亨父亲挥舞的钞票前,认定约翰?辛克利患有严重精神病,谋杀总统罪不成立,仅判强制治疗。
其实,由电影引发的案件并不止《蝙蝠侠》系列,有网站就整理出起码十多次电影院事件,包括了《教父》《x战警:背水一战》等等,这些事件包括观众抵制,偶发冲突,甚至与电影本身无关的一些事件。
1988年上映的《彩色响尾蛇》讲述的是洛杉矶警方打击街头犯罪和帮派的故事,在影片开映的周末,便有分属两个帮派的13个年轻男子被捕,警方认为这13个男子是帮派成员,在即将上映《彩色响尾蛇》的剧院门口大打出手,以阻扰影片的正常放映。
此外,著名的黑帮团体“守护天使”曾在影片上映期间打出了“《彩色响尾蛇》杀死孩子”、“不要在洛杉矶上映《彩色响尾蛇》”的标语,芝加哥、纽约和迈阿密警方都在影片首映期间处于戒备状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长岛,在《教父3》放映期间,两个帮派的成员直接在电影院开火,在这次交火中,黑帮成员并没有受伤,遭殃的是坐在旁边的观众。其中,有一名15岁的少年被打死。
同样是九十年代,在《街区男孩》上映的影院里,有数起暴力事件发生,一名23岁的男子被子弹击中,继而身亡,一名15岁的少年也在首映周末被刺身亡,还有多人受伤。
进入新世纪,这种事件变得更多,2005年在巴尔的摩的一家电影院内放映《x战警:背水一战》时,一名2男子站起掏出枪,要所有的观众都趴在地上,随便开了死枪,一个倒霉的六十二岁老人因此丧命。
2008年《返老还童》放映时,一名影迷不断为影片高呼喝彩,引得旁边的人非常不耐,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后者果断逃出手枪,向前者射击……
其实去谷歌上面一搜,因为电影而造成的冲突层出不穷,死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或许,原本是休闲娱乐的看电影,有一天真的会变成被夺去性命的“极限消遣”。
当然,这只是杜克看了蒂娜?菲收集的相关资料,私下里对斯嘉丽?约翰逊的吐槽而已。
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也怕是杜克也无法否认,进入新世纪之后,由电影引发的死伤情况正在加剧。
为什么在过去清晰的现实与梦境的区别,现在却开始变得模糊,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力分辨梦想和现实的人?从一定程度上说,这和互联网造成的新的意义世界有关系。
在互联网出现以后,现实与虚拟的差别越来越小了;而技术生产的方向更是,彻底消除这种差别。
特别是电影借助互联网的宣传营销方式,非常注重互动和参与性,这能明显的增加参与者的代入感,相应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电影是什么?简单而言,就是造梦。”
看完蒂娜?菲收集的资料,杜克继续更新自己的即时分享。
“真像某些媒体所言,电影应该为这场枪击惨案买单么?”
“设想一下,如果电影中不存在任何暴力内容,干净得连最保守的人士都无法挑出问题,这个世界是否会因此变得美好?不再有暴力产生?答案不说大家也会知道。”
“但在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想象中,我们能确定的却是人类精神世界会变得何等虚假、空洞,所有艺术家和观众都会退化成痴呆的孩童,假装身处单纯完美的梦幻世界。”
“电影,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现实的变形、反映。确实有不少电影渲染或鼓吹暴力,但同时也有或许更多的电影是在让观众更深刻地认识暴力问题的严重性,让人们去警惕、反思暴力何来,黑暗何在。”
“这也许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显然也不是最坏的时代。电影映射出的,只是痼疾重重的现实而已,我们这个社会时刻都流动着正能量与负能量,一个反社会的疯子,即使不看任何电影、漫画、小说,不玩游戏,不听摇滚乐,一样可能变成滥杀无辜的屠夫暴徒。”
“当然我们有理由要求电影导演、制片人和电影公司在处理暴力场景时更加谨慎,更加注意,但12条生命这样惨烈的悲剧大单,是电影买不了也不该买的。”
“真实的世界中,我们不需要蝙蝠侠,不需要超人,更不需要小丑和莱克斯?卢瑟,只需要更多的清醒、更深的反思、更大的勇气与更热烈的对世界的爱。自由的选择与自由的意志,而不是更多的过滤、保护、控制,才能引导我们走出圣塔莫尼卡商业广场枪击案的阴影,走进更光明的世界。”
“愿上帝与保佑他们,愿上帝与所有人同在。”(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七十三章国产保护月
这注定了是一个不平静的暑期档,《黑暗骑士崛起》好像中了诅咒一般,各种奇怪的事情不断出现。
周日下午,《黑暗骑士崛起》在墨西哥第二大城瓜达拉哈拉一家大型影院放映时影院突然失火,由于消防人员及时赶来,800余名观众得以及时紧急撤离,幸运的是当地消防部门报告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但这还没有完。
到了晚上,俄亥俄警方确认,他们在影院逮捕了一名携带枪支和刀具的男子,并在他的住所里搜到大批的武器弹药。
根据俄亥俄警方发布的公告,他们当时经一位影院经理的提醒,发现了这名异常的男子,进行盘查时发现,在他所携军用包内发现一把装有子弹的“格洛克”手枪、两个装满子弹的大装载量弹夹和4把刀。
这一事件再次把《黑暗骑士崛起》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些抗议群体开始出现在华盛顿特区,他们强烈要求将《黑暗骑士崛起》强制下档。
接连发生这么多的事情,如果说对《黑暗骑士崛起》没有负面影响,那根本没有可能,而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影片的北美票房。
虽然没有正式对外公开,相关机构也取消了例行的北美周票房排行榜,但消息灵通的人还是不难打听到,《黑暗骑士崛起》在周日再取5213万美元之后,首周末从北美斩获了2亿538万美元。
这是北美第二部首周末票房超过2亿美元的影片,但距离外界和华纳兄弟预期的《复仇者联盟》同一等量级的票房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换句话来说,《黑暗骑士崛起》没有达到预期值。
就像是杜克说的那样,或许是枪击事件吸引了太多人的关注,让《黑暗骑士崛起》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电影的范畴。在海外地区引发了巨大的好奇和话题,导致影片的海外票房首周就出现了爆炸般的数字,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豪取近3亿5000万美元,从而将影片的全球票房一举推过5亿美元大关,高达5亿5127万美元!
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使得《黑暗骑士崛起》充满话题度。相比于传统媒体,互联网上的声音更加轻松,也不会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即时分享上,有人如此评价周日俄亥俄警方逮捕的那名持枪男子——事实是这样的,俄亥俄的37岁男子斯科特?史密斯在看到圣塔莫妮卡商业广场枪击案事件后非常害怕,担心有人会在自己附近的影院进行模仿犯罪,但自己又很想看电影。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自己带上一把格洛克手枪和几把刀去影院。就算有人来也不怕不怕啦。然后,他就被逮捕了。
如同上面的声音一样,最让杜克和华纳兄弟放心的,就是大部分影迷都还站在《黑暗骑士崛起》这一边。
“变态的人想要毁了这部电影!”
“北美票房据说没有达到预期,完全是这些人渣害的!”
“枪击案和电影是两回事,不要赖在蝙蝠侠身上!”
也有些影迷看热闹不闲事大,在自己的即时分享和推特上如此说道——我只能说杜克的电影太**了,怕小孩子模仿倒有可能。可是詹姆斯?霍尔姆斯都成年人了……模仿只能怪他心理扭曲。
关于《黑暗骑士崛起》的争论远远没有结束。
由于这部影片同期在中国地区上映,连太平洋对岸的媒体都加入到了讨论的行列当中。
“蝙蝠侠枪击案是美国制度和法律的悲剧。而不是好莱坞电影的悲剧!”
这是太平洋对岸某家南方媒体上文章的标题,可谓立场鲜明。
“25岁美国青年詹姆斯?霍尔姆斯在位于大洛杉矶地区的圣塔莫妮卡商业广场放映《黑暗骑士崛起》时,在影院里朝观众开枪,打死12人,伤58人。这不仅在美国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悲剧,在全球范围内也引发讨论。”
“由于杀手迷恋该片中的角色。有模仿该角色的迹象,故有人认为这是电影把人带坏了。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一则杀手尚未看过这部新片,若要说模仿,他是在模仿之前希斯?莱杰扮演的角色人物;其次。电影里常有十恶不赦的坏人,若要防止有人模仿,那么除了励志片几乎所有影片都必须禁止。”
“事实上,心智健全的人都能区分电影世界和现实世界,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学的,哪些是碰不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杀手模仿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跟儿童看了《哈利?波特》骑一把扫帚从高楼上跳下去是同一性质,错把幻象当现实。这样的人是病人,是疯子,但前者伤害无辜,因此更恶劣。”
“每个地方都有疯狂变态的人,当他们尚未犯法时你不能把他们关起来,但美国的枪支管理把这对矛盾放大了,恶化了。更不幸的是,明知问题,但美国的制度无法解决。在别国看来并不复杂的问题,在美国被政治障眼了。美国政治中最大的两个议题一是枪支,一是堕胎,基本上是两派观点各占一半人群,故永不可能得到解决。”
“公民可以拥有枪支,这是美国建国时写进宪法的,是很多美国人认为属于公民的神圣权力。对于此,不仅一般国人难以理解,连主张限制枪支的美国人也往往不解,他们觉得打猎用不上那些杀伤力极强的枪支。殊不知,反对限制枪支的民众,把拥有枪支当作限制政府权力的一种手段,是为捍卫公民权力留下一条后路。美国极右派有自己的民兵,有枪支弹药,而且经常发表**的言论。但只要没有具体行动,那些都不算犯法。”
“美国纪录片影人迈克尔?摩尔曾经拍过一部影响深远的影片,叫做《科伦拜恩的保龄》,讲述当年该地学校发生枪击事件,以及后来各界要求限制枪支的呼声。但他政治倾向太明显,用冷嘲热讽的方式,不易说服反对派。事实上,美国不少中学生上学是带枪的,这类悲剧难以从根子上杜绝。你可以说这是美国人为他们的所谓自由付出的代价。”
“但美国宪法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超过了拥有枪支权力的保护,因此,这次的悲剧对于《黑暗骑士崛起》不会有本质的伤害。在美国,拍电影属于言论表达的一种。1981年,疯狂粉丝约翰?辛克利因为迷恋明星朱迪?福斯特,而去枪杀里根总统,子弹幸好没有打中致命部位,但也造成里根的新闻官残疾。辛克利的行为明显是模仿福斯特参演的影片《出租车司机》,但这并没影响该片的影史地位,也没影响福斯特的从影生涯。”
“总之,美国人需要检讨的不是电影,而是他们的法律和制度。”
虽然《黑暗骑士崛起》没有被中国方面下档,但遭遇到的待遇也算不上多好,在大剪刀的国产保护政策下,杜克的这部影片在中国与索尼哥伦比亚的《超级蜘蛛侠》同一天上映,直接导致后者成为悲剧……
好莱坞影片如此扎堆,是这边档期保护直接导致的结果。
可以说,这片市场一个国产保护月的结束,带来的是另一个保护月的变相开始,而这御敌于档期之外的“不成文传统”也引发了中国影迷们的争论、热议、品评、吐槽——为什么要默认设立国产保护月?保护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何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和不满?国产保护月真的能保护到国产片吗?这种保护法能够服务到本土的影迷和市场吗?其他国家也用国产保护月来保护国片吗?
平心而论,对抗好莱坞的大举入侵,扶持保护本土电影,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发展电影事业时所秉持的一个基本立场,从政策上对好莱坞电影在本国市场的流通实施一定限制,为本土电影开辟生存空间,也是无可厚非的做法,韩国、法国、意大利等电国家都曾对好莱坞电影实施过强制性的配额制度。
保护和扶持本土电影是每个国家的政策所向和所需,但为什么在中国地区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争议呢?
由于曾经在那个国度生活过,再加上现在的调查研究,杜克自然能看到一部分原因,这与大剪刀过于简单粗暴的做法脱离不了关系。
整整1…2个月的档期里,只有良莠不齐的大大小小国产片争阵地,近乎一刀切的摒弃了好莱坞大片的引进,这种程度的保护,从影迷角度来看,失却了服务性、多元化和选择感,而从国片角度来看,这个档期国产大中小电影的拥挤和扎堆,造成不乏有急就成章或者不经斟酌的影片的群涌,保护月也不是万能的堡垒,也需要国产片拿出过硬的实力的。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