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服饰天下 >

第51部分

服饰天下-第51部分

小说: 服饰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算过了,分到人头上每位工人的住房成本支出,大约增加三十五块钱。当然,如果是夫妻双人房的话,就更贵一些。”对成本问题,陈楚早就算得极度准确。

“那还行。”冯希凡点点头,这个成本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走出工人宿舍后,看了一眼并排的那一栋房后,冯希凡又道:“我们去参观一下厂房吧。”

厂房大楼二楼。

陈楚拿出锁钥,打开二楼的大门后,在门边按了一下总开关。

偌大的生产车间内,数十条日光管亮起来。顿时之间,整个厂房在陈楚和冯希凡的眼中,显得一清二楚。

“不错!”冯希凡出声赞道。

和当初仓库厂房照明系统和电力系统没有完善不同。这个厂房内除了个别的日光灯残破之外,一切都很完善。

只要对某些硬件小修小补一下,搞一下卫生,再买一些制衣机器回来,制衣厂就可以开工了。

“制衣厂一共有四楼,四楼我准备拿来做裁床车间,二三楼做生产车间,一楼做包装车间。”陈楚道:“以后我们自已货物由我们自已生产。”

开设生产车间自已生产货物,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可以更好控制货物质量。陈楚已经计算过,自已缝制货物每条裤子可省下差不多一块钱成本,去年陈楚制衣厂生产了差不多三十万条裤子,有自已制衣车间则可以省下接近三十万元的成本。

而且,没有自已生产车间的制衣厂,对加工厂质量管理始终是“鞭长莫及”。楚歌制衣厂现在有了自已的制衣车间,就可以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货物。

“我们先回去吧,明天我们就开始搬迁。”陈楚对冯希凡道:“明天我们就有得忙了。”

第二天。

天刚蒙蒙亮,鞭炮声在大裕村上空彼起此伏地响起来。

正月初九刚好是黄道吉口,不少制衣厂都选择在这一天开门做生意。

按既定习俗,制衣厂开门当天,老板在打开大门时一定要放鞭炮,给工人们发利是,寓意制衣厂生意兴隆,事事如意。

早上七点钟,二辆大货车驶到楚歌制衣厂门口,陈楚早就带着好几位工人在那里等候着。

虽然楚歌制衣厂还没有开工,但从正月初四起,已经陆陆续续地有工人回到羊城,到今天正月初九,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人报到。现在,这些工人全部被陈楚“拉壮丁”帮助搬迁。

一天热火朝天的搬迁后,到傍晚时,楚歌制衣厂包装部还有部分工人宿舍已经搬到新厂区。至于工人宿舍另一部分搬迁,会在三天后工人全部报到后进行。

正月初十,楚歌制衣厂开始在新厂区招工。制衣厂作为劳动密集形的产业,工人的流失率相对也较大(详细情况,可参照同是劳动密集形企业的富士康)。按陈楚估算,每年年初的员工流失率,大约是30%左右。所以说,陈楚制衣厂现有的员工中,有超过二十人会跳槽。

除了招收包装部的空缺职位外,陈楚还要招聘四个车组,大约一百三十人的普工。

制衣厂生产车间的生产线,是以“组”作为单位的,一条生产线就是一个车组。每个组的生产工人在二十人至四十人之间。陈楚制衣厂招收的这一百三十人,可分到四个车组上。在理想情况下,四个车组每天货物的产量,可达到四千五百条。这个数字,比起陈楚制衣厂去年巅峰期产量略小一些。

除了制衣车间普工外,陈楚还要招收四位车间主管,裁床及办公室人员。

这些人当中车间主管是最重要的。主管是生产车间的基层管理者,理论上说,车间主管合理的管理人数应在二十人至四十人之间。超过这个数字,人数太多车间主管就忙不过,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而低于这个数字,则制衣厂管理层人数过多,人浮于事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所以,一般情况下一位车间主管,对应适合管理一个车组。

在车间人数急剧扩招后,办公室人员的数目也要相应增加。原本,制衣厂办公室除了陈楚和冯希凡外,还有一位文员和一位跟单。现在,陈楚决定再招二位文员和一位跟单,并将人事管理、财务会计等职能明确分工,分摊给办公室文员。

当然了,像是裁床还有打版师这样的技术工种也要招人。比如说打版师,陈楚本身虽然也是一位打版师,但制衣厂扩张后事务也随之增多。打版工作陈楚只要把大概方向就行,具体工作还是得由打版师负责。

楚歌制衣厂新办公室内。

和仓库厂房办公室相比,新办公室面积大一倍不止。被一层挡板分成两部分,陈楚这个制衣厂老板也有自已单独的办公空间和私密的会客室。

此时,陈楚办公室内,陈楚正和办公室人员坐到一起商谈招聘事宜。

当看到陈楚列出的招聘清单时,冯希凡和办公室的文员,刹那间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

“一百七十多人,差不多一百八十人,楚哥,你这步子也迈得太快了吧!?”冯希凡吸了一口凉气,他心里算了一下,楚歌制衣厂的规模,一下子就从七十多人扩张到二百三十人,差不多扩大了两倍!

“老板,一下子招一百八十人,好像不太容易啊。”那位女文员,也是叫一声苦道。

“总是有办法招够人的。”陈楚笑道:“现在招收工人有什么难的?”

陈楚很庆幸制衣厂是在二零零五年时进行扩招的,要是再过三四年想招这么多的工人,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第115章:重新启航(3)

2005年,刚刚好是粤省取消“六不准”政策的第一年(‘六不准’指的是春节后一个月粤省用工单位不准新招外省民工)。不过“六不准”在此前差不多已经名存实亡。陈楚在去年秋冬招工时,就发现工人不像自已想像的那么好招。在那时,陈楚才觉察到2005夏天珠三角的那一场民工荒,早在2004年时就有了预兆。

对于制衣企业来说,劳动力廉价时代终于走向结束。重生前,陈楚和一些老制衣厂的老板交谈时,对方不无感叹2004年前的“好日子”。

那个时候,粤省就像一个吸盘一般,吸纳着来自全国的打工者,“东南西北中,发财来粤省”说的就是这种盛况。劳动力的供过于求让制衣厂有着更高的议价力,在2004年前,工人们的工资不是每一年都可以上涨的,就算是上涨,每年的涨幅基本上都在10%以下。

但是从2005年开始,制衣厂为了留住工人,开始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就以前世楚歌制衣厂为例,在2009年至2011连续三年的时间,楚歌制衣厂的工资涨幅都超过10%。

特别是2009年春节后那一次涨薪对制衣行业伤害比较大。制衣厂还没有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订单虽然大幅减少,但因为招不到工人只能被迫涨薪,不少制衣厂因此举步维艰甚至直接倒闭。

而那一次涨薪的原因也让制衣厂的老板们哭笑不得:因为制衣厂上一年度货物产量减少,工人收入也随之减少,所以工人们过完年后,竟然很迟才到粤省找工作!

不过,现在是2005年,民工荒还没有发生,年初工人流动性较大,招工也比较容易。只不过,想要招聘到合适的工人,就要花费多一些精力罢了。

“冯希凡,趁着现在工人们还没有开工,你现在就跟工人们通报一声,看一看他们老乡当中有谁是熟手的又想要找工作的,可以到我们工厂来见工。”陈楚想了想,出声道:“如果厂里招进他们介绍过来的老乡,每人可以给五十块钱提成!”

冯希凡和女文员呆了一下,冯希凡先出声道:“楚哥,五十块钱的提成会不会多了一些!?”

陈楚却是摇了摇头,在他看来,五十块钱一点也不多,甚至还少了。要知道,在重生之前三四年,珠三角某些制造企业为招到工人,按人头算带老乡过来可是直接给二百块钱的。

“就按我所说的去做吧。”陈楚摆了摆手,出声道:“还有,找一些头脑灵活一点的工人,带他们到附近的十字路口摆二三个招聘摊位。最后,记得在我们制衣厂大门和上塘镇街道的广告栏处,张贴一些招聘启事。”

三管齐下的话,陈楚估计想招到一百八十人的用工缺口,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整整一天,陈楚就坐在办公室内负责招聘工作,晚上,陈楚汇总了一下。在这一天之内,楚歌制衣厂一直招到二十位工人和一位车间主管。

对刚刚招到车间主管,陈楚还是比较满意的。车间主管姓温,年纪三十岁左右,川省人,能熟练操作各种衣车,说话清晰有条理,有四年多车间管理经验。

车间主管这样的职务,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套用某伟人的话,做基层管理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能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做车间主管的人起码得有一定的魄力,在镇得住工人的同时,处事也要圆滑。

按照现在的招聘进度,陈楚估算着到正月二十号时,制衣厂就可以招够人了。

解决招聘问题以后,陈楚开始购置车间制衣车的工作。

生产车间的制衣车开支比包装车间制衣车要大得多。牛仔衣车相比起其他衣服的衣车设置比较特殊,因此,牛仔衣车是不可以生产像是衬衫、普通大衣、甚至普通裤子这些衣物的,只能专门用于生产牛仔裤。这一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有制衣厂,但是牛仔裤制衣厂却只集中在粤省上塘、安均,闽省石狮等不多的地方。

四个车组一百三十位的工人,陈楚制衣厂要采购超过一百四十台的衣车。而在制衣车采购方面,陈楚决定使用新旧结合、和中外结合方法。

正月十一那天,陪同陈楚采购衣车的冯希凡,惊讶于陈楚竟然没有去二手市场捡二手货,而是直接来到了一手衣车行采购新衣车,对此他大惑不解,直接问自家表哥为什么就不奉行节约成本的宗旨呢?

对此,陈楚的解释是一些成本是不能节约的,比如说衣车。

制衣行业是劳动密集行业,技术变革相对比较慢。这一点从“剪线”这道工序就可以看出来,自从上塘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牛仔产业后,在往后三十多年时间里,牛仔裤缝制后带出的线头,都是工人们拿剪刀一刀一刀地剪干净的。

直到2013年,一种叫剪线机的机器普级后,工人们剪线的效率才提高20%左右。三十年间,国家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某些工序的生产效率,可能年均增长还不到1%。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制衣行业技术变革虽然缓慢,但却有可能在某道工序发生爆发式突破。比如说牛仔制衣有一道叫打枣的工序,要用到一种工人称之为打枣机的衣车。这种书名叫套结机缝纫机的机器,在近二十年时间内技术没有任何进步,但却毫无预兆地在2012左右实现技术突破,新制造出来的衣车比原来衣车生产效率提高30%左右。

像这些技术突破的衣车很快就会淘汰老旧衣车。因为工人会要求厂方购置新机械,比如说,剪线机出现以后,剪钱婆们都会要求工厂配置剪线机。要是不配置的话,可能就留不住工人。

在陈楚看来,一些技术即将突破、更新换代的衣车,采购二手货就行了。至于一些在往后几年没有发生技术突破的衣车,还是尽可能地采购新衣车好一些。

接下来两天陈楚都在采购着衣车。采购完毕的那天晚上,当陈楚总结采购成本时,看着采购清单轻轻皱起眉头。

衣车的采购的实际开支,已经超出他原来的预算。

第116章:重新启航(4)

接近五十七万元的衣车采购成本,让过年前发了一笔小财的陈楚也有一种肉痛的感觉。按他的预算计划,衣车采购成本是要控制在五十三万元以内的。

陈楚租用制衣厂房就动用了四十九万资金。现在加上采购成本五十七万,过年后楚歌制衣厂的开支已经接近一百一十万元。

“还真是烧钱啊……”虽然早就预算到这个结果,但此时陈楚也不无感叹。

不过,好消息是制衣厂扩张的大头部分已经全部支出,往后一些小修小补的开支,额度可以控制有五万元以内。

正月十三日,天气晴好。

早晨,陈楚刚刚踏入到办公室上班,就接到庄梦蝶的电话。

过年期间,陈楚曾给庄梦蝶打了一个电话拜年。不过,在正月初八后他一直忙于制衣厂的扩张,所以一直也没有联系。

这个时候打电话过来,有什么事吗?陈楚心中好奇,按下按听键。

“陈老板,最近在忙什么呢?你们制衣厂的搬迁进展如何了?”电话中,庄梦蝶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动听。

“还行,现在正在招工,明天就可以开工了。”陈楚哈哈一笑,出声道。

“那就预祝你开工大吉。”庄梦蝶声脆如玉,缓缓地道:“阿楚,这一次打电话给你,主要是想问一下,你们制衣厂确定要中止和我们的合作吗?”

“是的,梦姐,主要是因为我们制衣厂也要开始生产女装了。而我们的档口和你们合作的档口如梦令都在沙河。如果我们两家档口挂出来的裤版有部分是相同的,对我们两家都没有好处吧?”

提到和庄梦蝶制衣厂的合作,陈楚也不无嗟叹。四五个月前,就是靠着庄梦蝶制衣厂的打包订单,陈楚才能养活手下的工人。但在二个月前,陈楚的制衣厂因为自身产能紧张,就中止了给庄梦蝶制衣厂包装货物。而早在过年前,陈楚就跟庄梦蝶提到,自已不再向庄梦蝶制衣厂提供设计样版。两家的合作关系也算是砌底中止。

不到半年时间,楚歌制衣厂就完全独立了。

虽然和楚歌制衣厂年未那一张大单比起来,和庄梦蝶制衣厂合作赚到的钱只能算是小钱,但是,当时正是因为有这一笔小钱,陈楚的制衣厂才能维持下去。

做人不能太过忘本,陈楚再次向对方表示感谢后,又道:“梦姐,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和你继续合作。有空路过我们制衣厂的话,欢迎随便进来坐坐。”

“嗯,好的。”庄梦蝶微一沉默,轻笑问道:“陈老板,你们制衣厂做女装货的档口,是和别人合作做货,还是自已找的档口的呢?”

“是到沙河找的合作商。”陈楚对这一点没有隐瞒。

在过年之前,楚哥制衣厂就通过在河沙批发市场档口,放出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