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太极博弈原理 >

第18部分

太极博弈原理-第18部分

小说: 太极博弈原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于不便于运用,笔者独辟蹊径,在本书中,以思维的操作方式划分为两类:类象与联动,由此所对应的思维类型有两种:理觉思维以及感觉思维。类象为思维的横向操作方式,联动为思维纵向操作方式,符合太极阴阳矛盾辩证统一的道理。对于事物的本身来说,则有两大主线,抽象和演绎。

为什么有一些人做事相当麻利却是第一次着手?而为什么有一些人麻利的背后却是饱含了相当的经历呢?

好比如AB两个人同样是做手工活,A一天就学会了,而B则学了三天,而且是勉勉强强入门。当他们都到了麻利娴熟的时候,A只花了三天,轻轻松松的;而B则花了十年,心酸不已。

为什么我们生活那么多矛盾,那么多想不明白,那么多新的体会和新的观念?这种情况好吗?

我们都说“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可是我们身边有着各色各样的朋友,这是不是很矛盾呢?该如何理解呢?(提示:从太极归宗一章考虑)

为什么那么多知名人士并不见得读很多书,而读很多书,懂得很多道理的我们偏偏不知名呢?(这里的知名,指的是在一个群体里面中有所成就。提示,从成功的因素考虑。)

为什么人的经历,道理的彰显,事物的趋势,人情的冷暖,文化的形式都是那么地相似?(提示:从万象演化一章考虑。)

你曾怀疑过自己吗?当你坚持从你自己的认知去考量某一人、事、物的时候,假如你的认知并不充分完备,此时你也算是一位固执的人吗?而这种固执正是自己所一直蔑视的,而自己又口口声声说要天天进步,却固步自封而懵然不知。

……

这些问题,如何是如何想出来的呢?万法归宗表由此而产生。

万法归宗表基本诠释:

(收集不到)

逻辑思维中有四种运作方式:

(1)采集,也叫收集。是最基础的思维活动。

例如,我们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造一个经典句子:小蜜蜂正在勤劳地采集花蜜;当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寻找灵感,而把这些灵感收集起来,从而顺理成章。

(2)归结,其操作和采集是一样,为了更好区别逻辑前以及逻辑后顺序的不同,取名为“归结”,也就是把逻辑思维的结果糅合起来。

(3)类象,两个“象”有相似性,通过这种相似性,从一个象联想到另外一个象。

比如:“妹妹很可爱”,“爸爸像妈妈”,“花瓶落地,不祥预兆”……

通常我们说的感性,感觉,直觉,灵感,都是类象的结果。是为感觉思维的运作模式。

在心理咨询领域中有一个学问叫共情法,比如:

一位来访者进来时,咨询师问她: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来访者说:我最近情绪不好。

咨询师:哦,我最近情绪也不好。

来访者:是吗?

咨询师:恩,是的,我最近感冒……

如果就这样,后面就可能是:

来访者:你吃药了吗?

咨询师:吃了。

来访者:效果好些没有?

……

这样下去,就容易进入角色串位了。那么接下来的事就相当简单了。

此处用到的共情法,就是和类象是同一种动作的——本来不相似的人和事,通过“类比”达到“同象”,从而达到目的!

再如:

在医学中就有同物同治的理论,比方说吃猪肾补肾,吃猪脑补脑;

在堪舆学中有呼形喝象的原理,比如一尖角如一把利器,那么长久对着就容易出事了;

在影视界拍摄手法中有蒙太奇法,比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赶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衔接在一起;

在一些精湛的谈判中有引导法,谈判者往往巧妙地布局环境,如使整体环境趋向柔和,以让对方产生松懈的心理(由环境带动人的心理);

在物理学上有共振的原理,说得是相类似的事物有一起运动的趋势;

在易学的高层心法上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法则,描述的是不同的事物能同时显现,必定存在相似点;反之存在相似点,必能同时显现!

……

以上均是生活中“类象”的种种例子。

(收集不到)

联动能力强的人,往往是比较理性的人,强调凡事依仗一个依据,一个中间象体。

那什么是依据呢?依据就是别人或者自己沿着某一个方向或者尝试了几个方向走路,得出某一个结果。

假如一个小孩自出生开始就教1+1=3的定律,那么,当生活出现1+1=2的情况时候,他们会对结论表示非常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一个理性的人,当阅历不够丰富的时候,面对新问题的想法是会有偏颇,因为通过联动去获取全面的认识是需要一个历程的。

4。太极思维

在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太极思维”,是本书的重中之重。

比如我们谈道理,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这样下去,无论如何争论都是没有结果的。

正如万法归宗表上的一个扭曲的三角形。假如有人跟你说,你在里面沿着直线一直往前走,最后你会怎么样呢?你会走到原点。你可以会感觉很神奇,“我沿着直线走,为什么会回到原点呢。”,旁边的人会告诉你,其实你走的是曲线。

这么这里就存在两个分歧了。

局中人:沿着直线走

局外人:沿着曲线走。

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重大的道理,我们所想的事,其成立必定需要一个前提,前提成立必须有一个大前提,大前提成立必须有一个大大前提……因此若要去破解矛盾,必须寻找出这些前提的前提!

这个前提,就是“太极”,与“太极”相关的系列思维则是“太极思维”。我们在太极归宗一章将会详细论述。

第五章思维总章

(收集不到)

第六章逻辑思维

(收集不到)

2。3感觉思维

………………………………………………………………………………

警察问:你为什么肯定入屋的人不是你老公?

A:正门有两道门,很多年了,老公都是里面的门反锁,外面的门不反锁,而且里面的门是反锁一道。而现在是内外门都反锁,我感觉进入里面的不是他!

警察:……

………………………………………………………………………………

感觉思维强的人通常会被人认为情绪化,感情化,感性化。其思维的操作方式为类象。就是抓住自然界的某一个现象,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他们联结起来然后透过其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与其相关连的其他因素串联起来。

一般人们认为,一个人感情化是不好的。其实感觉思维在人类的思维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比如我们做菜,感觉就是菜,理觉就是火候与手艺,做出来的菜好不好就靠这两者互相配合。正如我们经常听说的武林人士,这把魔刀(感觉思维),必须要懂得驾驭(理觉思维),才能成为武林高手。

感觉思维我们通常认为是联想,直觉,感觉,第六感等。其核心在于思维点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或有这个点跳到那一个点的一个过程。而通常我们对此是没有办法用现有的“规律”或“公理”去理解去证明的,超越了一维的约束(由潜意识层去思考)。

比如:

“为什么你会想起这件事?”——“不知道,是突然想起的。”

“为什么你会怀疑她?”——“不知道,可能是出于办案多年的直觉。”

这些按照思维跳跃的程度不同,有深浅之分。浅者,为我们可以解释,则称为联想。深者,我们目前的知识能力无法解释,则称之为感觉,直觉,第六感。

有朋友说,某某人天生的感觉,直觉,第六感很好。其实(排除基因的考虑)严格来说,我们所谓的感觉,直觉,第六感等都是可以培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先了解联想与感觉的补位来源(如上面所述,感觉只是不被人们觉察的联想)。

○联想

联想,就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物。其关联性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例如,我看到了商场的果汁,我就想到了买杯子。果汁——杯子,其关系性,我们轻易就明白,看到果汁,我就想到喝,要喝需要有杯子,刚好家里没有杯,那我就想买。

从洗澡池的池水放水时经常出现的旋涡现象能联想到地球磁场磁力线的运行方向,从豆角蔓的盘旋上升能联想到天体的运行方向,从水面上木头浮,铁块沉这个自然现象联想到浮力运用在造船业,从偶然看到的事物的不连续性联想到量子,从运动、质量、引力能联想到时空弯曲,从意识的作用能联想到宇宙全息,等等,等等,都属于联想。

一位出色的侦探能从蛛丝马迹中联想到当事者的性格特征和动机及去向,一位出色的法医从受害者的伤痕和面部表情中联想到罪犯的身体特征,甚至能联想到罪犯的长相和穿戴模式,一位出色的中医根据患者的气色联想到五脏六腑的病变,一位出色的相士从一个人的面相联想到其历史功过和未来吉凶,一位出色的经济学家从一个事件中联想到股市的涨落或一个公司,一个国家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走势,一位出色服装设计师能从街头的流行色和人们脚步的急缓联想到未来服装流行的走向……

按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对比联想,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推测联想,假设联想,引申联想等等

由联系把大脑的信息勾连起来所组成的系统,则称为记忆树,记忆树和太极演化总图的形状和道理是一样的。记忆树如图:

这些联想可以作为我们寻找记忆树的干支。从记忆树中可以找到潜藏在我们大脑中无数的事物和回忆,通过树状的系统处理这些事物和回忆可以发挥到无穷无尽,又由于这些事物是本身就在我们每个人脑海中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挖掘我们自己大脑的资源,由此灵感多得很。

如果你要记住某个计划,某件事,比如说为了不忘记“科长回来经理有请”这件事,那么,我们可以设一个小的记忆树,只要联想一下那位傲慢的科长在经理面前低三下四的情景,一旦见到科长,脑子立刻发出信号:“那个科长不是来了,快叫他去见经理。”

又如,我们要记忆A、B、C、D、E几件事,首先可在A与B问联想,然后再在B与C间联想,依次联想下去,产生连锁反应,所有应记忆的事情都能回忆出来:

A→B→C→D→E

再举一个例子,某公司某人有5件事必须在一日内办好:

(1)订购电视机; 

(2)打字;  

(3)订一套西服; 

(4)与交易对手田中会晤; 

(5)购买邮票。  

试将这5件事按顺序记忆:

(1)电视机和打字机——由电视机上装有按键想到打字动作;  

(2)打字机和西服——想象自己打字时穿一身新式西服; 

(3)西服与田中——想象田中穿一身肥大的西服在跳舞; 

(4)田中和邮票——想象田中的像被贴在一张邮票上。  

关于第一件购买电视机的事,如果把公司大门想象为电视画面,那么每当出人大门时,这5件事就立刻俘现在眼前。

又如:

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

一是公元17年绿林起义,发生在西汉;

二是公元18年赤眉起义,发生在西汉;

三是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

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那么这样记忆相对与死记硬背要快速。

现在市场绝大部分关于记忆的书籍,均不能离开此原理——右脑记忆(感觉记忆:视觉,触觉,味觉等等)。

○感觉的补位

(注意,这一章的感觉,是指感觉认识,和太极归宗里面提及的感觉是不同的概念)

假若关联性是我们可以理解的,我们称为联想;反之,如果关联性以我们现有能力不能理解的,那么我们称为感觉。

“我感觉他不喜欢我。”;

“我感觉他不是一个信得过的人。”;

“我感觉他是一个很有气质的人。”;

……

这种对事物的感觉判断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精细的而且非常迅速的过程。你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得出一个人的大概特性,而且有一定的准确度。而此又是我们细细分析,琢磨所不能比拟的。通常我们称这种思维为,直觉,第六感,感觉等等。

那么这种感觉,直觉,第六感是怎么得来的呢?

不妨从人类出生开始说起,一个小孩刚出生,当你的手流血了,给小孩子看到了,小孩子是不知道这是刀伤的,也不会感觉到疼的(疼不疼,可以看看小孩子的表情)。当小孩子逐渐长大了,有一天你的手再次流血了,这时候小孩子必定会紧张起来,可能会慰问你,关心你。当小孩子再长大了,看了一些恐怖片,看着暴力的镜头,从后背里面开始发凉,好几天都心惊胆跳,甚至噩梦连连。——这是为什么?因为小孩子有类似,关联性的阅历!

这是大家的共同的经历。

我们的感觉是透过自己的感悟,经验而获取。而这些感悟,经历通过叠加,弥补,从而构成一种类象能力。

也就是当你看到一种事物,这时候你的大脑就通过获取与这种事物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了感悟,经验,情绪等的再现。

好比如:

我们吃过菠萝,吃的时候会流口水。当你下班路过有人在卖菠萝的时候,你就会自然地有流口水的冲动。那是因为你看到了菠萝,你的潜意识会把与之相关联的感悟,经验,情绪等重现出来,以致于你流口水。成语“画梅止渴”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电视镜头上,看到主角自杀了,我们会感觉很沮丧,会感觉到很疼。我们有这种感觉,并非是因为自己自杀了,而是我们看到了别人自杀,而我们生活中有过类似或相关联的情景,如流血会痛,由痛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