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枭杰 >

第52部分

乱世枭杰-第52部分

小说: 乱世枭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貌似现在架空文很火,我也想试着改变笔锋,练习着写写试试,写一代权臣的故事。

呵呵,话题扯远了,这两天主要得上班,还得整理大纲,更新不稳定,数量可能不多,过几天忙完就好了,大家见谅,大纲写偏了使我写作陷入了绝境,卡文,卡的一塌糊涂,而且,越写越乱,所以,整理大纲是必然的。

书城的朋友可以看看《兴宋》这本书,是老仔以前开的一本书,宋朝背景的历史文,喜欢的话看着解解闷,下个月开始,那本书一天一更,如果喜欢,就收藏一下吧。

最后,求点打赏或者月票遮遮羞,有的朋友别吝啬。

第0079章 赵凯的顾虑(下)

赵凯很诧异,为什么不请那个人进来?

军侯略显为难的吱唔道:“好像是燕国的使者,他不肯进来,所以武商将军也拿他没办法,希望将军能亲自去看一看。”

这倒是怪谈,这使者来了赵国,不去拜会赵王,跑自己府宅来干嘛?不过,先拜访自己也无妨,这也不逾越礼制,可他不肯进府,这倒是一件怪事了。

赵凯吩咐军侯先退下,他又在屋内思考了一会,随即喊来门口执勤的士兵,让他去请蒯彻先生,之后赵凯匆匆离开了后堂,向赵府大门外行去。

外面依然有大批军士列阵以待,武商一身银甲,他正在和一个同样穿着银甲的男子谈着什么,直到赵凯走出府宅,才有人大喝:“武信君到。”

赵凯走出大门,武商回头看到了赵凯,他与那人彼此又说了些什么,之后匆匆跑来赵凯身边,小声说道:“好像是燕国的使臣,他们说要拜访张耳丞相,但是丞相府已经禁严,所以,他们不得不转走咱们的府宅,希望能通融通融。”

听说是拜访张耳的,赵凯略显愠怒,他乜一眼那名银甲将军,之后问道:“他们还说了什么?”

“没……了。”

“哼哼,好一个燕国使者,来我赵国,不去拜会赵王,反而去拜会张耳,他们刚刚侵吞我赵国土地,又用这种手段来挑衅于我,他们是不是觉得,我赵凯现在没能力与燕国一战?”赵凯这回彻底愤怒了,他从亲兵手里接过缰绳,转而翻身上马,对着武商令道:“告诉那个使者,张耳他是肯定见不到的,有什么要求,让他去赵王宫见赵王吧。”

赵凯也不再理会赵府门前的事务,他急匆匆勒转马头。准备向北门行去,却在这时,府内响起一女子的喝声:“且慢!”

岑凤急匆匆追了出来,她一身皮甲。腰胯短剑,背披赤色披风,一路小跑来到府外,没等赵凯反应过来,她已经从另一名亲兵手里抢过缰绳。一只脚踩着马镫翻身而上,之后横一眼赵凯道:“这么快就想把我甩了吗?我也要去!”

“……”

看着岑凤,赵凯竟然不知该说些什么。

岑凤也不理会赵凯,挥舞马鞭,先一步向北门行去。

看着岑凤越行越远,赵凯回身瞥一眼还在那里等着的燕国使者,那名银甲将军已经回马车旁复命了,这种又可笑,有高傲的燕国使者,赵凯竟然都不知道他是谁。不过,赵凯并不会因为范阳一线丢失而向燕国妥协,如果和谈不拢,赵凯只能加固北面防线,近而稳定局势了。

从邯郸赶往武垣,如果快行,一天就能抵达,如果夜里休息一夜的话,一般都会在第二天下午抵达武垣。

赵凯走的是信都那条路,沿途有驰道。即使有一些乡野小路,也不会耽误太多行程,这样,赵凯可以在信都过夜。第二天直抵武垣。

而就在赵凯抵达信都驿站不久,蒯彻也风尘仆仆的赶来了。

他是在得到赵凯找他的消息后,先去了赵凯的府宅,得知赵凯已经出发,蒯彻又急匆匆一路追赶,却不想。赵凯已经抵达信都了,蒯彻一路快马加鞭,终于在信都城关闭城门之前赶到了驿馆。

他行的比较匆忙,什么都没有带,只有两名亲信始终追随左右,此时到了驿馆,蒯彻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就匆匆来到了赵凯居住的房间。

岑凤刚刚离去,赵凯换了一身轻便的衣袍坐在软席上慢慢品茶,直到蒯彻匆匆走进来,给赵凯施一礼之后,赵凯才略带歉意的笑了笑:“让先生这么匆忙赶来,我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蒯彻笑了笑,他并不在意这些,他走到赵凯对面坐下,这时,有驿馆的侍从送来茶水,把茶杯放下之后,侍从很恭敬的给赵凯施一礼,之后笑道:“武信君,我家县令大人,蔡文蔡大人马上就到,他让我和您说一声,让您先用茶。”

赵凯点点头,侍从退下了,屋内静了一会。

之后蒯彻呷口茶笑问道:“将军这么急着找我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赵凯也正在为这件事烦闷,之前燕国使者没来,赵凯还不是很在意,可今天自从听说燕国使者想要求见张耳之后,赵凯心里就会觉得非常别扭。

此时蒯彻问起,赵凯便把今天燕国使者上门求访的事情说了一遍。

蒯彻听了之后朗然大笑,笑声过后,蒯彻把茶杯放在桌子上,随后把曾经发生在赵国的一个故事不疾不徐的讲给赵凯听。

早在武商北伐之后,赵国在武商的努力下傲居了黄河以北,之后武商在赵地自立为王,自称赵王,当时燕王韩广还仅仅只是武商麾下的一员战将而已。

武商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派韩广帅军平息燕地,夺取燕地大半个土地,而当韩广兵进辽东,平定那里的秦军势力后,韩广便不再听从武商号令,自立为燕王。

燕国自此建立。

之后燕赵之间时有战争发生,武商因为韩广的背叛而恼怒,韩广不想成为赵国的属国,便发兵南下,与武商沿着涿县以南对阵开来,各自扎营,双方僵持不下。

边界不明了,双方防守严密,消息不通,谁也不知道对方究竟有多大的实力。

武商异想天开,想要乔装打扮,窥探燕军大营,他带着几名随从,不顾众人反对,悄悄离开了赵营,结果不幸被燕军识破,抓去了燕国。

赵国丢了国王,军心涣散,人心不安,张耳陈余各自为政,却想不出一个可以解救武商的办法,使得赵燕之势愈演愈烈。

多亏赵营中有一个厨子,他足智多谋,竟然已口才之能游说燕王,放回了武商,武商自此罢兵南归,虽然不知道那个厨子当时和燕王韩广说了些什么,但是,想来是一些关乎利益的天下大势。

而赵国自此也和燕国互通有无,时而走动,这一块,一直是有张耳负责的。

这一次范阳爆发大战,燕军伺机南下,占领了范阳到高阳等地,导致两国的关系日益恶化燕国岂能不知?他们在这个时候派使者来赵国,必然是为了和解而来,但是赵国这段时间是多事之秋,秦军北伐,国内易主等事情的爆发,使得燕国摸不清我赵国目前的实力和状况,所以,燕国使者依然拜访张耳并不奇怪。

“也有另一种可能,促使燕国使臣去拜访张耳,不知道将军你想到没有?”蒯彻自信满满的端起茶杯呷一口,双眼微眯凝视赵凯。

赵凯听了蒯彻对燕赵之间形势的判断,又结合之前他讲述的那个故事,武商的无能使得韩广可以藐视赵国,甚至无视赵国,这些根源,都发生在以往赵国执政者武商的身上,而如今赵国在一天天图强,燕国不可能不闻不问,他们似乎有点忌惮赵国,但是落井下石或者与赵国同仇敌忾,共同抗秦,这一点上燕国并没有彻底拿定主意。

也就是说,张耳掌握了燕国外交这一块的主动权,虽然他们对赵国目前的形势还不了解,想从张耳这块打开一条出路,但是不难看出,燕国并不想爆发大战。

也许,赵凯应该重新审视燕赵之间的关系利益了。

赵凯沉思了一会,他刚想开口回答蒯彻,外面响起一人的笑声:“也许,燕国使者并不信任武信君,所以,他们才执意拜访张耳,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这次发生在范阳的军事冲突,我说的对吗?蒯先生?”

蒯彻被这声音吸引去目光,他看一眼,不由笑道:“原来是蔡大人。”

进来之人,是蔡文,新都县县令。

蔡文走入屋内之后,先是给赵凯施一礼,之后笑着坐到了另一个软席上,之后他拱手道:“请恕我无礼,刚才我就到了,听武信君和蒯先生讨论燕国之事,便没有冒昧而入。”

赵凯与蔡文曾有交往,但那时候赵凯才刚刚进入赵国的政治体系,没有什么实际职务和权利,所以,两个人交往的并不深。

此时蔡文到来,与二人见礼之后,没有太多的客套话,直接插入正题,继续笑道:“燕国和赵国虽然同出一脉,说白了,都是张楚国的势力分支,但是赵国最后却是由赵国王室的后裔所继承,而燕国的韩广,却是小吏出身,他虽然得到了燕人的支持,可却很难牢固的掌控燕地,所以,他的根基并没有我们赵国稳固,这也是韩广不敢得了高阳而继续南下的原因之一。”

蔡文说到这,他看一眼二人,继续说道:“还有一点,匈奴为患,如果燕国把兵力集中于南线,一旦匈奴越境,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韩广的首选,就是把范阳之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所以燕国使臣没有找武信君,而是去拜访张耳,其中原因,我想不用我多说,武信君自己也能想通吧?”

蔡文说完之后,他看一眼二人,又道:“我已备下薄酒,请二位去驿馆别院小坐,我们边吃边聊。”

第0080章 蔡文论势

别院设有四张座席,每张饭桌上都摆满了酒菜,除了刚刚抵达别院的赵凯,蔡文三人外,还有一名身穿白色袍服的儒雅文士,他早已在饭桌旁坐定,听到三人的谈话声,这人才匆匆起身,笑着向众人行一礼:“在下墨家学子,刘渊,拜见武信君。”

“墨家?”赵凯诧异道。

墨家之名,早已闻名春秋战国,哪里有战争,哪里有杀戮,哪里就会有墨家的身影。

不过自从秦国一统之后,墨家已渐渐销声匿迹,此时墨家学子出现,倒是让赵凯赶到意外。

蔡文从旁发现了赵凯的诧异,他笑了笑,指着刘渊道:“他是我座上宾客,我们深交多年,感情深厚,今日闻得武信君已来信都,他也很想和武信君交流交流,探讨时势,所以,我就冒昧把他带来了,还请武信君莫怪。”

赵凯听蔡文介绍刘渊,他很满意的点点头,笑道:“无妨,无妨。”

几个人客套一番,各自入座,赵凯上坐在首位,他拿起酒杯,与众人各自把盏,喝了两旬之后,赵凯笑道:“刘先生既然是出身墨家,可不知刘先生所擅长是哪一类呢?”

“防御城池,攻城储备,是在下的强项,我们墨家一向秉承扶弱抗强的原则,此次天下大乱,各国纷纷崛起,秦国大兵四十万横扫中原,我们也曾想帮助张楚国立国,对抗秦军,奈何张楚王陈胜志向短浅,不堪扶持,他并不信任我们墨家,也不肯听纳建议,最终败亡,可惜,可叹……”

听刘渊这番话,他是来帮助赵国的。赵凯眼前一亮,若能得墨家相助,当真难得。

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刘渊的到来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

赵凯沉吟了一会。之后赵凯喝口酒,笑问道:“秦军近三十万压进我安阳一线,战争一触即发,北面燕国夺我土地,杀我臣民。范阳,易县,高阳等地相继失守,如今赵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还请先生教我避祸之法。”

“呵呵,论政,不是我刘渊的强项,但是守城之法,战争利器却都在我脑中装着,天下已然纷争。天下不该沦落秦国之手,正如当年鬼谷子所言,秦国虽能一统,但是秦国之势却难久存,敢问武信君可知其中道理?”

“愿闻其详。”

“秦国政法苛刻,对待百姓如牲口牛羊一般,秦人尚武,已蛮力征讨四方,其势固然凶悍,吞并宇内。却难久存,唯今之计,已时势破之,武信君若肯相信于我。我愿召集墨家子弟,替武信君死守安阳,可好?”刘渊笑了笑,他也拿起酒杯,向着赵凯敬一杯。

赵凯匆忙拿起酒杯,与刘渊对饮。对于现在的赵凯而言,缺的不仅仅是能征善战的兵将,更是可以崛起赵国,振兴赵国的有志之士。

刘渊的加入,可畏天佑赵国了。

赵凯心情大好,他满饮一杯之后,又道:“仅靠战争利器守城,终非良策,只能挨打,却不能稳固天下,救黎民于水火,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纳百家之言,广招四方有志之士,赡养食客,云集四方,相信不久的将来,赵国必然昌盛。”

“先生之言,我赵凯铭记于心,我愿将邯郸城匠铺事务交予先生,不知先生多久可让我安阳配备守城之器?”赵凯又问。

刘渊低头思索了片刻,之后毅然回答:“半月为限,军士五千,我可让安阳达到一定规模的自保之力,时间仓促,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谢先生。”赵凯再次举杯,与刘渊对饮。

刘渊的加入,无疑使赵国的局势悄然扭转,他同时答应赵凯,会召集更多的墨家弟子,帮助赵国共渡难关,墨家的传言果然是真的,有了墨家的帮助,赵凯相信,这一场战争不会太过吃力。

聊着聊着,话题又迁回了燕国方面,赵凯如今最惆怅,也最苦恼的,就是燕国的局势,奋力一战,目前还不可能,不战而屈,这不是赵凯的作风,赵凯谈着谈着,他想起了之前蔡文的话,乃笑问对策。

蔡文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远识,有见解的人,他之所以仅仅充任信都县令,是因为他和张耳陈余并不是一个战壕的人,也正是如此,他的才识被忽略,他的智谋无处伸展,他的远大理想也就此沦亡,被安排在信都担任县令。

赵凯和蔡文接触较少,也很难发觉蔡文的才识和实力,当初把夏说安排在信都担任县丞,也正是因为蔡文和张耳陈余没有半点关系,才可以用他来牵制夏说,如今赵凯和蔡文相对而坐,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对蔡文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蔡文听赵凯提起燕国之势,他不由冷然一笑,对赵凯拱手道:“要破燕国之势,并不难,但是武信君要想明白一点,张耳已然被打压权利,软禁在府,是要他重燃势力,再掌重权呢?还是要继续打压张耳,控制朝野呢?这期间的利益关系,武信君必须做个抉择。”

“呵呵,蔡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