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激情神枪-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再去训练水师怕是来不及了,赶紧找徐茂公商议对策。徐茂公思忖片时刻眼前一亮:“王爷,水师我们有现成的,你怎么把此人忘了就是廖勇啊”
杨勇恍然大悟,这才突然想起此人。原来,当年李密和翟让经营瓦岗山时曾有一支水军,守在黄河北岸的官渡镇,这是用来对抗洛阳王王世充南下的,水军统领就是廖勇,这支水军规模很小,当时只有一万人,其装备和战斗力都不敢恭维,严格来来说甚至不能称得上是水师,但毕竟他们都熟悉水战。
杨勇收复瓦岗众将后,廖勇和这支水军也投到了义军帐下,因这些年都在旱岸上作战,水军没有用武之地,廖勇等人也被当作普通将士使用,因此,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巧的是,廖勇这次正好随杨勇征战,现在他在军中的官职仍然是一个不起眼的万人长,这是个中级军官,按二十一世纪的军师编制来说,他相当于一个旅长或师长。
杨勇赶紧传令把廖勇找来,小伙子二十多岁,中等个头,一身甲衣,长得很精神,进来跪倒给杨勇和徐茂公见礼:“不知王爷和军师唤末将哪旁使用”
“廖将军不可多礼。”杨勇让他起来,命他召集当年的水军旧部。几天后,还真不赖,果然召集到四五百人。
怎么才这么点儿人马呀因为杨勇接管瓦岗义军后,对这些军队进行了整编,打乱了原来的序列,水军当然也不例外。当年的这一万水军,除去跟王世充的人马在官渡战场上交战伤亡的,幸存下来的有七八千人接受了杨勇的改编,这些人这么多年又经历这么多战事,有的战死,有的年迈休弱退出战斗编制,有的则分散到其他战斗序列,眼前杨勇这十几万人马中,能召集到的也就只剩下这么点儿了。
杨勇一看这也太少了,和徐茂公一商议,以这四五百人为基础,在军中挑选苗子,并就地征兵,护充兵员,一个月后,人数达到五千,挑了个日子,还举行了个隆重的仪式,杨勇的第一支水师正式成立了,廖勇为水军统领,负责加紧训练水军。
到了十月中旬,连征集商船改建,加上临时赶制的,义军已经有了大小二百只战船,虽然参差不齐,形式各异,但也整装待发,排列淮河边,旗帜飘扬,水军将士全副武装列立在船上,十分威风。
经过一个多个月日夜操练,这五千水军初具规模,由于时间紧迫,杨勇没给廖勇太多的训练时间,这一天,廖勇集合水军,出动了大小战船一百只,请杨勇和徐茂公观看演练。
杨勇和徐茂公登上指挥船,一看这些战船,大的能容纳三百余兵马,小的也能容纳三、五十人,廖勇一声令下,旗手扯起风帆,船上的水手一齐荡浆摇橹,百舸争流,列队整齐,弓箭手、长枪手、短刀手和盾牌手等在河里进行了模拟演练,或攻或守,或进或退,呐喊声震天,序列整齐。
杨勇和徐茂公大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训练成这样规模的一支水师,实在是不简单啊。
眼下汛期结本上过了,淮河水位下降,水流趋于平缓,河道也变窄了许多。杨勇一看时机成熟,已经耽误了两个多月了,不能再等了,须得挑了一个顺风的日子,强渡淮河。
几天后一个早上,天公作美,下了场薄雾,河面上云雾缭绕,能见度不高,微微有些西北风,正适合强渡。
杨勇一声令下,十几万大军蓄势待发。因船只数量有限,只有分批次渡河。
不算水军,二百只战船只能抽出一百二十只运兵,其余的八十只主要是小战船,是供水军乘坐,用来掩护大军渡河。因此一次最多只能运送三万人马过河,这样,杨勇的十几万人马要想全部过河,至少得分四次周转,但无疑第一批过河的将士最关键,必须将派精兵强将。
在作战序列列上,杨勇和众将还发生了争执,原因是杨勇要第一批过河,徐茂公、四美、罗松和尉迟恭,包抱水军统领廖勇等人都不同意,但这种场合敢于说话的、说话最有力度上就是军师了,因此都皱眉看向徐茂公。
徐茂公施礼道:“王爷,您乃金玉之躯,义军的一家之主,大将得压后阵,何况这是在水中作战,不是在岸上因此您不宜第一次过河,有这么多将士呢,最好您第二批或第三批过河。”
杨勇听了哈哈大笑:“军师言之差矣,什么王爷不王爷的,哪来金玉之躯冲锋陷阵没有职级之分,本王和全军将士一样,从来不愿意躲在后面。你们不用担心万一掉水里会淹着老子,老子从小在黄河边上长大,不说会踩水踏水、乘风破浪、水下换气等神功,但所有方式凫水老子都会,这可不是吹牛,当年老子还游过黄河,区区淮河算得了什么不必多说,老子第一批过河,就这么定了”
此言一出,众将愕然。
529。第529章淮河大战(2)
都知道历史上的杨勇是半个鲜卑人,半个汉人,因为他老子隋文帝杨坚是鲜卑人,当上皇帝后才恢复了汉姓姓“杨”,祖籍是弘农华阴,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市一带,离黄河不远,这正好与现在的杨勇情况相符,穿越勇哥也是在黄河边上长大。
但隋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户口本往上翻几代都名门望族,杨勇的爷爷杨忠是北周的柱国,官封隋国公。杨忠死后,杨坚子随父职,也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也就是说,杨勇出身豪门权贵世家,这样的公子阔少肯定是城里人呀,怎么可能在黄河边上长大怎么可能到黄河里游泳玩耍,这些都是农民土刨子的经历呀
因此,杨勇说这话明显有漏洞,包括徐茂公在内,众将惊愕。好在杨勇风流成性,说话做事放荡不羁,都习惯了他的性格,因此也没有敢他较真,否则,要有人追问下去,勇哥还真是难以自圆其说。
家有千口,主是一人。杨勇拍板的事没人敢反驳,杨勇第一批渡河这事就定下了。跟徐茂公商议后,第一批和杨勇等三万将士一块渡河的大将有罗松、尉迟恭、杨玉凌、玉镜公主。第二批渡河的三万将士由李婉儿负责指挥,第三批由罗士英负责指挥,徐茂公负责督后,最后一批过河。
这时,林文远伤势痊愈,他也第四批过河,负责保护军事徐茂公的安全。方案就这样定下了。
在廖勇的安排下,三千水军都上较小的战船,另两千水军上了大船,负责开船和掩护第一批兵将靠岸。小战船在前,负责在前面冲锋,较大的战船只稍后跟进,负责向对岸运兵。
杨勇在“二美”和两员大将的护卫下,上了一艘最大的战船,当然他的战马千里胭脂兽和八宝驮龙枪不能离开主人,由专人负责照看,也上了这艘船。首批渡河作战的三万将士全部上船后,第二批将士全副武装,在岸边业已做好了登船准备,其余的数万将士在后面也都严阵以待。
按照杨勇和徐茂公的打算,不说多,首批渡河的三万人马只要能过去一半,牵扯住岸上的吴军,其余的兵将再渡河就容易多了,这场渡河之战就有望获胜。
杨勇一看将士们全都准备好了,便下达了出发的命令。廖勇一声令下,带着几十只小战船如飞似箭在前面开道,大战船随后开动,环于杨勇这条大船两侧,二百只战船像航母作战编队一样向淮河对岸冲去。
一时间,几里地长的河面上全是战船和兵将。大船扯起风帆,水手们用力荡浆摇橹,有的踩动水轮,为战船增加动力,虽然是木船没机器动力,但速度也相当快。水打船梆,船压水浪,哗哗作响,这阵势也够壮观的。
很快后面岸上的兵将全都看不见了,好像全都被大雾吞没了一样。令杨勇吃惊的是,前面廖勇的战船已经过了河心了,对面的吴军仍然无动于衷,很多小战船在薄雾里时隐时现,估计离河岸已经不远了,但前面的河面上仍然没有传来令人激奋而期待的喊杀声。
又往走了一阵,对岸一直没有动静,由于有雾,也看不清敌人在干什么。
杨勇此时心里一喜一忧,喜的是,这是偷偷地强行渡河,敌人当然发现得越晚越好。忧的是,兵锋距离敌人这么近了,他们不可不能现在还不知道,尽管有些雾气朝朝的,但他们不可能没有警戒,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难以预料。
杨勇和四员大将保护着杨勇立在船头,谁也不说话,眼睛紧紧盯着对岸,杨勇等人心里既疑惑又着急,杜伏威是不是在耍什么阴谋诡计
此时,冲锋在最面的小战船上负责指挥水军廖勇跟杨勇的心情差不多。
廖勇的三千水师是前锋,他拿着长矛,立在船头,隐隐约约能看见淮河对岸的敌营了,但是敌人仍然没有动静,廖勇的心情跟这天气一样,如坠入云雾之中。
他坐这条战船有五十人,其中十名是水手,在两边摇橹,增加船速,还有十名弓箭手,剩余的三十人都是廖勇的亲兵卫队,他们各拿刀矛盾牌,紧紧地盯着对面。
忽然,水下一声闷响,像是撞上什么硬物,船身剧烈地震动起来,由于惯性,十多名水军包括三名水手,叫喊着裁入水中,扑扑通通,像下饺子一样,浪花飞溅。
廖勇身子一晃,站立不稳也差点裁下去,他赶紧扶住了船上的扶手,才掌握了平衡,此时这条船已经走不动了。
“怎么回事儿”廖勇对手下人大大喊。
“将军,好像搁浅了。”一名水手道。
“搁浅怎么可能”廖勇看到离对岸至少还有几十米远,淮河虽然不深,但他早已经测试过了,这一带的平均水深都在五米左右,离岸这么远,自己这条船吃水量不会超过二尺,因此搁浅之说绝无可能。
这时掉水里的几个水手,有一个从水里钻了来了,抹了一把脸上的水道:“将军,不好了。下面有东西,有柱子,还有铁索链”
“啊拦江防护网”廖勇一听就明白了,他听说过这种水下防御工程,在水下每隔多远修一根大柱子,有的绵延几里长,这些柱子少有木柱,大都是石柱,也有些是铁柱,然后用铁索链把他们联起来,组成网状。
这种水下防御工程对付大型的船非常有效,撞上去船就毁了,不毁也很难冲过去。
廖勇只是没想到,吴军能在淮河里修筑这玩意,这种水下防御工程修筑难度大,代价很高,一般都是江海之中修筑,用于水下长期战略防御,眼前这淮河似乎没有这么高的规格令杜伏威他们如此破费吧可事实上吴军的确这样做了,这下可坏了。
廖勇马上就意识到了,这次强行渡河遇到这玩意肯定不会成功,伏兵很快就会杀上来,他赶紧命令全体撤退,并向杨勇的大船发信号,让他们立即后撤
530。第530章淮河大战(3)
熟悉水战的廖勇知道拦江防护网,这种水下防御工程很坚固,别说木船,就是铁甲战舰也很难过去,因此赶紧命令水军后撤,并向杨勇的大船发信号。
但为时已晚。此时冲在前面的很多小战船已经撞上了,咔嚓,咔嚓,咣,咣,水下不时发出这样的声响。不少小战船侧翻的,沉下去的,解体的,被铁索链拦着停滞不前的,比比皆是。数不清的水军掉入水中,场面就有些混乱,廖勇指挥也不灵了。
原来水下一尺来深便吴军修造的一排石柱,这些石柱有房檀粗细,还有部分铁柱,铁柱也有碗口粗细,柱与柱之间上下用三条铁索链联着,组成网状,这些铁索链都有鸭卵粗细,非常坚固,整个这道水下防线有两千多米长,在淮河里大致逞斜形分布,杨勇的战船要想从这里过去势比登天。
吴军修的这道水下防御工程是在汛期修的,这是吴国的水军统领张迈设计的,当时水位高,这些柱子和铁索都在水面一米二以下,主要是为了防那些大型的战船通行,而截几十人的小船则在上面可以畅通无阻,这样的好处是吴军的船只可自由通行,如果义军冲过来,小船过去而大船过不去,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将敌人分割,然后包围吃掉,但现在汛期过了,水位下降,大小战船都过不去了。
杨勇等人对淮河南岸水下的这些情况一无所知,又因为今天有些雾,雾是自然现象,这东西是最公平的,不只是阻挡敌人的视线,自己人的视线也照样阻挡。
因此冲在最前面的小战船不少都撞上了,包括水军统廖勇的指挥船也未能幸免,后面的大船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在飞速往前冲,等看前面的小船出事了,再想停下来也不可能了,因此义军这次吃了大亏,先是小船,后是大船,先后共有几十只战船全都撞了上去。
一时,水下的闷响声不断,跟在水下放大雷一样。义军的战船全都是木质结构,有的是商船,有的是民间的渔船,有的年月已经久,谈不上坚固,就是新建的战船,也架不住这样撞击。有的船速高的,撞到石柱上和铁柱上,战船当场解体,裂成了数块木板,有的当场被撞漏,有的一下子就被撞翻了,船上的兵将扑里扑腾全都飞落到了河里。
有些未撞上的船只,接到廖勇的信号后,赶紧命人打方向撤退,但这么多只船调头后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他们训练时间不长,谈不上作战经验,加有河上面的雾时浓时轻,也看不远,因此,顿时忙乱起来,义军的战船相互冲撞者出不在少数,有的当场自己把自己的战船就撞翻了。这样不用吴军来打他们,这场面当时就乱套了。
一时间,河水里全是义军的兵将,还有不少战马,他们在水里就折腾开了,那些水军还好,他们会水,倒霉的是大船上的这些兵将,他们大都是旱鸭子,到水里只有张开大嘴随便灌,什么时候灌满什么时候为止。
这时,义军离淮河南岸也就是五六十步的距离,正好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岸上伏兵四起,数不清的弓箭手对义军的战船狂射起来,当时中箭落水者难以计数,有的还是火箭,有两条大船和几小船当场起火,惨叫声不绝于耳。
幸亏杨勇所在的这只大船靠后,此时杨勇也知道前面怎么回事了,杨玉凌和玉镜公主、罗松和尉迟恭等人都建议杨勇立即撤退,既然冲不过去,不能在这里干等着挨打,回去再想办法。
但是杨勇却不甘心,一看自己的那么多只战船翻的翻,沉的沉,着火的着火,数不清将士有的死在水中,鲜血将淮河水都染红了,有的在水中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