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是威力较小的三磅炮,也能在一条直线上,杀死对方15个人。而威力更大的拿破仑炮,可以打穿对方一个排……
好在眼下的萨克森人使用的后装青铜炮,只有2磅级的和3磅级的,威力不算大。主要是再大的火炮,炮身太过沉重,炮兵抬起来不方便……
是的,抬起来不方便……
这个年代,火炮还是放在马车上运输的。到了战场上,炮兵要把火炮炮身抬下来,抬到阵前固定好,然后发射。
一般国家都是这么玩的,所以,炮身不能太重。三磅炮的炮身,已经重达五六百磅,抬起来已经很吃力了。要是六磅炮那样的,重达500公斤,抬起来就更困难了,甚至需要用到机械。
但是,战场上形势危急,变化多端,哪里有空闲给你慢慢抬炮?而且,火炮角度和方向也需要随时调整。所以,为了方便抬炮,炮身不能太重。因此,重达五六百磅的3磅炮,已经算是炮兵能够搬动的极限了。再大口径的炮,一般都是舰炮和要塞炮了。
只有法国,有工匠发明了炮耳,并发明了4个轮子的车厢型炮架,才比其他国家方便一点。但是,也还是没有后来流行的两轮固定炮架方便。
当然,使用小口径火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火药太贵了。比如3磅炮,每次发射,都要耗费近1磅火药。而一磅火药价值差不多要1先令了,要是几十门火炮一起轰,那钱真是哗哗地流淌走啊……
而现在欧洲各国流行使用石弹,也是因为成本考虑。在1709年近代高炉出现前,钢铁的冶炼都是小炉子的,成本比较高。铁球炮弹,也是耗费不少钱的。所以,一般在战场上,打人的时候,多用石弹。面对血肉之躯,即使穿上板甲,石弹也是够用的了。而轰击坚固城墙和工事的时候,才会用上铁球炮弹。毕竟,轰开石头城墙和坚固的城门,石弹破防能力比不上铁球。不过,也有大款贵族,基本使用铁球炮弹的。
萨克森人使用的3磅后装青铜炮,马林了解过,即使使用铁球炮弹,有效射程也不过200码不到。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粉末状的火药。另外,因为工艺问题,这个年代的后装火炮闭气性比较差。所以,后装青铜炮的有效射程,一般不足200码。
但即使如此,萨克森人的后装青铜炮,也足够给马林的西班牙方阵带来巨大的威胁了。铁球飞来,一砸就是十个八个的东弗里斯兰战士,威胁非常大。
所以,马林才会想出使用黑衫骑士去袭击对方炮兵阵地的办法。但是,马林想来想去,觉得这样做很不保险。
萨克森公爵可是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和比较傻的乔治王子不同,萨克森公爵既然要和自己对决,肯定会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而对方的炮兵阵地,肯定会被对方的士兵团团包围地保护好。用800黑衫骑士去打击那些追出来的板甲骑士还行,但要彻底解决对方炮兵阵地,那不现实。
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用更强力的火炮,轰垮对方的炮兵阵地。本来马林是打算用火绳枪手前移的方式,用火枪解决对面炮兵的。但是,考虑到火绳枪手需要千炮壕沟的保护。不然,庸医被对方的板甲骑士冲垮和屠杀。所以,想来想去,还是用威力更大的火炮对轰,比较实在点。
因此,马林决定制造一批3磅炮,用来打击对方的炮兵,同时打击对方的战阵。
之所以也选三磅炮,理由其实也很简单:一来是为了节约火药;而来也是方便运输……最后,就是节省铜料……
不过,马林打算使用的三磅炮,不是后装青铜炮,而是前装炮,类似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三磅炮。
因为时间紧迫,使用泥模铸炮有些来不及。所以,马林打算使用铁模铸炮的方式,来铸炮。
因为,铁模铸炮,效率非常高。铸造一门大炮,使用泥模的话,要等泥模风干几个月。而马林和萨克森人的战争,很快就要爆发了。所以,你末铸炮实在太慢了。
而利用铁模铸炮的话,速度很快,一天就能铸造几门,而不是几个月才能铸造几门。但是,使用铁模铸炮,速度快是快了,却又不小的缺陷。马林前世在网上看过不少分析文章,说铁模铸造铁炮的话,即使使用熟铁,速度是快乐,但火炮性能会有问题。比如,火炮表面铁的白口化严重,导致脆性增大,更容易炸膛。因为,铁模散热太快,使得铁水内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就以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是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就是白口铁。为了安全,铁模铸炮铸造的火炮,必须要比泥模炮厚很多,才够安全。
但是,陆军使用的野战炮,必须要轻便。因此,铁模铸炮铸造的笨重火炮,是不适合陆军使用的,最多用于舰炮和要塞炮。因为,舰炮和要塞炮,可以不注重轻便问题。
不过,铁模铸炮的缺陷,那是针对铸铁炮的。对于青铜炮,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使用铁模铸炮来铸造青铜炮,完全没有问题。速度快,质量也不差。
因为时间紧张,马林来不及等泥模干燥。所以,他决定,使用铁模铸炮的办法,铸造3磅的前装青铜炮,用来和萨克森军队对抗。
马林前世看过BTV播放的翻译过来的美国人的电视节目,知道1776式三磅炮的口径为74mm,炮管长0。65米,使用的是颗粒火药,有效射程高达365米,远超过萨克森军队的后装青铜炮的200码。使用这样的青铜炮和萨克森军队对轰,很明显,是这种前装炮胜出。
唯一让马林有些肉疼的,就是制造青铜炮所需的巨大开销了。铸造一门1776式三磅前装青铜炮,需要三四百磅青铜,现在铜价那么贵,简直要命了……
这也是马林为何不铸造更厉害的6磅炮和12磅拿破仑炮的原因——铜价太贵,铸不起……
马林打算铸造50门前装青铜炮,那么,花费的铜料,多达2万磅重,差不多要花费1333。33磅白银,也就是差不多111。11磅黄金,差不多是1。4万多金币。这还只是材料费,还需要工匠花销和运输费等各项开支,2万金币都打不住。
然而,这只是开始。因为,火炮铸成后,还需要很多的铁球炮弹。马林可不愿意打石弹。石弹缝隙大,对闭气更加不好。所以,萨克森的火炮,有效射程只能打到200码都不到。换成铁球的话,应该还能打远点,而且威力更大。
至于铁球铸造,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就是简单的翻砂铸造而已。弄一个砂箱,上下两半,先把作为标准模子的铁球放在砂箱内压出印子,然后拿掉铁球,从漏斗和通道里往铁球压出的空间里浇入铁水,这样,一个铁球就做成了。
翻砂铸造,虽然因为使用湿砂,可能会导致铁球内因为水蒸气蒸发产生一些蜂窝结构,导致结构不够严密。要是这样铸造火炮,肯定不行,因为会容易炸膛。但是用来铸造铁球炮弹,却是没有问题。铁球有点蜂窝结构算啥?还能用更差的石弹呢。反正只是用来砸人的东西,没那么高要求。
所以说,铁球炮弹的铸造,是很容易的。唯一麻烦的,就是铁料成本。现在,马林的铁料,基本都是从英国进口的铁块,价格并不便宜。所以,成本还算比较高的。
但是,和打败萨克森人,立了威相比,这点投入,还是值得的。因此,马林没有犹豫,决定全面使用铁球炮弹,把萨克森人砸个稀巴烂……
事实上,铁球还不算什么,火药的开销,才是最惊人的,开一炮就是1磅火药,1先令就这么没了。要是一天开上几十炮,50门炮一起开,金币消耗的速度,简直跟瀑布一般哗哗直流……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能打赢,这点投入,也是值得的。马林现在,已经在幻想,打败萨克森军队,抓住阿尔布雷西特公爵后,要多少赎金比较合适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碉堡和烽火台
马林并不清楚萨克森军队具体的进攻时间,虽然,他预估是在秋收后,但他也不敢确定。要是老奸巨猾的萨克森公爵突发奇想,提前发起进攻,马林若是没有防备,那就悲剧了。
因此,马林决定派出间谍,前往萨克森公国首都德累斯顿,侦查萨克森公国的动向。其实,这个工作非常简单,不需要打入萨克森高层,只要观察德累斯顿的日常生活就可以了。
如果萨克森人打算发起攻击,那么,他们至少要聚集起一万多大军。而聚集起一万多人,显然不会悄无声息。别的不说,光是粮食的调动,就会很频繁。其他物资的准备,也会引发市场动荡。
所以,马林打算让科勒,从皮包公司一般的“北海商会”里,派遣两名粮食商人去德累斯顿打探消息,一旦德累斯顿粮食市场发现异常,就派人汇报情况。
当然,这只是预警方式之一。另外,国土上的防守,也非常重要。萨克森大军过境,显然不会是来旅游的。大军所过之处,必然是鸡飞狗跳。而且,中世纪的军队,有抢光百姓粮食的恶习。每次战争爆发后,因为粮食被抢光而死亡的百姓人数,远远超过被军队屠杀的人数。17世纪爆发的“三十年战争”,德意志死了几百万人。其中,超过半数是因为缺粮而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瘟疫致死。只有少部分,是无法无天的士兵们杀死的。
马林可以把大部分粮食都收进城里,但是,总要给城外的庄园里的人们留口吃的。但如果粮食分散在庄园里,则容易被路过的萨克森军队抢光了。
之前,马林曾想过挖地窖。但是,后来,他想了起来,这个年代的士兵,绝对是搜刮财物的老手。老百姓们又不傻,家里财物,肯定会埋藏。因此,为了搜刮到更多的财物,很多老手士兵,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专业寻找暗格、地下室……越是老油条的士兵,越精通此行……
因此,马林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若干个碉堡,既有防御作用,也能保护和储藏粮食。
而且,这些碉堡,还有烽火台的作用……
这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话和电报。所以,对于敌人的行踪,很难确定。但是,华夏古代的老祖宗们,聪明地发明了烽火台这种报警的机制。
烽火台白天放狼烟,晚上点大火,用十分明显的信号,传递给邻近的烽火台。然后,一路接一路,直到传递到大后方的军营和各个城镇。
一般而言,根据唐法,烽火台30里一个,但都建在高山上,好让远处看得见。不过,东弗里斯兰到处是平原,最多有几个小土坡。因此,烽火台间的距离,肯定不能设那么远。
为此,马林决定,每隔10公里,设立一个碉堡。碉堡既是防御工事和藏粮食的地方,碉堡顶楼,也可以用作烽火台,用于预警……
这一招,马林其实是和电影里的鬼子们学的。当初,鬼子用大量的碉堡,封锁根据地,并使得八路军陷入了严重的困难,一度被压迫得退往山区。甚至,连左大参谋长这样的顶级首长都不幸遇难。所以,这种手段,是非常厉害的。
当然,马林建碉堡,不是为了镇压老百姓,而是为了防备外敌。鬼子的碉堡,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因为,碉堡的防御能力不错。尤其是,在挖了护城河后,碉堡和外界的连接通道只有吊桥。这样一来,敌军若是想围攻碉堡,先要把碉堡周围的河道给克服了。这个难度,并不算小。后世游击队能够快速攻下碉堡,是因为拥有爆破筒和炸药包等攻坚利器。而且,那可是20世纪的炸药包,都是无烟火药,威力比黑色火药大太多了。
就这个时代而言,修建一个碉堡的话,以冷兵器为主的萨克森军队,想要攻克一个坚固的、有护城河的碉堡,绝对要花费很长时间。
而马林修建碉堡的意图,就是为了防备萨克森军队轻易抢到粮食,仅此而已。因为,只要给马林足够的时间,他完全可以带领主力击败萨克森军队。所以,碉堡的作用,只不过是拖延时间而已。
在马林入主东弗里斯兰伯国之前,东弗里斯兰是一个近乎全民皆兵的国家。这是因为,东弗里斯兰比较穷,雇佣不起正规的雇佣兵。所以,瑟克斯纳家族,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农奴身上。每当遇到战争,就会把农奴武装起来,拉进城里守城。
不过,这些农奴充当的民兵,也就只能用来守城了。让他们在野外和职业雇佣兵对阵,铁定会输。但用来守城,却能够依靠坚固的城墙,发挥作用。
同样地,若是萨克森军队来犯。那些来不及退入城市里的民兵,完全可以躲进各自庄园里的碉堡,对抗围攻的萨克森军队。碉堡防护力强,完全可以支撑很久。而且,萨克森军队过来,也不是为了攻克碉堡的,而是为了击败马林的。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的情况下,萨克森军队一般不会和几个乡村碉堡死磕,而是会选择暂时放弃。毕竟,把军队留下来和几个乡村碉堡死磕,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而碉堡不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抵御敌人的进攻,还可以施放狼烟(欧洲战争一般是发生在白天,所以放狼烟的可能性最大),想远处的碉堡示警。然后,碉堡间通过接力,把警讯传递到奥里希。这样,马林就有足够的时间做出恰当的反应。等到敌人大军杀到,自己这边早就准备完毕了。
原本,马林是打算把碉堡建设成更大的坞堡的。不过,马林想起来,华夏历史上,不少豪强,利用坞堡对抗朝廷。所以,马林最终决定,建设规模小很多的碉堡。碉堡很小,建设成本低,用时也不长。而且,因为规模小,当地方上发生叛乱时,不可能叛乱者全部退入碉堡这样的小建筑。而坞堡则不同,发生叛乱时,坞堡能容纳的人很多,让统治者应对起来很棘手。
所以,建立碉堡,既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能防备让地方势力利用起来,对抗马林自己。毕竟,萨克森大军是路过的,没工夫理会碉堡。而马林是统治者,却是有足够的时间围困碉堡。因此,碉堡是很难用来对抗统治者的。即使一时有用,但最终肯定能被镇压掉。
下定了决心后,马林签署命令,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碉堡兼烽火台,每隔十公里建一个……
事实上,东弗里斯兰伯国面积很小,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因此,总共加起来,马林只需要建立几十个碉堡。但是,对于外敌入侵的预警能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