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375部分

征战五千年-第375部分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止步!”曹变蛟登上高台,举起右手发布号令!

“杀!”五百人突然爆喝一声,然后停住了脚步。

这一句喊杀声饱含杀气,让固原镇这些士兵顿时为之胆寒,他们不由得生出这样的想法来,如果自己真的敢站出来闹事的话,这些人一定会把自己像宰鸡一样轻轻松松的就给了解了吧?那些试图闹事的千总、把总也是汗如雨下,不敢再发一声。

曹变蛟面带冷笑看着这些人,锦衣卫其实早就把这些人试图以闹饷的名义作乱的事情告诉了他,他也做好了相应的防备,只是想在看来这些手段似乎用不上了,这些人已经被他吓住了。

第919章 练兵

曹变蛟虽然年轻气盛,但也不是莽撞之人,这番举动乃是他根据锦衣卫送来的消息计划好了的;如今许如虎已经打算去京城享福养老了,而参将、游击这些占据固原镇上层的军官也已经被调走,仅仅剩下一些中下级军官试图闹事,他们根本没有组织起大行动的实力和威望,自然不足为虑,刚刚那番展示军威的举动就让他们暂时缩了手脚。 .

但是这还是不够的,所以曹变蛟立刻开始讲述朝廷的另一番政策以安抚下层士兵的心,“朝廷命本官前来重新编练固原镇的兵马,本官除了这五百士兵之外还带来了银子!”说罢曹变蛟一挥手,一群新军士兵从马车上卸下来几个大箱子,打开展示给固原镇的兵马。

“唿~”固原镇兵马之中顿时响起一阵儿惊唿声,他们昔日何曾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刚刚还有些模样的军阵顿时散乱起来,引得许如虎当下就是一顿怒骂,这些人简直把他的脸都给丢光了,和曹变蛟比起来他手下的兵马简直太差了。

“朝廷有令,要重新编练九边的兵马。”等他们看够了银子,曹变蛟继续说道,“这些银子就是给你们准备的,本官接下来会审核在册的兵马,裁汰老弱,若是没有通过审核,每人就发一笔遣散费,还会分给土地供这些人耕种。”杨鹤这两年在西北平息流民,倒也弄到了不少土地,不怕没有地方安置这些人。

接着曹变蛟又说出了遣散费的数额和拨给土地的数量,这些士兵盘算了下,也够自己回家娶房媳妇好好过日子了,于是更加忘记了那些千总、把总的话,他们空口白话许下的好处那有这实打实的银子来得划算?

“银两本官会亲自发给你们,不用担心有人从中侵吞,地契也会有本官和当地的官员亲笔给你们画押。”曹变蛟继续说道,“当然,若是你们想去其他地方闯一闯,朝廷也会给你们便利,遣散的银子依旧不变,朝廷还会安排你们一起出发,到了东北或者流求,每人划给十倍于此的土地,朝廷会给你们分发农具、种子,只要连续种上三年这些土地就是你们的了,而且前三年还不用缴税,之后两年也只需要交一般的税,到第五年头上才会如实缴税,可要比留在固原镇强多了。”这又让一些胆大的人动了心。

“至于那些还想留下继续当兵的,朝廷的饷银也会如实发放,都依照关宁军当初的军饷。”当初关宁军的军饷可是天下一等一的,比固原镇这些士兵的军饷高多了,如果可以照实发放的话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日后朝廷免不了要在西北用兵,只要你们训练的好,无论是蒙古鞑子还是其他敌人,都不是你们的对手,到时候运气好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说罢曹变蛟招手将李过叫到自己身边,“看到没有,别看他年纪小,现在可都是正四品的都司了,而三年前他也不过是甘肃的一名小兵而已,因为运气好进了陛下的京营,随军转战辽东屡立战功,才区区几年的功夫,都已经和知府一般大了!”

这些士兵虽然没听过诸如“大丈夫当如是”、“彼可取而代之”之类的话语,但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也渐渐在他们心中蔓延,连建奴都被曹将军打败了,区区蒙古鞑子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跟在曹将军身后,说不得咱也能弄个大官当当,无数士兵这样想着。

看看周围士兵的反应,那些试图搞事的千总、把总们苦笑一声,停止了动作,现在局势已经被曹变蛟三言两语就牢牢掌控住了,他们现在只希望没人去举报他们,好让他们能够留下一条狗命。

可惜曹变蛟却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在安顿住军队和许如虎交接完毕之后,他就立刻开始对固原镇士兵的整顿,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试图作乱的军官,这些人的坏毛病已经是深入骨髓,留在军中也只能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为了日后更快地训练好这群士兵,就必须把他们解决了,决不可姑息养奸。

有锦衣卫查到的证据,再加上这几日时不时有人来举报,曹变蛟很快就搜集齐了证据,将这些人一网打尽,然后在校场之上将他们斩杀示众,固原镇的军纪顿时为之一肃。

接着曹变蛟开始带人审核固原镇在册的兵马,按照计划淘汰老弱病残,仅仅保留青壮;那些被淘汰的士兵也没有惶恐,他们的确如实领到了遣散费和土地,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当地官员的组织下开始前往东北和流求闯荡。

跑遍了固原镇的军营,曹变蛟总算把兵员核实清楚了,到了最后,剩下来的士兵还不到固原镇在册兵丁数量的四成,这其中有吃空饷的,也有因为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不过**傲娇也没有着急,因为不久之后杨鹤就会从陕西送一批新兵过来补充道固原镇;而固原镇当地的官员也会在各自的辖地招募青壮,在经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后这些人也将被送到宁夏镇,补充进李自成的麾下。

裁汰之后的固原镇重新焕发了生机,五百名新军开始充当教官对这些人进行严加训练,每日都折腾的这些士兵叫苦不迭,但是一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又觉得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了,曹变蛟给他们准备的伙食可是比当初那些猪食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就算是在训练中受伤或者生病,军中也有专门的大夫给他们看病;此外还有全新的军袍,如是发放的军饷和干净整洁的军营,这些都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当兵这一行业,在训练中更加卖力起来。

或许用不了多久,固原镇就会成为一支新的强军,就算还比不上陛下的京营,胜过当初的宣大镇总不是问题,看着这些士兵不断成长,曹变蛟心下想道。(未完待续。。)

第920章 废八股

“曹变蛟、李自成这些人干得不错,估计用不了多久九边就可以彻底恢复到全盛时期甚至还有过之,到那时候就该把林丹汗给收拾了。”看完各个渠道送来的消息之后,李悠满意的点点头,这些人选都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虽然有快有慢,但各个军镇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等九边训练完毕,再解决了林丹汗,就该考虑改编内地的驻军了。

“这都是陛下慧眼识人,又制定了如此妥善的练兵方略的缘故。”兵部尚书王洽适时地送上一个马屁,他现在也清楚自己在军事上有多大本事了,所以对于李悠所下达的旨意,全都是无条件的遵从,因为如今军事方面的权力被五军都督府分去了一大块,所以王洽留在兵部尚书任上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而李悠手下也需要这么个人物,所以王洽如今的官也算是当得有滋有味,不仅没有降职,还幸运的进入了内阁,成为无数官员所艳羡的存在。

“他们所需要的军械、粮食也要如是发放,万万马虎不得。”李悠补充了一句,好在如今因为海贸可以从南洋购买粮食,以及宋应星培育良种成功,还有各地水利工程兴修顺利的缘故,大明并未爆发严重的粮食问题,养活这些军队暂且不成问题。

说完了军事方面的问题,接下来该讨论文治上面的事情了,如今李悠大权在握,已经非刚刚登基时可比,所以也可以试着对大明另一处顽疾开刀了,“朕近日在报纸上看了一篇文章,觉得颇有些意思,诸位也来品鉴一二。”

说罢王承恩将一叠叠文稿分发给殿中的诸位重臣,诸位重臣一看这篇文章就愣住了,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陛下,此等狂悖之语出自何人之手?”这一次,李标并没有站到李悠这边,而是大声出言批驳这篇文章,更是打算追究此等狂徒的责任。

“此乃山阴张岱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张岱的《石匮书》,张岱乃是江南有名的才子,可惜实在受不了八股的折磨,所以屡试不中,但是他的文采的确高妙,被人举荐得以进入报社任职,李悠稍微派人提点了下,他就下笔如飞,不到盏茶功夫就写就了这篇批驳八股的文章,将八股的种种弊端批得一无是处。

“陛下,这张岱屡试不中,故而才有此怨怼之语,断断当不得真。”李标也曾听闻过张岱的名字,对他的经历也有所了解。

“李阁老此言差矣,张岱此文虽然失之偏颇,但也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徐光启已经病逝,李悠让孙承宗接替他担任首辅一职,而孙承宗对这个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八股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而以此取士如何能选拔到合适的人才?”

其实科举走到这一步倒不全是八股的锅,理学的禁锢、思想的僵化等诸多方面都是科举渐渐充满弊端的原因之一,而八股责被许多对现有科举制度不满的人当成了替罪羊,张岱这口气还算好的了,日后顾炎武更是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既然有这么多的问题,孙承宗等有识之士能看到也不奇怪,往日只是由于改革科举的阻力太大才不敢请提,现在听闻李悠有这个意思,孙承宗不得不站出来表示支持了,于是殿中群臣立刻分成两排,就八股的问题展开了积累的争吵,双方你来我往,引经据典战得不可开交,大殿上竟然变得和菜市场一般。

可无论他们怎么辩解,八股取士的种种弊端还是无法掩饰的,所以李悠干脆乾纲独断,“好了,朕意已决,传令天下,从下一科开始逐渐减少八股文在科举中所占的比重,三科之后彻底淘汰。”还是要给这些读书人一些时间的,但是李悠也在这里埋下了一处伏笔,大明三年开一次会试,如果按照他方才所说这一过程要拖到六年之久,但朝廷也可以根据情况增开恩科,只要操作得当三年的时间就足够了。

就算如此,朝臣之中也有不服的,他们以辞官来威胁李悠收回成命,但李悠却毫不退让,直接了当的收下了他们的辞呈,让这些人吃了个哑巴亏,后悔不迭。

随即张岱等反对八股的读书人在报纸上和支持八卦的读书人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张岱等人以高妙的文采很快就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而那些深受八股之苦的读书人也纷纷出言支持,这件事就此开始传遍天下。

在北方读书人对这件事接受的程度比较高,因为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大明在科举上长期以来北方都要远远逊于南方,现在出现这种改变对北方的读书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距离京城更近,对皇帝陛下的决心感触更深,解决晋商、击溃建奴、收拢流民等诸多事情让他们明白,一旦这位皇帝陛下做出决定,就几乎没有什么能让他收回,既然无法改变这一事实,还是早些做好准备的好。

按道理说南方特别是江南一代对这件事的反应应该更大,说不定那些背后有人支持的破落读书人又要借着这个机会闹事,让陛下收回成命了,但出乎人意料的是那些江南的豪绅们竟然没有多大动作,有心人稍一打听才发觉这些豪绅正在陷入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

“当初你说此乃红毛夷的秘术,天下除了你之外绝无其他人知道,我信了你的话花了大价钱在这上面,而如今江南遍地都是这种新型织机,这下子可要把家底都赔进去了!”一座精致的宅院之中,张素子真面色苍白的跪在地上挨骂。

第921章 江南乱

“父亲,孩儿日夜派人盯着工坊,那些打造织机的工匠也都是可靠地老人,他们绝不会泄露机密的啊。”张素子连连分辨,但是任他绞尽脑汁恐怕也不会想到,泄露机密的却不是他这边的人手,而是那位已经投河自尽的落榜书生李恒。

李恒在制造出一副投河自尽的假象之后,就在锦衣卫同僚的接应下从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上岸,然后换了身打扮,又带着一份图纸前去哄骗另一位江南的豪商子弟去了;像他这样的人手锦衣卫和东厂还有很多,在这些人的配合下,江南许许多多拥有织机工坊的豪商都收到了这份图纸,并且开始秘密试制,然后大肆收购纺织原料,试图大赚一笔。

早在嘉靖万历年间,江南一带的丝织业、榨油业、矿冶业等手工业部门就出现了组建工坊,招募雇工从业的迹象;从《苏州府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在明代苏州市出现了大量自由劳动者,他们“什佰为群”,“立桥以待唤”,“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花寺桥,车匠立溪桥”,待人雇佣;根据《明神宗实录》的记载推算,只是苏州城内,雇工数目不下万人;在一些传教士的笔记之中,甚至还有织工十万的夸张说法,江南商业之繁华可见一斑。

虽然这些豪商没能总结出需求和商品价格的关系,但经济规律却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是张素子一家加大收购力度倒也罢了,他们的家底虽然厚实,可和整个江南所能提供的纺织原料比起来却又算不得什么了,可拿到织机图纸准备借此大发横财、重新划分将南方纺织业格局的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些人的力量加起来足以震动整个江南。

在他们的推动下,各种纺织材料和纺织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其他原料价格都一路上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在意,认为价格虽然上涨了,可新织机的效率却是原先的两倍,人工开支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么一算的话依旧有很丰厚的利润,所以不仅没有引发他们的警觉,还让他们把更多的钱财投入到对纺织原料的争夺中去。

同时为了减少开支,他们裁汰了接近半数的纺织工人,反正有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