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江陵,庞启隆有个妾室,正妻在老家。
上次突然来信,说他的孩子病了。要知道,庞家两代人,目前就这么一个嫡子,宝贝得不行,庞正修与庞启隆连夜赶回。
“孩子好像没好利索,”赵云皱了皱眉,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贤侄何名?”
“庞统!”庞启毫不在意。
身侧的赵云惊得目瞪口呆。
第六十二章下扬州
(不要看荆州写了这么多章,那是因为主角需要这里的人才,后面就简略了。扬州,今后还是交给孙家吧。不剧透,肯定不会和孙家交战。徐州糜家要拉拢,还有无极甄家。)
庞统!赵云做梦都没想到出名的凤雏竟然还是个小屁孩儿。
本来,他一直想问下庞启隆,那庞统哪儿呢,多大啦,想不到竟然是他的儿子。
“贤弟,何事?”庞启隆看到赵云的呆傻样,也满脑子黑线。
小孩子都是胖胖乎乎的,庞统也不例外,谁不爱自己的儿子,有人要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肯定当父亲的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高兴。
“没事!”赵云反应过来:“统儿身上起红点,应该是出水痘吧,千万要注意。”
“可不是?”庞启隆也有些烦躁,爱怜地把小庞统抱了起来。
“兄长,孩子出水痘,云知道一些东西,不全面。”赵云手在孩子头上探了探,在发烧。
“贤弟请讲,可把我们家急坏了,找了些食医疾医金疮医,都看不好。”庞启隆眼睛一亮,连声催促。
可怜的娃,难怪说他容貌丑陋,估计就是这次出痘子落下的症状。
水痘是一种病毒感染,主要表现是发热,皮肤先是红疹,演变为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结痂。
按说没什么事情,可出水痘的,往往都是孩子,他们身上难受的时候,就禁不住要去抓去挠,形成二次三次感染,就会有疤痕。
孩子身上出了水痘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皮肤的护理很重要,要经常更换内衣,要求质地柔软,床单,被套等也要保持清洁。
洗澡时用淋浴方式,然后用柔软的布巾轻轻吸干水分,切不可擦拭。
要注意口腔及指甲的清洁卫生,手要经常洗干净,指甲要剪平。
防止因皮肤瘙痒抓破水痘而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在指尖套上东西。
孩子发热要卧床休息,并多喝水,进食一些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多吃些水果
多喝水,不吃鸡、鸭、鱼肉,不吃刺激性食物,苦的辣的不要吃。
赵云把前世记得的东西,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感谢那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无聊的时候也曾看看,因为前世的自己嘴角下有因水痘而留下的浅浅疤痕。
当然,那些消炎的西药肯定是没有的,只是告诉庞启隆,想办法让孩子降温,物理方法这个年代还是有的,譬如冷敷之类。
听到这些东西,让庞启隆对赵云的感官又上了一层。
这个时代,世家有竹木简,掌握着知识,世家子弟大都是通才。
譬如张仲景,见百姓在瘟疫中不断痛苦死去,毅然辞职,专攻医学,收集单方。
他做梦都没想到,赵云小小年纪,竟然连医理知识都说得头头是道。
当然,原本准备亲自去真定的,庞启隆肯定忧心儿子的病情不能离开。
因此,他派了自己的亲大哥庞志贤字正严,足以代表庞家了。
庚申年癸未月癸巳日,六月二十六,宜出行。
这天,江陵港口锣鼓喧天,鞭声阵阵,爆竹连连,比徐庶和赵满两个人的婚礼还要热闹。
各家各户,都在给自己家孩子送行。
“瑁儿,在江陵城里,抑或襄阳老家,你是蔡家的嫡子,所有人都让着你一分。”蔡讽语重心长教育儿子。
“今出门在外,一定要让人正视我荆州,非是那等蛮夷之人。”老爷子说着,还细心地给儿子理了理衣襟。
“父亲放心,”蔡瑁信誓旦旦:“孩儿此去,定然扬我荆州威名,不让中原人等小觑。”
“爹爹,娘!”一旁的蔡妲哭成了泪人:“自此以后,妲儿不能常伴膝下,望二老保重身体,他日妲儿随时和你们通信。”
很难想象这新妇曾是个胭脂虎,在江陵城就是条女汉子。
话还没说话,母女俩哭成一团,蔡讽也难过的扭过头去。
“子柔,为父知晓,你一向稳重。”蒯权循循善诱:“此去真定,多听多看多想少说。”
“中原地大物博,风、流人物比比皆是,子龙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试想十四岁就能达到如此地步,可见一斑。”
“孩儿谨记!”蒯良躬身施礼:“一切商谈皆以管家为主。”
蒯瑜本身就不是喜欢说话的人,在她娘怀里只是哭。
“正严,我庞家本身就在商贾上是弱势,”家主庞正修谆谆教诲:“能参与进来,本身就是天大的福气,听其他家的安排。”
“兄长放心!”庞志贤一揖到底:“弟绝不强出头。”
庞启隆看着越来越精神的庞统,本想说他也去,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那边马秉和秦涛,都在叮嘱着自己的代言人,让他们以世家为主,涉及到荆州的利益,全力争取。
码头上的工人,正把各家各户的物品往船上放。
这是赵云第一次接触到现时的船只,没想到这么大,体积比前世看到的小海轮还要大上不少。
船队是由荆州各家拿出自家最出挑的大船,通体都是用上好的木头制成,坚韧无比。
桐油刷过的船体,发出一股难以言状的味道。
实在想象不到,这个年代的帆船已经规模这么大了。
高高的桅杆,从地面上看去,有四五层楼那么高,船帆有十多面,帆布也是用桐油漆过。
人类最早的木帆船起源于古埃及,约在4700年前,已有木帆船航行于尼罗河和地中海。
当时的船桅接近船头,由两根木杆在上端扎成A字形,横悬一面矩形或方形的帆。
初期的帆不能转动,只有风顺时才能使用,风不顺就只有落帆划桨。
这种帆船只能顺风前行,转弯则由橹来操纵方向。
橹是中国的独创,秦末汉初,船舶已有橹,它是由长桨演变来,具有很高的推进效率。
后来人们在航行的实践中逐步发现,即使不顺风,只要使帆与风向成一定的角度,帆上还是能受到推船前进的风力。
于是人们又创造了转动帆,在逆风的情况下,船也能前进。
我国的风帆出现的时间比西方约晚两千年,但没经历西方漫长的横帆阶段一开始就发展可转动的纵帆。
如今出现的平衡纵帆是中国的独创。
这种帆在桅前后面积的比例不同,使风的压力中心移至桅后,而又距桅杆很近,故帆的转动较省力。
平衡纵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木帆船逆风航行能力已达到成熟阶段。
有这么好的帆船,而不去做海运,那自己作为穿越者未免也太失败了。
赵云不断和江陵城结识的大小人物告别,午时三刻,他已带着黄忠等一批南阳武将,登上巨舟。
“起锚!”指挥舟上的陈老三旁边有人扛起一面大旗,听到他的喝声打着旗语。
所有的船在一瞬间同时起锚,风帆扬起,缓缓离岸。
谁都不知道,前方有暴风雨已恭候多时。
第六十三章江夏蛮反?
(很抱歉,有读者反映没有段落,重新排版,应该过一会儿才能显示出来。给已经看过的大大们,巫山在这里道歉。)
其实,不管是哪种交通工具,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新鲜感,时间久了,也会感到厌烦。
北方人基本上没有坐过船,过黄河渡口,那帆船就像是渡船一样,在南北两岸之间来回摆渡。
在枯水期和冬天的季节,船与船相连,搭成浮桥,由控制的世家在两边收费。
赵家部曲们有些居然还出现了晕船,直接就躺在船舱里休息。
别看黄承彦是荆州名士,因专门喜欢些奇巧淫技,并不受其他世家待见。
可南阳张家,同样有一位专攻机械者,那就是西鄂伯张衡。
所以他们对这样的人并没有成见,相反还给予了很多资助,把张衡的不少手稿拿给他。
要不然,以荆州第一家自称的蔡家,不可能把小女儿蔡清嫁给黄承彦的。
因为,他有一位相当牛逼的媒人,那就是蔡家的大女婿张温。
黄承彦一上船,就投入到船体结构的研究中。
这个年代,兄弟姐妹间的年龄相差很大。就像蔡家,蔡讽的女儿蔡妲都嫁人了,而她姑姑蔡清去年才成为黄家新妇。
在船上,蔡妲经常就与蒯瑜去陪着孕相初露的小姑姑蔡清。
荆州船队,由六只巨舟十条艨艟斗舰组成,巨舟是世家占优势,有四艘是蔡家与蒯家的,其余两艘由马家提供。
艨艟斗舰,则反了过来,马家为首的商贾提供了六条,而蔡家蒯家下属的中小世家提供了四条,由黄忠统一指挥训练。
白日里,大船和护卫用的斗舰之间,全靠小舢板联系。
在赵云的记忆中,从没听说过黄忠居然会指挥水上作战,想必是小小蜀国,根本就没有水师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
生活在江水沿线的将领,一般都算得上是水陆两栖。
当然,在原本的轨迹里,荆州本身就是一块肥肉,谁见了就咬一口,水上将领不管是蔡瑁还是张允,都不在这个范畴。
反观东吴,甘宁、蒋钦、周泰、凌操父子,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甘兴霸最为显眼,隐然有一流武将的架势。
陆地上的战争,赵云勉勉强强摸着点边儿,水战根本就是外行。
陈到从小在汝水边长大,水性貌似还不错,成天哥儿五个划着小舢板,跟在黄忠后面学习,看上去好像已经上路。
徐庶刚则在研究,看着黄忠一板一眼的指挥,据说晚上回来,还要自己画画图什么的,看这小子好像也上瘾了。
至于赵云自己,则当上了甩手掌柜,既然不懂就一点都不插手,让黄忠先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今后到了陌生的海上,也有用武之地。
他整天看着蓝天白云,与水流为伴,一般就在指挥舰上,或是找出蔡瑁他们带的竹木简,认真翻阅。
“黄统领,那些小帆船看上去很为可疑!”今天,黄忠刚过来,还没开口,陈老三就神色凝重地汇报。
噢?赵云抬眼望去,确实有一些小帆船,与自己这支舰队若即若离。
在大江之上,大船仗着体型庞大,确实可以占据不少优势,但要论机动灵活性,却永远比不上小帆船。
西南风正紧,无论是自己这边舰队还是跟随的小帆船,都挂满风帆,顺流而下,航速相当快。
在赵云的估计中,大约有三十多公里每小时的样子。
“详细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黄忠对水战并不是很熟悉,只是在兵书里看到不少。
陆地上的斥候与水上的侦察,就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禀统领,”陈老三如今也学了些部队的口吻:“船刚过西陵,这些小船就一直在我们周围,我们停他们就停,我们走他们也走!”
短短一句话,暴露出来的信息马上让黄忠和赵云神色大变。
若是想要攀交情的世家,早就打旗语请求上船相见。
既然一直跟随,那就是在监视自己的船队。
“兄长,在江夏郡内,是否有反叛势力?”赵云不得不朝这方面想了。
一般的世家,不管是南郡还是江夏的,都与蔡家为首的世家有交情,要不然当年蔡家也不可能越境剿匪,自然得到其他世家的帮助。
扬州世家尽管很多时候与上游的荆州世家不待见,也不可能上溯到荆州,来攻击荆州的世家船队,那就是两州开战的节奏。
这根本就不是混乱时期,边境上年年骚乱,中原内部,还是在汉天子的掌握之中。
要不然,像徐璆这样的刺史,早就被看不过眼的大世家给咔嚓掉,管你刘宏还是李宏派的,哪个郡的贪官污吏,都与当地世家利益相连。
一旁心不在焉的徐庶,马上询问陈老三,得到了相关信息,眉头紧锁。
“建宁二年,江夏蛮叛,可早已被剿灭,难道是他们死灰复燃?”他在那里自言自语。
“元直所言甚是!”黄忠恍然大悟,显然在情报总结上,比不过军师型人才:“南郡江夏唇齿相依,这边要反叛,南郡不可能得不到任何消息。”
很多时候,各地的蛮族什么的叛乱,都是因为当地的官员有民族歧视。
像江夏蛮,就黄忠的了解,四周都被汉人包围,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哪敢悍然反叛?
目前的江夏太守,为皇上委派的鸿都门学出身士子,民怨永远比不上在自己家乡南阳的皇太后外甥张忠。
他把自己的分析说了出来,这边没陈老三什么事情,走到一边仍然在仔细观察那些小帆船。
“勾结!”徐庶斩钉截铁:“而且是一股大势力与蛮人勾结!试想,江夏蛮即便死灰复燃,他们不管在财货还是讯息上,根本就不完备。”
“我等船队,一看就是超级势力出动,普通世家在江上相遇,庶见他们不停在和我们打旗语问好。”
三个人对视一眼,马上就想到了张家。
只有朝中有司空为首的张家,才会有这么大底气,不担心因为此船队消失而引起的后果。
最主要的是,张家刚刚在江陵,极力反对荆州世家参与海上贸易,这也是他们气急败坏想要挽回颜面的唯一方法。
假如船队在路途中遭受攻击乃至全军覆没,那就说明张家是正确的,在江水里都这样,更遑论谁都不熟悉的海上。
一旦他们成功,张家在荆州的威望将会达到顶峰,连蔡家蒯家庞家为首的世家集团都无法与他们抗衡。
不能不说,有个顶尖的谋士在一旁就是好,瞬间就抽丝剥茧分析出来。
“快看,信鸽!”陈老三也不顾身份,在那里大叫。
从一条小帆船上,飞出一只鸽子。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黄忠从箭壶里抽出一支箭,好像根本就没瞄准。
他眯眼看了半瞬,箭朝那个小黑点飞去,第二支箭接踵而至。
信鸽还没等扑腾,直接栽倒水中,溅起的水花约有半丈高。
第六十四章活捉习钧
南阳张家,并不是一个古板的家族,对于后代的教育不十分严格,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张衡那样专攻术数的奇葩。
然而,不管是什么家族,在这个年代有一样必须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