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其一是提高舰炮铸造的精度和铸炮材料的强度;其二是发明了船舷炮门。这个金点子是英国人詹姆斯·贝克想出来的,将火炮装在下甲板上,并在船体两侧开出炮门,让炮能够发射;而在不使用的时候,炮门用带铰链的炮门盖关闭。
不管怎样只有在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军舰”诞生了。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海上作战的方式主要是靠接舷格斗,那时的战船更多地是起到了一种运兵船的作用。
而火炮的大量使用,海上作战的基本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可能远距开火。船舷炮门的发明,更使得这船成为了专门打仗的“专业户”,而不是随便什么船都可以客串一下的。
一些年以后,伊丽莎白女王继承了亨利八世的王位。她委托皇家海军的司库约翰·霍金斯来设计新的军舰。
霍金斯研究解析了之前的海军战舰,决定降低塔状的船楼,尤其是实际上取消了首楼。船体放长收窄,使船的长宽比从原来的3:1扩展到4:1。
霍金斯还引进了组合式桅杆,其帆装的式样也成为以后一批军舰的经典规范。在霍金斯的手下,“盖伦”船诞生了。霍金斯时代的英国军舰已经相当快速和灵巧,能够绕着敌人的军舰快速地寻找理想的位置来发出致命的舷炮齐射。
在16世纪,西班牙,法国、荷兰和瑞典等欧洲国家都建造了大型的风帆战舰以维护自己的海洋主权,但这些军舰都和英国军舰的模样大同小异,也都是用从舷侧炮门里向外开火的舰炮来武装。
这个时期“盖伦”船的外形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首斜桅的顶端还竖立着一根垂直的桅杆,上面带着一个小的横帆。后来在17世纪,那些见多识广的舰长们风帆航海的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们认为首斜上桅和首斜上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所以,后来都改掉了。
在16、17世纪之交,法国人手里没有像样的军舰可以和英国的盖伦军舰来抗衡,因此,他们在1624年向荷兰的造船者订购了五艘军舰,这些在当时最先进的三桅风帆军舰无疑地使法国人壮了胆。
英国人不甘示弱研究出了新的主力战舰,命名‘海上主权’号。其首斜桅横帆和首斜桅上帆的面积都很大,而前桅和主桅在中帆之上又进一步出现了上帆和顶帆。辅助帆肯定是取消了,而在后桅斜桁大三角帆的上面还有两块横帆:后中帆和后上帆。
在所有的皇家军舰中,“海上主权”的船体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其尾板首次采用了圆弧形,而不是平的,这在其它重视海军的国家纷纷消防。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人领导了风帆军舰的潮流,但是不要小瞧了隔岸对峙的法国人。法国人是最后加入建造大型风帆军舰的军备竞赛的,因而它就有可能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到了东西。
他们造军舰要小一点,但是要宽一点,炮也少一点。但是这样一来,火炮平台比较稳定有利于精确瞄准。而且法国人知道,英国人为了多装一些火炮,他们总是将船的下层炮甲板安排得离开水面太近了,在船身摇晃或者船帆受风而倾斜倾斜时,装在下层甲板上的火炮实际上是很难使用的。
这样,法国人牺牲了一层炮甲板和相应的一层炮,但是使他们的军舰更轻巧,速度更快,操纵更灵活。
不管怎样除了这些基本的区别以外,在18世纪的这对老冤家之间,在风帆军舰的设计上是互相学习、互相模仿而共同提高的。
18世纪的大型风帆军舰,带着多层排列的火炮和高大巍峨而错综复杂的帆装系统,显得威风凛凛,游弋在世界的海洋。它已从过去小巧的“盖伦”商船进化成“战列舰”了。
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们无论是在编队航行或是在作战时,常常都是首尾相接,排成一列的缘故。
风帆战舰根据它们所携带火炮的数量进行分级。称得上“战列舰”的军舰是其中的一到三级,它们有2—3层贯通全船的火炮甲板;其中一级舰至少装有90门火炮,而二级和三级的火炮则要少一些。
而列为四级和五级的军舰和战列舰相比,在船体形状和帆装相似,但是要小一些,而且只有一层炮甲板。为避免战线上产生“软肋”现象,这些小舰就没有资格和战列舰一起参加“阵地战”。
但是它们可以个小灵活的独特优势进行游击战,既可以和快船交火,也可以去捕俘慢船。当时的海军还使用一些六级舰,那些一般都是辅助舰艇,其船型五花八门,主要作为供应运输之用,只带一些轻型的自卫武器。
第649章奋起追赶
列强海军的发展确实迅猛,但还没到难以追赶的地步。
在无烟火药以及黄色,炸药没有发明以及大规模推广之前,战舰上的火炮威力还没彻底拉开,想要追赶的话也没想象中艰难。
至于船舶制造,虽说此时的大清已全面落后于列强,但不代表大清水师一点底子都无,事实恰恰相反大清水师还是有些底蕴的。
长期以来,后世分析探讨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时,给人的看法大都是由于大清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这无疑是正确的。
而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反映在军事上,就是军事制度、军队素质和武器装备等一系列问题。
落后的水师体制和陈旧的水师装备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水师体制十分落后,存在诸多的缺陷。
首先是部队编制分散,朝廷为巩固中央集权,通过采取“化整为散”的措施以起到镇压和控制各地军队的双重功能。其次是缺乏统一指挥,互相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八旗水师和绿营水师属分省管辖,根本不能集中协调共同对敌,从而导致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清军水师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与此同时,大清水师的战船和武器等装备基本沿袭明代的样式,水师战船大多由商船改造,水师配备的火炮,射程近且准确性极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装备的火炮不但数量多而且威力大,同时火炮可以自由转动,根据作战需要及时调整射向。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军队普遍采用蒸汽机作为舰艇推动力,航行速度、续航能力及攻击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因此当时朝廷的水师战船,无论其船体结构、火炮数量还是作战性能,与英国海军舰艇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另外大清水师的平时训练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战斗力的提高。
大清水师的平时训练十分松散,不少官兵吸食鸦,片甚至在军营聚开赌场,有时水师船只也常用作走私鸦,片之用。
当时的江苏水师虽有万余人无船可载,但同时又有不少战船长期搁置在沙滩而无人过问,以至于破损不能使用。个别沿海水师风干日炙敝坏居多,甚至柁折桅倾。
许多地方水师都是有水师之名却无舟楫之实,而且舰船修造制度更是形同虚设,按期修造的战船多是以旧代新,间有稍加修理者,不过涂以颜色以彩画为工,其实皆损坏堪虞难供驾驶。
由此可见,大清水师的装备、训练和管理的废驰松懈已严重影响了它的战斗力,落后就必然挨打,面对有备而来各方面都强于大清水师的列强入侵者,被动挨打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指望这样一支衰弱腐朽的水师战胜来势汹汹的列强海军无疑于痴人说梦。
当时已经有西方专业人士指出了朝廷海防建设中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早在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海军司令官安逊就曾放言,用他的“百人队长号”战舰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摧毁中国沿海可以集中的所有战船。
一名法国军官在写给其海军部的信中说:“用四艘战舰和几只补给船在吕宋岛供给,就可以把中国海军击垮。”
英国人马戛尔尼来华后也注意到大清海防废弛,水师战船破旧不堪,他这样写道:“英国只要动用少许兵船,就能远胜中华帝国的整个海军。”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狂妄昭然若揭,但同时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大清水师的腐朽与衰败。
鸦,片战争爆发前,西方曾有人对大清的海防建设尤其对舰船状况十分不屑。
他们认为大清的战舰宠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船身的弯度颇大,船首平直,船尾没有企柱;船平底,吃水浅;船身红色或黑色;船体在风平浪静中显得迷离恍惚,庞大笨重,这便是大清帝国‘第一等’舰队的外貌。
如果开起炮来,即使战舰不沉没,炮也会反撞到向后面舰舷侧面通道跌下海去。至于载员多少,要看准备去对付的敌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而定。武器包括枪矛,几把刀剑和大量石头。
虽然这些措词有夸大的成分,但基本反映了鸦,片战争时期大清水师的现状,反映出大清水师的舰船装备在西方列强眼中是如此的低劣。
面对如此一支破旧不堪的水师,难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蠢蠢欲动,欲以征服中华帝国为后快呢?
大清的水师为什么会如此衰败不堪?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一败再败?
究其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政治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等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一方面是由于在大清闭关自守政治战略的指导下,没有新的发展需求牵引,因而也就没有发展新的武器装备的动力。
另一方面是明清以来的海防战略思想以“守”为核心,海防战略仍然没有摆脱海岸及海口防御思想,而“守”为主的海防战略必然严重影响到海防兵力建设和运用。
在两百余年间大清水师的主要任务一直局限于沿海缉私捕盗,大清的海防兵力从未想过要为与敌争于海上,更不可能想到远渡重洋了。
因此,在朝廷“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尤其是经过明朝的“海禁”政策和大清的一味闭关自守后,鸦,片战争中大清水师的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综上所述,近代大清海防走向衰落已是历史的必然。在西方各国相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之际,大清仍停滞在封建社会阶段;在西方列强的海军由帆船舰队逐步向蒸汽舰队过渡,进入近代海军和海防建设大发展之际,大清的封建统治者却采取闭关自守政策,毫不重视海军和海防建设,从而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大清迈向近代海军的发展。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大清落后的水师根本无法与称霸海上的英国海军相抗衡。从此东南万里海疆成了西方列强侵略大清的通途,严峻的海防危机促使大清必须关注和重视海防问题。
大清海防的压力虽然巨大,但不代表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
尽管清军固有水师烂到了根子里,可不得不说大清造船能力并不算差,比之列强差的就是造舰思路以及蒸汽时代军舰的火力配置以及船只结构问题。
这不,自从吴可掌握了广东水师,并花费力气将之改组为两广水师,又对其内部的纪律和组织结构大动干戈,在保持国人一部分传统习惯的同时,提出了向列强海军学习的口号。
而且在总督衙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吴可依旧咬牙挤出大笔银子,从西方列强手里采购战斗力颇强的近代海军军舰,并且聘请有经验的水手以及退役海军军官作为教官,操练两广水师大多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海战思维模式中的官兵。
同时两广水师还辅之以实战训练,在伶仃洋以及南海海面上,大力清剿盘踞于此,危害商船航道的海盗势力,效果明显战斗力提升十分显著。
船型老旧不要紧,火炮威力不足也无所谓,水师官兵必须得严格训练,通过训练以及实战提升素质和水平,等到新式战舰到位之后可以迅速上手形成战斗力。
秉承着如此原则,尽管两广水师营中破旧老式战舰不少,但并没有弃之如鄙,反而有计划的利用起来,同时还从列强手中购买近代新式战舰,让两广水师弟兄不至于眼界太过陈旧,同时也是轮流让水师弟兄慢慢熟悉新式战舰以及船上火炮的操作,还辅之以实战演练效果十分不错。
当然,一味的向外采购也不是办法,况且广东造船业水平其实不差,吴可以总督衙门名义招揽了不少熟练工匠,在水师营地附近修建配套的船只修理厂以及战舰制造工厂,当然实际上眼下只能算只手工作坊。
在吴可的要求以及大笔银钱支持下,配属两广水师的造船厂,此时已经开始模仿列强的五级以及四级海军风帆战舰,打算从最简单的海军船型建造开始积累经验,等熟练工匠多起来以后再慢慢试验三等战列舰的建造。
无论是在眼下的大清还是后世的共和国,只要政府大力支持某项事务,在没有出现方向性错误的前提下,想要做成什么事就一定能够办到。
此时列强海军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阶段,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迅猛提高,想要奋起追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但吴可有信心在十年之内让两广水师达到列强二流海军水准,起码防护南方海疆不成问题。
以两广的人力物力以及财政状况,就算加上地域面积一点都不比海上马车夫荷兰以及无敌舰队所在西班牙差上多少,只要总督衙门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两广水师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第650章改革
等到出征的两广水师甲支队凯旋而归,吴可亲自接见并慰问了出征水师甲支队官兵,搞得水师官兵感动万分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
此次水师将士出征比较顺利,初期顺风顺水只在围剿新冒头海盗老巢时遇到一点阻碍,费了点手脚才解决麻烦。
倒不是海盗战斗力有多强,再两广水师越发精良的坚船利炮之下,一群乌合之众般的海盗哪是敌手?
关键是,在围剿海盗老巢之时,水师官兵竟然发现海盗群中有洋人身影。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吴可顿时心生警惕不敢怠慢,要是海盗群中出现的洋人没有特殊背,景也就罢了,要是他们身后有强大势力支持的话,事情就大条了。
是不是两广水师发展太过迅猛,引来洋人的警惕和不安了?
由于情报太少,他根本就无法判断其中是否有问题。
不过既然心中起疑,待接见并慰问了出征水师将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