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庆冷冷一笑,一个字不说,直接又把棉布盖到王元斌的脸上,王元斌在棉布下立刻发出惊恐万分的叫起,这次都不用倒水,就把王元斌的神经彻底摧垮了。
“我跟你说过,只要是人,就熬不过这种刑法。我现在问你最后一次,是谁打招呼要川沙抚民厅排查棚户区的。”
就在五天前,一场大火烧掉了浦东一片有着三百多户人家的棚户区,烧死烧伤三四百人。虽然没谁在乎棚户们的死活,但是三四百人的死伤也震动了整个上海。而王庆就更加关注了,因为那个棚户区是他藏身的地方之一。
紧接着,川沙抚民厅就不得不装模作样的对着浦东范围里大大小小数十个的棚户区进行了做了一次规范。
王庆本来并没没对这件事投入太多关注。那个棚户区只是他来浦东后难得落一次脚的地点之一。但是当王庆发现,川沙抚民厅本来做样子的规范,突然升级成了用心的排查时候,他要是再没警惕就混不到眼前的样了。
川沙抚民厅态度改变后,短短三日就借口偷盗抢劫抓走了斧头帮十五个中级骨干,和上百名底层人员。王庆立刻发动所有的关系去探察,可松江府上下根本没有一点的迹象,上海知县陈其元更是无有异动。王庆只能把目光盯向了上海道沈秉成了。这位大爷做过翰林编修,当过侍讲学士,充武英殿总纂,文渊阁校理,是一个标准的守旧派。来到上海之后就跟丁日昌甚是不对付,只因为后台硬朗,加之李鸿章刚刚做上北洋大臣,不能驳了朝廷的颜面,沈秉成安安稳稳的在上海做着自己的官儿。而且名声很好,华夷晏然,民情翕服。
王庆很怀疑这个不擅洋务的‘好官’,会不会就是他在自己刚跟李中堂的人马搭上一点关系,闹着码头‘加饷’,好给太古、怡和、昌旗等洋行的航运运行增加一点成本负担的时候,在背后插了自己一刀。
没办法,沈秉成是大鱼,王庆根本捞不着,连碰都不敢碰。就只好请来王元斌这个松江知府杨永杰的亲信,不但在知府衙门里主管文书文案,还在大火发生的次日就来到了川沙抚民厅的府衙经历。问一问是不是沈秉成发下了什么不可秘传的公文,然后再有杨永杰吩咐了川沙抚民厅的官儿。
王元斌一声叹息,开了口:“的确是沈大人发了话。但我们都知道斧头帮的厉害,真的无意与您结仇。现在只是做做样子,给沈大人看。”
“至于沈大人为什么发话,我是真的不知啊……”
第二百四十二章黄浦江里种荷花
王庆眼光闪动着,心头对沈秉成是一百个恨。但他脑子很清醒,沈秉成是丁日昌都搞不定的大人物,自己斧头帮势力虽大,却全是下层人物,根本拿这位上海道台没任何办法。
帮派势力从来都是上层人物眼中的尿壶,有事了拿来用,很紧待;没事了,有多远扔多远,半点不心疼。
这句话是斧头帮发展前景上佳时,刘暹转告王庆的一句话。但是王庆是不理解的,但这些年过去了,他是真正的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
现在李鸿章要搞轮船公司,跟秦军‘结盟’,一块来抢洋人的地盘。自己斧头帮笼罩着的‘工友会’能真正的从中帮一点小忙,所以朱其昂和那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对斧头帮和颜悦色。但要指望他们这些人来为斧头帮在沈秉成面前说话,那是痴心妄想。
“川沙抚民厅就只接到你们的招呼?那些狗腿子们会这么卖力?”
“不想得罪我斧头帮,只是做做样子给沈秉成看?你当老子是傻子吗?”
王庆疾言厉色,言语中似就想把棉布片再盖在王元斌的脸上。“慢,慢。还有席正甫,是席正甫的一个兄弟前日见了川沙通判吴大人。”
东山席家席正甫,当今上海四大买办之一,苏州吴县东山人。上海英商汇丰银行第二任买办。
同治五年,也就是西历1866年当上了英商汇丰银行的跑街,西历1869年,席正甫代表汇丰银行买办王槐山。与清政府商谈西南戡乱借款事宜。最后,汇丰银行以比当时高得多的利息。借给了清政府三百万两十年期借款。这笔贷款的成功,开创了汇丰银行政治贷款的先例。将该行从财务窘境中解脱了出来,也使席正甫从此得势,既当上了汇丰银行买办,更受到了曾国藩与李鸿章等人的赏识。
从此,晚清的官僚大吏为了获得巨额贷款,他们争相拉拢席正甫,李鸿章还特意上书北京替他保荐官职,席正甫接受了二品衔红顶花翎,又捐了道台一职。其借着与清廷的密切关系和汇丰银行买办的身份。左右逢源,得到了极大的好处。从西历1870年到现在1872年,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三笔,地方重臣向汇丰银行借款五笔,全由席正甫一手经办,他由此得到大量佣金之余,汇丰银行也通过席正甫的上下沟通,业务在蒸蒸日上,为此对他更加优渥。
中国人历来都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席正甫也是如此。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介绍亲友、熟人进入此时的外商银行,一个肉眼可见的东山帮正在冉冉升起。
“席正甫?”王庆冷笑。真的是如人意料啊,席家来人。他还以为是谈高桥镇土地建库房之事呢。前头根本就没丝毫的去怀疑。
竟然是席家!
席正甫与唐廷枢、徐润、郑观应三人,合称当今洋务四大买办。原时空中,其四人中有三人的命运与李鸿章的轮船招商总局有着无法隔分的牵连。李鸿章筹建轮船招商局时候。唐廷枢和徐润已经名满东南。他们两个都已经给各自的外国洋行东主在中国打下了“大好江山”。可是李鸿章一召唤他们,二人就立刻放弃了在洋行优厚的待遇。而投奔草创中的招商局。他们此举有一部分原因或许是李鸿章此时的社会地位和其人格魅力,但不可回避的是。这两位都有一颗报国之心。身为中国人,看到外国洋行在中国商业横行,心头始终不是滋味。愿进招商局,或许有点是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虽然现在轮船招商局还没正式成立,王庆却明白——秦军的南洋船运公司已经开始插手广州至上海线路,现在正与三大洋商大打出手。唐、徐二人这段时间可没少与来到上海的范德榜见面商谈。在王庆看来,这二位当算是‘自己人’。甚至于现在美国的旗昌洋行,看重徐润,正欲高薪聘请他。只不过,徐润已经决定投奔轮船招商总局。【旗昌洋行的金能亨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建造十六铺“金利源码头”,开通上海-汉口航线,现今时候占有长江航运80%的份额。】
而郑观应,现在正与人合伙经营公正轮船公司。但就王庆从范德榜那里得到的消息看,郑观应也是准备入股轮船招商总局的。
四大买办中,自始至终只有席正甫一人,对李鸿章的招揽置之不理。而且,席正甫屡次牵头汇丰银行的贷款协定,每每利率也都要高出市场比率不少,真真是国贼汉奸无二。
“席正甫本人我不敢动。席家的枝叶,爷就先给你削断一支。”王庆冷笑后,就直接当着王元斌的面吩咐了下去:“告诉高桥镇的人,把那姓席的,给我扔进黄浦江里种荷花。”
……
二月份,随着南洋船运公司正式跨足上海,随着范德榜来到上海,一家不怎么显眼的商店在南京路上开业了。
这家商店与传统的中国式买卖不一样,更似一个小百货商店。售卖:粮食、布匹、盐巴、糖果、火柴、卷烟、铁器、茶叶等等。里面结构就如同前世中国八十年代的供销社,每个柜台一个人,另有一个掌柜和两个收银员。这个掌柜也这家商店的老板,是秦军内部的人。不属于情报处,他来到上海,任务只有一个——专心专意的做生意,赚钱。
上海人对于这样的商店很欢迎。各种类的货物都有涉及,而且明码标价,价格还不比别家的贵,所以开业当天生意就十分火爆。
尤其是商店里贩卖的糖果。不管是五颜六色的水果糖,还是纯白色奶糖,亦或是晶莹剔透的白砂糖、冰糖,立刻就名扬苏沪。不到旬月,就从外来糖的手中抢走了大量份额。
一个月过去,商店的盈利能力让范德榜震惊。赫然高达上万块鹰洋!
而几乎是没有犹豫的,刘暹一声令下,正三月里,上海、天津、广州、福州、汉口等等,大清国十五个对外开放口岸中,超过一半城市中出现了这样的商店的身影,并且每个城市里还都不是一家两家。
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一五一四,两个城市开了九家。
第二百四十三章这官途并不一定非要走科举
黎人生活困苦。虽然时间发展到现在,海南岛里已经几乎看不到生黎的山寨,汉黎之间的冲突较之元明时候也大大消弱。但是种族就是种族,汉黎区别还依旧很深重的。
齐大林在海南两年,对这些情况自然了如指掌。却也更相信一个事实——黎人当兵以后,更好管理,更好塑造。因为他们生活困苦,当兵是改善他们生活和未来的一条路。
两年时间,齐大林招募了七八百人当兵。其中一些人被他调去了琼州的港口,身边剩有一个整编大队级别的力量。现在齐大林在海南的经营很好。因为鸿基煤的缘由,琼州镇旧人无论上下对他都是感恩戴德。
而如果他愿意放手招募,他可以招募更多的人。但是考虑到‘低调’和‘不引人瞩目’这两点,齐大林一直都很有控制的。但是秦军在黎人当中的影响力每日剧增,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些两年来陆续加入秦军的黎人士兵,其家庭生活逐渐之好转,肉眼可见。对于绝大部分是‘贫下中农’的黎人,这就是最惹人羡慕与向往的了。
两年时间,齐大林对琼州府地方的事物介入很小。琼州知府从最初开始的戒心满满,到最后的轻松自在,军政泾渭分明,这对琼州知府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可是齐大林对地方事务毫无介入,是自己主动的不介入,而非自己不能介入。现在,当他要去介入的时候,琼州府根本无法拒绝。
昌化县石碌镇南约六里地的金牛岭山麓。这片地方齐大林连招呼都没跟琼州府打一声就直接给占了,圈地方圆三十里。
石碌铁矿在昌化江的上游。离昌化江入海口有相当的距离。直线距离差不多上百里,且大多是丘陵山区。所以水运,铁矿石开采后必须走水运。而且伴随着石碌铁矿一起生成的还有大面积的山砂岩。这里的丘陵很多是都含大量粘土的石灰石,这种石灰石不需要配料就可以直接烧制高质量的水泥,所以又俗称“水泥岩”。伴随着石碌铁矿的开发,海南岛第一个水泥厂的兴建也是前脚追后脚。当然,石碌铁矿除了三亿吨高品质的铁矿石外,还伴生着钴、铜、镍、银、硫、白云石等多种矿石,要不是这里不产煤,石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型煤铁复合体基地了。
齐大林从二月开始。就大规模的招揽起了人手。要开发石碌铁矿,除了从鸿基煤矿和汉中陆续调来的一千多人外,至少也要上万劳动力才行。而现在整个琼州府的户口还不满十万户,人口只四五十万人。算上岛内一些距离太远的黎人村寨,总人口强强也就六七十万罢了。
齐大林这么一招就要上万劳动力,这是能震动整个琼州府的数额。琼州知府紧急火燎的跟齐大林联系,但这并不能阻止齐大林的行动。因为这个时候琼州乃至广东才发现,齐大林虽然亲自出面招揽劳力,但是披的却是汉元招商局的招牌。而所谓的汉元招商局。那就是秦军成立的一个类似轮船招商总局的机构。只是非股份制度,外人不能自由入股。
而且金牛岭的那片山地,无声无息的,连昌化知县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落到了琼州本地的一个商贾手中,而这个商贾就在上个月才把这片地卖给了汉元招商局。
“石碌”一名起源,可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发现了铜矿。呈孔雀石类型,故名“石绿岭”。后改称“石碌岭”,当地并于乾隆四十七年立碑“严禁私采”。但这一切在石碌岭的露天铜矿被采挖结束后。就不复存在了。之后的几十年里,只有石碌镇上的铁匠会手工开采些许矿石,私自冶炼。石碌岭的价值已经完全从地方官府眼中消失了。
齐大林只是稍微的用点手段,只付出了三千两不到的银子,就把金牛岭方圆十里地的地契拿到了手。而至于齐大林圈地的时候,直接占了三十里方圆的土地,那就纯粹是人的霸道了。
不过招募的劳力还是有分别得。除了在矿场干活的劳力外,齐大林还招募了不少定了长契的契约奴。他们的工作就不是在昌化,而是分散在海南岛的各地,在那一片片事先准备好的庄园里,干起了农奴。
海南是后世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地,虽然比不得东南亚的产量高,但刘暹什么时候才能插手东南亚呢?这距离现在的他太遥远了。而刘暹在钢铁厂建成不久,就需要大量的橡胶用。
除了做雨披、胶靴和行军帐篷等用具,刘暹还需要橡胶做车带。钢铁厂生产出的钢铁,并不是全都用在军火加工和钢轨上。秦军内部是根本用不完的。刘暹除了卖给别的机器厂外,还需要为自己的钢铁另找销路。而自行车、三轮车、黄包车,就是他找的摇钱树。
……
三个整编大队,也就是琼州镇的三个营头,分成或一个班,或三四个班的小队伍,散布在琼州府各县内。他们是齐大林这回招募的劳工队伍,沿途转送之中的保镖。
齐大林发动了整个琼州镇的力量,各地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分段负责口粮、住所。劳工队伍一入境,就有人迎接充当向导,沿途设置休息点,供应米汤馒头。有些地方过于荒凉没有休息站,就由劳工自己带着粮食,自己起火烧水做饭吃。
沿途路上不喝生水,每晚住宿都有安排,绝不露宿。这样一段接着一段的送,劳工们还没走到石碌,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了。因为他们路上都能吃得好,休息的好,将来到地了还会没希望吗?
再有,这两年来海南岛就跟广西差不多,山匪绺子被秦军队伍扫了一遍又一遍的,不少全境之中无有匪寇,至少没谁敢不长眼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