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戏唐-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到了如今这么个地步,他还想退,哼,就算退了,将来他人怕也饶其不得,值此危难关头,岂能容其说退便退的!”
长孙无忌对杜楚客的清高以及固执一向不满在心,若是能有个接替之人手,杜楚客爱退不退的,长孙无忌才懒得去理会那么许多,问题是长孙无忌算遍了手中的筹码,实在是不以为己方真能将吏部之缺弄到手里,万一要是被李恪那头拿了去,麻烦可就真要大了去了,正因为此,长孙无忌是断然不会容许杜楚客就这么退将下去的。
“那舅父之意是……”
李泰本就不情愿失去杜楚客这么个最后的臂助,只是他又拿杜楚客没辙,好话歹话都已是说了几箩筐了,也愣是没能令杜楚客改变心意,希望么,自是只能寄托在长孙无忌的谋算之能上了的。
“吏部的职位可以让几个出来,拿些人头让陈曦那厮去交账,这事儿或许也就能掩盖了过去,至于杜楚客处么,殿下可再去一趟,该哭求便哭求好了,若再不成,老朽自去寻他说话。”
这几年来,靠着杜楚客在吏部的经营,长孙无忌可是暗中提拔了不少的人手,诸如大理寺少卿颜钢等便是通过杜楚客的手提将起来的,若是没了吏部这么块阵地,与李恪一方的差距无疑便会悬殊到无可挽救之地步,而这,断然不是长孙无忌所乐见之局面,故而,哪怕不甘得很,长孙无忌也只能寻思着与陈子明那头达成妥协。
“这……,舅父,陈曦那厮奸诈过人,恐不会如此轻易妥协罢?若是其定要穷追此事,那……”
于李泰来说,能保住杜楚客的话,一切都好说,问题是他根本不相信陈子明会放杜楚客一码,毕竟双方之间早已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了,李泰又怎敢奢望陈子明会见好就收的。
“殿下不必多虑,陈曦那厮插手吏部之心虽是昭然,却断不会去动老杜的,若他真有意如此,也就不会在陛下面前为老杜缓颊了,嘿,所虑者无外乎担心朝局大乱耳,可惜啊,我等也不能冒着失去吏部之危险,若不然,乱上一乱也未见得是坏事。”
跟陈子明斗了那么多年,吃亏是吃得多了些,可长孙无忌也不是吃素的,自是已然能把握到陈子明那头求稳之心思,奈何麻杆打狼两头害怕,这节骨眼上,却是谁都不愿轻易开战的,除了妥协之外,却也没甚旁的路好走了的。
“舅父说的是,既如此,事不宜迟,那甥儿这就再去杜府一趟也罢。”
听得长孙无忌这么一分析,李泰心中已然是有了底,自是不愿再多言啰唣,紧着便起了身,丢下句场面话,便即匆匆走了人……
“子明啊,小王听闻杜楚客有意退隐,不知可是如此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不说李泰如何再赴杜府,却说陈子明与李恪也正在商议着杜楚客之去向,当然了,关心此事的人只是李恪而已,陈子明却是早就算定了一切了的。
“那不过只是气话而已,杜大人不会致仕的。”
尽管李恪不曾明言,可以陈子明之睿智,却是一眼便看穿了其心思之所在,无非是又对吏部尚书之缺动了心而已,而这,在陈子明看来,不过是奢望罢了,别说杜楚客不会请辞,就算会,太宗也断然不会准了的,再退一步来说,就算太宗准了杜楚客的请辞,吏部尚书这等要职,太宗也断不会容许李恪去染指的,真要敢伸手,必然遭剁,个中之道理,昨日陈子明便已然跟李恪解说明白了的,这会儿自是不想再重复个不休,故而干脆一句话便堵死了李恪的野望。
“这……”
李恪对陈子明给出的这么个判断显然不甚信服,只是又不好直接出言质疑,也就只能是满脸疑惑地望着陈子明,期待着陈子明能给出个解释来。
“濮王殿下断不会让杜楚客退将下去的,若不然,他拿啥来跟殿下您抗衡,又拿啥去制衡野心勃勃的长孙老儿,以杜楚客那人之念旧,但消濮王殿下肯拉下脸来苦苦哀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杜楚客断不会再轻易言退。”
见得李恪完全被利益迷住了眼,陈子明心中自不免有些失望,可转念一想,自己当初在太宗责骂杜楚客之际,不也同样起了些不应有的心思,说起来,也不过就比李恪强上那么一点罢了,心气自也就平了下去。
“唔……,子明所言甚是,既如此,那选官一事当何如之为宜?”
听得陈子明这般解说,李恪的脸色不由地便是一红,也自不再去多想抢占吏部尚书之事,转而关切起了选官一事的收场。
“选官一事自是须得推到重来,明日起,下官自率尚书省隶员监督,当可保得诸事无碍。”
陈子明虽是不曾在吏部干过,可对于选贤任能之事却并不陌生,此际说将起来,自也就信心十足得很。
“以子明之能,办理此事自是不难,只是,唔,只是吏部此番弄出如此大之纰漏,终归不能没个说法罢?”
李恪真正关心的不是选官一事能否顺利重来,在他看来,陈子明既是出了手,那就断然不会出岔子,此一条,李恪还是有着绝对的信心的,他真正关切的说到底还是利益,想的便是能否从吏部这块大肥肉上咬下一口来。
“殿下说得好,如此大一个岔子,岂能无人担责,杜楚客要留任,也自由得他去,然,不拿些人头出来祭旗,就算下官不说,陛下那头也断然交待不过去,此一条,想必杜楚客心中也是有数的,姑且看其诚意如何再说也不迟,若是分量不足,休想蒙混过了关去。”
杜楚客那头是一定会拿出交换条件来的,至于代价几何,那还须得谈过才知,对此,陈子明这会儿也自无法说得太过具体。
“子明所言甚是,此番终归须得拿下几个要紧职位方可,唔,依子明看,若是将李义府调去吏部如何?”
听得陈子明亲口证实此番必可在吏部打进几根桩子,李恪自是能满意了的,这便紧着又将话题转到了派去之人选上。
“李义府刚晋殿中侍御史不满一个月,再要往上升,恐遭物议,姑且再多历练上一段时间好了,再者,其自入仕以来,始终在御史台公干,于地方吏治毫无经验,似不宜大用,若得便,且让其先去地方上磨砺一番也好。”
这近一个月的时间以来,李义府可是没少围着李恪转,溜须拍马的事儿当真干了不老少,对此,陈子明虽从来不说,可心中却是有数得很,之所以没去理会,那是因陈子明心中早为其判了死刑,这会儿听得李恪说到了李义府,陈子明顺势便冠冕堂皇地提议姑且将其派往地方上任职。
“也好,子明且看着办便是了。”
李恪对李义府的能来事儿还是极为欣赏的,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此时提出要大用其,当然了,再如何欣赏,也只是欣赏而已,论及重要性,一百个李义府加起来也比不得陈子明的分量,这一点,李恪还是有着清醒之认识的,而今,陈子明既是对李义府的任用有所提议,李恪虽有些舍不得,却也不好提出反对之意见,也就只能是无可无不可地便应允了下来。
第440章 二将之争
选官风波起得突兀,消停下去也快,没旁的,双方既然都有妥协之心思,自然都不愿此事久拖不决,所差的不过就只是个讨价还价的戏码而已,而这,无疑不算太难,毕竟陈子明也没打算真将吏部整锅都端走,仅仅只是要了一个郎中外加三个主事罢了,双方拢共也不过只花了一个多时辰便已达成了共识,于是乎,四天不到的时间里,选官一事便已顺利解决,两百名新晋进士、同进士除了极个别因口吃等缘故,表现实在太差的之外,都已是各有去处。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初七,陈子明与杜楚客联名上了本章,说明了前番本章之谬所出,将责任一股脑地压在了吏部司郎中孙严的身上,建议将其以及其余三位负责具体操作选官之主事尽皆外派地方,所缺由吏部自行递补,并附上了重新选官之后的各新晋官员之去向,帝阅之,以为可;四月初八,杜楚客又上了一本,自言御下不严,又有御前失礼之过,自请惩处,帝阅后,召其进了两仪殿,并未降罪于其,而是好言好语地安抚了一番,仍旧着其在吏部任上尽职,至此,一场选官的闹剧便算是就此落下了帷幕。
时光荏苒,一转眼便已是五月初,已然烽火遍地的辽东大地捷报频传,先是二月二十七日,程名振所部密遣靺鞨人千余混入安市城中以为内应,而后自率辽东军一万五千兵力两日一夜狂奔三百里,连破高句丽七军寨,于夜里兵临安市城下,并不稍作停留,在靺鞨族内应的纵火造乱中,连夜急攻安市城西门,趁敌大乱之际,一举拿下西城,而后大军入城横扫残敌,守将杨万春率残部死守府衙,战至午间,弹尽粮绝,手下死伤殆尽,走投无路的杨万春自尽而死,至此,辽之重地安市城落入了唐军的掌控之中。
三月初七,兵部尚书李勣率幽州军两万八千兵力直奔建安城(今辽宁营口),强攻三日不下,是时,程名振率辽东军赶至,联军再攻,高句丽守军不敌,苦战四日,城破,有感于攻城部队死伤四千之多,李勣愤然下了屠城令,将建安城中六万百姓尽皆坑杀,此举一出,高句丽举国振动,望风而降者固然有之,可誓死抗争之心愈坚者却是更多,很快,李勣与程名振所部便在凤城再次遭到了高句丽军的殊死抵抗,连攻数日而不克。
三月十五日,走东道进击高句丽的薛万彻率并州军两万五千余进抵重镇玄菟城(今之新宾城),高句丽守将孙文泉惧,不敢出战,率七千余军据城死守,薛万彻下令强攻,日夜不停地连攻了四天,损兵近五千,终于摧毁了高句丽人的抵抗决心,城破,孙文泉率残部四千余投降,薛万彻允之,在玄菟城中休整了五日之后,留部分兵力把守玄菟城,自率一万七千精锐再度向前挺进,兵锋直指高句丽故都丸都城,所过之处,高句丽诸多小城、军寨皆望风而逃,薛万彻所部进展极快,再有一日行程便可进抵丸都城下,可就在此时,屡攻凤城不下的李勣发出命令,召薛万彻所部南下,包抄凤城之后路,薛万彻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是大军骤然南下,有着被丸都城之敌袭扰后路之危,更有令所占据之诸多城池再度被高句丽收复之危险。
五月初三,薛万彻所部进抵丸都城下,准备展开新一轮的攻城之战,而此时,李勣的将令再至,还是急调薛万彻所部南下,言称凤城乃是战略要地,拿下此处后,鸭绿江西岸之敌将再无立足之基础,诸如丸都等诸城皆可容后再一一横扫,薛万彻置之不理,回信称拿下丸都之后,大军再南下方可无后顾之忧,旋即,不理李勣之强令,挥军狂攻丸都城,激战连日,兀自未能突破城防,战事暂时陷入了僵局。
凤城久攻不下,而薛万彻又不听调遣,李勣大怒,上本弹劾薛万彻擅作主张,又言其牢骚满腹,屡多怨上之怪论,与此同时,薛万彻也上了本章,弹劾李勣不顾将士苦困,瞎指挥,是为庸才,有趣的是双方的本章几乎是前后脚送到了朝中,太宗阅之,大为恼火,急召诸般宰辅进宫议事。
“李、薛二人互讦之本章,卿等都已是看过了的,朕就不再多言啰唣,都说说罢,此事当何如之,嗯?”
太宗的心情极其之恶劣,这也不奇怪,本来么,辽东战事顺遂无比,就连易守难攻的安市城都已被唐军拿下,照此攻击节奏来看,完成预定之拿下鸭绿江西岸所有地域的战略目标有着极大的实现之可能,可眼下呢,将帅不和,彼此互讦,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同心协力,真若是因此惨遭败绩,那太宗明春亲征的大计岂不是便得再往后延了么,对此,太宗心火自不免是熊熊狂燃不已了的。
……
说?诸般宰辅们中除了陈子明精通军略之外,其余人等都是半吊子水平,值此微妙关头,又有谁敢乱进言的,自是尽皆保持着缄默,只是各自的眼光之余角却是不免投到了陈子明的身上,显然是指望着陈子明能站出来开一个头炮,问题是陈子明根本就没这么个打算,这等烫手的山芋往外推都还来不及呢,他又怎肯轻易开口的,自然是装糊涂要紧来着。
“怎么?都哑巴了,嗯?子明,你来说!”
太宗等了片刻,见诸般宰辅们全在那儿装木头人,当即便怒了,气极地一拍龙案,声色俱厉地断喝了一嗓子,索性直接点了陈子明的名。
啧,果然还是躲不开!
这一听太宗点了名,陈子明的心中也自是无奈得很,可也知晓这本就是题中应之义,谁让诸般宰辅中就只有他一人军略了得,这会儿太宗不找他出来说事,那才真是怪了的。
“陛下明鉴,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两路大军皆远在万里之外,具体战况虽有奏报,却难名实际,故,窃以为断不可强行干涉,且看两路之战事进展如何再行定夺为宜。”
无论是李勣还是薛万彻,都是军中重将,也都不是好气性之人,这会儿说谁对谁错,那都是得罪人的事儿,若无必要,陈子明自然不会去干这等蠢事,再说了,这桩争执本身就很难说清到底谁更占理一些,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说,双方的要求都自有其合理性——薛万彻以下抗上固然有不是处,然则他所坚持的也不能说不对,毕竟丸都之敌不少,尽管都是被唐军打怕了的,可万一要是真袭了薛万彻的后路,薛部几个月来所打下的诸多城池军寨势必又要得而复失,从此意义来说,薛万彻不肯前去凤城会师自是不能说不对,而从李勣的命令来看,也有着其合理性,无他,凤城确实是个战略要点,一旦拿下,回头再去横扫鸭绿江西岸各城也确实不算难,问题是就算薛万彻前去会师,也未见得一准便能攻下高句丽重兵把守的凤城,如此一来,胜负可就有些难料了去了。
“嗯……,那依卿看来,若是不有所更易,今冬之前可有尽陷鸭绿江西岸诸城之可能?”
太宗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自然不会不清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之所在,只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此际一听陈子明这般说法,也自觉得此际确实不宜强行干预前线之战事,只是又不免担心战事进展不顺的话,会影响到明春的亲征,故而,犹豫了片刻之后,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