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官僚机构,精简机构,对于大理寺、翰林院等无关紧要的部门,全部裁撤,减少国库开支;第四、在军事上,精简八旗与绿营兵,对于这些空耗国家财力,殊无半点战力可言的官兵来说,只会增加国家负担,毫无益处,采用西法,重新边练新军,强大国防;第五、改革教育与官吏制度,废除科考,开办西式大学堂,鼓励学子进行科技发明;废科举,而采用以策论选拔官吏,多多提拔经世致用之才……”
康有为侃侃而谈,将治国之策一条条罗列出来,听得光绪帝完全沉浸了进去,难以自拔,连声喝彩。
光绪帝问道:“南海先生,惜乎,如此大规模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将这些方针推行下去,朕手中实在缺乏人才,而且这些方针也没有先例,不知道该如何推进下去?”
康有为答道:“皇上,其实这些政策,在国内已经有了先例。”
光绪帝一愣,问道:“南海先生,此话怎讲?”
康有为微微一笑,说道:“奉天,盛京将军张坚之,在履任之初,就开始在奉天一步步推进新政事宜,只是奉天乃是一隅之地,影响不大,是以深知者不众,微臣前段时间曾经旅居盛京半年时间,亲身经历了奉天的新政。如今在奉天,奉天大学已经兴办起来,在奉天大学任教的都是德意志与美利坚聘请而来的名师,同时还有大清国内的一干博学鸿儒,各领域的精英,为学子们讲授课程,臣刚刚得到好友林旭的电报,这一期奉天大学面向全国招生,顷刻之间,就有五千余人报考,通过考试,录取了两千余人;同时,张坚之大人一意在奉天兴办实业,奉天银行、辽河油田、本溪的煤钢工业以及兵工厂都已经兴办了起来,仅仅这些,一年下来将会给奉天带来不下千万的盈利与税金;而且张坚之大人在奉天有改革军制,完全采用德意志的军制,几万大军已经完全完成改编,这是完全可以媲美西方陆军的一流精锐。陛下,有张坚之大人朱玉在前,我们有先例可循,还怕维新变法无法成功吗?”
光绪心中一震,眼中精光闪现,问道:“南海先生,张坚之在奉天真的有着如此大的动作?”
康有为也不以为意,为了表示他对于维新变法的精通,接着说道:“可不是吗?张坚之如今在奉天将绿营兵中的老弱病残全部裁汰,整个绿营兵一下子就减员三分之一,紧接着有打乱了绿营兵的原有建制,从新整编,四万军队整编为不到三万,按照西式的编制,编为四个师,由四位军门统领,严格训练,仅仅一年的训练经费就已经超过了百万之巨,所有的武器都是西方最先进的,可谓强盛之极,由此强军在关外,那日本与沙俄绝对不敢随意窥伺!”
光绪帝若有所悟,点点头,说道:“南海先生,今番一番谈话,令朕茅塞顿开,这样,您且现将心中所想,你一个折子,让徐致靖转交上来,这几日咱们免不了在进行几番讨论,待到人员齐备,朕就正式下诏推行新政,朕也要委给你一个差事,方才方便行事。传旨,委康有为为翰林院学士,候补工部侍郎,军机处京章行走,从二品衔,专职负责维新变法,新政方针政策制定、编撰事宜。”
康有为连忙跪倒谢恩,从怀中取出两卷书来,说道:“皇上,此为微臣所著《俄皇大彼得变政考》以及《日本变政考》,两卷书分别为微臣考证了沙俄与日本两国变法维新的情况所著,对于皇上推行维新变法将会,大有裨益,微臣将此两卷书献于皇上,望皇上能够审读,从中有所借鉴。”
光绪大喜,接过来,说道:“太好了,南海先生,如此朕就多谢你了,那朕就等着你的折子了。”
328。第328章 张毅的心抽痛
转眼间,农历的春节已经过了。
光绪召谭嗣同等人进京的诏书也已经发下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谭嗣同接到光绪的圣旨之后,匆忙准备一番,就急匆匆赶赴京师,毕竟学了一身本事,对于他来说,辅佐圣主,开创大清中兴方才是他的梦想。
对于奉天的林旭,亦是如此,圣旨一到,林旭就来面见张毅,向张毅提出辞行。
张毅紧皱眉头,说道:“暾谷兄,怎么,难道我奉天待你有不周之处,如此紧急的就要辞行?”
林旭脸色一红,说道:“坚之兄,您说的哪里话来,奉天如此佳地,正是适合我等大展拳脚的地方,只是如今圣旨一下,咱们做臣子的,怎么也不能拒不领旨吧。而且,如今朝廷维新变法在即,这是大事,圣主立志要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我们做臣子敢不下死力气相助?现在奉天一切事务已经步入正轨,奉天时报,更是有的是人才可以担任主笔,起码鹤卿兄与遵宪兄的才能就远胜于我,离开我,照样可以运转的很好,但是京城就不一样了,如今皇上身边,朝廷之众,尽皆是守旧大臣,没有得力之人相助,我此时过去正是雪中送炭,如若再行耽搁,误了皇上的大事,却是咱们做臣子的不是了。”
张毅轻叹一口气,说道:“暾谷兄,正是因为朝中守旧势力太盛,我方才不愿意让你走,您想一想,这一次维新变法,必定会触及各方势力的利益,难道他们就会袖手旁观,坐以待毙吗?到时候,随着维新变法的深入,你们会面临着重重的阻力,甚至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你们只是一群空有热血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官场权谋的熏陶,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前景堪忧啊,暾谷,听我一句劝,最好还是不要去京城了,就在奉天吧。我也会写信给其他人,劝他们不要趟这潭浑水的。”
林旭叹息道:“坚之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我何尝不知道到了京城,阻力重重,任何改革都是伴随着流血牺牲的,看遍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中国也一样脱离不了这样的规律。如果皇上不下旨的话,我还可以置身事外,在奉天一心一意的搞我的奉天时报,如今圣旨以下,皇命难违啊。”
张毅内心一阵抽痛,可以预见,这些人一旦去了京城,那守旧派的铡刀就已经为他们张开了,可叹自己辛辛苦苦将他们送出去留学,就想着能够为以后中国的变革贡献力量,这一下子,还是要送到老慈禧的铡刀下面去,特么的,看来历史潮流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张毅无奈道:“好吧,既然暾谷兄,执意要去京城,那我也不便拦阻,估计复生兄与卓如兄也已经启程了,代我一定要劝告诸位兄长,维新变法,切勿操之过急,如今大清重病缠身,万万不能下猛药的,一旦被守旧势力反扑回来,那将会是血的代价,我们切切不能做这样无谓的牺牲,留着有用之身,一旦朝局有变,奉天永远向你们敞开大门,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林旭心中颇受感动,说道:“坚之,你的话,愚兄记下了。只是维新之事,愚兄倒是有些不解,观贤弟在奉天的作风,无不适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为何到了朝廷之上,反而让我们要戒急戒躁呢?”
张毅苦笑一声,说道:“我的暾谷兄,你想一想,我来奉天,那是有着太后与皇上的圣旨,在奉天一言九鼎,军政大权尽在我手,哪个敢给我捣乱,我直接带着大兵镇压,自然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是朝廷的维新变法能一样吗?如今皇上支持变法,要做中兴之主,而太后则态度暧昧,一直没有公开的支持,这说明太后是有疑虑的,更加重要的是朝廷之上,十之六七都是守旧大臣当政,你们面临的阻力,要比我在奉天大的多得多啊,况且如今朝廷大全,尽皆在太后之手,皇上没有兵权在手,如何能够像我一样推进新政?面对着那么多反对的大臣,即便他想要赶尽杀绝,用来立威,那也要背后有足够的人作支持才行啊,可是我没有看到有哪几个朝廷重臣站出来支持他啊,起码李老中堂都没有态度鲜明的站在他那一边,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林旭若有所悟,旋即,脸色一正,说道:“坚之,咱们都是大清的臣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国家有难,你可不能袖手旁观,咱们保的是一代圣主,而不是西宫的太后,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还请坚之能够深明大义,率兵勤王,如今你兵强马壮,大清一国,你可以任意纵横,绝无对手!就算是愚兄待皇上求您了,咱们绝对不能再让母雉司晨的事情重演!”
得,绕着绕着,林旭连同张毅都绕了进去。
张毅文婷林旭所言,脸色一变,怫然不悦,答道:“暾谷兄,你要知道,关外之地,如今沙俄与日本狼窥虎饲,随时都有可能出兵入侵,我不可能为了一己之私,置关外两千万老百姓于不顾!大清的江山谁爱坐谁做,我张毅唯一要坚守的信条,就是这片国土,在不受列强侵犯,其余的不在我的眼里!”
林旭愕然一愣,有些瞠目结舌,艰难说道:“坚之,你,你怎么能够说出如此无君无父的话来,历朝历代,君王有难,哪一次不是边军兴勤王之师,成就一番事业,你怎么死守着着奉天一地不放?难道一旦君王有难,如此大的事情,还不如你那一个子虚乌有的外敌入侵重要吗?”
张毅苦笑道:“暾谷兄,你怎么如此说呢,这天下本来就是这样,从三皇五帝到现在,皇帝已经换了十几家,但是只有这十万里山河从来不变,你说到底是十万山河,民族存续重要,还是一家皇帝重要?好了,暾谷兄,我答应你,如果真的京城有变,我绝对坐视不理,还不行吗,至于我能够做到哪一步,真的不是我们能够控制得了的,我张毅也没有自大到可以以一旅偏师对抗天下百万铁骑的地步呢。”
329。第329章 激辩新政
最后,林旭被张毅煽动的满腹忧思,却又难以在张毅那里得到足够的保证,郁郁寡欢的离开盛京,赶奔北京。
深夜里,光绪却是被慈禧招到了颐和园。
光绪帝站在慈禧的面前,心中有些不安,毕竟他夜访李鸿章的事情,还是传了出去,整个乾清宫都是慈禧的人,光绪帝想要悄无声息的出宫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慈禧淡淡的说道:“皇上,此次夜访李鸿章的事情就算了,下不为例,作为一国君王,微服出宫,一旦遇到危险,怎么办?难道到时候你要将着偌大的国家扔给我一个老太婆来管理吗,凡事清要往深里想,你也业已过了亲政的年龄,这几年我也慢慢让你开始处理政务,不是哀家不想撒手,而是你还是年轻啊,这朝中众臣一个个都是混惯官场的老油条,我是担心你被他们蒙蔽了,你可要体谅哀家的一片苦心啊。”
光绪低头答道:“是,亲爸爸,儿臣此次却是鲁莽了,以后一定凡事三思而行。”
慈禧叹口气,说道:“这次过来,你可是还有什么事情?”
光绪答道:“亲爸爸,如今儿臣已经将民间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召集入宫,与他们就变法维新一事进行了多番的探讨,征询了这些人的意见,儿臣以为大清已经到了费改不可的地步了,所以想尽早推行新政,特意过来征询亲爸爸的意见。”
慈禧点点头,说道:“儿啊,我明白你的心思。确实,大清到了不革新不行的的地步了,自从英法第二次入侵大清以来,在曾国藩与恭亲王的主持下,进行了洋务改革,引入西方的枪械、大炮与军舰,方才实现了完全剿灭太平天国,有了二十几年盛世,哀家也是知道的。如果维新变法能够使大清富强,那你就放手去做吧,我尽力支持你去做。”
光绪闻言大喜,说道:“儿臣多谢亲爸爸支持,儿臣一定尽心做好。”
慈禧问道:“皇上,你去李鸿章那里,李鸿章怎么说?”
光绪答道:“亲爸爸,此次儿臣去少荃公那里,本来是想请他出面主持此事,但是李鸿章推脱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足,无法胜任。”
慈禧叹口气,说道:“什么年事已高?李鸿章啊,他是有些寒心了,原来他追随文正公兴办洋务,后来文正公离世,他自己又独挑大梁,兴办北洋,可是几十年来,朝中的大臣们给他的阻力太多了,他这是不愿意再趟这滩浑水了,我明白,这些年确实也是辛苦了他了。”
光绪接着说道:“儿臣就维新一事征询了他的意见,他说的与恭亲王几乎一般无二,让我们戒急用忍,不要操之过急,同时建议儿臣,将梁启超等人全部找入京师,借助这些人的才能推行新政。”
慈禧点点头,说道:“李鸿章的见地还是很高的,皇上你切切要记住恭亲王与李鸿章的话,不要操之过急,朝中的守旧势力过大,一旦变法步子太大,容易引起激辩的。”
光绪点头称是。
慈禧说道:“好了,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赶明在朝上议一议吧。”
光绪答道:“是,亲爸爸,儿臣记下了,儿臣告退。”
第二日早朝。
光绪帝向着众朝臣正式抛出了推行新政的建议。
登时,朝廷中就炸了窝。
军机大臣刚毅首先发难。
刚毅站出来,说道:“启奏皇上,臣坚决反对推行新政,我大清所有定例均是沿用祖制,方才有康乾一百余年盛世,我们不能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就毁了咱们大清的根本,臣坚决反对变法。”
光绪脸色一沉,说道:“古贤有云,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如今世界形势大变,我们不变怎么中兴大清?朕意已决,你无需多言!”
紧接着李红藻又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自古以来,我大清天朝方是正统,其他不过皆是蛮夷,我们放弃正统,而效法蛮夷,这不是舍本逐末吗?这会毁了咱们大清的数百年根基!臣坚决反对变法维新!”
李鸿章无奈的摇摇头,当年自己兴办洋务的时候,也是这些搅屎棍在胡搅蛮缠,如今皇上要做一些实事了,他们还是胡搅蛮缠,真是令人头痛。
李鸿章站了出来,说道:“李大人,你们如此指摘君王,难道是臣子所应为吗?皇上推行新政,不也是为了富国强兵吗,仅仅靠着礼义廉耻,西洋的舰船大炮来了,他会跟你们将礼义廉耻吗?维新变法乃是强国之道,我们做臣子的就是要为皇上出谋划策,怎么更稳妥的推进变法,而不是这样横加阻拦……”
还没有等李鸿章说完话,庆亲王奕劻就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