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

第106部分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第106部分

小说: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学良撇开和张安乐的私人关系不说,他现在面对日本的虎视眈眈也不敢和中央交恶。他还指望着张安乐做他的坚实后盾呢,这份计划他也是举双手赞成。下面的人都同意之后,《百万雄师》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现在东北的地盘已经收了回来,按照事先与张学良的约定。中央只要海参崴,剩下的地方归张学良。这次本着一劳永逸的原则,张安乐指示代表团在东北不留任何待议地区。在中国代表的坚持之下,原来尼布楚条约中的待议地区,即外兴安岭向东到大海的部分。双方同意以乌第河为界。河北属于苏联,河南归中国。

收回来的地区以黑龙江为界,江东称为滨海省,省会设在了伯力,张学良推荐于学忠担任省长兼任保安司令部司令。江西称为兴安省,省会设在了海兰泡,一心想当省长的万福麟这回得偿所愿。

万福麟虽然有点不大满意自己的地盘,不过好歹也是个省长,他也高高兴兴的去上任了。于学忠知道自己在奉系中的地位,如今张学良自任奉天省省长。吉林省省长是张作相,黑龙江省省长吴俊升,热河省长汤玉麟。这些人的资格、在奉军地位都比自己要高。自己能够担任省长已经是张学良破格提拔了,他自然也没有什么不满。

1926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通电。新收复之领土,黑龙江为界,黑龙江以东为滨海省,以伯力为省会。黑龙江以西为兴安省,以海兰泡为省会,两省归东北区管辖。海参崴为中央直辖市。

张安乐对海参崴市市长的人选也已经心有所属了。海参崴在他的计划中就是作为一个军港城市存在的。它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为北海舰队服务,所以海参崴的市长就由北海舰队司令来兼任。

北海舰队就是原来的渤海舰队,收复了海参崴之后,张安乐认为渤海区域不需要存在一个舰队。青岛有一只黄海舰队,黄海舰队完全可以承担起保卫渤海和黄海的职责。于是张安乐将渤海舰队更名为北海舰队,移师海参崴,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自然就成了海参崴市市长。

确定了渤海舰队的司令和基地之后,他又开始敲定其他三支舰队的司令和人员。在征求了海军司令部司令杨树庄和温树德意见之后,他任命陈季良为黄海舰队司令。

黄海舰队驻地在青岛,因为之前的底子非常好,再加上青岛市市长是张安乐的心腹。他没有能担任青岛市市的市长。他也是四支舰队司令中唯一没有担任海军驻地行政长官的人,不过作为新降之将,他也没有怨言。能够被张安乐委以重任,他心里还是非常满意的。

东海舰队司令由陈绍宽担任,陈绍宽得知张安乐要以上海为海军基地之后。他给张安乐发来了一封电报,他说上海不适合作为海军基地,他建议将海军基地设在舟山。舟山是一个天然港口,作为海军基地非常适合,再说上海过于扎眼不如舟山隐蔽。张安乐和孙传芳商量之后,孙传芳同意将海军基地设在舟山。于是张安乐将舟山及其附近大小岛屿统一设立成一个舟山市,陈绍宽成了舟山市市长。现在他在舟山忙着建军港、海军基地以及各种附属设施。

南海舰队现在还只是一个架子,只有6艘军舰。陈策被任命为南海海军舰队司令之后,经过张安乐同意将海南岛作为南海舰队的基地。海南岛更名为海南市,陈策兼任海南市市长。他现在也在海南忙着为军港选址,又通过各种关系寻找需要的人才,忙的是不亦乐乎。

张安乐这才发现海军四大舰队,三个司令姓陈,难怪历史上民国海军的命运是自沉江阴。不过那是历史,现在的海军比起历史上的那支海军可谓是天壤之别,最后的命运也会是天差地别。

忙活完了海军的事情,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完善国防体系。现在各省都有保安司令部,但是省和中央之间却没有相应的组织。之前张安乐搞出了大区制,可是随着国家的重新统一,大区制已经名存实亡。东北还是老样子,西北倒是还有一些区政府官员在继续维持,其他的几个区早就不复存在。

是继续实施大区制,还是划分成若干个小军区;亦或者是继续保持现状,张安乐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他和帖木新格讨论过这个问题,帖木新格说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切总司令说了算。杨度则以不熟悉军务为由,不愿意掺和这事。

最后张安乐决定还是先这么着吧,维持现状即可。东北区存在就存在,张学良在东北自己玩自己的。西北区继续实施未尽的三年的计划,将西北与全国统一起来做规划也有点不太合适。

张安乐提出预备役和地方民兵制度建设的建立,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特别是各地的小诸侯。对于他们来说预备役和地方民兵是有空子可以钻的,对于这种情况张安乐心里也非常明白。这些人想养兵,就让他们想去吧,日后重新制定税收制度之后,看他们哪里捞钱来养兵。

十月在忙忙碌碌中就过去了,才进入十一月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

第五章路有冻死骨

更新时间:2013…1…3123:44:23本章字数:4227

11月2号,北京突然降温,下午天空中飘起了零星的雪花,到了傍晚已经是鹅毛大雪了,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没停。

第二天张安乐起床,打开屋门寒风夹着雪花迎面扑来。张安乐连忙关上屋门,窗户上的玻璃也都结了冰花,煞是好看。

哈了哈气,将冰花擦掉,往外一看,外面的积雪已经能没了脚踝了。天上的雪还在下着,他隐约觉得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劲,自己好像是忽略了什么,可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来到底是哪里有问题。不管他了,今天的雪这么大,就不去上班了,拿定主意张安乐又回到了里屋。

“没想到今年的冬天来的这么早,幸好我早就为小睿准备好了过冬的衣物了,否则又得手忙脚乱一阵。”王淑仪也起来了,看到外面的积雪庆幸的说道。

“呵呵,还是你心细,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张安乐听王淑仪这么说,顺口附和道。

这话说完他终于知道哪里不对劲了,过冬的衣物,没错就是过冬的准备。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有钱的人家不必说,大家早就准备了过冬的衣物、煤炭或者木炭等取暖的物资。可是很多穷苦人家根本就没有准备,他们赚的钱大部分用在了吃上面。很多人连棉衣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煤炭、木炭的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堆穷苦百姓来说,很有可能就要了命了。

想到这里张安乐有些坐不住了。这样的大雪别说他们没有准备过冬的衣物,就算是有恐怕也会有不少人在寒冬中挺不过去。大雪过后,清除积雪,救治百姓可是不小的工作量,不知道林长民有没有相关的准备工作。

想到这里张安乐走到电话机旁,摇了半天也没有反应。估计是外面的雪太大,把电线压坏了。这场大雪对于林长民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张安乐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林长民有足够的责任心了。

不行,得出去看看。张安乐想知道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

他走到衣柜前找出自己的大衣、棉帽、手套、围巾。

“怎么今天还要去上班么?”王淑仪见张安乐准备这么齐全,轻声问道。

“我想出去看看。雪下得这么大,恐怕有不少人捱不过去啊。”张安乐说着换上了棉袄,穿上大衣。戴上棉帽、手套,围好围巾。将自己包裹严实之后,换上了皮靴走出了房门。

走到前院,侍卫们都在那里忙着扫雪。见到张安乐出来,他们连忙给张安乐行礼。

“咳、咳,这么大的雪,你们回房歇着去吧,等雪停了再说。”张安乐一张口,寒风直往嘴里灌,忍不住咳了两声。

“我们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先扫一遍,要不等雪多了一冻住就不好弄了。”领头的队长说道。

“那好,你们先忙着吧,我出去看看。”张安乐冲他们摆了摆手,向大门外走去。

张安乐要出去。侍卫们必须得跟着。他们早就排好的值班表,立刻有三个人跟着张安乐走了出去。

除了大门一看外面比家里还热闹;街上也有不少人在扫雪。张安乐住的地方非富即贵,家家都有佣人。他们早早的就起床开始扫雪,只不过现在天还在下着大雪,做的基本都是无用功。前脚刚扫好,后脚雪又落下来了。

在街上走了几步。外面的风比家里的大多了。走路都有些不稳,张安乐见这种情况就打消了继续往前奏的念头。向跟着他的几个侍卫招呼了一声,又回到了家里。

下午的时候,雪才渐渐地小了下来。张安乐试了试电话,还是没有声音,这么大的雪连通讯都成了问题。

第二天张安乐起床一看,雪已经晴了,天也已经放晴了。张安乐试了试电话依旧没通,简单的吃了早饭之后,张安乐赶往执政府。

幸好执政府的电话是通的,张安乐拨通了北京市政府的电话。接电话的人得知是张安乐的电话,说话有些激动,说了好几遍才说清楚情况。林长民不在办公室,去外面视察雪灾的情况的去了。

看来林长民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张安乐这下安心了不少。不过他还担心北京的人力不够,他又打电话给北京城外驻扎的直属师,让张奇峰带着部队进城,听候林长民的差遣。

中午的时候,林长民给张安乐回了电话。

“这次的雪灾很大啊!早上组织清雪的时候,发现好几具尸体了,都是平时在街上要饭的人。还有一些百姓房子太过破旧被雪压垮了,这些百姓估计也是凶多吉少。”林长民的在电话那头说道。

“现在外面的雪清理的怎么样了?人手够不够用?”林长民说的情况,张安乐早有预料,此时听他说出来并没有感到惊讶。

“主要道路的雪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直属师已经到位了,人手也够用的。只是赈灾的款子还没有着落。”林长民在那头回答道。

“上次国庆典礼应该还剩下不少钱吧,你把这些钱全部拿来用于赈灾,不够你再向国务院打报告。另外要加强巡逻,禁止市面上哄抬物价。多准备一些粮食和煤炭,要保证老百姓能吃上饭。抓紧时间组织人手尽快的将被雪埋着的百姓挖出来,能救多少救多少。压垮的房子也要尽快给整理好,这才刚入冬,更冷的天还在后头呢!有什么需要你向国务院打报告,要做好赈灾工作。”张安乐知道国庆典礼剩了不小一笔钱,直接把那些钱全部划给林长民,他又吩咐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司令放心,这些事情我会马上去办。”得到张安乐的承诺之后,林长民也仿佛一下子有了精神,在电话那头大声说道。

下午张安乐到街上转了转,发现好几个路口都有政府设的粮食发放处。路上的雪也都堆成了一个个的大雪堆,不时还能看到警察或者部队上的人在巡逻。

张安乐去几家粮店问了问,粮食的价格也没有上涨。张安乐知道林长民确实是下了功夫了,这回终于可以放心了。

一个星期之后,街上的雪都化的差不多了。这次雪灾的情况也都明了了,根据林长民的统计,路边冻死的要饭的有80余人,房屋倒塌2000多间,造成了1000多人死亡,另外有几千人有不同程度的冻伤。

“现在房屋都开始修缮了,但是很多人都是全家被埋在了雪里。这还是我们之前国庆庆典的时候,修缮了很多的破旧房屋,否则这次雪灾的死伤人数还得翻番。”林长民的心情很沉重,毕竟北京是他的治下,他肩上的责任很大。

“这次雪灾来的突然,着实考验我们的工作能力,令我欣慰的是你们经受住了考验。你们的工作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种事情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要人命,我们的政府部门能不能快速有效的发挥自己的职能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平时多做准备,做好预案,一旦事故来临,我们可以有条不紊的面对,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张安乐给林长民宽心,同时又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总司令放心,我会根据这次雪灾总结经验教训的。”林长民没有想到张安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连忙保证道。

“我说的都是空话、套话,真正的工作要你们去做。”张安乐笑着说道。

“总司令的讲话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的学习领会啊。”北京市的参议长不失时机的拍马屁道。

“是啊,是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其他的人也不敢落后,纷纷附和。

“那好,我还有别的事,就先走了,你们继续吧。”张安乐说着起身离开了小礼堂。

这次北京市政府召开雪灾总结报告会,张安乐得知之后到了会议的现场说了几句。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成了满口空话的人了,张安乐心中嘀咕道。

前世在看新闻的时候,张安乐总是非常讨厌看各级领导的各种会议,说的全是空话、套话、废话。现在自己站在这个位置上,他发现自己说的也是空话、套话、废话。

雪灾的事情过去之后,接下来就要准备全国各界代表大会的事情了。顾维钧从哈尔滨回来之后一直在忙这件事。雪灾的时候,他又不得不将精力放在赈灾上,这回终于有时间好好地研究一下开会的事了。

—://。。

第六章各界代表

更新时间:2013…2…123:32:20本章字数:2657

对于张安乐所说的全国各界代表大会,顾维钧的心里其实很不赞同。他认为张安有点过于理想化了,虽然自由、平等的口号大家都会喊,而且喊得都很响亮,可是社会是不可能实现平等的。

好比这次开会,各界代表,按照顾维钧的理解就是工、农、商、兵、士,这是最起码的。可是找到林长民一打听,当年在西北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时候,才知道那真是各界代表。甚至连唱戏的、做小买卖的,甚至连什么都不干要饭的也有。顾维钧这回可真是长了见识了,恐怕孙中山当初也没有这样的打算吧,让要饭的去参政议政,他懂什么叫政治么?

不行,要是真的按照当初西北区的各界代表大会那样再召开全国的各界代表大会,那还不成了一个笑话啊。顾维钧一想到自己和乞丐在一起开会讨论如何建设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