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642部分

春秋我为王-第642部分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吾等于楚王破陆浑前攻破函谷,遣一师留守此地,再西入桃林、瑕地,控制风陵渡南岸,便能完成上卿之令,断绝秦魏逃窜的最后机会……”

到时候就算楚军全取河外又有什么关系呢?函谷关会把他们挡在外面的,等收拾完河东残敌,赵氏十万大军,还怕他五万楚军不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弃车保帅的觉悟,听说楚王进军伊洛,韩氏的家主韩虎就慌得不行。

在这次战争里,韩氏大概是赵无恤阵营里最大的输家,因为地势的缘故,他们第一个受到秦魏的进攻,郑国也过来凑热闹,报复前几年的虎牢关之战。这三方虽然打不过赵氏,打韩氏却轻轻松松,从一月到三月下旬,韩氏一直在吃败仗、丢地盘,以自己可怜的身躯抵挡敌军进攻,为赵氏集结大军赢取时间……

现如今,韩氏仅剩万余人,河东与河外领地也多受蹂躏,粮食被抢掠一空,领民为避兵祸窜逃入赵,仅剩一个虢城,以及州、野王、平阳等还算完好。

韩氏再也受不起损失了,反正留在函谷关,韩卒也被盗跖满怀恶意地点去蛾附攻城,几日下来损失近千,还不如借此机会撤走。

于是韩虎便与盗跖就是否回援产生了分歧,盗跖坚持要攻函谷关,韩虎却认定破关无望,不如回头阻止楚军深入。

虽然随着魏曼多被杀,魏驹叛国,韩虎已经升到了晋国次卿的高位,可盗跖岂是轻易低头的人?他嫌韩虎不会打仗,屡屡失败,对其放低姿态的请求完全不理。

韩虎怒极,虽然赵无恤承诺时候会补偿他,可那些还算不得数,于是他便带着八千韩卒原路返回,比起进攻,他宁可防守……

盗跖对韩虎的患得患失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行军打仗和为盗并无太大区别,冒得起险才能获得最大利益,尽管韩军先行撤离,但函谷关这个硬骨头,他还是得硬着头皮啃下去。

“若是有少梁砲就好了……”

虽然带了部分鲁地工匠,可少梁砲是赵氏的核心技术,寻常工匠接触不到,盗跖只能让他们做一点云梯、冲车、投石机,外加军中携带的弩砲,对函谷关正面进行连续不断的攻击。好在这里不缺木头,不缺石头,赵军虽然很难展开进攻阵型,可猛烈的火力仍旧让关内的秦军守卒抬不起头来。

但这还不够,光靠火力压制是无法破关的,必须有人登上城头才行。过去几天里,盗跖已经利用韩虎的兵卒做填沟壑者,极大消耗了守卒的精力,又狂轰数日,利用投石机和弩砲砸坍一座城楼后,他下达了蛾附进攻的命令……

所谓蛾附,就是让士兵扛着木梯靠近城墙,接连不断向上攀爬登上城墙的攻城术,是最为原始,也损失极大的一种方式。

有将吏反对:“蛾附之法,纵然成功也会导致兵卒损失惨重……”

“但这却是破函谷关唯一的办法。”盗跖不为所动,从洛水边屠戮郑俘后,他便比以前更加冷酷,更加无情了。

与冉求爱卒如子的治兵之法不同,盗跖却认为在此之外,为将者唯有严厉和残酷才能训练出一支强军。

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

这不仅是在形容军法之严苛,也可是认为是作战能承受的损失比例,韩虎连十分之一都忍不了,所以才屡战屡败。而盗跖,他认为完全可以以数千条人命为代价,攻破函谷关!

军令如山,兵卒们硬着头皮将云梯搭上城墙,首先被驱赶上去的是沿途抓获的秦国俘虏,然后是运气不好的当地百姓,一时间城头箭如雨下,滚木石块也被乱扔下来。

惨叫连连,不断有云梯被推倒,也不断有人从上面跌下来摔碎脑袋,城下的尸体堆又高了一层。

盗跖看着这个不断吞噬性命的屠场不为所动,他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函谷关内粮食应该还剩下不少,可箭矢却越来越少了,刚来的时候秦人射箭毫不吝惜,慢慢地却只在情势危急时射,箭头也从铜的变成石制的、骨制的,箭杆上的羽毛也渐渐稀疏,直至变成光秃秃的,其中不少还能看出是新制作出来的。

等到守卒箭矢消耗完毕,只能就地取材用砖石和木头砸下来阻止进攻时,盗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猛地一挥令旗,赵氏的弓弩手开始肆意进入函谷关百步之内。

虽然嫌弃韩氏的羸弱战力,可对于韩氏工匠的技术和效率,盗跖却是认可的,虢城里别的不多,箭矢和弩箭却造了无数。因为怯于肉搏,韩兵偏爱弓弩,这反倒便宜了盗跖,韩虎虽然走了,但辎重仍然远远不断地通过函道运来。

于是漫天箭雨飞向城头,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一片乌云密不透风,强弓硬弩让城下的赵军可以远离城头扔下的石块砖瓦,三千弓弩手尽情的挥霍着一支支利箭。

函谷关远不是后世“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雄塞,城墙也不算高,在这样猛烈的攻击下,没人敢抬头。

盗跖眼看时机成熟,毅然下令攻城。

几十面大鼓同时响起,沉闷的鼓声犹如来自九幽的死神呼唤,催促着战场之上的所有人。

弓弩手逐渐撤向两侧,维持着对城头的攻击,函谷关外200步,柳下跖抽出锋利的铁剑举过头顶,剑刃泛起一阵异常冰冷的光芒。

盗跖回过头,身后数千名赵卒将函谷关前的窄道占得密密麻麻,他们没有说话,没有抱怨,正在默默的注视着他。这些人大多是从鲁国远征而来的,其中不少是与他出生入死的群盗兄弟,被赵无恤招安成了为他卖命的死士。

感受着身后士卒那一道道充满着信任与敬畏的目光,也不知为何,盗跖突然眼眶一阵温热。

此战之后,不知有多少人再也看不见明天的太阳,再也无法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

食赵氏之禄,受赵氏之田,为赵氏而战。

先秦之人心里没太多弯弯曲曲,哪怕这些曾经的群盗也是如此。简单的理由,简单的逻辑,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促使他们来到这里。

食人田禄替人卖命,也是盗亦有道!

盗跖不再想了,他的剑指着函谷险关,却没有像其他赵军一样,喊出“天命玄鸟”之类的口号。

而是群盗们熟悉的口号。

“跖之徒!听我号令!”

第1002章 跖之徒

函谷关的城墙并不长,半里不到的狭窄谷口横亘着数丈高墙,所以赵军没法一次性投放太多兵卒,而城墙又用石头垒成,坚固无比,非少梁砲无法摧毁。秦军只需要在这里布置一千人的队伍,分作两排前后协作即可,能以二敌百,这便是所谓的“百二雄关”。

但纵使如此,在城下火力的掩护下,蓄力已久的赵军很快就登上了城头,失去城墙掩护的守城秦卒只能忘死拼杀。弓箭没了,他们还有戈矛,戈矛残了,他们还有手脚,利用檑木、滚石等守城器具给赵军攻城步卒重击。所有人都清楚,只有将敌人赶下去,他们才有机会守住这处咽喉锁钥。

秦卒戈矛突刺,带起一溜血水,血雾飞扬,一个刚刚从城头露出脑袋的敌军被长戈啄破脑袋,他的身体离开了云梯,垂直往城下摔去。下面的赵军士兵看都不看一眼,继续往城墙上攀爬,然而就在这时,城头伸出守御用的木钩,抵住云梯……

几名秦卒用力推动长钩,云梯顿时剧烈晃动起来,云梯上的赵卒大骇,加速往城墙上冲去,城下的人也想靠云梯下面的底座稳往长长的梯身,一时间城上城下,双方用尽全力争夺着这架云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秦军脸上青筋浮现,高喊着口号迸发出惊人的气力,这架云梯终究被他们推倒,上面的赵卒来不及躲闪,一连串地从上面掉落下来,重重的摔在地上,引起下面的一阵慌乱……

但赵军的云梯有数十架,几乎铺满了整个城墙,被推开一架,再搭上一架,虽然临时打造质量不太好,但这却是赵军走向胜利的阶梯。

赵卒没有气馁,他们前赴后继,犹如飞蛾扑火,惨痛的损失,横流的鲜血反而激起了这些鲁地青壮的回忆,仿佛回到了当年跟随盗跖起兵的日子……

十多年前,诸侯奢靡无道,各地天灾连绵,饿孚遍地,活不下去的鲁、卫、宋百姓流窜进入山林沼泽,为了躲避诸侯卿大夫追捕惶惶不可终日。是盗跖的出现将他们拧成了一股绳,他们跟随自号“将军”的盗跖与诸侯、大夫为敌,纵横大野泽多年。之后又一同战败被俘,一同被赵氏收编。

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他们也历经了数次大战,没有死在孟诸,没有死在凡、共,没有死在汶水,没有死在洛北,却死在了这座函谷关。看着亲如手足的袍泽永远倒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城上城下的赵卒眼中充满不甘,不由放声怒吼:

“跖之徒!”

如同时空轮回一般,更多的人颤声回应。

“跖之徒,从卒九千,凌暴诸侯,横行天下!”

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这个熟悉的口号激发了赵军士卒的血性。越来越多的赵兵开始加入呼号的队伍,发泄他们心中的悲愤,盗跖一时间也热泪盈眶,不由放声大喊道:

“跖之徒,听我号令,拔此城邑!”

“待入秦后,穴室枢户,驱其牛马,取其妻女……”

随即盗跖也身披铠甲加入了战斗,几步便沿着云梯登上城墙,他身后欢呼连连,抢钱抢粮抢女人,这就是群盗们最为兴奋的事情,十年的军纪也比不上这口号的刺激。兵卒们追随着盗跖的旗帜,悍不畏死的冲上被血肉铺满的城墙。

他们不再胆怯不再退让,而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打法,哪怕是以二换一,以三换一,他们也能取得最终胜利!一时间城头惨叫不休,秦军节节败退。

是夜,经过半月攻防,连日连夜的激战后,函谷关陷落于赵军之手……

……

“此关自此为赵氏所有矣!”

四月中旬,在楚军突然从陆浑撤军后不久,函谷关城头,盗跖一头乱发迎风飘扬,他傲然独立,肆意地站在城垛上眺望四方。

近处,兵卒们还在搜寻残敌,为了攻破此关,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千赵卒丢掉了性命,两千余人受了轻重不一的伤,无法继续前进。

没错,虽然战损比高达五分之一,但盗跖依然要率领他们速速西去,他们的最终目标是风陵渡南岸。

休整一日后,盗跖留下伤兵和一千兵卒守备此地,其余八九千人再度启行,开始向西开拔。离开函谷关后,还需要走三十里“桃林道”,也就是函谷的西段,才能离开这处险要的谷地。

传说上古之时,来自东夷的巨人夸父逐日途经此地,因为口渴,他便俯下身子喝干了河渭之水,却仍不解渴,他便想渡河去HB饮大陆泽之水,然而却渴死在这一带,夸父的尸体倒下后化作了一道山,便是崤山,而他所弃的桃木手杖掉在函谷关以西,就是桃林。

桃林地区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崎岖在河岸高崖间,车不分轨,马不并鞍,赵军通过还须攀抓草根石棱,这才可免于坠落下去。

于是赵军的队伍拉成了一条长蛇,沿着蜿蜒的小道缓缓前行,预计走到下一处地势较为开阔的城邑瑕邑,得花一天一夜时间。

盗跖骑着马走在队伍的中段,不时抬起专属于他的“千里镜”观察周围情形。

桃林的确有许多桃树,时值四月,正是桃花最为璀璨的时刻,在白日成昏的幽谷之中,却点缀着灿烂的鲜花,近万浴血的大军穿行在谷底,美丽里也带着一丝诡异。

不过赵军的气氛倒很轻松,苦战之后人人精神都有些松懈,他们这一次远征可以说战无不胜,战后论功行赏必定人人都有份,于是便有盗跖的亲信在身后美滋滋地说道:

“袭汝阳,动乱地,战洛水,败游速,屠郑俘,解韩围,破函谷,军将之功,战后当受重赏了!”

“上卿多半会给我一个虚职的高位,外加一个看上去很大的封邑,然后打发我去养老吧。”盗跖不以为然,他心里很清楚,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劳,战后赵上卿肯定会卸下自己的军权。

至于借口,或是平息洛水杀俘一事的影响,或是关心盗跖的身体,可真实的原因,大盗看得很清楚。

赵军无论是武卒、郡兵,或者说独立的代郡、上郡骑兵,都牢牢掌握在赵无恤手里,鲁国那边也不例外,冉求、虎会分掌兵权,唯一的特例,就是盗跖手下这支由群盗、流民整编而成的军队了,换了一个将领,大概就指挥不动他们了。

在晋国未定,赵氏未将精力转移到整合鲁地的时候,赵无恤可能还需要这支军队的战力。可等中原尘埃落定后,指不定就要将这柄良弓藏起来了,不仅是盗跖要引退,连这支屡建奇功的军队也会被拆散,以免他们功高而傲,闹出一些危及赵氏的事……

若是放在十多年前,盗跖肯定要愤愤不平,索性带着这些人西入秦国,去秦岭里继续占山为王也说不定,可现在嘛……

他抚了抚鬓角的白发,和十多年前不同,盗跖现在年近五旬,儿子也到行冠年纪了,虽然他觉得自己还能领军,还能打,但一路走下来,不仅手上沾满血腥,连手下的老兄弟也越打越少……

这与他们最初被收编时只求活,只求一片容身之地的初衷,渐行渐远了啊。

这次远征盗跖是极其卖命的,甚至不惜让手下死伤惨重,他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让这支军队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赵氏重老兵,经历此战后,这一军中几乎人人都有军功,好歹在被拆散后,或分到一大片田地、房宅、奴隶,或留在军中,当上伍长、什长、卒长之类。

“等这场仗打完了,士卒们铸剑为犁,过安生日子,而我就此远离疆场,第一件事就是要请上卿把大野泽里的东山岛封给我,在上面教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打渔驾船……”

再然后,自然是父子仗剑,畅游五湖四海了。

如此想着,盗跖心里不免宽慰了几分,一夹马肚,便朝前面走去,同时大喊对士卒们道:“吾知道二三子腹中饥饿,可再忍一忍,等出了桃林山谷再埋锅造饭不迟……”

因为桃林险峻,若山谷上有一支敌军设伏,他们说不准就会重演秦军崤之战的惨败……

一时间抱怨声、嘘声一片,将军待兵卒如弟,兵卒亦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