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掌家弃妇多娇媚 >

第119部分

掌家弃妇多娇媚-第119部分

小说: 掌家弃妇多娇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莞婷接着说道:“上一回,我也让御膳房准备过,这玉竹赤羊汤,肉嫩不膻,口味浑厚。臣妾觉得喜欢,所以就让御膳房又准备了,晚膳以后,御膳房会送到臣妾那儿。皇上,这玉竹赤羊汤甚好,一会儿,您不如到臣妾那儿尝尝。”

景宏点点头:“你有心了,晚膳以后朕去你那儿。”

曾莞婷欢喜说道:“是,皇上。”

“恩。”景宏应了一声继续向前走。

曾莞婷落后一步,年轻的脸庞竟然显出几分狠厉之色,眸光中一片阴暗。

她已经骑虎难下了,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她用了乔玉姝那几首诗,让皇上以为她才情卓著,以为她性子哀婉,心思敏感,然而,这一切都是假的,都不是属于她的,这只是一个假象而已。

若是乔玉姝不再给她写诗,谎言一旦被戳破……

如果被皇上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她欺骗了皇上,欺君之最,她如何能承受的起?

她想要盛宠,也怕谎言被拆穿以后,她所不能承担的后果,她一定要让乔玉姝继续为她写诗,为她捉刀代笔。

凌素馨听到景宏的话,脚步滞了一滞。

步子缓了,也慢了,慢慢的,落到了最后。

她的手肘突然被人碰了一下,凌素馨转过头,正是跟了她许久的宫女知书。

“娘娘,可是走神了?”知书凑在凌素馨耳边低声语,小声的说着话,声音极轻,只有两人可以听到。

凌素馨回过神说道:“恩。”

“娘娘可是因为皇上晚上要去曾嫔那里?”知书轻声的安慰道,“娘娘不用担心,在皇上心里头,最重要的还是娘娘你。”

“我无妨。”凌素馨轻声道,只是一双美目,总是多了几分黯然。

知书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继续安慰道:“娘娘,再过一阵子,娘娘就要封妃了,娘娘可不就熬出头了。”

“旨意还没有下来,知书,你莫要多说。”凌素馨说道。

“恩,奴婢省得,奴婢省得,”知书道,“娘娘放心,娘娘行事周全,处事谨慎,奴婢服侍娘娘多年,这些自然是知道的。”

“恩,”凌素馨微微点头,“快走吧。皇上和曾嫔已经走到前头去了。我们这样落在后头讲话,实为不妥。”

“是,娘娘。”知书应了一声。

凌素馨加快了脚步。她确实快要封妃了,这是皇帝景宏口头跟她说过的,因为原来四妃之一的淑妃因病去世,妃位空出来了,皇帝说她会升她为妃。

对于妃位,凌素馨叹了一口气,她在后宫谨言慎行,处事周全,却又如履薄冰,她确实是这后宫中受宠最久的女人,然而,后宫之中那么多女人,……

有妃位,总也是好的。

——

过了几日,皇帝景宏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圣旨是封凌素馨为淑妃。

第二道圣旨是封景丹悦为德仪公主。

按照大景朝的规矩,公主是在及笄以后,才有封号的。丹悦公主没有及笄,平时后宫中的嫔妃就叫她丹悦公主,但是现在,景丹悦要代表天子去北城门安抚流民,总不能还叫丹悦公主,丹悦毕竟是公主的闺名。

平日里,后宫众人、皇亲国戚,喊上一声“丹悦公主”自然是没有问题,如今她要去城北安抚流民,总不能还让人叫她闺名。

所以景丹悦虽然没有及笄,景宏却提前给了景丹悦一个封号,德仪。

第三道圣旨是让太子监国。

这三道圣旨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对于前朝后院都没有什么影响。

第一道圣旨是封妃,只涉及后宫,凌嫔受宠多年,又是嫔位第一的,封她为妃,本来就是理所当然。

第二道圣旨是给公主封号。景宏宠爱景丹悦,大景朝前朝后宫人人都知道,更何况一个公主罢了,给她一个封号,不会引起什么波澜。

第三道圣旨是让太子监国,立太子已经很久了,如今太子也已经年近三十,让太子监国,也是很正常的。

三道圣旨一下,大景朝的前朝后宫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却又似乎暗潮涌动。

章节目录 【152】这点力气还是有的

又过了几日,北城门外的流民越来越多了,齐言彻也越来越忙,有几天,他是子时才到的家。

这日,齐言彻回府难得得早,不过天色也已经黑了。

回了正屋,乔玉妙把齐言彻家常的衣服递给了他,又把他换下的衣裳接过来。

“晚膳用过了吗?”乔玉妙问道。

“在城门那里随便吃了点东西。”齐言彻把家常的衣服换好。

“嗳,现在还早,我让厨房再送点东西过来。”乔玉妙说罢,便到门口吩咐了一句。

“玉妙,你吃过了吗”齐言彻问道。

“吃过了,你之前派了人过来,说你不回来吃晚饭,让我自个儿吃来着。”乔玉妙说道。近日齐言彻一直都不回来吃饭,但是,他每天都会让人回府通传,说上一句,他正在北门忙,不回来吃饭了,让她自个儿吃。

虽然,乔玉妙见不到齐言彻的人,但是心里还是十分暖融的,毕竟他每日都在跟她通传行踪。

“恩,吃过了就好,”齐言彻说道,“这几日,公务确实有些忙了,皇上让我维持北门外流民的秩序,我也不敢怠慢。一来,这是皇上的旨意,二来,毕竟事关京城的安危。”

齐言彻顿了一顿,把乔玉妙揽到怀里,温香软玉入了怀,他的胸堂便觉得温暖而舒适,一整日劳碌的辛苦,一扫而空。

低下头,在她发际边轻轻落了唇:“玉妙,你我大婚到现在,两月还不到,之前因为万卷书图书馆的案子,你我就进了宗人府。现在,因为北方大旱,我又整日在北城门外,忙于公务。不能多陪着你一些,冷落了你,是为夫的不是。”

乔玉妙用手指戳了一下他的胸口:“说什么冷落,事从权宜,北方大旱,流民都往京里走,这事又紧急又重要。再说了,我每天去万卷书图书馆,也忙得很。”

齐言彻握住她的小手,按到了自己的胸口,笑道:“夫人最是能干。”

他低下头,找到她耳边,轻声道:“其实是为夫在白日里想念妙妙,每天天不亮就起身上朝,随后就去北城门外。回府的时候,就差不多要就寝了。一整日都看不到人。”

他双手交叉放到乔玉妙的背后,把人抱得更紧。

乔玉妙便也伸手环住他的腰身。

齐言彻嗅了一口她的身上的香气,接续说道:“等忙完了这一阵子,一定要妙妙,多陪陪为夫。”

乔玉妙在他怀里,嫣然一笑。

两人拥抱了一小会儿,乔玉妙抬起头,问道:“城门外的那些流民如今如何了?”

“如今流民越来越多,管起来也越来越难,就怕这些流民乱了,甚至暴动,往京城城门里冲,”齐言彻说道,“不过好在有你那一笔银子。那一百五十多万两银子,解了朝廷了燃眉之急。”

“朝廷用这笔银子,从南方采买了米面粮食、棉衣锦被等物资。现在还没有入冬,河水尚未结冰,水路十分通常,这些从南方采购买来的大批物资,已经通过水路到达了京城,这些物资也都已经分发给了流民。

城门外,设了数十个施粥棚,每日都施粥给这些流民。流民不用挨饿,也没有冻着,就不会闹事,北城门外,虽然流民人数众多,但还算有秩序。”

齐言彻缓缓的跟乔玉妙说这北城门的情形:“说起来,如今北城门这般井然有序,还要多亏你的那笔银子。”

乔玉妙展颜一笑,说道:“那些流民该谢谢以前的宣平侯府才是,宣平侯府倾家荡产,牺牲那么大,倒是可以让很多流民安稳的度过这个灾年。”

齐言彻一笑:“是该谢谢你才是。”

夫妻二人,说了一会儿体己话,厨房也端了饭菜过来。

齐言彻之前在北门已经吃过了一些东西,却是没有吃饱吃好的,现在见家里热菜热汤又有娇妻相伴,就又吃了一些。

等齐言彻吃好之后,乔玉妙又让人把碗筷收拾了去。

随后,夫妻二人又接着说起话来。

“今日,本也应该要到深夜才能回来的。”齐言彻说道。

“那怎么今儿回来得比前几天早了?”乔玉妙坐在齐言彻身边,问道。

“说起来,跟你也有些关系。”

乔玉妙抬了眉,讶异的看着齐言彻。

齐言彻说道:“你之前给德仪公主出了主意,让她到北门外安抚流民,皇上也恩准了,还让我负责德仪公主的安全,护送她进出京城。”

乔玉妙听了,便来了几分兴致,坐直了身子,问道:“今儿丹悦公主,哦,德仪公主去北门安抚流民了?”

齐言彻点点头,说道:“是啊,我原本也不知道,今儿早上散朝之后,接了圣旨,送德仪公主去北门安抚流民,后来又送她回宫。镇国公府离皇宫很近,所以送完德仪公主,我就回来了。”

“哦,怪不得今日你能早些回来,”乔玉妙说道。

乔玉妙单手托起腮,问道:“德仪公主去北门安抚流民,是怎么样的情景,说来听听。”

齐言彻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德仪公主倒是要比预计的做的更好一些,本以为是个宠坏了娇蛮公主,没想到,这一路上她都挺乖巧的,到北城门外也没有乱走乱跑。我本来还怕她不懂事,在北城门外到处胡乱走,我们的人要护住她,也是一桩麻烦事儿。”

“那到底是怎么个安抚法?”乔玉妙问道。

“北城门外,搭了个简易的高台,公主带了幕离站到高台上,说了一些事先准备好的说辞,是说代表皇上安抚流离失所的受灾百姓,皇上和朝廷不会弃他们不顾,会帮助他们一起度过灾年,诸如此类。”齐言彻说道。

“恩,德仪公主是皇上的最宠爱的女儿,由她亲自出面说这些话,那些流民一定安心了不少。”乔玉妙说道。

“确实,虽说,这番说辞是翰林院几个官员事先准备好,交给德仪公主,让德仪公主事先背下来的,并不是公主自己的说辞,但是德仪公主身份使然,她的出现,代表了皇上的态度,她的话,代表了皇上的意思。”齐言彻说道。

“而且,德仪公主还是一个看着就善良无害的小姑娘,那些流民看了,心里也会觉得暖上一些。”乔玉妙说道。

“恩,妙妙的主意出的好。”齐言彻说道。

“就是说了几句话吗?”乔玉妙换了一只手接着托腮问道。

“后来,还按照预定的路线走了一圈,看到有幼童,就把预先备好的糕点给这些幼童,看着这些幼童把糕点吃下,德仪公主做的倒也是有模有样。”齐言彻说道。

夫妻二人又说了一会儿体己话,见时辰不早了,两人就洗漱了一番。

齐言彻趁乔玉妙不注意,一个公主抱就把她抱了起来。

乔玉妙低呼一声,勾住他脖子,嗔道:“你抱我做什么?我又不是没有腿,走得了路。”

“让你少走两步路也好。”齐言彻道。

“在北门外忙了一整日了,你胳膊不酸吗?你也不嫌累。”乔玉妙道。

齐言彻低下头,轻声道:“这点力气还是有的。”

——

又过了几日,北门门外的流民越来越多了,不过秩序倒也还好。

现在京城里的百姓大多都知道北城门外,聚集了很多流民。因为这些流民在北城城门秩序还不错,也没有流民冲到京城里来的事情,所以京城的百姓,还是该干活的干活,该吃饭的吃饭,该睡觉的睡觉。

不过,毕竟有几万的流民在京城北门以外,整个京城的气氛不再是从前的悠闲欢乐,气氛紧张了不少了,路上的行人也少了不少。

整个京城很多铺子的生意都受到了影响。

不过,万卷书图书馆的生意却依旧红火,来万卷书图书馆借书的基本上都是读书人,既然是读书人,书不可一日不读,功课一日不可废,所以那些读书人依旧需要来借书,而且,因为万卷书图书馆换了匾额,如今的万卷书图书馆,不是一般的图书馆,而是有皇家背景的图书馆。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所以万卷书图书馆的生意不但没有少,而且更加好了。

这日下午,乔玉妙吃过午饭,按照惯例,下了楼,准备去图书馆的院子里,走一走,散散步。

她下了楼梯,走到大堂里,穿过一小截大堂,走出了大堂。

刚刚走出大堂没多远,就听到有几个学生,在议论北门流民的事情。

“你们听说了没有,今天一大早德仪公主又到北门外头去安抚流民了?”

另一人问道:“今儿又去了吗?我之前听说过德仪去北门外安抚流民。”

“之前的那一次,我也听说了。听说,德仪公主说了,朝廷会负责这些流民,皇上也不会弃他们于不顾。”

“是啊,这一次北方大旱几十年也难遇一次,但城门外的那些流民都被安置得十分妥善,没有挨饿,没有受冻,还有公主亲自出面安抚,稳定人心。”

“那么多流民,安置好他们,朝廷一定出了不少银子,皇上还派了公主出来安抚人心,咱们皇上真是爱民如子啊,身为大景朝的子民,活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的福分。”

“皇上好,这德仪公主也好,以公主之尊,竟然愿意亲自出城门安抚流民,也实在不易,听说这位德仪公主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这么看来,也难怪皇上会喜爱这位小公主。”

“正是,听听这德仪公主的封号,德仪德仪,有德行,又有仪容,可见皇上对德仪公主的喜爱。”

乔玉妙听得几个顾客的说话,微微一笑,便不再理会,走出了大堂。

她慢悠悠的走出了图书馆的两层小楼,刚刚在石径小道上走了几步,就听到图书馆大门的方向传来闹哄哄的声音。

乔玉妙心中好奇,平日里,图书馆的大门虽然也一直是人来人往的,但从来没有那么嘈杂吵闹过,她便不自觉的朝图书馆大门走了过去。

越往外走,人声越是大,越是吵闹。

只听周围有来往的人小声说话:

“是公主仪仗。”

“德仪公主的仪仗来了,德仪公主的仪仗到万卷书图书馆来了。”

“真的是德仪公主吗?德仪公主真的到万卷书图书馆来了吗”

“真的是,真的是。”

“是德仪公主的仪仗来了,马上就要到了。”

乔玉妙闻言,娥眉轻轻往上抬了一抬,景丹悦到她的万卷书图书馆来了?

心中疑惑着,她加快了脚步,刚刚走到万卷书图书馆门口,便见到一辆垂着黄色帷幔的马车缓缓驶了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