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游龙戏唐 >

第129部分

游龙戏唐-第129部分

小说: 游龙戏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元这么一出头,刑部尚书张亮也跟着冒了出来,同样是力挺长孙无忌之建议。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

长孙无忌在朝中的潜势力相当之可怕,以往长孙无忌不甚言事,其势力也就不显山露水,可眼下长孙无忌摆明了要死保褚遂良之架势,当即便呼啦啦地站出了近五十名朝臣,武皆有,尽管大多数都是郎中一级的中层官员,可架不住人多,声势当真不小。

“嗯……”

这一见原本只是一个小案子,居然闹到了群臣对立之局面,太宗可就有些纳闷了,一时间还真不知该做何决断才是了的。

呵,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就被吓了一跳,长孙无忌这个老东西藏得真有够深的!

尽管弹劾案已有着陷入僵局之趋势,然则陈子明却一点都不着急,没旁的,他此番出击的主要目标便是要逼出长孙无忌,顺带着看看都有哪些朝臣站在其阵营中,而今么,这么个目的虽不能说彻底实现了,可也差不离了去,毕竟眼下已有四十七名朝臣站了出来,这等数量已是相当之恐怖了的,长孙无忌就算还有些潜藏的实力,想必也不会多到哪去了的,只要能慢慢着手将这帮跳出来为长孙无忌摇旗呐喊的朝臣一一斩落马下,也就不怕长孙无忌还能掀起甚大的浪花,对此,手握着“新欣商号”这等利器,陈子明自是有着绝对的信心与把握!

第214章 防微杜渐(三)

“陛下,微臣以为长孙大人所言乃避重就轻之语,殊有不妥之处,褚遂良流连**,或还可以名士**为辩辞,为人关说官司,牟取钱财,则已是违法乱纪,此风断不可长,若不严惩,何以肃朝纲,微臣请命彻查此獠,还请陛下恩准。”

陈子明一边飞快地将那些跳出来为长孙无忌助威的朝臣们暗记在心中,一边紧着便出言反驳了一句道。

“登善。”

太宗的目光在尖锐对立的两派朝臣脸上来回逡巡了一番,却并未有所表态,视线最终落在了惶惶然跪伏在殿中的褚遂良身上,斟酌了下语气,不咸不淡地点了名。

“微臣在。”

褚遂良到了此际,兀自没想明白魏王一系与陈子明为何会联手弹劾自己,可有一条他却是清楚的,这一关若是过不去,怕是小命都难保,无他,大理寺可是掌握在陈子明的手中,一旦被提溜进了大理寺,站着进去,闹不好就得躺着出来,心情自是不免为之惴惴不已,正自急思着退路之际,冷不丁听得太宗点了名,身子不由地便是一颤,赶忙飞快地收敛了下心神,卑谦万分地便应了一声。

“朕问尔,为人关说官司一事可是事实,嗯?”

太宗是有心要包容褚遂良,奈何陈子明等人如此坚持,他也不好在这等大朝时表现得太过偏心,这便摆出了当庭问案之架势,可言语间么,却并不见有甚严苛,反倒是透着股安抚之意味。

“回陛下的话,微臣一时糊涂,切不过熟人情面,确曾帮着几人说了些好话,然,绝无索贿之举,此一条,微臣可以性命来担保。”

褚遂良到底是精明人,只一听太宗问话的语气,便已猜出了太宗有着轻纵自己之想法,忐忑的心情立马便是一定,赶忙便认了关说之事,不过么,对于收受好处的事儿,他是断然不肯承认的,无他,帮人关说事小,收受他人财物事大,前者不过训诫之惩,后者却是流放之刑,个中之差别可是大了去了。

“陛下,微臣此处有供状数份,足可明证褚遂良收受他人财货之事实,此獠性恶劣,又当庭撒谎,意图蒙蔽圣听,实有欺君之大罪,当严惩不贷!”

褚遂良话音刚落,也不等太宗有所表示,就见乔良已是一抖手,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数张纸,高高地举过了头顶,朗声便揭穿了褚遂良的谎言。

“嗯……,递上来!”

太宗本意是想着为褚遂良开释上一番,来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不曾想乔良那头居然将证据都准备停当了,到了此时,太宗也自无奈得很,沉吟了片刻之后,还是只能语调淡然地吩咐道。

“诺!”

听得太宗有令,侍候在侧的内侍监赵如海自是不敢稍有怠慢,赶忙恭谨地应了一声,急匆匆地便跑下了前墀,伸手接过了乔良高举着的证词,转呈到了御前。

“大胆褚遂良,竟敢如此胡作非为,深失朕望,着即交吏部论处,哼!”

太宗三两眼便将那几张供词扫了一番,眉头当即便是一皱,满是不悦地便下了决断,而后么,也没给群臣们再多进言的机会,起身便往后殿行了去。

“散朝!”

太宗这么一走,赵如海自是不敢稍有迁延,紧赶着扯了一嗓子,便即领着一众宫女宦官们追着太宗的背影便全都转入后殿去了。

“子明,这……”

眼瞅着太宗居然就这么走了人,所下的判词又是如此的轻纵,李泰当即便傻了眼,脸色一阴,看着陈子明便要发上一通子的牢骚。

“殿下,散朝了,您请。”

以陈子明之睿智,又如何不知所谓的交吏部论处是啥意思来着,无非就是打算让吏部上个本章,姑且先将褚遂良外放,待得风波过后,太宗一道旨意下去,又可将其调回朝中,这无疑就是在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把戏罢了,如此一来,即可保住褚遂良,也不致于太过驳了魏王与陈子明的面子,很显然,太宗就是在和稀泥,对此,陈子明心知肚明得很,却也不放在心上,概因他早已料到会是这等局面,也早已做好了相关之部署,却也不怕褚遂良能逃出了生天,当然了,事关机密,陈子明却是没打算跟李泰细说分明的,也不等其将话说完,便已是拱了拱手,客气了一句之后,便即自顾自地往殿外行了去……

“司徒大人,今日之事乃是冲着您来的,可恨那陈曦与魏王沆瀣一气,胡乱作为,下官受些委屈不打紧,可您若是有所闪失,实是社稷不堪承受之重啊。”

在太宗的强压下,吏部那头倒是很快便上了条陈,拟将褚遂良贬去泰安任知县,对此,群臣们虽各有看法,却无人再就此事动本章,事遂定焉,然则褚遂良本人却是委屈得够呛,一得到准信,连夜便去见了长孙无忌,一开口便狠告了陈子明与李泰一记刁状。

“嗯……,是老朽操之过急了,登善且自放宽心好了,陛下既是着尔为泰安知县,明夏封禅之际,必会给尔一个表现之机,但消好生做了去,回朝不过小事而已。”

长孙无忌乃老谋深算之辈,压根儿就用不着褚遂良来提点,他也已是知晓问题必是出在了陈子明的身上,心中自不免忌恨不已,不过么,却并未带到脸上来,仅仅只是不动声色地叮嘱了褚遂良一番。

“大人教训得是,下官知晓该如何做了,只是那陈曦实非善类,大人还须得早做计较方好。”

此番弹劾案虽是魏王一系官员起的头,可褚遂良却认定此事绝对是陈子明在背后操纵所致,正因为此,褚遂良心中对陈子明的恨意可谓是有若三江四海般深,给陈子明下起蛆来,自也就不遗余力,显然是指望着长孙无忌即刻便与陈子明开战。

“罢了,来日方长,此事姑且先就这样好了。”

若是早几年,长孙无忌只消翻翻手,便可将陈子明打压下去,可眼下么,陈子明本身已是有了一定的实力,再加上其与魏王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长孙无忌可不想急着跟陈子明刺刀见红的。

“大人,据下官所知,陈曦那厮与‘新欣商号’颇有瓜葛,疑是该商号之大东家,若是借此做些章,或能见奇效。”

褚遂良报仇心切,哪怕长孙无忌已是表明了不想急着动手的态度,可其还是不管不顾地又进言了一番。

“哦?嗯……,老朽知道了,天色已晚,登善且就先回罢。”

“新欣商号”这些年来可谓是红火异常,生意做得极大,朝中对此垂涎三尺者不在少数,奈何该商号明面上有着秦、程两府的力挺,却是没谁敢轻易朝此商号动手的,对此,长孙无忌自是心中有数得很,实际上,他也知晓陈子明与此商号有着不少的瓜葛,却不知道陈子明居然便是商号的真正大东家,此际一听之下,眉头不由地便皱紧了起来,不过么,还是没甚多的言语,仅仅只是不动声色地轻吭了一声了事。

“诺,下官告退。”

眼瞅着都已将话说到了这般地步,还是不能挑动长孙无忌的神经,褚遂良也自不敢再多啰唣,也就只能是悻悻然地告辞而去了……

“大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不说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如何密议,却说陈子明一得知褚遂良外放泰安知县之消息,便着人去宣柳如涛,戌时三刻,柳如涛准时赶到了内院书房,卜一从屏风后头转将出来,入眼便见陈子明正独自端坐在案后头,自不敢大意了去,忙疾走数步,抢到了近前,恭谨万分地便是一礼。

“嗯,那人已定为泰安知县,不日将赴任,尔这就去安排一下好了。”

陈子明并无甚多的寒暄之言,也不曾叫起,仅仅只是面无表情地便下了道命令。

“诺!”

尽管陈子明所下的命令有些个没头没尾,可柳如涛却是一听便懂了,也自无甚多的言语,恭谨地便应了诺。

“商号处,该某所有的股份尔且就先持着,将手续都办妥了,莫要留下手尾。”

陈子明点了点头,没再多谈前事,而是沉吟着又下了道命令。

“诺,属下这就去办。”

以“新欣商号”如今的规模,当初陈子明所持有的六成股份已是价值巨万,如此大的一笔财产,陈子明居然就这么轻易地交出,这等信任当真不轻,饶是柳如涛生性沉稳过人,也不禁为之一颤,不过么,也自无甚犹豫,紧赶着便应承了下来。

“嗯,抓紧罢,这两日便办妥了,以防有变,去忙罢。”

该交代的既是已都交代过了,陈子明也自不曾多留柳如涛,神情淡然地一挥手,便已是就此下了逐客之令。

“属下告退。”

听得此言,柳如涛自是不敢稍有迁延,恭谨地应了一声之后,便即就此匆匆离开了书房,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第215章 请缨出击

贞观十四年十一月初六,秦琼旧伤大发,呕血数升,于半夜长逝,消息报至宫中,太宗为之悲痛不已,不单亲至秦府吊唁,更下诏赠秦琼为徐州都督、胡国公,陪葬昭陵,并着其长子秦怀道继承胡国公之爵,陈子明请假七日,至秦府主持操办丧事,为恩师送最后一程。

贞观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齐王李佑急报至京,言称褚遂良并其家老少于渡黄河时遇水害,舟沉半道,全家尽没于河中,一日后,大雪忽至,河水冰封,已难查下落,帝闻讯,为之嘘嘘不已,下诏齐州方面四下探访,看有否幸存之人。

贞观十五年元月十六日,帝率武百官离京,迤逦而行月余,至二月十九日,进抵东都洛阳,风尘未洗,朔州急报至京,奏称薛延陀犯境,边关告急——薛延陀,铁勒诸部之一,由薛与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游牧,早年曾役属于突厥,后依附大唐,在唐灭陈子明之后,趁势崛起,经十余年之休养生息,已渐成强盛,拥兵三十余万,大唐为制衡其之发展,特着陈子明皇族阿史那思摩(赐姓李,又称李思摩)率陈子明旧部回白川道定居,双方为争草场水源,屡起冲突,薛延陀可汗夷男数次告到太宗处,奈何太宗为掣肘薛延陀故,每每偏袒阿史那思摩,夷男为此屡有怨言,只是碍于大唐的强盛,始终不敢对阿史那思摩所部下狠手,此番得知太宗率群臣要去泰山封禅,认定大唐诸卫军主力必将伴驾而行,关中空虚,这就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军十八万,猛攻阿史那思摩所部,大败之,并乘胜追击至长城,虽尚不曾叩关,可却是陈兵于长城外谩骂不休,要朔州都督李袭誉交出阿史那思摩,李袭誉兵少,不敢轻易出战,只能将此事八百里加急报到了太宗处,太宗盛怒不已,急招随行之从三以上官员至洛阳宫中议事。

“宣!”

太宗有召,诸般臣工自是不敢怠慢了去,不多会便已齐聚在了洛阳宫紫云殿中,太宗也无甚多的废话,面色肃然地一扬手,声线阴冷地吐出了个硬邦邦的字来。

“诺!”

太宗金口一开,手捧着急报站在一旁的赵如海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紧赶着应了诺,摊开急报,略一清嗓子,高声宣道:“臣,朔州刺史李袭誉有本启奏陛下,薛延陀可汗夷男着其子大度设统军五万余,攻伐陈子明,败之,今已陈兵长城之外……如上以闻。”

“好了,事就是这么个事,诸公且就议议当何破敌好了。”

太宗的心情显然很是不爽,这不,赵如海方才刚将急报宣完,他便已是满脸不耐之色地一挥手,沉声便为今日之议事定了个调,那便是打!

“陛下,老臣以为薛延陀之所以如此猖獗无礼,概因认定我朝大军已离关中之故,实属利令智昏,破之不难,老臣有一策可为之,当得以营州都督张俭率本部兵马及奚、契丹诸部兵马从东包抄;凉州都督李大亮统本部兵马出灵武由西向东打;另,张士贵所部出庆州,与李大亮所部配合作战,牵制薛延陀国中兵力,使其无法增援大度设所部,如此,我洛阳之军星夜疾驰之下,当可在十日之内赶到朔州,打敌一个措手不及,战必能胜,待得敌败,四面合击之势已成,灭薛延陀乃指日可待之事也。”

李勣乃兵部尚书,管的便是军国之事,太宗既有问策,他自是须得当仁不让地站出来献策,此乃题中应有之意。

“嗯,懋功此策大善,朕看可行,诸公以为如何哉?”

太宗乃马背上的皇帝,对军略之道自是有着过人的本事,只略一寻思,便已是认可了李勣所献之策,不过么,他却是并未急着下个决断,而是审慎地发问了一句道。

“陛下圣明,臣等别无异议。”

李勣虽说是瓦岗寨出身的大将,然则架不住其会做人,不单与程咬金等瓦岗寨一系的将领们关系不错,与从龙一系的将领们也处得相当不错,再者,他所提出的战略思想四平八稳,本就无甚可挑剔处,诸般臣工们自是不会在此时出头与其唱反调。

“嗯,那好,此事就这么定了,拟诏,着张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