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攻方式还是老一套,拿人命去填……填……填……
说实话,和能把战争打成艺术的东方人相比,此时西方人的战术素养真的就是渣渣!
第24章 大鱼
通道内的战斗还在继续。
法国已经动员了所有的适龄男性参加了这场战争,坑道内就有数量不少脸上还带着稚气的法军士兵。
他们看上去年龄不大,最多也就是十六七岁,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他们还没有成年,现在却因为祖国需要,就要浴血沙场拼死奋战。
如果他们能够死得有价值一些倒也值得,但是就像目前这种类似自杀一样的冲锋,简直死得毫无价值。
这就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对于法国人的这种作战方式,秦致远并没有提出自己的建议。原因很简单,往大了说,法国人和德国人都是外国人,他们死得越多,中国人的生存空间就越大。往小了说,只有法国人付出惨痛代价,才能凸显出秦致远他们的作战价值,只有那样的话,秦致远他们加入外籍军团,才能卖个好价钱。
相对于狂热的大卫,少校还是比较聪明的。在死掉十几名法军之后,没有一丝进展,少校终于改变作战方式,先命人往坑道里扔几枚手榴弹,不求伤人,只求产生烟雾和尘土,用来遮挡德军射手的视线,然后再命人往德军机枪堡垒里扔手榴弹。
这一招果然见效,在付出近三十名法军士兵的生命之后,法国人终于拿下了这个拐角。
如果让秦致远他们来,只需要十几颗手榴弹,一个人都不用死,秦致远他们就能攻下这个机枪堡垒。
“秦,你们刚才是用什么方式作战的?我注意到,你的人伤亡并不大。”少校统计完战果之后,终于发现了差距。
秦致远他们自从进入坑道,十几个人击毙的上百名德军,攻下了三四处德军堡垒,虽然人人带伤,但是没有人因此阵亡,甚至连个重伤都没有。而少校接手之后,只打了一处德军堡垒,就付出26名法军士兵阵亡的代价,才仅仅击毙了八名德军。这么一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少校刚刚进入坑道的时候,对于秦致远他们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非常诧异,他甚至认为是因为德军的抵抗力度不高,才导致有那样的结果出现。
等到自己亲自打上一次之后,少校能肯定的说,德国人的抵抗力度没有降低,和其他德军没有丝毫分别。
到这个时候,少校才真正对秦致远他们正眼相看。
“少校先生,我们的方式和你们一样,手榴弹开道,然后机枪扫射,步枪手冲锋。”秦致远还是大了点埋伏,他的步枪手冲锋的时候,手里端的不是步枪,而是十连发的毛瑟手枪。
在狭窄的坑道里,加装刺刀以后,长度差不多一米五左右的98A步枪,显然不如毛瑟手枪好用。别管毛瑟手枪的样子有多丑,好用才是正经。
“确实是这样,就是因为秦的建议,我才使用手榴弹开道、机枪跟进的战术。”大卫不失时机的插话,证实了秦致远才是这个战术的发明者。
“既然是这样,秦,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你们没有人阵亡?”同样的战术,同样的武器,虽然同样都是人,但是一帮人是职业士兵,另一帮人则是第一次上前线的民夫,就在这样的前提下,两帮人打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少校百思不得其解。
“呣……少校先生,我很难解释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或许在进攻下一个德军阵地的时候,我们可以为您展示一下。”秦致远挠了半天头,憋出这么一句。
这种事怎么解释,总不能直截了当的说“你的人不如我的人”,如果对象是大卫,秦致远或许会这样说,但是面对刚刚接触的少校,在不了解对方秉性的时候,秦致远不会如此直接。
“好吧!”少校面色阴晴不定的看了秦致远半晌,然后才颇有疑虑的同意。
如果可能的话,少校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建议,这等于是请秦致远带着他的人给法国人做一次战术演练,有几分请教的意思。看秦致远的样子,并不愿意解释,而另一边是伤亡惨重的部下,少校左思右想,终于接受秦致远的建议,看看秦致远的人是怎么做的,如果能因此挽救哪怕是一名部下的生命,少校都认为是值得的。
很快,秦致远他们就有了表现机会。
越往前走,坑道愈发狭窄,又绕了几个弯之后,也不知道此时在地下多少米,就在秦致远已经感觉身边的墙壁上有些潮湿的时候,终于遇到了德国人的最后一处阵地。
“最少有五十个人,有不少伤兵,血腥味很重。”胡听风或许是有特异功能,蹲在拐角附近捣鼓了半天,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大力,上!”秦致远言简意赅。
“好咧!”郑大力拎着两个手榴弹上前,陈康健端着手榴弹箱子紧随其后。
“我靠!手榴弹……”郑大力的手榴弹还没有脱手,就看到从坑道另一端飞过来两个冒着青烟的手榴弹。
德国人也不是傻子,已经吃了这么多手榴弹的亏,早晚会想起来用手榴弹反制。幸好这里的德国人已经接近弹尽的地步,至少秦致远他们一路打过来,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没有发现有德国人装备手榴弹。
或许这里已经到了坑到尽头,德国人已经退无可退,这才拼死一搏,把仅有的几个手榴弹也用上了。
郑大力出声示警的时候,德国人的手榴弹已经飞到了面前,这么近的距离,跑都跑不及,眼看手榴弹就要砸到脸上,郑大力绝望的闭上眼睛,等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让开!”郑大力耳边突然传来陈康健的暴喝,然后就被陈康健从身后撞开。
只见陈康健临空跃起,空中一个剪刀脚,身体和地面几成平行状态,“嘭嘭”两脚把两枚手榴弹又给踢了回去。
“好脚法!”
“好个谭腿!”
“老陈威武!”
民夫队顿时发出一阵叫好声,少校和大卫简直看傻了眼,神色惊疑不定的看着秦致远众人,一时惊为天人。
“我扔,我扔,我扔扔扔……”被吓出一身冷汗的郑大力怒火中烧,回过神来开始狂扔手榴弹。
坑道另一端传来惊叫声和呼痛声,听上去是被手榴弹砸中了脑袋。
然后连绵不绝的爆炸声响起,阵阵硝烟从坑道里滚滚涌出,就好像另一端着了火一样……
“操,给老子回去!”一名德军从硝烟中跌跌撞撞的冲出来,还没有端起手中的步枪,就被陈康健一脚踹回去。
十分钟后,一切都归于平静。
秦致远等到爆炸声平息,带着防毒面具拎着M1911就冲过拐角。
这里确实是坑道尽头,地上东倒西歪躺满了德军尸体,秦致远最少看到了三具衣领上带有梅克伦堡…什未林领章和银色将星,以及脖子上挂着金质温德王冠军功十字章的尸体。
这些都是将军,是大鱼!
第25章 车头
“少校,从军功章的样式看,这是德军第十七步兵师。尸体里三名将军,虽然身份还有待核实,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人都是高级将领。但现在他们是……呃……秦他们的战果,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定义秦的人,但是很明显,他们的作战能力超出了一般部队……远远超出,秦应该受到表扬。”打扫完战场,大卫向少校报告,言辞间不乏溢美之词。
既然尸体上挂着金质温德王冠军功十字章,那么从传统上说,德国第十七步兵师就是一支来自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的部队。就在45年前,德意志刚刚完成统一并且建立了德意志帝国,但是在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内部,还保留着以前公国的烙印,第十七步兵师就是这样。
“当然,我会把他们的事迹上报,至于他们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这是应该由雷蒙先生决定的,咱们没有这个权利。”少校看着手中的三枚金质温德王冠军功十字章不无遗憾,如果这是他的部队缴获的,他本人可以凭借着这个军功升至中校或者上校,如果运气好,升到将军也不罕见。
可惜并不是。
一战期间,法国有很多将军的崛起速度令人吃惊。比如马恩河战役崛起的罗伯特·尼维尔,战前他只是一名上校,等马恩河战役打完之后,他已经晋升为上将。又比如斐迪南·福勋,战前他只是第二十军军长,开战一年后,他升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然后在1917年5月份,他担任法国陆军总参谋长。又比如亨利·飞利浦·贝当,开战前他也是上校,开战后当年就晋升为少将,第二年担任第二集团军指挥官,第三年就成为“凡尔登的胜利者”,被誉为“法兰西的救星”。
对于军人来说,战争就是快速升迁的天梯,只要有能力、有魄力,再加上几分运气,一两年之内成为众人瞩目的“英雄”并不困难。
相对于秦致远来说,少校有基础、有资历,但是没有能力和运气,如果看潜力,少校拍马都赶不上秦致远。
所以,有一瞬间,少校想将秦致远的军功据为己有,但仅仅就是一瞬,少校就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以秦致远的能力,就算是把他扔到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去,秦致远也能出头,到那时候,该如何自处?
少校左思右想,然后来到秦致远身边,郑重介绍自己:“秦,你令我惊叹,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巴斯蒂安·贝杰明·加西亚,向您致敬。”
“很高兴认识你,巴斯蒂安先生,您的风度令人敬仰。”秦致远起身擦擦手,然后和巴斯蒂安握到一起。
“关于您本人,以及您的孩子们立下的功劳,我会做一份详细的报告递上去。请您放心,法兰西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为她流血牺牲的人。”巴斯蒂安表情诚挚,出于国家利益,他也不会抹杀秦致远他们的功劳。
“我很感激,巴斯蒂安先生。作为盟友,我们能够提供力所能力的帮助,这令我非常高兴。如果可能,希望我们还能并肩作战。”秦致远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他现在只是一名劳工,一名来自远东和法国人签订了劳务合同的劳工,在身份没有改变之前,秦致远要恪守本分。
至少要看上去恪守本份。
“一定会有那一天的,您不妨去找一下司令部的布鲁诺·阿贝尔·加西亚,然后就说是巴斯蒂安的朋友,他会给您一定的帮助。”巴斯蒂安身为少校,在法军内部也有自己的门路。
“当然,我想我会去找那位布鲁诺先生,希望有一个令人皆大欢喜的结果。”秦致远点头应承,心中暗暗记下了“布鲁诺”这个名字。
法国人的名字,第一节是名字,最后一节是姓氏,中间的可能是教名或者是长辈取的名字,总之长的可以达到四五节,短的最少也有三节。巴斯蒂安和那位布鲁诺,俩人的姓氏是一样的,或许两个人有亲戚关系也说不定。
“一定如此,你有能力,就应该展示出来。”少校不吝表扬,看来非常推崇秦致远的能力。
“承您吉言!”秦致远心情舒畅,不管未来如何,到目前为止,劳工们的表现是很出色的。
眼看战事完结,秦致远和巴斯蒂安以及大卫告辞,作为劳工,秦致远还有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巴斯蒂安和大卫虽然没有亲手击毙三名德军将领,但是因为参与其中,也有一定的功劳。所以几个人略作寒暄后,秦致远就领着战斗组的劳工们离开坑道,转回后方。
当然,临走的时候,秦致远没忘记让胡听风把藏起来的背包都带上。
……
经过一番苦战,地表上的阵地又有多处被损毁,空气中还弥漫着血腥味和硝烟味,每时每刻的都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是战场,是厮杀场。
秦致远他们一边走一边寻找同伴的尸体,失踪的八名同伴没能找全,只找到了六具残缺不全的尸体,剩下的两个没有找到,连尸体的碎块都没有,估计是被猛烈的炮火轰成了碎片,已经无处可寻。
劳工队笼罩在阴郁之中,有几名劳工眼含泪水悲痛欲绝,他们是和阵亡的几人相熟的。大部分劳工们面色茫然,他们不知道前路何去何从。
“弟兄们,这就是战场,这就是欧洲,这就是咱们要面对的现实。”秦致远找了块石头,然后跳上去给大伙鼓劲:“咱们还要在这里生存五年,如果大伙不抱团,不齐心,今天的事情就会不断重演,咱们就会不断减员,直到咱们全军覆灭。”
“秦爷,您说吧?咱们大伙怎么干?咱们都听您的!”有劳工带头响应。
“对,听秦爷的!”
“秦爷您给定个章程!”
“秦爷您说吧,只要能带大伙混过这五年,俺这条命就卖给您了。”
初到异乡的劳工们在第三天就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他们需要一个带头人,能带着他们活过这五年的带头人。
“好,既然兄弟们信得过我秦致远,我秦致远在此发誓,如果我做了什么对不起兄弟们的事,让我天打雷劈,永世不得超生。”秦致远也是拼了,值此之际,就要挺身而出。
“好!”
“好汉子!”
“仗义!”
劳工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身在异乡,他们需要一个核心。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第26章 习惯
半个小时后,劳工队撤出前沿阵地,返回卡皮大本营。
“失踪的两个都是来自山东的弟兄,一个来自威海本地,一个来自省会济南,没有找到他们的遗物。”秦致胜面色暗然,来到秦致远身边汇报。
“找两个背包,然后找些衣服,就说是他们用过的东西,上报吧。”对于这种结果,秦致远虽然难受但是也并不意外,一战时的火炮威力,虽然不如21世纪的猛烈,但如果直接击中人体,也足以令人瞬间气化。
好在中国人有立“衣冠冢”的习惯,找些东西送回他们家当作遗物聊表安慰吧。
来到法国的第二天,秦致远他们虽然发了一笔大财,给巴斯蒂安和大卫留下了良好印象,但是也付出了八条人命,十几人负伤的代价。
如果按照伤亡比来算,他们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十,已经接近撤回后方修养的标准。
但想撤回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秦致远刚刚表达了修养的意思,就遭到那位大鼻子上尉的拒绝。
“不不不,你们现在工作还没有完成,还要继续往前线补给,你们不能半途而废。”四枚金币的效果已经消耗完毕,大鼻子上尉表情坚定,比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