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悍臣 >

第399部分

悍臣-第399部分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周有心想要训斥,却无法训斥出口。

一路上护送他过来的阳和更是盯着张儒身边的人,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个人的脾性,知道他是一个十分高尚的人。

本来能够早几天到达京城,李明海为了救人,硬是耽搁了好几天时间。还说什么父亲九泉之下有灵,一定不会怪罪自己。

731。第731章 :风光大葬2

张儒愣了一会道:“你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先进屋,商量一下李老的丧事再说。”

李明海愣头愣脑的走进房子,张儒这才注意到,他手里一直牵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虎头虎脑的,一双大眼睛时不时就往张儒身上瞄。

虎妞张慕言像是看到了新奇玩具一样,十分开心,一蹦一跳的跑到小孩身边,拉着小孩就跑。

没想到那小孩一把就将张慕言推开:“男女授受不亲,请姑娘自重。”

小虎妞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爹爹说那都是狗屁,发乎情,止乎礼也!”

再次拉住小孩的手,任凭对方如何挣扎也不撒手。

从年纪上看,这小孩比虎妞大一两岁,但是虎妞从小就是跟着两个武功高强的娘亲生活,又有范无咎这样的江湖宿老指点,那力气压根就不是这小孩子能够受得了的。

李明海朝小男孩训斥道:“啸儿,不得无礼。”

张儒则摆摆手道:“小孩子之间闹腾,无伤大雅便行。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看自己老爹都不敢在张儒面前放肆,十分有礼貌的拱了拱手:“晚辈李啸。”

“行了,慕言,带小哥哥出去玩去,爹爹有事要跟伯伯商量。”张儒笑了笑,一边朝李啸点头一边对张慕言使眼色。

小丫头性子随他,有时候执拗起来有些吓人。他怕李啸会再次出口伤人,小丫头受不了之后会动手。

现在张慕言这小丫头的武力值,可是一般不懂武功的成年人都不是对手的。

一个李啸,手无缚鸡之力,简直就不是张慕言的菜。

李明海不动声色的道:“公爷教育孩子的方式,委实有些独特。”

张儒哈哈笑道:“李兄不必如此拘谨,小孩子嘛,就要解放天性,如果不解放天性,总是束缚,对他们的成长不利。李兄既然来了,就在京中多盘桓些时日,李老过身,我有责任,还请李兄给机会让我聊表心意。”

李明海道:“父亲死得其所,九泉之下必定不会怪罪公爷。此番来京,除了带幼子见识一下世面之外,便是收殓父亲遗骸,让他老人家能够叶落归根。京城繁华,终究不是我辈山野村夫该久居之地,还请公爷不要为难草民。”

张儒故作不悦道:“李兄何必如此见外,一口一个公爷,李老待我如子侄,你我便是自家兄弟。”

李明海不做声,显然,他不太适应这种场合。

一个国公跟自己称兄道弟,这样的事情他从来没想过,也不敢想。他只是遵守父亲所说的,恪守本分,不做本分之外的事情而已。

这么多年,他在家乡治病救人,父亲过了六十岁之后开始闯荡江湖,在江湖上留下偌大的名声,他从不曾借用父亲的名声做任何见不得光的事情。

他是个读书人,同时也是大夫,总觉得治病救人,才是自己的本分。

只有这豪华的定国公府,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有幸居住。

张儒拉着他道:“李老为国尽忠,陛下的意思是,必须要大办。老人家活着的时候没享受什么,死了之后,总不能让他太寒碜了。”

李明海坚决拒绝:“这都是分内之事,公爷切不可因为此事而劳民伤财。”

张儒笑道:“你放心,钱我有,也不会打扰任何一个百姓。”

李明海依然拒绝:“公爷好意,草民心领了,父亲在世的时候就说过,不要在意那些身后之事,因为人死了,灯就灭了。在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让自己良心能安的事,死的时候,也就不会有太多愧疚。

父亲已经走了,不管是悲伤也好,仇恨也罢,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公爷可以为父亲举办丧礼,但是绝对不能声势浩大。

父亲终究只是一个医生,医者父母心,还请公爷能够理解。”

张儒劝道:“这是当今圣上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李兄何必如此执拗。”

李明海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若是公爷府中的银子真的多得花不完,何不好好想想该如何赈济灾民。

草民在家乡的时候,一到饥荒年,便会有无数流民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事情时有发生。

父亲早年说过,他之所以对那些富商巨贾下死手,便是为了多从他们手里弄些银子,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些。

可惜,父亲这样的人终究是太少了,以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改变现状。”

张儒道:“要改变这些,不是一个定国公府拿出几十几百万两银子能够解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得从根本上去解决。

李兄不像一个大夫,倒是像一个官员。

有忧国忧民之心,何不投身官场,真真切切的为百姓做事?

李兄应该知道,不少所谓的天灾,其实都是人祸而已。要杜绝这些,并不是我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能够救多少人,二人大明数万官员,每个人能够救多少人。”

李明海再次沉默。

他不得不承认,张儒说的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话语。

可他又很想反驳,因为这一切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跟朝廷有莫大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便是跟他们这些达官贵人有莫大的关系。

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客死他乡,他是绝对不愿意来京城这种是非之地的。他不愿意跟张儒这种只知道侃侃而谈的勋贵聊天,更不愿意跟张儒这种勋贵搭上关系。

他也想过父亲为什么会为人驱策,只是一直都没有像明白罢了。

张儒继续道:“李兄若是信得过小弟,就在国公府住一段时日。一个月,最多一个月时间,小弟便会给李兄一个交代,也给天下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一个交代。”

李明海感到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张儒为什么突然跟自己说这种话,更不知道张儒说的所谓交代到底是什么。

不过这次他没有再拒绝,反正看这位年轻的公爷似乎对自己没有恶意,留下来看看,也无伤大雅。

732。第732章 :风光大葬3

老李头的葬礼在李明海到达京城后第三天正式举行,张儒没有听李明海的劝告,对老李头实行了风光大葬。

定国公府成为灵堂,张儒亲自披麻戴孝,作为长房长子的李啸端着画像,定国公府一系不少人扶灵。

送葬的人多达七百多人,每一个都是孔武有力的壮汉,而用的棺材则是上好的金丝楠木,这是皇帝朱佑樘特批的。

一个乡野大夫,有如此待遇,让人啧啧称奇。

队伍出现在城门口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有十几个破衣烂衫的人拦住了队伍,哭天抢地。

为首一人是一个面白无须的书生,此人手中提着一坛散发着馥郁酒香的美酒,双膝跪地之后,此人倒了一碗酒,将酒碗高高举起,然后缓缓洒下。

“神医,救命之恩,没齿难忘!”说罢,他又举起酒坛闷了一大口。

酒坛在这十几个人手中一一传递,到最后,酒坛里剩下的酒水被他们洒到了棺材前面的空地上。

这些人都是老李头救过的人,他们来,是为了送恩人最后一程。

准备再次启程,可是闻讯而来的人却将城门口堵住了。

这些人都是城外的人,张儒上前一看,城门口乌泱泱跪了一片。

他心下纳闷:李老竟然救了这么多人?

在范统等人的询问下,他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京城之外宣府那边的人,老李头曾经在几个村庄发现一场小的瘟疫。是老李头救了这些人,并且为他们免费治疗,他们才能够活到现在。

本来这么声势浩大的场面就有不少人围观,很多人看到这个场景之后,全部都是感慨良多。

有人慨叹老李头是神医,有人则咒骂张儒不该让老李头这么早死,更有甚者,直接走出人群到达送葬的队伍中,用不知道哪里弄来的麻布罩头,直接开始了送葬。

扶灵出京城之后,再行三十里,张儒带着李明海和李啸折返,姜伟负责将灵柩送回老李头的老家,队伍中也有李明海带来的其他家人。

接下来的日子,对于李明海来说是十分惬意的。

京城的生活自然不同于老家那种穷乡僻壤,蕲州偏僻,民风淳朴,当然该彪悍的时候也会变得十分彪悍。

京城不同,邻里之间没有那份热络,反而多了许多冷清。特别是像张儒家这种豪门大宅,一般人高攀不起,不一般的人寒暄的时候总是透着一股子奉承在其中。

李明海也不介入这一切,就当一个旁观者,看着这一切发生,改变。

让他感到满足的是,在这国公府内,不管是身为国公的张儒还是身为国公夫人的苏七七和江采薇,对他都是以礼相待。

几乎所有人,见到他都要叫一声李先生。

当然,这所有人里面,要除掉一个小妖精张慕言。

才不过十几天时间,儿子李啸就被小丫头彻底带偏了,什么孔孟之道,什么礼仪,全都被李啸抛到了一边。

一开始几天他还会训斥几句,后面他就不训斥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儿子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他总觉得张儒说的某些话是正确的。孩子只有天真烂漫,那才是一个孩子,一个城府很深的孩子,其实只不过是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压抑了他的天性。

同时让他感到开心的是,儿子虽然每天白天跟张慕言近乎疯玩,可对那些医术上的事非但没有放松,反而记忆力加深了不少。

不少时候,他都看着儿子跟个小先生一样告诉一脸懵懂的张慕言,哪些是草药,有什么功效。

近些日子,国公府来了不少读书人,那些读书人每一个看上去都正气凛然,风度翩翩。不过李明海对这些衣着儒雅的读书人没有太大的好感。

他相信张儒跟他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张儒对这些人也是不假辞色。

这日,国公府来了三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

其中有一人已经不能称之为年轻人了,因为此人看上去十分老气,身上的衣着也十分朴素。

李明海本欲继续当自己的看客,不料几个年轻人进入客厅之后,范统却出来了:“李先生,老大请您进去。”

“我?”李明海有些不敢相信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范兄确定?”

一段时间的接触,他跟国公府的人都已经熟稔,觉得这些人并不像某些豪门内的人那般难打交道。渐渐放下心防之后,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称呼也随之改变。

跟着范统进入客厅之后,看见张儒和三个年轻人坐在一起,并无主客之分,李明海对张儒不由又高看了一眼。

心想父亲那般心高气傲之人,能够为这个年轻人驱策,并且最后甘愿赴死,这年轻人定然有他的本事。

“来,李兄,坐!”张儒站起来拉着李明海坐下,笑眯眯的给那三个年轻人介绍道:“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本公兄长,姓李,名明海,字公堂。”

三个年轻人一一见礼:“见过李先生。”

张儒又指着自己左手边年纪看上去很大的书生道:“他叫陈杨,山东人氏。”

“他叫郭兴,湖广人士。”

“他叫孟海,祖籍何处,小弟现在也不知道。”

相互认识之后,张儒开门见山道:“叫诸位过来,是因为得知诸位心中丘壑不少,故而想要听听各位先生的意见。山白想必已经跟大家有过接触,言辞之间或许已经透露出本公接下来想要做什么。今天一则是认识一下诸位,二则是想问问,诸位心中的想法。”

聪明人一般都不会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某些话也会在心里转几个弯再说出来。

所以张儒说话之后,三个年轻人都没有马上开口。

张儒也不急,端起桌上的茶壶为几人将茶水续满,然后一个人慢慢的喝着茶水。

等了半天,孟海开口了:“公爷若是有意对大明官场下手,何不先从京城着手?东南沿海一带,山高皇帝远,并不是上上之选。”

733。第733章 :坐而论道1

张儒没想到他们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表决心,而是询问自己为什么。

愣了一下神之后,他笑了,他很开心大明还有这样的人存在。

“你们俩呢?你们有什么要问的,索性全部说出来,本公一个个问题解答。”张儒笑眯眯道。

这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笑。

李明海心中则是震撼不已,对官场动手?这位新晋的国公到底要做什么?

张儒的大明他早已听说过,只是以前没有机会见到这个年轻人,见了之后也没觉得他有什么独特之处。

今天听到孟海的话,他才猛然想起,这是一个在大明为官十年便遭遇其余官员几十年不曾遭遇的事情的人。这个年轻人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改变了大明很多东西。

真按照李明海的脾性,他是不会在国公府居住的,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是清流雅士,不屑于跟朝中勋贵结交。

但张儒不同,这是一个出现十年就在朝中叱咤风云的人,是一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他是真的为百姓着想的人。

陈杨道:“公爷为何选择的是东南官场,而不是西北官场,不是西南官场?”

一直没说话的郭兴在两人说完之后依然沉默了好久,直到其他人的目光全部落在身上才道:“敢问公爷,叫我们过来是何意?”

张儒清了清嗓子道:“好,现在,本公一个一个回答。

先回答孟海的问题,京城中官员众多,而且官职都不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团体,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不少人在支持。

所谓的官官相护,就是这么来的。

本公之所以不选择先对京城官员动手,一则是不想闹出太大的动静让陛下和内阁为难,二则是不想让京城百官带动地方官员,最后把大明官场搅成一锅粥。

大明现在需要的是平稳发展,不是战争,不是内乱。

本公经历的战争不少,经历的内乱也有一些,所以本公知道,不管是战争还是内乱,最倒霉的,依然是底层的百姓。

开了海禁之后,老百姓的日子好不容易能够好过一点,如果本公就这么毁了的话,那以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然后是陈杨的问题,其实你的问题跟孟海的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