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290部分

奸雄天下-第290部分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蒲寿庚的这套在红朝肯定不管用的坐庄手段,放到13世纪的大宋还是非常有用的。毕竟这个时代,全世界连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银行都没有。金融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谁都没有见过金融风暴,更没见过股灾。而且,宋朝的商人都比较老实,一般的小买卖都不用立字据订合同,口头达成协议就行,交易双方基本不会耍赖。

便是现在放出迟约的米商们,也都是踏踏实实的买卖。和上家(地主、农民)谈妥了多少采购量,才会给下家立多少迟约。手里没货就乱放盘的商户,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毕竟大家都是长久的生意,谁也不肯自己砸牌子。

当然,陈淮清和蒲寿庚都是例外。他们一个准备当皇帝他爹了,根本不想做生意。另一个则打算捞一票就走,也不打算在中国混了。总之就是这两个绝配撞在一块儿,一起把大宋经济玩坏掉为止。

……

“二哥儿,大人认为贾似道在驾驭藩镇方面还是比较有办法的。这四年以来,南朝没有发生藩镇之乱,都是贾似道的功劳。他一方面用钱财笼络住离临安比较远的几个四川藩镇,让他们牵制京湖、两淮。另一方面又大办团练,现在江南五路加上广南东路都有了团练大使,每个州府都有了团练使,而且还破例让本地人当本地的团练官,允许团练大使全权掌兵。现在已经练出了至少二十万团练。可惜此人只有阃才而无相才,行事过于轻佻,此次以粮代兵就是轻佻之极。大人认为,这是咱们全取江南的机会……”

陈德芳一脸苍白地在船舱里面,很尽职的和陈德兴说着南方的情况。他是被陈淮清派到燕京向陈德兴建议乘乱取江南的。乘坐的快船才到塘沽,却正好遇上陈德兴的大驾返回明都,于是又上了陈德兴的新旗舰大明号。

这段时间,陈德兴也没有闲着,而是在打仗和扩军。

打仗就是攻占燕山各山口,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居庸关。并没有花费太多力气,末哥早就没有了战心,将部队收缩到了山后诸州和开平城。将燕山各口让给了陈德兴。

而扩军主要就是将北明陆军的上中下三军所拥有的二十七个步兵旅全部按照“银甲旅”的标准扩充,也就是每旅配置十个营,共三千多人。而一个师也就因此扩充到了万人以上,并且开始配备师级炮兵营。一个军的编制自然扩张到了三万三千人左右。陆军的三个军总共就有了近十万官兵!

再加上一个6500人的近卫师;一个由重甲骑兵师和近卫骑兵合并而来的近卫骑兵师,人数约2000;一个大名都督府——下辖的官兵经过整理之后也缩减到了一个军的规模,不过装备训练都比较差,暂时没有办法成为军;一个银甲师(6500人)和四万八旗兵。

光是陆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18万。如果再算上海军和日益庞大起来的文官队伍,现在需要北明财政负担(并不一定全额负担)的人员多达23万!已经占到了北明总人口的将近百分之十!

军队扩充到了这个地步,开支自然也是直奔天文数字而去了。哪怕北明的军队并不支全薪,现在每月人员方面的开支也多达六十万贯!一年就是七百二十万贯!

而且这二十余万军队还要装备,海军要添购更多的大三角帆桨炮舰,以求得东亚和南番海上的绝对控制权。陆军则要扩充钢甲兵的数量,铸造更多的大炮。特别是前者就近乎于烧钱,如果上中下三军和近卫军、银甲旅的十余万人,要全部实现肉搏兵钢甲化,起码还要购置五万套板甲,即便坩埚钢的价格在今年、明年再跌一半,那也得花费两千五百万贯!

由于扩军和升级武器装备的压力同时到来,北明原本比较宽裕的财政,现在居然变得捉襟见肘起来。政务司判官黄智深连日都是哭丧面孔,见到陈德兴就和他说财政如何吃紧——虽然常规的年入也有1500万贯,但是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军费,安置难民,修缮境内的城市、道路、港口,建立各级府衙、议会,购买粮食帮助难民度荒……到处都要花钱,到处都是事情。陈德兴有时候想想自己浑身是铁,才能撵几根钉子?再想想自己已经有了一国,自己这辈子肯定不用愁了,有时候都想偷懒当个“大辽皇帝”算了。

还好,这种不思进取的念头只是想想而已。

陈德兴收回心神,望着陈德芳,“大人是什么意思?要用这次米粮行情把江南搞乱掉?”

陈德芳缓缓点头,“大人就是这个意思,贾似道如果只想糊里糊涂混日子,依着大宋的底子和江南的人心,倒是能支撑几年的。不过他却偏偏想出以粮代兵的馊主意。”

陈德兴一摆手:“取江南不在于江南的民心,而在于我的兵什么时候练成。”

现在明军的扩充虽然已经完成,但是扩出来的兵是需要训练和装备的。这需要花不少时间。而且大军南下肯定是走海路,这又涉及到风向。冬天顺风南下正好,要是在夏天挂东南风的时候,数万大军可没有办法从辽东到江南的。

陈德芳只是轻笑:“江南富庶,冠于天下,若是兴十万兵,攻城略地,杀戮无数,使江南如河北一般,咱大明接下去的日子就苦了。所以大人的意思,就是先使江南自乱,百姓困于粮食,绅商濒于破产,人人怨恨,家家不安。如此江南商民必会背宋向明,而后再以大兵临之,就可全取临安、庆元(明州)、泉州三城。此三城皆人口百万,工商云集,贸易兴盛,如今大宋国五成税赋皆出此三城。若吾大宋取之,再好生经营,年入数千万贯也是不难的。”

第507章这里将是战场

大宋咸淳三年春夏之交的时候,行在临安仿佛也迎来了最为繁盛热闹的时候儿。

虽然只离开了不到两个月,但是再到临安的屈华杰却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还没有入城,才到涌金门外,屈华杰的车马就遇上了交通堵塞。西湖边上的道路,被无数装饰华丽的车马拥得死死,简直寸步难行。

屈华杰撩起车帘,往外看去,首先看到的就是街上往来不绝的行人,有儒服纶巾的文士,有穿金戴银钱多的仿佛要掉下来的商人,甚至还有些穿着绿色袍服的芝麻官儿,或三五成群,或在美妾仆童的陪伴之下,脚步匆匆的往西湖边上的丰乐楼而去,一副很赶时间的样子。还有不少人背着沉甸甸的包袱或者由身边的仆役满头大汗的挑着担子,也不知道带了什么好东西?

白展基忽然在车外低声道:“总管,前面的路堵死了,您不如下车步行吧。”

屈胖子一怔。这怎么就堵死了?这才到哪儿啊?涌金门都没有入,就堵成这样,要是到了御街岂不是寸步都难行了?

再说,今天是什么日子?清明节扫墓?好像还没到啊……

胖子无奈只好跳下车朝涌金门的方向望了一眼,果然是车山轿海,死死堵着。车轿里面的乘客大多已经下来步行,在道路两旁形成两道人流,都在往涌金门而去。

“怎恁般多的车轿?”胖子疑惑的问。涌金门外向来热闹,他当年在临安磨水镜的时候也常忙里偷闲带着妻儿过来玩耍,看看西湖,在丰乐楼的大厅里点几个便宜些的小菜吃一顿好的。

可那时候涌金门外并不怎么堵车,更没有千万人齐步跋涉的场面——涌金门外,西湖之畔,这是个游玩休闲的地方。就算堵车,车上的人也不会急急忙忙好像赶时间去上朝赶考一样的下车快走。

“这些车轿都是去丰乐楼的。”白展基苦笑着道。

“去……吃饭的?现在到饭点儿了?”

“不是去吃饭,是去做买卖的。”

“去丰乐楼做买卖?”胖子怔了一下,“什么买卖?”

“迟约!”

“迟约?这和丰乐楼有什么关系?丰乐楼不是饭馆吗?”

白展基摇摇头,“丰乐楼现在不是酒楼了……而是专做迟约买卖的会馆。”

“会馆?”屈胖子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这位被后世称为史上第一条金融大鳄的屈大炒家,居然不知道炒作股票、期货是需要有个专门的交易场所的。

白展基解释道:“这一个多月来,临安城里不少酒楼茶馆都改行成了‘迟约会馆’,就是专门给人进行迟约买卖的地方。而丰了楼则是其中最大也是消息最多的一家‘迟约会馆’。里面不仅有最新的买卖报价公示,还有最及时的镇江、建康、平江、绍兴、明州和泉州的迟约价格、现米价格变动公示,还有上游、江北各方镇的最新消息,甚至还有北地三国最新发生的军政大事……可谓是丰乐楼中坐,天下事尽知。”

“丰乐楼中坐,天下事尽知?”屈华杰嗤的一笑,“枢密院也不敢这么说吧?”

“当然不敢了,枢密院每天都会派个副承旨到丰乐楼打听天下四方的消息。据说丰乐楼向天下四方都派出了眼线,每日都用快马向临安传递消息……”

“还有这种事情?这可得花费不少吧?”屈胖子摇摇头,顿了一下,又问,“那么这个丰乐楼是怎么赚钱的呢?”

白展基道:“一个是门票,要进丰乐楼起码就得花上八十个铜板买个站票,只能在大堂里面站着看行情看消息。如果要上二楼就得买坐票,得一百六十文。如果要进雅座有专门的小厮通报行情和消息,就需要一贯钱。如果要包一个雅座,一天就要十贯钱。

第二是抽头,丰乐楼里面有专门的迟约牙人,负责撮合上下家。丰乐楼里面有专门的报价排,上面有五个卖出价和五个买入价和每个卖出、买入价上的报盘量,还有及时的成交价。想要卖出或买入,可找牙人去下单挂牌,丰乐行抽取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当抽头。另外,要通过丰乐楼买入卖出,先要把迟约或现钱存入一个开设在丰乐楼的户口。

当然,自己在场内找买家卖家也是可以的,不过没有通过丰乐楼交易方便。总管,您手里的迟约要放出去,最好也通过这个丰乐楼。”

“好大的市面……这丰乐楼是官产的吧?现在放给谁在做?”

宋朝虽然号称快要资本主义萌芽,不过真要细究起来倒更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宋朝的国营经济非常强大,几乎无处不在。临安最大的酒楼丰乐楼就是官产,是属于官营的丰乐酒库所有——在南宋,酒是专卖的,私人如果要酿酒,必须去购买官营酒库的酒曲。不过官产也不一定是官员亲自经营,多半会放给私人承包。能够承包到丰乐楼的人,自然是很有背景的。

“丰乐楼的掌柜名叫孙美臣。”

“听名字不像是买卖人。”

“他是原来三衙禁军的武官,临漕镇的米商丰乐行就是他家的买卖,他能包下丰乐楼是托了荣王殿下的福。这丰乐楼和丰乐行,都是荣王殿下在照应。据说,这姓孙的有个姐姐是荣王的爱妾。”

“原来如此……”屈华杰沉吟着问,“那咱们就去丰乐楼看看,也不知道能不能有个雅座?”

“雅座自然是有的,邓先生的金谷行就长包了个雅间。”

屈华杰抬头往了眼伫立在涌金门外的丰乐楼,点点头:“走吧,咱们也走着去丰乐楼。”

……

丰乐楼中,此时正是人声鼎沸。大堂之内,人山人海,挤满了前来交易的人们。大家谈论的都是和迟约买卖有关的事情,成千上万贯的交易,就在这里达成。

“跌了!怎么又跌了?”

“涨多了自然要跌的……这迟约就是一张纸,最高都已经升到70贯了,比黄金都贵!能不跌吗?”

“可是北地的粮荒还没过呢!不是说北明最近扩兵到了30万,准备要一举吞塘灭元了吗?这要打仗不得粮草先行?”

“再说粮价涨得也不少了,按照一张迟约70贯算,每石米价已经一贯又五百六十文了。这可是镇江米市的米价,运到临安起码就是两贯半,市面零售就得三贯……不便宜了!前几日平章公已经说话了,要平抑米价,要让老百姓吃得起米!”

“说得也是,现在的米价的确贵了些,而且还天天上涨!这米价一涨,别的东西也跟着一块儿涨。昨天我那婆娘还说家里的花销有些大了……”

“大什么呀?米价涨了,咱们乡下收的租子不也值钱了?原来500文都粜不出去,现在一贯又二百都抢着要。依我看,这米价还得涨……这乡下粜米都一贯又二百了,运到镇江米市怎么可能只买一贯又五百六十文?这一路上的运费折损也不止三百六十文啊?所以我是看好,这迟约怎么都要破百贯!”

“破百?老兄还要么?我这里有15张,1000贯您拿走。”

“行!天道庄的飞钱票收么?”

“收!”

屈华杰和白展基挤进大堂的时候,正好撞见一笔交易,一大叠的天道庄飞钱换了十五张兆丰行的迟约——这飞钱其实就是不具名的汇票,早在唐朝就出现了,到了北宋已经具有了纸币的功用。

因为迟约交易的额度很大,基本上没有什么用铜钱买卖的。一贯铜钱好几斤重,一千贯铜钱好几千斤呢,可没有这力气随身携带。

当然,会子也没有什么人用。这玩意现在虽然在升值,但是之前的贬值已经伤了信用。没有人愿意收藏会子。而民间钱庄发现的飞钱和朝廷发行的盐引、度牒,当然还有黄金白银都是比较流行的硬通货。其中,天道行发行的飞钱因为可以用来缴纳海上的税收,又可以在南番、日本、高丽等国的天道庄分号兑换金银。因此也成了迟约交易中常见的通货。

一名穿着小肆衣裳的少年这时迎了上来,冲着白展基行了一礼:“白先生,今儿您来的可够晚的,还去天字十号包厢吗?”

“对,就去天字十号,邓先生可来了?”

“已经到了,好像还有客人,要不要通传一下?”

“不必了,我直接上去就行。”白展基说完,摸出几枚铜钱丢给了那小厮,然后便领着屈胖子挤上了楼梯。一边走一边说,“在这儿当个跑堂也发啊,每天光是小费就够一贯了。遇到赚了大钱的豪客,直接打赏银叶子都是有的。不过二楼三楼的伺候人儿更妙,都是原来丰乐楼里陪酒的歌姬官妓。她们在这里跑跑腿,比原来卖唱卖笑赚得还多!现在这丰乐楼就是个聚宝楼,谁要沾上点边就能赚翻。”

屈胖子听了这话,突然站定,扭头看着下面大堂中人声鼎沸的场面,冷冷地道:“不,这里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