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1862 >

第551部分

穿越1862-第551部分

小说: 穿越186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明显的就是大西北贸易圈,仗着地理优势,在跟国内中西部省份争夺市场——穷党联盟搞大工业的时候,他们能直接消化的订单全自己吃下。而在争夺阿盟市场的时候,从零零碎碎的小商品到几百上千吨的国之重器,又再度跟国内中西部各省的厂家商团斗的不可开交,已经是演变成了一个很标准的地域性商业保护圈了。当然,他们是在不违背一系列法律的情况下进行的。

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带着强烈地域性色彩的经济集团,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燕国、赵国、梁国、大中亚地区【北庭、安西】和乌克兰、穷党俄国这些组成区域的经济利益。否则,经济上终究是区域劣势的他们,必然会被中东部在战争中发起起来的一个个经济利益团体给吸干了血不可。

现在中国境内,除了秦氏这个皇家财团超然物外以外,剩下的四个区域经济体,每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东部沿海区域的主流是瞄准了北美,那是一块肥的流油的大市场,至少能吃三十年。以两广、福建为核心的岭南财团最初的发展方向是南洋,现在又有了澳洲,一样是变成了坐地虎,把着大门不放外面的人进来。

再一个就是中西部,这个西包括了大西南,他们先是铺熟了缅甸地区,以此为翘板进入了印度,比起北美南洋,印度地区更是一个现成的超级大市场。虽然中国拿下印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年,而北美、南洋比之印度要找到手了二十多年。但是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比之东部沿海地区和岭南地区要的慢啊。每一个经济集团的兴起,他们最重要的基础都是在当地扎下牢固的根基来。

那个二十多年,就是中西部地区追赶的二十多年,而且这个期间还有大西北作为他们的自留地。

等到大西北这个市场渐渐的对中西部集团产生抗拒,最终本地货驱除了附加着高运输费用的外来货的时候,中国已经赢得了第二次东西战争,印度拿了下来,中西部集团立刻有了新的市场。

只不过有着地理优势的中西部经济体,在经营南亚次大陆市场的同时,还经常伸手摸向北美、南洋、澳洲和大西北等地,自然的几方间就都有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在这个交通始终存在限制的时代,区域性经济体和经贸圈的封闭性与排外性都将是不可避免的。

也亏得中国打下了这般广阔的江山地盘,不然这些经济体在国内的碰撞就不会这样小打小闹了。更大的可能是,随着他们之间一连串残酷而激烈的碰撞、竞争、吞噬,最终不会再形成由无数个厂家、公司、商团,等级分明、资产不一的大小经济团体融合于一处的经济体,而只会变成一个个庞大无比的跨行业经济财团。最终中国演变成后世老美那样被一个个财团在暗地中掌控的社会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现今中国诸多大商团、商帮的背后,都隐约有勋贵的身影。工商之利与贵族之利,并不矛盾。

希特勒十多年前就开始步入德国政坛了,也正是在进入政治之后,希特勒和他身边的人才发现他最特殊最厉害的本领——掀动的好一把激情。

十多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希特勒走上德国国会极重要的岗位上了,他现在是德意志政府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

希特勒乘坐意大利人的船只来到亚历山大港,是一点都不用担忧安全问题的。因为不久后的希特勒将会代表德意志帝国前去中亚,应邀参加中国人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他这次来亚历山大港所乘坐的地中海号轮船,是保证不会受到阿盟航空和潜艇部队的任何袭击的,也因此德国和意大利人才会可着劲的往这艘货轮上装载那么多的珍贵物质!

第九百零五章失败的阴影再次笼罩

英法美三国盟军已经差不退推平了苏丹,德意军队在埃及也是横推南北无敌手,这块战场上的作战主力是德意军队,英法联军跑到西奈半岛去了。护食的约翰牛和高卢公鸡到现在都不给德意美三国在苏伊士运河的权益上分一杯羹。但这些都是小问题,阿盟的力量从来不再北非。

20世纪中叶,战争考验的已经不再是人力,而是更重要的工业能力。欧洲人可以在北非一次次的击败阿盟,但是要想彻底瓦解阿拉伯人的抵抗,这个世界上即使没有中国这个球霸,欧洲人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去横推西亚。

阿盟主要的参与国,阿盟主要的工业产地,阿盟主要的力量来援,全在西亚。

如奥斯曼,如马其顿,如伊拉克,如波斯,这些国家账面上的国防武装其装备之精良甚至不弱于西欧强国,而半岛上的一系列油霸们,其飞机、坦克、大炮更是完全照搬中国。只不过这些国家人口少【波斯就是人口态度】,社会富裕程度提升的厉害,国民普遍不愿意打仗。对战争热情极低!

况且欧洲人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东西俄罗斯。

波罗的海联盟和穷党联盟,这是两个很强的力量。有着中国在背后支撑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政府,并不需要为发动机燃油的所需而担心——丢失了整个西伯利亚,丢失了里海,丢失了乌拉尔山西麓和高加索的俄罗斯自身已经没有什么富裕的产油区域了,但是他们背后靠着中国人。高品质的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等等,只要老毛子愿意豁出命来跟德国人干。他们需要的一切燃油都会源源不绝的送到。

希特勒很忧心现今德国的情形。如果不知道真实情况的话,或许真的会为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又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术胜利和战略胜利而振奋。但是希特勒偏偏就是了解内情的人!

北非并不算什么战略重地。埃及战事的重要性还比不得西奈半岛。而北非西亚的战事之重要性,更比不得欧洲。希特勒是德意志帝国政府的顶层人物,了解的是实情,知道北线的战况对于德意志帝国已经有多么大的劣势了。就在前不久,德国和英法军队在明斯克会战中遭到了一次沉重打击,损兵折将三十万——并不是惨败,而是一次没能达到战略目的的消耗战。

两边在明斯克附近爆发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国和英法军队的陆军装甲兵部队损失惨重,他们击毁了红白俄上千辆坦克装甲,自身损失的坦克数量加在一起也超过了1500辆。这还没算上整个明斯克会战里的装甲兵损失。

至于非洲战场,盟**队目前已经攻克了苏丹首都喀土穆,且还正在一路高歌猛进,横扫苏丹南北,可这有个毛用。北非战争那是为了对西亚形成攻势和威胁而催生出来的。如果不是飞机的威胁太大,盟军海军部队直接就能把部队投放到大黎巴嫩。再维系住补给线,控制住西奈半岛,战争就瞬间烧到阿盟的经济利益核心了。这不是海军不顶用了么,飞机主宰天下。俯视海洋大地。盟军就只能一点点的推北非了。

美国佬很聪明,知道自己家底儿薄,人少,大批的陆军部队并没向欧洲大陆派遣。只派去了一批飞行员,主要军力用在了北非战场。

进攻埃及、苏丹的阿盟主力军,清剿镇压地方。本该21世纪才轮到美国大兵们干的活儿。现在提早六十年要他们干了。

这北非战争一起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甚至是摩洛哥本地的绿教徒们。全都变了一个样儿,反抗意识暴增。也就是还留在摩洛哥的绿教徒人太少了。否则老美光是国内就有的活儿干。

背后有着阿盟甚至是中国背书做指导的北非绿教游击队们,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袭击警局,冲击道路上的军事哨卡,一**的自杀式袭击层出不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威力可绝不一斑。

因为中东地区石油过早的开发,这里的石油热潮直接影响到了北非的石油开发热度,可是战争初期阿盟的一连串空袭轰炸,以及游击队兴起之后的连连对油田油井发起的袭击,如今北非的石油产量真的比之原时空同期的北非也不多出几分。

最让德国高层和军队高级将领们信心动摇的是北线的战争,在中国都还没有正式插手的情况,欧洲的力量竟然不能压制两俄罗斯和阿盟,这太让令人失望和震惊了。

——20年的默默发奋并没有缩短他们与中国集团的实力差距,现实是双方间的差距还被拉大了。

一连串的失败,已经动摇了一些德**政高层的信心和士气。中下级军官和官员或许还不清楚真相,但是高级军政要员却是非常的清楚,随着中国【必定】加入战争,尤其是以中国国防军为主体的联合武装力量的席卷而来,整个欧洲的战败已经不是某些失败主义者的呓语了。这就像原时空的一战,施里芬计划的失败就意味着德国的最终失败,一切只需要一个时间的过渡。或许一两年,或许三四年!

此刻的欧洲盟军就是如此。

一些还算理智的高级将领劝说德国政府尽快与中国方面进行和谈,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放弃捷克、奥地利,只要能保住德国自个就ok。

希特勒本人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出现的,所以他准备趁着来埃及的机会,与负责北非战场的德军主帅******·冯·布劳希奇好好地谈一谈。

******·冯·布劳希奇与希特勒是20多年的友谊,在上一场战争中两人就在战场上结缘,那时的******·冯·布劳希奇还只是一个上尉。战争结束后******·冯·布劳希奇的军衔已经升到了中校。

战后的20年对于******·冯·布劳希奇和希特勒都是极重要的20年。这20年里,******·冯·布劳希奇从一个小小中校走到了上将的位置,而希特勒也从一个慕尼黑日报的著名战地记者变成了国家部长。可两个人的友谊没什么变化,甚至于双方在彼此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当中都相互的给对方不小的助力。

正是在这种战局不畅的背景之下,希特勒与******·冯·布劳希奇就更有加深感情的必要了。为了此次拜访,他甚至亲自挑选了礼物,其中最贵重的莫过于一只来自中国的翡翠雕饰——一只立在崖头的苍鹰!这个玉雕大有来头,是满清时期中国皇宫里流传出的宝物,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辗转,最后流落到了欧洲,被希特勒这个三流画师看中。几年前希特勒随同德皇出访巴黎的时候,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的一家古董行里买了下。******·冯·布劳希奇本人确实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但也并不介意为他的妻子卢弗搜集些礼物。夏洛特·卢弗是政裁判所长的女儿,她与布劳希奇本人一个是二婚,一个是三婚。

布劳希奇在26岁时,和同样出身贵族的庄园主女儿伊利莎白·冯·卡莱施泰特结婚,并生有一儿一女。然而对于这段婚姻,布劳希奇显然并不感到快乐和幸福。根据他朋友的描述,伊利莎白缺乏温情。布劳希奇和冷淡而无情的妻子分居达5年之久。在此期间(1925年)认识了与丈夫离异的政裁判所长的女儿夏洛特·卢弗。当时布劳希奇提出了离婚但遭到妻子的拒绝。夏洛特继而嫁给了一名银行董事(后亡)。1937年布劳希奇从捷克回来时,这对恋人旧情复燃。到了1938年,布劳希奇一再恳求他妻子离婚,卡莱施泰特要求一大笔现金,并且立即结算,然后与当时已经晋升为上将的布劳希奇正式离婚。布劳希奇则在同一年和行夏洛特结婚。

所以,别看布劳希奇已经60岁了,但他与夏洛特·卢弗的婚姻这才刚刚开始,还不到两年。

地中海号很快在港口下了锚,等待卸货,而这个时候,那些随船过来的德国和意大利军官也纷纷开始收拾行李下船。希特勒也收拾了一下,然后带上整个使团的随行人员,拖拖拉拉三四十人,提着差不多大小的皮箱,区别只是一个多少,慢慢的下了舷梯。

作为德国政府派往中亚的代表团,希特勒一行的行踪当然是在德军的掌控之中。码头上已经停了长龙一串的轿车,希特勒一行人刚刚下船,一批德国的宪兵就迎了上来。

住处早已经安排妥当,还绝对的安全,希特勒本人则稍作安顿后,在某位少校的迎接下,径直去了德军在亚历山大港的司令部。这名少校就是布劳希奇的副官。

就在希特勒要跟老朋友相会的时候,意大利、美国、法国、英国甚至是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一支支由政府高层领队组成的代表团也全部在漂洋过海的路途之中。

不仅是同盟国集团,两俄罗斯、北欧各国、两波兰、匈牙利,阿盟各国,东方各国,美洲各藩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诸多的拉美国家,一支支人数参差不齐的代表团全都在向着中亚移动。中国人在中亚召开的这场国际会议,真正的是将全世界各国都汇聚在了一起!

第九百零六章中国的,世界的

一辆八节列车在广袤的黄海平原行驶着。这列明显比正常车列短上不少的火车上,乘坐的就是此番西南日本前往中亚参加会议的代表团。

北辉次郎用一种痴迷的眼神看着车外一望无际的田野。广袤的黄淮大平原上那一望无际,看不到头的农田,对于山多地狭,还时不时的会地震的日本来说,简直是所有国人都梦寐以求的寄望。

刚刚收割罢的田野没有了金灿灿的麦浪,远远看去,农田中最显眼的反倒是分界上种植的那一排排的树木,整齐的仿佛用尺子量出来的一样。在空旷的原野上,这些繁茂的大树像站岗的一排排卫兵,保护着大平原上的田地。让所有日本代表团的成员都由衷的感到敬畏。

因为广袤的田野代表的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一个国家想要安定就必不能或缺的力量——粮食!

北辉次郎精通中国文化,熟知中国历朝历代的兴亡史,深深地知道粮食对于中国这个庞然大国的重要意义。他到过乌克兰和北美,那里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产粮区,甚至可以说也是‘大中国’的一部分,见识过同样广阔的大平原。但中国平原上的农业给他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高度化的机械农业,而是那明显经过严格规划的整体体系,不论是农田还是灌溉,强力的‘体系’力量覆盖了整个平原地区,其产生的结果——农业产量可想而知。

而且中国现在还有全世界产量最大的合成氨工业。加上中国人在建国后不久就开始从科学的角度系统的培养优良农业用种,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