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士 >

第78部分

名士-第78部分

小说: 名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是由嵇绍亲自出面,这样更能让卫玠安心,不会胡思乱想。但是如今宫中危机四伏,嵇绍根本不放心让晋惠帝独处,哪怕只是离开视线一盏茶的功夫,他都要担心。

嵇绍这样的担心,晋惠帝不免受到影响,开始担心起了卫玠的安全,闹着要接卫玠入宫保护起来。

嵇绍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因为卫玠独自在家,确实不怎么安全,假传圣旨什么的,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矫诏剧情,在魏晋时是真的会发生的事情。趁着年少的卫玠独自在家,对宫里的事情两眼一抹黑的特殊情况,把他骗走绑架,用以要挟卫老爷子在朝堂上站队什么的,这是那些王爷绝对能干得出来的缺德事儿。

虽然说卫老爷子和王济肯定会对卫玠有所安排,但事发突然,谁知道他们的安排是否妥当呢?卫玠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个香饽饽,除了他的容貌以外,还有救世主的预言加持,趁乱裹挟了卫玠,这绝对不是一股势力会有的想法。

嵇绍没办法前往,只安排一些东宫中的小官吏,又怕对方身份不够,镇不住场面,被别人半路截胡,这才请了秦王司马柬亲自出面。

为了取信于卫玠,嵇绍特意安排了东宫里往日几个与卫玠关系好的小黄门,一同前往。

如果卫玠信了,就最好;要是不信……那卫玠有九成的可能会装病,嵇绍对司马柬表示,不用管他,直接把人抬进宫就好。

宫里虽然危机四伏,却也是比卫玠一个人在卫家要安全。最起码没谁敢当着司马衷的面,矫诏骗走卫玠。

卫玠也看到了那几个小黄门,所以他很犹豫。他信司马衷和嵇绍不会害他,但他有点不太确定司马柬到底是谁的人。

不过,卫玠最终还是跟着司马柬走了,他只能赌一把,因为不管司马柬是不是,他今天既然已经把对方迎进了门,就没可能不跟着对方走。不过,卫玠还是多留了个心眼,强烈要求多带了些王济给他的人,这些人都是有入宫腰牌的侍卫。

司马柬答应的很痛快,因为他的目的只是接卫玠入宫,至于卫玠想带多少人进去,只要他有本事带,他就没意见。

卫玠见司马柬这样的态度,稍稍放下了一些心。

不过,卫玠乘坐的羊车还是卫家的,并没有用司马柬带来的,马车夫也是膀大腰圆的胡人,是石勒从老家接来的族人,他们不是卫家的奴隶,只是来卫家帮工,混口饭吃,不少人都是千恩万谢的,并且致力于早日要混成卫家世仆(卫玠:……)。

拓跋六修也在时刻为卫玠警惕着四周。

至于吗?

很至于!

因为就在卫玠离开卫家没一会儿,另外一队人也到了卫家,手持剑戟,面露凶光,据说要奉命“保护”卫玠,请卫玠走一趟。但是他们来晚了,卫玠已经先一步离开了。

每每回想到这一段,卫玠都后怕不止,幸好他信了他的小伙伴司马衷。

第二批来接卫玠的人,其实也不是什么陌生人,勉强能算是卫玠的“老朋友”了——贾谧,他奉楚王世子司马范之命,来请卫玠过府一叙。

“我们没什么恶意。”贾谧再三强调。

最起码有个卫玠脑残粉的楚王世子在,卫玠在楚王那边的待遇和生命安全更有保证。

卫家的管家很是为难:“小人没骗郡公爷,我们家三郎君刚刚真的被人接走了。”

“谁?!”

“不清楚,只听说是宫里来的人。”

“愚蠢!”贾谧一下子就怒了,往日里看着卫玠也挺精明的,怎么这会这么傻?“他们往哪个方向走了?”

“就、就是往皇宫的方向啊。”管家继续假装忐忑,不肯说太多实话,谁知道贾谧是否居心叵测。

贾谧没再管卫家这个没用的管家,带着人就朝着皇宫的方向追了出去,不管如何,先追一下试试看吧,虽然他个人觉得希望不大,对方走的肯定不是皇宫的方向。

贾谧快马加鞭,也没能追上卫玠,心想着,完了,果然不是宫里的人。

但事实上,卫玠他们只是也走的很快,并换了条路走而已,看见司马柬来卫家接人的探子有很多,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加快回宫的速度,顺便模糊一下不怀好意的人的视线。

卫玠的心从未跳的那么快过。

晋疾医一直在卫玠身边,时刻关注着他的身体,他已经做好了一有不对就塞药、扎针的准备。幸好,卫玠的身体是真的有了起色,并没有在关键时刻拖后腿。

一路有惊无险的入了宫,目的地还是东宫。

晋惠帝虽然称了帝,却并没有移宫,暂时还住在东宫里,大概要等晋武帝下葬后,才会搬到含章殿。

卫玠去的时候,晋惠帝和嵇绍都等在那里。晋惠帝目前在朝堂上能起到的作用不大,有卫老爷子和嵇绍等人的帮忙遮掩,对外的说法是晋惠帝伤心过度,没办法主持大局,由群臣商议,最后呈上有用之策,由晋惠帝决定是否采用。

所以,晋惠帝才有时间在东宫里等着卫玠。

晋惠帝也是真的很伤心,他没办法理解死亡到底是什么,但他知道疼爱的父皇和他的母后、兄长一样,都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他暂时没办法去那里探望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回来。这让他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不带上我一起呢?”

“因为时间还不到,每个人去那个世界的时间,都是有规定的。”卫玠一来,就接手了哄孩子的任务。

“那我是什么时间呢?”

“我也不知道。”卫玠摇了摇头。

晋惠帝点了点头,没再问,这些年的相处足以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也有卫玠不知道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仙人也不是无所不知哒!

和卫玠说了一会儿,晋惠帝就睡了过去,他精神上太累了,哪怕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

“你一路可好?”嵇绍终于有时间来关心卫玠,对于嵇绍来说,卫玠和晋惠帝一样,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一个是真孩子,一个是精神上的孩子。

“自己吓自己的成分居多。”卫玠无奈的笑了笑。

“抱歉,没办法去接你。”

卫玠摇摇头,说实话,嵇绍要是扔下晋惠帝去接他,他才会觉得不可思议:“我阿翁和舅母他们……”

“卫司空在前面主持大局,王将军在守卫皇城安全,”内外暂时都是无忧的,而他们能说了算,是因为晋武帝的遗照里点了四个辅政大臣,卫瓘和王济都榜上有名,“常山公主哀思过重,几欲昏厥,已经被你阿娘半强迫的安排去后宫休息了。”

王氏在关键时刻,总能迸发出让所有人都听她的凶残劲儿。

“我来这里的事情,告诉他们了吗?”

嵇绍点了点头,他办事还是很可靠的:“已经派了人去通知,让他们不用担心。你也休息一会儿吧,等卫司空得空了,我安排你们见一面。吃食方面,不在陛下面前一起吃的东西,你都要小心,水也要婢子亲自烧开,半点不离手。”

卫玠点点头,被人带着去了偏殿休息。东宫里还有一个不安生的广陵王的阿娘谢才人,他自然会事事注意。

卫玠很快就睡了过去,在【幻境】与拓跋六修道:“接下来有的忙了。”

皇帝的葬礼什么的,想想就一定很耗时耗力。

拓跋六修却道:“倒也没有那么费事。”

魏晋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

好吧,哪个朝代都有哪个朝代的特色,它们都很神奇,只要你深入研究,总能发现有趣的地方,因为人类就是这样一种有趣的又复杂的生物。

——重新正要经历中二年纪的卫玠如是说。

只不过卫玠只能有幸深入研究魏晋这一段历史,准确的说是西晋的某一段,从晋武帝晚年开始到晋惠帝甚至未来另外一个晋X帝的有限阶段,所以对于他来说,魏晋是他理解里最有趣的朝代。

好比崇尚奢靡生活的魏晋,却有着薄葬的习惯。

是的,薄葬,魏晋。

卫玠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可思议,就他们家这种“大屋百间,出入动辄几十人的排场”都可以被称之为勤俭朴素的魏晋,竟然流行薄葬?

薄葬自然要准备的东西就要省事一些。

【从春秋一直到东汉,流行的都是周礼里的隆丧厚葬。唯独从三国的魏朝开始,走了一条特别与众不同的小清新路线。带头开始薄葬的人,是你绝对想不到的曹操。不少人觉得这是战乱使然,我却觉得,战乱肯定占有一方面的原因,但也不是全部。好比,曹操怕被人挖坟才薄葬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国家许可的盗墓业“摸金校尉”的头衔,就是从他开始的。】拓跋六修这个推测是没什么历史根据的,他只是随口一说,调动卫玠对此的积极性。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辅政大臣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历史上晋武帝安排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外戚杨骏,一个是皇亲司马亮。这里因为平行时间历史改变了,就变成了四个,从晋武帝的角度很好理解,卫瓘毕竟和王济有姻亲关系,他不放心,为了互相制衡,就给卫瓘和王济又安排了两个“同事”。

第102章 古代一百零二点都不友好:

魏晋仅有的几个皇帝,实行的都是薄葬之礼,上行下效,全国不少地方都形成了“不封不树”的葬礼习俗。

不封不树,简单来说就是,不立碑,不栽树,不在地面上设任何明显的标示。

司马懿的遗言里,甚至还强调了不设名器。

对比魏晋生者的奢靡作风,他们死后的坟墓真的是简朴的不可思议。但也因此,换来了逝者的死后安宁。后世无论是考古还是盗墓,对于魏晋的帝陵都是无从下手的状态,因为根本找不到陵墓在哪儿,虽然也有明确指定位置的,可是……知道了也毫无卵用,墓里真心没什么东西。

说来有点讽刺,统一全国的秦始皇的陵寝,不知道被后人进进出出光顾了多少次,连兵马俑都公开展览了;但是魏晋一些昏庸无能的皇帝的陵墓,却依旧能保持完整。

一啄一饮,皆是天定。

晋武帝的祖父司马懿,和晋武帝的父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这两位在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光辉的形象,但他们也确实是少数真心能下旨薄葬自己的掌权者之一。

人类很矛盾,总能做出些超乎想象的事情。

盛世之君有可能好大喜功,奸佞小人却也有可能勤俭持家。当然,这些说的只是个例,盛世之君大多还是盛世之君,奸佞小人也还只是奸佞小人。

只不过前者不可能是个一点错事都没有做过的圣人,后者也不可能是什么坏事都是他干的大反派。

卫玠以前说话,很喜欢绝对化、极端化,这是他那个年纪的人总爱有的毛病。

后来慢慢长大了,才发现了自己那样想有多不合适。

说这么多,只是想解释,卫玠对“八王之乱”的其中一些王,转变了一二想法。好比如今位列四大辅政之臣的汝南王司马亮。

前面介绍过了,这位汝南王是晋武帝的叔叔,晋惠帝的叔祖,司马家的宗师(魏晋特有的奇葩官职名,管理皇亲宗族的机构的总长官,类似于清明宗人府的宗令),也是八王之乱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纵观历史,没有哪个皇室内乱,是祖孙三代人齐上阵抢一把椅子的。也就西晋才敢这么乱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经历一下,你都不知道历史到底能有点多荒唐。】这是当年拓跋六修在给卫玠科普“八王之乱”时说过的一段话。

拓跋六修紧随其后说的是:

【不过,在这之前,我要申明两点:

一,八王之乱,其实参与的不止八个王爷,具体人数一双手都算不过来,只不过他们八个权力最大、闹的最惨烈,所以才叫八王之乱。但不是说捏死这八个,就没有八王之乱了。

二,参与了这次动乱的王爷们,也不都是乱臣崽子,非要当皇帝不可的那种。有无奈被迫站队的,也有身不由己卷入其中的,更有……倒霉催的。】汝南王就是这个倒霉催的。

卫玠当年不以为意,觉得参与了的就都没什么好鸟。被逼无奈?你不想造反,别人还能拿把刀架到你脖子上逼着你造反?

后来才慢慢醒过味来,还真有王爷是被刀架着脖子才参与的。

当然,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好比靶子一样的汝南王。不管是历史上,还是这个平行世界,他都是晋武帝托孤的辅政大臣,别的王爷想掌权,最先要搞死的就是他,他不想死,自然要反击,被迫不得不反击。

这便是“刀架在脖子上”了。

如果不反击,就是秦王司马柬的下场,脑子不错,却死的不能在死。

汝南王不想死,所以选择了奋起反击。但是吧,汝南王这个人有个致命的缺点——领兵打仗技能点点的太差劲儿,根本不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小辈的对手,被像是切瓜一样就被人给轻松的搞定了。

所以说,身逢乱世,脑袋不够聪明,命运就没办法由你来掌控了,不管你是消极避世,还是积极自保。

这一次还是如此,大概是命运使然,四个辅政大臣,在晋武帝还没下葬之前,汝南王就已经最先被发难了。

卫玠:果然是倒霉催的。

汝南王这次被发难的理由比较新颖——晋武帝的葬礼。

皇帝葬礼,再怎么说要薄葬,也仅仅是横向对比其他皇帝而得出来的“薄”,并不是大众理解里的那种草席一裹就完事。

不少受人指使的愣头青,目前在骂的就是晋武帝的葬礼太寒酸,汝南王这个当叔叔的不安好心。

汝南王被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的,差点连脑溢血都有了。

被骂一骂就能气成这样?

当然能。

文人的嘴,武人的刀,都是杀人利器。尤其是盛行喷子的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在一次次清谈会上锻炼出的掐架本领,再没有谁比会他们更会拐着弯的骂人,戳的人肺管子都能炸了,他却依旧可以摆出一副“我又没骂你,连个脏字都没有,我只是在和你讲道理”的无辜脸。

哦,不对,不是讲道理了,早些年已经从卫家三郎口中引进了新词——谈人生。

被作诗赋词谈人生的汝南王,现在听见“谈人生”就像打人。但是,咳,他武力值又不够,连打都打不过。

“一把年纪了,也是可怜。”在东宫中住的十分舒坦的卫玠,这样就有了闲心去同情别人。

拓跋六修却不以为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汝南王这个人,说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