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忽悠盛唐 >

第31部分

忽悠盛唐-第31部分

小说: 忽悠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都不会你爹更不会。”

“啪,你就是这么教稚奴的?”李二冲着张成才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牙齿咬的格格响。

“儿臣不知父皇驾到有失远迎,请父皇恕罪!”张成才反应挺快,一个翻身就爬在了地上。

“问你话呢?”

“父皇有所不知啊,这小治和敬儿的学问那是一日千里啊,儿臣肚子里这点货已经不如他俩多了。”

“有这么厉害,怎么你这个当老师的这么快就不如学生了,小治这才学了几年啊?”

“回父皇,小治学了有三年了,儿臣也没想到他学的这么快,虽然师尊的学问他还没学全,可学到的东西已经比儿臣多的太多了。”

“奥,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张成才心说话我学了七年的东西你儿子三年就学光了,现在正在那啃初三的课本呢,看来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就是快啊。

“起来吧,你也是,怎么就不好好学学,你师尊学究天人,可惜你的才学了那么一点,唉!若你能学全,这稚奴岂不是也能多学一些。”

“陛下,现在我也只是在监督小治学习了,早就不给他讲课了,其实他现在需要的,是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创新。”

“奥,老师不会怎么教学生啊?”

“陛下谬矣,在儒家那里老师是学生学业的终点,老师的知识学完了,学生的学业也就结束了,可在科学家这里,老师只是学生学业的起点,学完了老师的知识,学生的学业才算是开始。”

“啊?这是哪门子道理啊?”

“唉,既然如此,儿臣就再给小治上一课,陛下旁听如何?”

“也罢,我就听你上上一课。”

“科学家讲课有个规矩,希望陛下能够遵守。”

“什么规矩?”

“老师讲课,家长不许插嘴,有问题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才能发言,陛下能做到吗?”

“家长??举手??”

“家长就是家中的长辈,一般都是指父母,举手就是这样,表示自己要说话,若不举手就发言,家长是要罚站的。”

“也罢,朕就听你一回课。”这李二说完,把清河往旁边一拉,

“一会提醒着我点,不然罚了站让朕的脸往哪搁啊。”

“父皇放心,我看着你。”

“小治,今天师兄再给你上上一堂课,你需要听仔细了,如有疑问,可举手提问,你可明白。”

“小治明白。”李治心里这个骂啊,三年了,就没听见你讲过课,把课本往自己这里一扔,看不懂问问都懒得理我,好不容易给上了一次课,满嘴里都是人伦道德,那架势就象我要和我爹抢老婆一样,加上那堂课,今天才是第二次上课,懒人是真没少见,这么懒得老师你张成才是独一无二了。

“如此,今日咱们就讲讲师道,你可知道何为老师,拜师的目的是什么,老师的作用又是什么?”

“何为老师?老师乃传道授业解惑之长也。拜师的目的自然是学习老师的知识了,老师的作用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师兄,这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分开问啊?”

“你说的乃是儒家的老师,不是我科学家的老师。”

“那我科学家的老师是什么啊?”

“科学家的老师是一双手,为你打开一扇窗户的手,当这扇窗户打开以后,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每个人从这扇窗户里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能记住什么、记住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悟性了。”张成才可不知道啥事老师,可忽悠还是会的。

“啊,那拜师的目的?”

“拜师的目的就是学会老师的东西,这样当老师给你打开窗户以后,自己才有能力从这扇窗户里看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可以悟到更加深奥的道理。”

“那老师的作用是?”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

“胡唔唔唔!”这李二刚想插嘴,这李敬上去就给他捂住了,

“父皇,得举手!”

“陛下有疑问?”

“正是,不知能说否?”

“憋着!”张成才心想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先瘪你一回再说。

“你唔唔唔”

“父皇,要罚站的,给他记着,下课再找他算账。”

“我们科学家的老师,注定是要当学生的垫脚石的,而当老师的作用,就是被学生当成第一个超越的对象。”张成才没管李二,继续着自己的忽悠。

“小治,你可听明白了?”

“听明白了,可儒家的老师不是这么说的啊?”

“他们不想被超越,所以才会越来越差,才会几本书读了上千年却没什么改变。”

“你在生活中可有偶像?就是觉得很伟大的人,自己敬佩的人,自己仰视的人。”这张成才说着就拿眼往李二那扫,李治也不傻。

“我觉得最伟大的人就是父皇,他是我最敬佩的人,也事我最仰视的人,小治再怎么努力,也难及父皇之万一。”这小孩真不学好,物理化学不咋地,拍马屁到跟我学了个十足十。

“小治错了,你可以敬佩,仰视你的父皇,但是绝对不可以认为自己不及他的万一。”

“啊!!!!”李治心想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以你现在所学,超过你父皇也说不定,他能把自己拉起来吗?他会量山称海吗?他知道哪里还有什么大陆吗?他知道哪里有金银铜矿吗?陛下,这些您知道吗?”

“这个,朕好象真不知道?小治知道?”

“我来了几天就知道了啊!!!”

“你是说你九岁就会了?”

“嗯,怎么了?”

“。。。。没啥!”李二第一次觉得自己很白痴。

“所以小治啊,不要把儒家的那套用在科学上,这样只会束缚住你自己,要把眼光放开,放远,你父皇也是你的老师,是你的第一个老师,而他,就是你的第一个超越目标。”张成才看了一眼李二,看他没啥反应,也就放了心。

“啊!我如何敢超越父皇?”

“那你说,你父皇和高祖皇帝谁更为优秀?”

“父皇做的更好些。”这话没拍马屁,何止更好些,简直是强多了。

“你父皇能超越高祖,你如何超越不得你父皇?所谓江山带有才人出,各领风骚百十年,又所谓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若你父皇以高祖为目标,还会有大唐的贞观盛世吗?正因为你父皇不屈不挠,不畏艰难,才得以开创这贞观盛世,而你们这一代,要向你父皇学习,把他也拍死在沙滩上,让贞观盛世成为下一个盛世的最低点,你可听明白了?”

“师兄,能不能只超越不拍死啊?”

“哦,对对对,只超越,不拍死。需知这万里河山,迟早都是年轻人当家做主,老一辈流血流汗打下的基业,不是让你们去享受的,而是让你们去发扬光大的,你可明白?”说到这,李二的脸色明显的好多了,看神情很是赞成,看来这前浪他基本上是当定了。

“历史车轮滚滚而来,挡着死顺者生,国之强弱并非只看一代之君主、大臣,而是要看代代之君主大臣,我华夏历史之所以朝代更替不断,就是因为只学儒家之法,少年人将老人当做了最终的目标而不想去超越,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就如你所言,如何敢超越父皇,如你兄弟皆是如此想法,那以后你们最大的成绩,也就是赶上你父皇了。而我科学家所讲,便是超越,一代更比一代强,儒家重老人,而我科学家,重少年。”

“制出将来之少年大唐者,则大唐少年之责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 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大唐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 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大唐如称霸宇内、主盟世界,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

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

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 然置之,不可言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大唐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大唐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吐蕃,则国胜于吐蕃,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 翕张;奇花初胎,矞矞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大唐,与天不老!壮哉, 我大唐少年,与国无疆!”张成才就两本书没给李治和李敬看过,一本是历史,一本吗嘿嘿,就是语文了,看来这师父就得留一手,一篇少年中国说,直接改成了少年大唐说,至于梁启超,就当成是拍在沙滩上的前浪吧。

张成才一口气把少年中国说背完,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李治

“需知大唐将来之兴盛、之强大、之威服四海统领八荒,乃是大唐少年之责任,你也是大唐已少年,岂能一句小治如何敢超越父皇,就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需知科学之兴盛、之发展、之领先百家傲视蛮夷,亦是科学门少年之责任,你莫非也要说一句我如何敢超越师尊而推卸责任?”

“师弟,师兄真的希望你能超越师兄,将科学门发扬光大,为大唐建立更多的功勋,千万不要以师兄不可超越为绊脚石,师兄的心愿,是能成为你的垫脚石,这些你可明白?” 张成才吐沫横飞的在那喊着,李二嘴哆哆嗦嗦的不知道该不该插言。

“小治受教了,师兄苦心,小治今日方知,以后定当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超越师兄。”李治直接听傻了,咋以前没见师兄这么高尚捏?

第十节谈民生家乡得实惠,乱和亲成才说李二

第六章 安居长安 第十节 谈民生家乡得实惠,乱和亲成才说李二

李治听完了张成才的高论,已经是不知道谁对谁错了,说儒家好吧,确实缺乏了进取创新之心,说科学好吧,总觉得有些不太尊师重道,脑子里乱哄哄的不知道该咋办,拿眼睛一个劲的看他父皇。

李二也挺迷糊了,比李治还迷糊,为啥呢?李二学儒学时间久了,那儒家的思想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猛的听了这长江后浪拍前浪的说法,不光理解不了,还有点毛骨悚然,心说要是我的后浪把我怕死在沙滩上,那不是谋反是啥啊,咋鼓励这个啊!可再仔细想想,人家说的是能耐,这头越想越大,脑子是哗啦啦的作响,比长孙后打麻将洗牌还热闹。

有心不发表评论吧,这李治俩眼珠滴溜溜乱转着看自己,在儿子无比期盼的眼神下,李二终于不痛不痒的张开了口。

“贤婿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也过于偏执了,儒家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陛下圣明,儒家最可取的地方就是三纲五常、忠君爱国,这是哪一派都无法比拟的,用儒家武装思想,是更古不变的道理,可要用儒家富国强兵,恐怕是真的有些力不从心。”

“奥,贤婿莫非又发现了问题不成?”

“有点发现,正想向陛下禀报!”

“速速讲来,今天在场并无外人,我们一家人一起研究研究。”

“陛下可知这几年关中大熟?”

“这个我自然知道,怎么了?”

“若是以前倒没什么,可这几年土豆玉米产量激增,百姓家里动辄存粮万斤,吃不了,卖不掉,只能看着白白浪费,可关中各地官员只管报喜,只言亩产多少,却不言多少溃烂,也不言粮价几何,若是全国百姓俱有如此收成也就罢了,可如今仅关中一地如此,这里粮食在烂,其他地方却仍是不够吃,如此官员即使不贪,也是有害啊。”

“这???粮食多了吃不完!这可如何是好啊,土豆玉米推广全国需要时间啊?”

“自儿臣种植此物起,也得有九年了吧,这么大的产量推广全国不易,长江以北问题不大吧,可为何仍然滞留关中呢?”

“这个???”

“官员一入朝堂,明哲保身者多,创新进取者少,我华夏多少先人智慧,都被埋藏在了古史典籍中,官虽知而不欲用,民欲用而不得知。”

“那依贤婿之见,关中粮产过剩,当如何化之啊?”

“臣请以钱家庄为官商,自关中收购土豆玉米贩卖到其他州、道、府、县。”

“为何不让官员办理?”

“官员已办了九年,速度如何?效果如何?照此办理下去,恐怕再过十年,陛下接到的奏报仍是关中大熟四个字而已。”

“既然如此,可试行之,明天自有旨意给你,你负责挑选可靠之人办理即可。”

“儿臣谢陛下信任。”

“成才啊,那吐蕃又欲和亲,你说该怎么处理啊?”

“不知师弟有何高见?”张成才把皮球直接传给了李治,想看看这小子的能耐到底有多大。

“军国大事,小治如何插言啊?”李治回答很规矩。

“你师兄问你你就说吧!说错了朕不怪你!”

“小治,说自己的想法,不要揣测别人的意见,想到哪说到哪就好,就当这是一次考试即可。”

“他吐蕃兵强马壮时我大唐都没有和他和亲,现在如何可以答应,太大的事情我也不懂,可是把我的姐姐妹妹嫁那么远,我是万万不会赞同的。”

“小治,不和亲又要刀兵相见民不聊生啊?”

“国家养兵千日,难道是摆设不成?”

“有没有不打仗解决的办法啊?”

“这有何难?松赞干布已经迎娶天竺公主,我大唐公主岂能为妃,若有心迎娶,让那松赞干布先把天竺公主休了再说。”

“妙!!!”李二坐不住了,这借口找的,太好了。

“若松赞干布不休天竺公主,以后也不会来向我大唐求亲,如他敢休了天竺公主,就是自断外援,让薛仁贵、席君买再揍他就是了,到时候吐蕃两面受敌,那松赞干布别说是娶公主了,来我大唐做上门女婿都难。”

“好,够阴损!!!”这李二是龙心大悦啊,心说这科学家教两天是不一样,太子和魏王疯了一样的在那对咬,这个说吐蕃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