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1879 >

第51部分

穿越1879-第51部分

小说: 穿越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剿杀的万名匪徒中,恐怕有一半是反清复明的汉人吧。江南大营剩下的六万旗军,就交给我好了,只要一万新军,半个月内,我必破江南大营的六万旗兵。”

李鸿章还在犹豫,李经述继续劝说道:“两江总督刘坤一大人也觉得,就算慈禧太后不死,她给国家带来如此大的巨祸,已经不可能再统治天下。”

刘铭传听了李经述的话,也很振奋,对李鸿章道:“中堂大人,中国是该改朝换代了!要是打旗兵,算我刘六麻子一个!我在台湾也练了两万新军。”

李鸿章对刘铭传说:“兹事体大,容老夫再好好考虑考虑,改日再议。我们先回天津城,和洋人谈判再说,洋人的军队撤出北京城,中国才可能有未来。我明日就和各国公使谈判,看他们会开出什么条件!”

和谈之前,李鸿章给各国公使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道歉信,他说:“端王是慈禧太后的耳目,正是他将慈禧太后带入了无可挽救的深渊。老夫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次向列强开战,酿成大祸,乃是慈禧太后偏信愚昧的端王才招致的,端王应该羞愧地将头埋进土里,在他的头脑里,充满着仇恨和烂泥!慈禧太后自己也因此命丧黄泉,光绪皇帝也不知所踪,中国将尽力赔偿各国的损失。”

李鸿章的信,将宣战责任归咎端王载漪,还由李经述交给《华报》和《申报》以号外的形式刊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莱茵河报》等当即头条转载,据此向世界宣布了慈禧太后死亡和光绪皇帝失踪。

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为首的十一国公使,接到李鸿章的信,对慈禧太后的死和光绪皇帝的失踪特别惊讶,他们也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纷纷发电报回国,说中国将会有巨变。各国的皇室“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觉得大清帝国皇帝和皇太后已死,已经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教训中国人的目的达到,气消了一半。

李鸿章和各国公使的谈判在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举行,这是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的饭店,四层楼,1863年建成,距离李经述的府邸不到一里地。在三楼的一间大会议室里,摆了一张长长的方桌。朱尔典等人西装革履,穿着燕尾服,戴着白手套,坐定后,等着李鸿章的到来。

李鸿章此时的身份,是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名头多得吓人,他身穿着一品仙鹤官服,头戴三眼花翎,左手臂上戴着黑纱去和朱尔典等人谈判,他首先给各国公使介绍了这黑纱是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戴的,然后很悲痛地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四德和五伦,是最基本的道德,四德,即是忠、孝、节、义。五伦即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其中。四德之中。以忠君为基石,五伦之中,君臣关系又是之首,这是我国建立德政的基础,现在太后死了,皇上失踪,你们就是与四万万中国百姓为敌了,不少地方督抚已经开始率兵勤王,比如台湾巡抚刘铭传,河南、陕西等地很多乡绅也已经自发组织武装驱赶各地的洋人,老夫很担心,你们在京城的军队,能否安全撤离。”

朱尔典觉得李鸿章是在恐吓他,反问道:“难道中国的民众,就不怕我们的洋枪洋炮,他们难道还不怕死?”

李鸿章摇摇头,对朱尔典说:“你们还不了解中国人,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除非你们把四万万中国人都杀光,否则不可能阻止中国民众的愤怒!自古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外族能征服汉人!”

“谁来领导中国新的政府我们不关心。但新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朱尔典此时也已经收到消息,不少督抚确实已经开始率兵准备进京,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报仇,很多乡绅已经自发组织武装驱杀洋人,此时退兵,让李鸿章来擦此次拳民暴乱的屁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朱尔典便提出了西洋联军退兵的条件:一、杀了端王、大阿哥、还有刚毅,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二、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给他建立牌坊;三、保证严禁人民参加排斥洋人和教民的运动;四、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中国与各国交涉的专门机构;六、拆毁天津大沽口到燕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七、赔偿各国损失,赔款各国白银四点五亿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李经述也参加了谈判,当即站起身道:“前五条尚可以接受,第六条、第七条断难从命。各国按照死伤人数赔偿,按照国际惯例,每人抚恤两千两白银,中国此次把赔偿金额提高到每人五千两白银,本官统计了一下,各国伤亡人数在两百人左右,中国可以赔偿白银一百万两,另外各国的使馆,中国负责恢复原样。”

朱尔典追问:“那第六条呢?”

李经述道:“第六条谈都不用谈。”

朱尔典把目光投向李鸿章,李鸿章没有说话,默认了李经述的意见,当天的谈判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李经述找李鸿章商量谈判的事。李经述说:“这次谈判,举世瞩目,主权是要牢牢抓在手里的。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搞得不好,淮军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声誉,会毁于一旦。所以第六条,允许各国在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拒绝。”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道:“洋人揪着这不放怎么办?”

李经述道:“我看这次西洋联军也并非铁板一块,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华没有多大利益,只是象征性派了几十个兵前来,可以忽略不计。剩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五国并不一条心,俄国的沙皇体制和中国相似,反而是亲近中国的,英国和美国主要想跟中国通商,也并不想把战事扩大,只有德国人和法国人不肯善罢甘休,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离间他们,达到让西洋退兵的目的。”

李鸿章道:“我也正有此意,我刚收到驻德国公使的电报,说德皇派了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来华,要与英国一争长短,准备取代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当西洋联军的司令,你去找朱尔典说说这事。”

李经述一听,道:“这真是太好了。”

于是李经述连夜拜访了朱尔典,顺便给他带去了一只焦黄的北京烤鸭,朱尔典道,“为何给我带这东西?”

李经述道,“这是北京特产!而且,有人想把英国像这只烤鸭一样扔进壁炉里烤呀!”

朱尔典问:“什么人?”

李经述道:“德国人。我听说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马上要来华,准备取代西摩尔当西洋联军的司令,老兄你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暂露头角的机会,就快结束了。”

朱尔典道:“何出此言?”

李经述说:“德国的陆军向来比较强悍,一旦瓦德西来了中国,山西、天津这些地方,难免都会成为德国的地盘。”

山西、天津一向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朱尔典听后大为吃惊,赶紧电报回国内,英国不想德国人这么快到中国来分一杯羹,于是指示朱尔典尽快想办法结束和谈。

朱尔典便接受了李经述的条件,中国赔款各国白银共计一百万两,英国劝说西洋各国从京城撤兵,李经述率兵彻底控制住了京城!

但是,德国因为公使克林德被杀,不肯轻易退兵,李经述了解到,德国

第123章战败德军

再次在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和七国公使谈判,李鸿章穿了御赐的黄马褂,那件马褂有点像披肩,马褂里面是一件深蓝色织锦软绸外套,再里面穿一件软丝黑袍,戴镶嵌着金边的官帽,官帽的顶戴上插着三眼花翎。。

在谈判时,李鸿章的颧骨高而不廋,脸上总是挂着平和的表情,眼光里闪烁着睿智的光彩,朱尔典一看,就知道李鸿章是久经外交沙场的谈判老手。

英国此时对待中国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这些日子,朱尔典和李经述几乎每夜触膝长谈,李经述给朱尔典画了一个巨大的饼,让他说服英国政府支持李鸿章当大总统,欢迎英国的资本进入中国建立现代化的工厂,开采矿业,还答应给英国在铁路、电报等行业的部分优先权。

于是,朱尔典说服各国公使,把撤兵的条件降低:一、严惩端王、大阿哥、还有刚毅。二、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三、中国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排斥洋人和教民的运动;四、划定燕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五十名以下的士兵保护;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中国政府与各国交涉的专门机构;六、赔偿各国损失共计白银一百五十万两;七、中国在英国和美国、法国专家顾问的帮助下,进行宪政改革,以彻底杜绝排洋事件。

第七条是李经述和朱尔典密议的成果,朱尔典说服了美国、法国、法国驻华公使同意,德国的驻华公使却接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

德国不同意退兵,但是,此次西洋联军的主力是英军和俄军,德军只有九百人左右。俄国这时在单独调集步兵、骑兵十七万,密谋分六路进占南满洲,妄图谋取东北,这时还不想跟中国翻脸,所以当朱尔典答应撤兵之后,俄国公使也表示同意退兵,法国、美国也表示同意,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没什么意见。

打西洋联军,李经述没有十分把握,但对付九百德军,李经述有新军一万五千人,还是有信心的,所以他和李鸿章对待德国的态度也强硬起来。

李经述决定在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领援军来中国之前,解决在京城的德军,这也符合英国政府的利益。朱尔典积极地督促英军和其他国的军队退出了京城。并与中国签订了和约。

李经述便率领五千新军把德国的陆军少校鲁瓦西德带着九百德军,赶到了八里桥附近。

八里桥东距通州八里,西距京城三十里,是由通州入燕京城的咽喉要地,1860年英法联军就是从这里攻入了燕京城。李经述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林。在这里构筑了土垒和战壕,准备和德军在此决一死战,大刀王五还组织了百人的大刀队来助阵,谭嗣同也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带着一把七星剑出场。

李经述见谭嗣同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身上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道:“壮飞老弟,你可真是‘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不过现在的战场,并非逞英雄的地方,打仗还是要靠洋枪洋炮。”

谭嗣同道:“这个嗣同自然明白,我和王五大哥学武多年,待会要是和德军肉搏,就上去助阵。”

李经述点点头,示意谭嗣同和大刀王五他们的大刀队退后,他察看地形后,和段祺瑞商定,炮兵、步兵、骑兵分设南、东、西三路军,分别由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带领,天一亮就发起总攻。

这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双方的火力都不容小视,用的多是克虏伯钢炮。那天天刚蒙蒙亮,东方的天空还是鱼肚白,李经述亲自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王士珍的骑兵满腔热血,向号称是世界最强悍的德国陆军发起了攻击,鲁瓦西德指挥着德军将克虏伯大炮一字排开,进行炮击,王士珍的骑兵遭遇了德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不得不退回到壕沟。

德国的陆军,实力不容小视,李经述也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亲自走到山头上,拿着双筒望远镜观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发现了德军在东南角的空隙有缺口,那里靠近德军的指挥部附近,便让段祺瑞的炮兵集中火力猛攻德军指挥部,再让王士珍的骑兵冲击。

鲁瓦西德的指挥所受到了段祺瑞的炮兵猛烈攻击,一时乱了阵脚,王士珍指挥着一千骑兵,奋不顾身,大呼杀敌,趁机突破了德军的炮兵防线,冲到敌人的指挥部附近,激战一个多小时,毙死伤二百多德军。

鲁瓦西德骑着高头白马,指挥德国步兵反击,但遭到冯国璋据壕作战的步兵密集火力阻击和榴霰弹的轰击,大量伤亡,鲁瓦西德的战马因遭受开花弹的袭击受惊,横冲直闯,竟然一马当先,冲进了李经述的新军阵地。

大刀王五一看“擒贼先擒王”的机会来了,几步奔上前,马步一扎,长刀一横,一刀全力砍向了鲁瓦西德战马的马腿,可怜那白马两只马腿都被大刀王五一刀砍断,鲜血奔涌而出,悲惨地嘶叫一声,倒地不动了,把鲁瓦西德重重摔到了地上,鲁瓦西德从地上挣扎着爬起,谭嗣同已手握七星剑,锋利的剑尖抵住了他的喉咙。

见谭嗣同生擒了鲁瓦西德,李经述命令新军全面反击,不到一个小时,战斗结束了,德军死伤三百多,被俘虏三百多人。

鲁瓦西德被谭嗣同绑到李经述面前,嘴里叽里咕噜,用生硬的中国话表示“不服”。

谭嗣同正色道:“洋枪枪炮你败给中国人不服气,谭某素闻欧洲人擅长击剑,我就用手中这把七星剑和你比试,定要你输得心服口服,如何?”

鲁瓦西德在德国陆军士官学校读书时,击剑的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便道:“如若你输了,就放我走!如若我输了,德国马上退兵,如何?”

如果是大刀王五跟鲁瓦西德比试,李经述肯定放心,但他不知道谭嗣同的剑术怎么样,问谭嗣同道:“刀剑无眼,你真的有把握击败他吗?”

谭嗣同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李经述便命人将鲁瓦西德的佩剑给他,并声明只是比试,点到为止。

令李经述没有想到的是,谭嗣同习得一手好剑术,十招之内,就拿下了鲁瓦西德,他心服口服,狼狈退走。

李经述带领五千新军把九百德军击溃后,京城很快稳定下来。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领三千援军到了大沽口,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代表英国政府从中斡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