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赵云 >

第392部分

赵云-第392部分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战国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秦,无论两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黄承彦,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诸事繁琐,后遂无问津者。

一篇《桃花源记》新鲜出炉,自然是为了要吸引各地因战乱想要避世的文人墨客。

交州这几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还是因为底子太薄,赵云想尽一切办法,在招揽一些不喜欢当官的文人,收效甚微。

适逢黄巾之乱,不少中原士人纷纷离乡背井。原本水镜先生就是因为黄巾才避祸荆州。

现在南阳纷乱,连荆州人都往交州跑,每天从江陵、丹徒前往交州的船只络绎不绝。

“阿父,你说子龙儿是写实还是编的一个故事?”刘宏看着桃花源记,心里有些神往。

他真想有这么一块地方,在百年之后,没了一切烦恼,在那里去修仙。

或许一般人认为就是一个避世的场所,他认为里面住的是神仙无疑。

毕竟里面涉及到阵法之类,要不是修者,怎么可能会懂阵法。

“仆不是很明白,”张让脸也不抬:“据说好多雒阳士人呼朋唤友,纷纷前往。”

“好啊好啊,他们要是找到了这样的地方,今后朕去就有引路的人了。”灵帝不以为然。

“皇上,仆是说天下的士人从此以后,尽往交州了。”张让自然想在里面加上自己的料。

刘宏没有说话,心里惨然。朕为一国之君,连国都都比不上交州的安定么?

当然,他并没有完全被张让诱导,也没朝那个方向去想。毕竟随着万年在交州的时间越久,他表面上根本不过问,私下里有吕强的信息传来。

并没有着紧的东西,无外乎就是刘佳的日常琐事,在里面赵云出现得最多。

黄承彦很高兴,尽管他自认为博学多才,也不愿意出仕。像在交州,仅仅就在格物里挂了个名声,平日里都在作者各种研究。

他现在一直在想着赵云说的蒸汽机究竟是咋回事儿,毕竟前世的赵子龙也是一个文科男,那想到要穿越呀,那样的话就去读理工科了。

“大帅,你把我给害苦了!”刚到镇南将军府,黄承彦就忙不迭抱怨。

“反正交州除了你以外,好像别的人都没你那么悠闲。”赵云把文抄公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想吸引更多的读书人前来。

不管他们支持自己与否都无关紧要,只要交州发展起来了,今后面对天下都不怕。

“我哪里悠闲?”黄承彦开始叫屈:“你说的蒸汽机,我始终不能掌握遥领。茶壶烧开水,盖子确实要冲起来,关键整个烧水的容具究竟要多大。”

“更大的问题,需要把这个冲力作用于器具上,我首先准备用在船上。”

“这段时间为了躲避那些经常来询问的人,干脆就一直生活在郁水之上。”

“嘿嘿,你不是说我去问了吗?那我每天就泛舟郁水。”

“你要考虑锻压的问题,”赵云也只能给出一个方向:“木质的器具,很显然不经磨。只有金属的东西才能承受日积月累的运动。”

“朱崖洲的铁矿,据说杂质比起其他地方更少。”黄承彦兴致勃勃:“更搞不懂那些黎人,当初说是咱上岛的时候,他们还拿着木棍之类。”

他是一个馋虫,前来要讨教一下蒸汽机的东西,自己一个人瞎摸索,又找到了一些突破口。更是因为将军府上的膳食,比起燕赵风味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云的桃花源记一出,更振奋的则是中原地区的士子,听贾诩说,连凉州的人都知道了他这篇大作,旧日老友来信问确切位置,但是他哪里清楚。

尽管也成了一个武者,贾诩对武者的世界更是敬畏,知道他们有一些常人没有的能力。所以,有武者能够飞天遁地,封印某个地方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别的地方他不是很清楚,至少南墙山经过了道家的人不断改善,现在风水好了很多。但是还不能一蹴而就,上古的人阵法经历了好几千年,到现在都还没磨灭。

至少山上以前光秃秃的,现在有了草木的生长,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最高兴的是交州人,每天他们的茶楼酒肆里来就餐的人太多了,一波又一波。

无一例外,所有的中原人到了郁林,都在打听黄承彦,都在问这个桃花源究竟位于何处。

赵云神龙不见尾,再说谁敢当面去问他?镇南将军可不必一般的人,他是有学问在身的。

不要说他,连黄承彦的踪迹都找不到。

最忙碌的人要数惠乘,不断有人要求来教学,原本捉肘见襟,现在乡下各个亭里的书院里,都有先生教书。

毕竟寒门的人来的居多,他们本身就没有多少盘缠,到了交州已然耗尽。

可以说,今后的交州教育更上一层楼,任谁都不知道,这不过是赵云尽心竭力想出的一个办法而已。

他根本没有时间来管这些琐事,忙着另外一件大事。(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公主夫婿自己选

郁林太守谷永有些悲催,自己压根儿就没听说过什么渔人汇报的事情,桃花源记说得有鼻子有眼。好在他本身就经常出于民间,就是太守府的属吏偶尔找他都不知去向。

有汉以来,有两位谷永,而且都是长安人,这位是另一位的旁系后裔。

赵云见其兢兢业业,尽管有些迂腐气,却认认真真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因此,在奏章里面,非但没有贬斥之言,通篇都是赞美之词,让他与史璜成了交州招牌。

另一位谷永是西汉时期人,班固专门与和他性格相仿的人做了传,其实是有讽刺意味的。

这是一篇趋附权贵而附会天人的二人合传。谷永,博学经书,抉天灾之变,移咎他人,附党王氏,后以病免。杜邺,与外戚王氏相善,讥外戚丁、傅用事,而倾向王氏。

班固写此传,意在讽刺。传论讥笑二人假天以文奸,“谅不足而谈有余”,可以说点到了文人无行的痛处。

昔日有种文人,时发愤世嫉俗之言,似乎什么也看不惯,但实际上不脱离世俗,还阿附权贵,满身俗气,甚至海口谈天,胡说八道。此类“遗少”,代有其人。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父吉,为卫司马,使送郅支单于侍子,为邱支所杀,语在《陈汤传》。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

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才,除补属,举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

其实在赵云看来,不管是司马迁还是班固,在写作的时候,难免带有自己的观点。你写文章无所谓,但是做为历史著作,就只能不偏不倚。

郁林太守谷永在史上名不经传,为博士教学正好,本来也准备让他去教学。但是已经废了一个太守惠乘,要是再废一个,就不知道雒阳那边有啥反应了。

如今的交州有三疯,那是朋友们亲昵的称呼,认为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为谷永,一为崔钧,一为黄承彦。

现在的郁林郡安居乐业,又有郡尉赵仁带着人马尽心竭力,在维护与五溪蛮的关系。

谷永本身就对政事不感兴趣,现在更是厌烦,别人问他桃花源的事则是烦不胜烦。好在他终于可以闲下来了,交州出了收复以来最大的喜事。

等他到了镇南将军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最后一个。

交州教谕惠乘、南海郡守史璜、苍梧太守士燮、九真太守士?,这些都是交州的老人。

另一边南征军一系,合浦太守戏志才、交趾太守钟钊、日南太守荀谌,至于其他的像顾徽之类的县令就更多了。

在赵云的体系中,还分了好几个派系。

元从系的赵家部曲,戏志才与贾诩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尽管两人有些互相看不顺眼。好在有一个麋竺剧中调和,而且两人也没啥大不了的矛盾。

鸿都门学系,这些都是赵云在雒阳短暂教学时期的学生,如今像交州刺史丁宫、封阳县令、徐闻县令秦彩虹、朱卢县令褚卫东,一个个崭露头角。

再就是旁系的人马,他们出身全是赵云的妻子一系,不管是荀彧、荀谌,还是蔡能、蔡松,抑或是桑家的桑云,大家内部就有竞争。

目前荀家很得势,不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不显山不露水的蔡家看来在民众和其他人心目中才是最厉害的,想想吧,嫡长子赵广赵衿南可是蔡琰生的。

然而,在镇南将军府还有一群人很是特殊,这些人都是道门中人。

对于老友于吉失去了功力,左慈曾经非常懊悔,觉得那是自己的责任。

本来,他准备追随于吉而去,毕竟一个道门支脉的领袖要是身无武功,特别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面十分不方便,最后被于吉开解了。

主要是因为他的侄儿左旋到了交州以后,哮喘不药而愈,他更是不忍离去,除非有了孙子,才会放心。

有时赵云在笑,即便有了孙子,左老道也不放心吧,肯定有一个要过继到他那一房,不看着孙子长大,他怎肯甘心?

道门在交州兴旺发达,比起中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基本上每隔二十里左右就有一个道观。

很多地方刚开始办学,学生没有地方上课,道观就成了学子们的汇聚之地。

大家都知道在交州如此显赫,究竟是谁带来的,听说镇南将军有大喜事,不约而同来到镇南岛,才发现自己并不是最早来的。

如今在交州的道门,除了左慈以外,全都是二代的道门弟子,今后应该是各派系的领军人物。因此,或许在交州就是他们的战场,展现各自的领导才能。

恒山派出的是申武、贾庆、铁善、陈序,华山有乔凡、窦淼、耿垂、霍廉,嵩山是贺明、尉迟翔、过桑恕、周律,泰山则为吴晓、解坤、鲁州羊,衡山李觉生、肖路仇、胡凯峰。

就连五斗米道也在交州发展,前来镇南岛的是张砌、张顽、张擞、张渊、张迭,无疑他们这些人今后就是那一分支的翘楚。

至于在交州的商贾,每一个自恃有身份的都会亲自到来,不管是谁,麋竺都含笑相迎,毕竟来者是客。

史璜的一张老脸上笑得快烂了,他从没想到,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侯爷会让自己来当这个媒人,而不是在交州颇有势力的士家。

至于皇帝那边?要怪罪就去怪罪侯爷和万年公主吧,老朽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终于要和云哥哥在一起了么?刘佳时刻在盼望着能成为他的女人,梦想成真的时候,她又有些犹豫了。

母亲去世得早,现在想来应该是当今的皇后等人做的手脚,不然为何自己记事的时候母亲还是好好的,后来就突然消失了?然而现在还有相当于娘亲的姆妈在旁边。

“佳儿,姆妈最后问你一遍,这是你自己的大事。”田小娥爱怜地看着这个贵为公主的女子,只有走进其内心才明白,那不过是个称号而已。

旁边的田翠翠脸上满是期待,她除了姑姑从小都没感受到亲情,她是把赵云当做哥哥看待的,生怕对方嘴里说出反对的话。

“姆妈,在看到云郎的第一眼,我就认定了他是我一辈子的夫婿。”刘佳满是深情:“姆妈,妹妹,你们不知道,在云郎离开我的日子,简直都要发疯了。只有在他身边我才安心。”

“我愿意!”(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谋前程李儒进京

“赵家的人真会享受,”董卓本身就是一个大吃货,他醉心于仕途之后,无心武艺,在胖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优,你说要是天天如此吃,那该有多好哇。”

蘸酱菜是前世赵子龙熟悉的东北菜肴,在念硕士的时候,同寝室的哥们儿是哈市人。两人都喜欢买一包东北大酱,蘸着生菜吃,还提溜几瓶啤酒惬意地喝着。

不曾想把这想法给厨师们一说,没多久菜品就开发了出来。不过,对于那些士子来说,是不屑于吃这道菜的,只有董卓等来自北方的人,喜欢简单的菜肴。

很多后世人都以为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其实不然,他只有一个嫡女,嫁给了部下牛辅。

不过董家本身在凉州就不咋显赫,除了董卓,没有其他在历史上有名的人。

但是董卓十分精明,认为武将上马作战,文臣则用笔和嘴皮子杀人,结识寒门士子李儒后,引为知己,两家的家眷相互走动,董家老太太收其妻为孙女。

因此,说两人是翁婿关系也不算错。

“大人,只有天下太平的时候,人们才会想着怎么吃好吃的。”李儒苦笑道:“当今冀州、司隶、豫州、青州、徐州、兖州、幽州、荆州、扬州,黄巾四起,民不聊生啊。”

尽管当上了河东太守,董卓为首的一杆子人全部都在凉州生活过,不讲究那么多的礼数。要不然在中原人的饭桌上,随意开口说话,马上就会有人呵斥。

听到李儒的话,董卓脑袋里转了几个弯,不由心花怒放。

毕竟桌子上的人除了一些心腹,不少都是朝廷的武官。他们跟随自己,是因为在凉州的时候,就被人看作是董系人马,要不到河东的话,不管是夏育还是黄忠,都不待见的。

董卓的父亲董雅,曾经在颍川的纶氏县当过县尉。其有三子分别为长子擢,字孟颖,早卒;次即卓字仲颖;卓弟旻字叔颖。

董擢是三兄弟中唯一有嫡子的,名唤董璜,也在军中。他被董家人寄予厚望,不学武而学文,闻言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李儒。

李肃是五原人,家乡沦陷在鲜卑铁蹄之下,辗转来到凉州。他也是文人,只不过不要说五原,就是整个并州出名的也就只有王家,他根本就找不到好的先生来教自己。

平时在董卓麾下,他经常和李儒明争暗斗,奈何形势比人强,董卓对李儒的亲睐,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