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戏唐-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行,却不料司空大人却别有异议,言称我朝大将大多年事已高,后起之秀又尚未成长起来,唯陈大人您能征善战,乃不可多得之帅才也,为社稷永固着想,应回归军职为妥,奏请陛下晋大人为右武卫大将军,以安军心,陛下犹豫再三,虽不曾当即表态,然,似已有了此等之意向,大人还须得早作筹谋方好。”
众下人尽皆退下之后,李恒也没再有甚耽搁,紧赶着便将紧急前来拜访的事由解说了一番。
右武卫大将军?呵,好一个长孙无忌,这眼药下得很有水平么!
一听李恒这般说法,陈子明的眼神立马便是一凛,脸上虽还是笑着,可这等笑容里却已满是冷意了的,没旁的,概因按大唐体制,大将军一职看似荣耀无比,可论及权力么,却实在是虚得很,别看是正三大员,手中却并不掌军,在朝堂上也因着武有别之故,也很难在朝务上有太多的表现机会,于旁人来说,能成为一卫之大将军乃是荣耀至极之事,可对于陈子明这等心怀大志者而论,让他去当大将军,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闲置。
“嗯,此事,某知晓了,锋镝勿虑,某自有分寸。”
陈子明此番之所以放下脸面去抢本该属于李勣的功劳,目的自然是为了尽快晋升,但却不是为了当甚劳么子的大将军,当然了,若是能以兵部尚书之身兼大将军之职,那倒是不错,问题是这等可能性显然不高,无他,李勣这回虽是大军统帅,却无丝毫战功在手,他显然是无法得以晋升的,只能继续留任兵部尚书一职,从这么个意义来说,陈子明势必不可能将大将军与兵部尚书一肩挑了去,如此一来,要想躲开长孙无忌的暗箭显然是须得好生筹谋上一番了的,对此,陈子明心中自是有数得很,不过么,却并不打算跟李恒就此事多谈,也就只是笑着安抚了其一句道。
“大人英明,时候不早了,下官就不多打搅您休息了,告辞。”
李恒等人一路跟着陈子明升迁,身上早已是打下了陈系的烙印,一旦陈子明被转去武职的话,势必就不能在轻易插手朝务,如此一来,陈系官员的下场恐怕就有些不甚美妙了的,李恒乃是明白人,对此自是看得极为的透彻,也正是因为此,他才会急急忙忙地跑来觐见陈子明,而今,该说的话既已说过,他也就不敢再多迁延,恭谨地称颂了一句,便就此告辞而去了。
事态无疑是相当之严峻,无他,概因长孙无忌其人在太宗心目中的地位极重,远超其余宰辅,他既是有所建言,通常情况下,太宗是断然不会有所反对的,对此,陈子明自是早就了然于心了的,别看他先前在李恒面前表现得一派风轻云淡状,可实际上么,心头还是颇觉沉重的,这不,送走了李恒之后,都不曾回转后院,而是就在二门厅堂里默默地思忖着应对之策,这一想便想得有些入了神,甚至都不曾注意到汝南公主的到来。
“夫君。”
一别虽仅仅月余而已,可这月余时间对于汝南公主来说,却实实在在是度日如年,毕竟兵危凶险,纵使知晓陈子明勇冠当世,然则战阵之上却有谁敢说自己就能保得万全的,正因为此,汝南公主这月余来都不曾睡过个安稳觉,也不知多少回从噩梦中惊醒,以致彻夜难眠,好不容易才盼到自家夫君凯旋归来,体己话都没说上几句,就被人搅闹了去,汝南公主自不免有些吃味不已的,在后院等了良久都不见陈子明回转,难免便有些等不下去了,领着一帮丫鬟们便找到了二门厅堂,这一见陈子明在那儿皱眉苦思不已,心不由地便是一疼,脚下略略顿了顿之后,还是移步行上了前去,低低地轻唤了一声。
“哟,是馨儿来了,为夫想些事情想过了头,倒叫馨儿等久了,罪过,罪过。”
听得响动,陈子明这才抬起了头来,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已在这二门厅堂上呆坐了大半天,以致于竟冷落了自家夫人,不禁便是一阵汗颜,赶忙站了起来,笑着陪了个不是。
“夫君辛苦了,妾身已备好了汤水,夫君且请罢。”
只一看陈子明那等样子,汝南公主便知事情一准不小,不过么,她却并不去追问,没旁的,只因她很清楚陈子明的性子,能说的,不用问,陈子明也会说,不能说的,就算问了,也断难得到答案,正因为此,汝南公主并无甚多的言语,也就只是款款地福了一福,温柔地提议了一句道。
“嗯,那好,就一并去好了。”
小别素来胜新婚,对于汝南公主的邀请,陈子明自是不会拒绝,但见其笑着便一伸手,揽住汝南公主的小蛮腰,一路说说笑笑地便往后院去了……
第224章 敬谢不敏(二)
“陛下口谕,宣:大理寺卿陈曦,两仪殿觐见,钦此!”
大唐对待官员,尤其是凯旋而归的将领们素来优渥得很,并不要求凯旋而归的将领们一回京便去面圣,而是很人性化地给出了两天的假期,让诸将们都能好生休整上一番,当然了,假期过后,所有五以上的大将都须得一体入宫觐见的,这不,一大早地,陈子明便到了宫门前,与李勣等人一并在小广场上等候着太宗的召见,却不曾想所等来的口谕竟是只先召见陈子明一人。
“微臣领旨谢恩。”
太宗的口谕这么一出,原本一道等在小广场上的诸将们脸色立马便都精彩了起来,望向陈子明的眼神也自复杂得很,羡慕者有之,嫉妒者也有之,甚至不乏忌恨之辈,对此,陈子明虽不曾回身观望,可却能感受到诸将们那灼然之凝视,心头也不禁微有些发苦,只不过城府深,倒也不致于带到脸上来,也就只是照着朝规,恭谨万分地谢恩了事。
“陈大人,您请。”
陈子明谢恩既毕,赵如海自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原本肃然的脸上立马露出了讨巧的笑容,很是客气地一躬身,摆手道了请。
“有劳赵公公了。”
于别人看来,这等单独召见乃是格外之恩**,可陈子明却清楚事情断不似表面上那般简单,此一去,十有**要死上不少的脑细胞,哪怕陈子明早已事先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却也不敢断言自己一准能如愿以偿,只是事到如今,他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的。
“微臣叩见陛下!”
卜一行进大殿,入眼便见太宗高坐在龙**上,除了随侍的几名宫女宦官之外,再无旁人在,这显然是君臣单独奏对之格局,一见及此,陈子明的心头立马为之一松,不过么,却并不敢表露在脸上,而是疾步抢到了御前,规规矩矩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爱卿且自平身罢。”
陈子明尚未将军务交割完毕,此际自然依旧是一身的戎装,亮晃晃的黄金鱼鳞甲配上高大的身形,自是显得分外的英挺,太宗越看越爱,叫起的声音自也就格外的和煦。
“谢陛下隆恩!”
太宗既已叫了起,陈子明自是不敢稍有大意,恭谨万分地谢了恩,而后方才站了起来,垂手而立,作出了副恭听训示之乖巧模样。
“子明啊,此番一战可是辛苦你了,打得不错,朕心甚慰矣。”
望着陈子明那英气勃发的脸庞,太宗脸上的笑容顿时更和煦了几分,但见其一捋胸前的长须,嘉许地夸奖了陈子明一句道。
“陛下过誉了,此番能得大胜,皆有赖陛下之洪福齐天,上有李尚书定策平乱之能,下有三军将士用命,微臣所为,不过本分耳。”
此番战事虽是陈子明独自打下来的功劳,可在御前之地么,该谦逊的时候,陈子明可是不吝好生表现上一回的。
“嗯,子明一贯如此谦逊,有功而不倨傲,朕很是看好尔这一条,罢了,不说这些了,尔之奏本,朕可是前后看了数回的,然,对此战之经过兀自有些含糊处,子明且就跟朕说说,这一仗尔又是如何规划了去的?”
对于陈子明这等谦逊的做派,太宗自是欣赏得很,笑呵呵地又夸奖了陈子明几句,而后方才将话题转到了战事本身上。
“陛下明鉴,此战说来其实并无甚稀罕可言,那薛延陀汗国虽兵多将广,然,该国之军近半是附庸部落之兵,且素来畏惧我大唐之强盛,错非如此,那大度设也不会坐拥十八万大军却不敢越过长城半步,此未战而先怯也,微臣利用的便是此一条,虚兵以张声势,乱敌军心,而后以猛力扑击之,敌比怯而溃败无疑,至于诺真水一战么,大度设所布之五出梅花阵确有不俗之处,利于防骑军,却难以挡步军之强攻,微臣先以逸马耗其弓**之利,而后以盾阵靠近敌阵,再以马槊之长斗其弯刀之短,破阵而入自非难事,敌见及此,唯有调两翼之骑军为援,如此,微臣早先安排之伏兵则可顺势冲乱敌之侧翼,溃敌非难事矣。”
听得太宗问起了战事之经过,陈子明自是不敢虚言胡诌,这便将自个儿是如何排兵布阵的由来详详细细地解说了一番,直听得太宗连连点头不已。
“子明果然大才,不下当世之名将也,如此深谋远虑,便是朕亲自去了,怕也不能做得更好了,不错,不错。”
太宗乃是马背上的皇帝,武略素来了得,自是听得出陈子明如此设谋的妙处之所在,欣喜之余,夸奖起陈子明来,也就不吝美誉了的。
“陛下谬赞了,微臣惶恐。”
一听太宗拿自个儿出来作比喻,陈子明当即便吓了一大跳,哪敢有甚自矜之色,赶忙逊谢不已。
“子明啊,前几日叙功之时,有人跟朕说了一桩事,唔,我大唐军威鼎盛,灭国无算,然,诸将渐老,新锐又未见起,朕亦很是忧虑,难得子明如此善战,当可为一卫之大将军,朕一想也对,就不知子明意下如何哉?”
太宗叫陈子明进来单独奏对,自然不是专一为了好生夸奖陈子明一番的,而是有着让陈子明再转回武职的心思,却又唯恐陈子明别有想法,这才会私下里先跟陈子明沟通上一番,这不,几句夸奖话过后,太宗便已转入了正题。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我大唐中高层将领之所以青黄不接,乃是兵制上出了问题,实非微臣一人转任武职便可扭转此等之趋势的,若是微臣所料不差,再过些年,此等情形恐将更严重矣,而三十年后,不单得用之将难寻,却恐兵制亦将败坏无地。”
如何哉?当然是敬谢不敏了的,大将军这等荣衔对于陈子明来说,屁用不顶,他自然是不愿为之的,当然了,直接拒绝的话,十有**要惹太宗不高兴,那后果可不是好耍的,对此,陈子明自是心中有数得很,自不会去做那等蠢事,几句话便将问题引导到了兵制的根源性上。
“哦?此话怎讲?”
一听陈子明如此说法,太宗的脸上立马浮现出了惊疑之色,显然有些不太相信,不过么,倒是没直言呵斥陈子明是在危言耸听,而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示意陈子明将个中缘由细细道将出来。
“陛下明鉴,我朝兵制因袭前隋,行藏兵于民之策,此战时体制也,短时间来看,利休养生息,然,从长远而论,则弊大于利,实有变革之必要,概因府兵制之根基在于授田制,我朝初立之际,战乱方停,人口锐减,行授田制有利于恢复生产,大利民生社稷,我朝之所以强盛,便在此二策上,只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人口剧增,授田制已是勉强可行,再过十数哉,人口恐再有翻番之势也,到那时,关中等人口众多之地必将无田可授也,府兵制之根基也就荡然无存矣,府兵逃逸必难遏制,平时或许不显山露水,一旦国有战事,则恐无足额之兵可用也,另,我朝之所以新锐之将难脱颖而出,根子也在府兵制上,无他,练兵者,各府都尉也,用兵者,各卫之将也,兵与将隔阂颇多,纵使欲从中简拔人才,恐也难为,若不早行更易,却恐十数年后,我朝兵将皆有匮乏之虞也,此,当不可不查。”
陈子明乃是有备而来,此际说起府兵制的利与弊,自是顺溜得很,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已是将个中之缘由解说了个分明无比。
“唔……,子明既是看出问题之所在,想必应是有了应对之道罢,且就说说看,朕听着呢。”
太宗原本对陈子明的判断并不甚以为然,可这一听陈子明的分析如此之详尽,心下里也自不免便有些将信将疑了起来,不过么,太宗却并未急着表态,而是沉吟地往下追问了一句道。
“启奏陛下,微臣此处有份本章,说的便是兵制革新事宜,或可解得此厄。”
兵制变革可不是小事,也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解说得清楚的,对此,饶是陈子明准备得极其充分,也自不敢掉以轻心,并未接着往下陈述,而是抖手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份厚实的折子,双手捧着,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递上来。”
这一见陈子明连本章都准备好了,太宗不由地便是一愣,可很快便回过了神来,但见其一挥手,已是就此下了令。
“诺!”
太宗金口既开,侍候在侧的赵如海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赶忙恭谨地应了一声,小跑着便下了前墀,伸出双手,接过了陈子明手中的折子,转呈到了太宗面前的龙案上。
“嗯……,子明能写出这等本章,必是用了苦心了的,朕心甚慰矣,只是此事干系重大,实难遂决之,姑且先搁置在朕处,待得泰山封禅后再议好了。”
尽管折子很厚,可太宗却并无丝毫的不耐,很是仔细地将折子过了一遍,却并未就此下个决断,而是斟酌了下语气,给了陈子明一个答复。
“陛下圣明,微臣别无异议。”
于陈子明来说,提出兵制变革章程之目的不单是因着府兵制本身问题多多,更主要的是想借此事避开转武职一事,而今,既已达成了目标,陈子明自不会有甚异议可言,也就只是恭谨地应了一声了事……
第225章 跋扈的李佑(一)
太宗最终还是没对陈子明的职务加以调整,只是下了道恩旨,晋封陈子明为魏国公,加实封四百户,至于兵制革新一事么,也不曾有所表态,然则却将陈子明的本章转到了尚书省,言明泰山封禅归来后再行计议,尽管如此,陈子明的兵制革新章程也在群臣中激起了好一阵的热议,赞成者有之,贬损者也有之,闹腾得沸沸扬扬不已。
贞观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帝驾离开东都洛阳,携武百官前往泰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