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赶到的时候,连汤都没有剩下一口。
他们俩表面上是同盟,实则暗中一直在较劲。
“啥?傈越部投降?”刘备正烦恼间,突然得到了这个好消息,不由喜出望外。
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这个夷人种族是大将军在控制,不曾想天下掉下的大馅儿饼砸到头上这么快这么准这么狠。
“主公,要不先给大将军去信?”廖立试探道:“毕竟平南侯是需要向南方进发的。”
谁知两人还没商量好,朝廷的旨意已经下来了:“着平南侯刘,南出傈越!”
第十三章中条山反派聚会
刘家天子在民间还是有很多人支持的,就是权贵中,拥趸也不少。
他们一直都蛰伏在暗中,认为赵云这个大将军一副王莽的架势,看样子啥时候天下江山就应该姓赵了,甚至不少刘家破落户都在做第二个孝光武帝的美梦。
一连串的动作,让众人看得眼花缭乱,根本就不像是要篡权的样子啊。
封侯的时候,确实是赵家一脉的人占了很大的优势。
可三路大军同时出击,开创大汉前所未有的盛世。
曹操与耿纪一起出西域,就是西汉时期,大汉也仅仅派过张骞出使西域,啥时候光明正大地打上门去?合作伙伴与占领国,概念完全不一样。
孙坚和刘备的异军突起,更是跌碎了一地眼镜,真是日了狗了。要说刘备,他好歹还和赵云有些关系,毕竟此前真定公北征的时候,曾经在部队里呆了一阵子。
但是军队里的大拿多了去,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就连戏志才都仅仅是一郡太守之位。
毕竟在和平的岁月里,再厉害的计谋,都没啥卵用。当然,赵云也是在为戏家积累一些声望和功德,现在还不是他出山的时候。
毕竟此前的寒门身份,赵云一时半会,不可能让其地位一蹴而就,暗中稳步上升就好。
这孙坚是什么鬼?那可是张温的手下,董卓的同僚,难不成大将军就不怕有朝一日他做大以后,反过头来报仇么?不管是为旧上司或同僚。
无论如何,官吏与百姓都看到了大汉的强盛,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过有向四边出兵的故事。现在大汉境内平靖,汉军所到之处,都是汉境。汉境之内,皆有汉民。
黄巾闹事,并没有原本轨迹中那么漫长和剧烈。可以说,赵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大汉的元气。随后把这几个不安分的家伙派出去,降低了内战的可能性。
但是有一个地方,并没有受到黄巾的干扰,那就是汉中郡。
张陵本大儒,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欲合之,然其家素贫,难以成就其事;营田牧畜治生,又非其特长。
闻蜀人多纯厚,容易教化,且多名山,乃于顺帝时入蜀,居鹤鸣山修道,造作道书,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
张陵适应当地习俗,吸收巴蜀巫术为人治病。
他以廉耻教人,乃立条制,令有疾病者疏记其生身以来所犯过错,手书之投水中,与神明盟誓,以身死为约,不得复犯,谓之“首过”。道民因惧怕患病,皆遵守戒约。
张陵还借用神的名义设置命籍,要求教徒在一定时候会集治所,核实户籍,检查教徒有无违反禁约行为。有王长、赵升两弟子很得他的信任,乃传其九鼎丹法。
却说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
他死后,子孙后代世传其教,张鲁为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益州牧刘焉家。他通过其母跟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
东汉初平二年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
刘焉本来就是一个傀儡,在益州早就被架空了。好在赵云并没有过多关注益州的大小事务,也没撤掉其州牧的位置。
但那哥们儿本身就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当初听说益州有龙气才千方百计跑到此处到州牧的。谁知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抑郁而死。
其子刘璋代立,以张鲁不顺从他的调遣,尽杀鲁母家室。张鲁遂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的政权。
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
说白了,张鲁看见赵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道门百花齐放,想趁机脱离上清宫自立。
与无声处见惊雷,全国各地的道门在悄无声息地发展,随着南征军、西征军,一直都在暗暗积蓄实力,发展在民间的信仰。
现在早就是各自为阵,上清宫不管赵云和李彦的关系如何,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家独大。感情归感情,公事是公事。否则为何把汉中的事情压了下来?
黄巾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统治阶级土地兼并达到巅峰,和农民的矛盾不可调和。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让统治者对道门零容忍,最后要是没有赵云等人的支持,凭着先帝临终前对道门的态度,哪有史子眇养大的刘辩登上皇位的机会?
要不然的话,交州、西域,到处都是道家的人在忙活,他们也清楚中原的当权者,不少人都对他们有怨恨。因此,对张鲁逆天而行,一个个敬而远之。
想不到有些人把赵云对张鲁的容忍,认为是道门又一次举事的机会。
中条山,在河东郡,离着雒阳并不远,这里也是道门的分支之一。
尽管赵云在南征的过程中,带挈着不少道门分支去传教,其中并没有这一个分支的踪影。
很简单,在军队还没有南下的时候,不少人认为最多有以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
中条山的人觉得那些分支的人,简直就是瞎几把折腾,不如悄悄发展下实力的好。后来后悔想要派人去,谁知交州理都不理。
“啥?”其掌教薛念听说来人拜访自己,简直就有些受宠若惊:“快请快请!”
现在的李离比起赵云看到的时候,更见清癯,白须变成乌黑,一派道貌盎然的样子。
“劳烦道友亲来迎接,老道受之有愧呀。”他也悚然一惊,想不到中条山不显山不露水,竟然有三个大宗师。
薛念看到对方的三人也是大宗师,尽管心里直唤嘀咕,还是把他们迎进了道观。
第十四章泰山压顶成飞灰
“当真?”薛念心里只是一激灵,马上压下了心头的狂喜。
想想张角当年的黄巾军何等威风?最终还是没有取得政权,他本人都落得一刀两断的下场。如今自己等人尽管靠着周围的老百姓还可以过得优哉游哉,夺天下还是太远了些。
“道兄真认为西凉军不堪一击?”李离嗤之以鼻:“从头到尾,董仲颖都只是在逢场作戏,妄图保存实力,他也盯着那位子去的。”
“那又如何?”其大弟子姜处认为师傅不好意思直接反驳,他也是大宗师强者,不顾啥礼仪:“李道长,打开天窗说亮话,难不成你还准备利用那群反复无常的羌人?”
李昭见其父亲不好对小辈说话,脸色一沉:“姜道友此言差矣,你要说羌人性格反复,某就不同意了,君不见凉州军跟着董仲颖几许时光?可曾叛乱过?”
姜处顿时语塞,薛念的二弟子秦迩暝不屑一顾:“是啊,你们说的我们都承认,也都相信。惜乎在雒阳皇宫里,被赵云一刀砍了董卓的首级,手下也树倒猢狲散。”
“愚昧,难怪你们始终蜗居在中条山。”李离的二儿子李曦脾气火爆:“在雒阳城外被瓜分的西凉军才多少人?当初跟随董卓到河东的又有多少人?”
麻痹,还开始骂人了?姜处眼角一乜:“就是十万人又如何?连赵云都没兴趣,可见那批兵员是在不咋的。再说对付张角的时候,西凉军也差点儿全军覆没。”
李昭止住正要爆发的弟弟:“你们可知兵?我上清宫李家,从少年之日,就开始在军营摸爬滚打。张角为步兵,凉州为骑兵,某倒要问一问,两条腿啥时候能够跑得过四条腿。”
眼见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李离和薛念两个长辈在旁边连看都不看,神念早就交流起来。
“这么说李道友当日你从上清宫是以退为进,不知不觉就掌控了凉州军的力量?”薛念疑惑不解:“董卓下面那批人可是桀骜不驯,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土鸡瓦狗而已,根本就没有高手存在,仅仅几个一流罢了。”李离对大儿子李昭很看重,后辈几个就没让他修道,一直在凡俗,可又不加入护道人一脉。
“再说了,我们手上有董卓的智囊。当初要不是他出的主意,你认为董仲颖有那么大的决心,带着两千人马就敢往雒阳跑?”
他所说的李儒,此刻正恭恭敬敬站在戏志才面前,不管是北征还是南征,此人可是举足轻重。谋主的作用,尽管只是在关键的时候显现下,谁敢忽视?
“实在想不到,身为董仲颖的谋主,你竟然还掌控不了军队。”戏志才如今也是武者顶峰,他一直幽幽地看着李儒,半天才开始说话。
“不知你们为何一直都困守在河东一地,难不成还真以为朝廷不会对你们动手吧?”
“两个原因,”李儒言简意赅:“其一,我们早就被朝廷给困住,四个方向都没法过去。其二,本地有人专程联系过我们,希望我等在需要的时候助他们一臂之力。”
听到第一个原因,戏志才就明白,此人的毒辣与贾文和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
“谁?”他想不到本地的世家竟然还不死心。
“不是我矫情,是真不清楚。”李儒苦笑道:“每次来联系的人都不一样。跟踪的时候,才发现对方是本地的地头蛇,不仅很快失去了踪影,跟去的人都尸骨无存。”
戏志才不置可否,不管是什么家族,最后都会露出蛛丝马迹,逃不掉的。
两人在交谈的时候,赵狐到了徐晃军营里面,他开门见山:“不知道徐曲长你要继续跟着杨校尉还是准备报效朝廷。”
徐晃一点都不傻,既然对方找上门来,半天了,自己的士卒却没有任何反应。很显然,不是被杀掉就是遭到控制,不管哪一样,对自己来说都不是好结果。
他对自己的武功还是很有自信的,可他悲哀地发现,设若骑战或者野外鏖战,两人谁输谁赢很难预料。可是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自己连动一下都很困难。
那一双眼睛有如毒蛇,似乎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破绽,只要有任何行动,就会遭到暴风骤雨般地打击,结果很悲哀,自己输面太大,这是一个武者的直觉。
即便要投降,也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吧,不然就算投降,地位也不高。
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赵狐轻笑道:“主公一直都很欣赏你,在河东军中,你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战将,没有任何人是你的敌手。”
作为武将,有什么比得上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呢?
徐晃心里并没有彷徨多久,他神色肃穆:“不知先生来自大将军还是太尉?”
“太尉大人手下,好像并没有多少高手。”赵狐轻笑:“放心吧,河东军收编成功,你就是领军大将,至于统帅整支军队,你力有未逮。”
尽管心里不忿,徐晃还是有自知之明,自己的出身还是太低。
他语气干涩:“不知大将军准备派谁来统领,西凉军的将领武功虽不甚高,却并不会屈从于一般的人。”
“你的本家何如?”赵狐始终没有放松警惕:“他那边自有人去对付。再说了,主公麾下能征善战之士太多,不管你们答不答应,河东军今日之后不复存在。”
“谢过兄台直言相告,”徐晃苦笑道:“看来晃除了跟随大将军外别无他法。”
这句话一出来,他发现营帐里的空气骤然变暖,对方脸上竟然有了若有若无的笑容。
徐荣的大营里,贾诩娓娓而谈:“我对主公的话一向都相信有加,此前还认为他对你的夸奖言过其实。看了你的营帐以后,却知道他半点都没有说错。”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徐荣并不是一个愚妄不冥的人,他神色从容:“不知大将军将如何对待我河东军?”
“连异族人我家主公都轻轻放过,何况自己的同胞?”贾诩笑而不答。
徐荣心里有底细了,他坚定地点头:“谢大将军赏识,今日过后,河东军必为大将军效力。何况经过荣多日探查,本地想要掌控我们的家族已有眉目。”
与此同时,赵云到了中条山。手下的分家部曲一个个最少都是二流武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赵家分家的实力或许在底蕴上比不上本家,真实战力相差不远。
高顺和鞠义的军队早就消失在暗影之中,不一会儿,山顶传来震天的咆哮声。
轰隆轰隆之声不绝,隔了好几里路,看到山上的石块不停外下面掉落。
赵云眼睛一闭,也不知道火药提前出世,对整个社会究竟是不是一种破坏。
第十五章吕奉先京城喊冤
中条山的覆灭与河东军的归顺,犹如一缕清风,刮过了华夏大地。
一些人始终都在注意大将军的行为,毕竟身为一个顶级武者,十多年不行动一次,有些不像话,都认为他在韬光养晦。
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
据《路史》载:“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所有他的后代里,有部分姓公孙,称公孙氏。
在春秋时,各国各地的诸侯,大多喜欢被称为“公”。以当时的制度,国君将由国君的嫡系长子继承。
正式登基前,应先立为太子,此时其他的儿子将称为公子,同时诸侯的儿子也是公子,而公子的儿子就是公孙。
这些公孙们的后代为突出祖出祖先曾有过的皇室血统,就改姓为公孙。这样,公孙作为一种姓氏的荣誉而流传甚广。此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