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神奇圣人王阳明 >

第17部分

神奇圣人王阳明-第17部分

小说: 神奇圣人王阳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可怕的结局呢?

有办法!

这办法就是要激起群臣心里最深的恐惧之感,让他们害怕你,不管他们有多么聪明,可恐惧会最大幅度地降低他们的智商。而且只要他们害怕你,就不敢欺骗你,更不敢玩弄你,至于夺走你的权力这事儿,想也不敢想。

可如何才能够让群臣心怀恐惧呢?

办法太简单了,就是找一个像刘瑾这样有着明显暴力冲动的人出来,授予他特殊的权力,让他为所欲为,杀大臣宰高官,让群臣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人人自危,个个胆寒。这时候,大臣们就会无限渴望着皇帝的拯救,倘若你再将哪个倒霉的大臣从刘瑾这种暴力主义者手中拯救出来,那么他就会感恩戴德,五体投地地膜拜你,再也不敢兴起别的心思。

所以明宪宗的时候,设置西厂,让大太监汪直统领锦衣卫,专一杀戮群臣。而孝宗替自己儿子安排的是刘瑾。知子莫如父,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孝宗比任何人更清楚,所谓望之不似人君,既然儿子贪玩,明显镇不住群臣,那就需要一个刘瑾赶场救火,充当邪恶的大魔头,让群臣从此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唯其如此,自己儿子武宗的江山,才会得以稳固。

显而易见,刘瑾绝顶聪明,他知道自己被安排在武宗皇帝身边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他终究没有辜负皇家的希望,把他的角色演绎得非常精彩。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说刘瑾把他的角色演绎得非常之精彩,那是后来的事情——后来刘瑾进入了角色,与朝中群臣展开了互动,越演越生动,越演越逼真。但在一开始,他仍然只是武宗皇帝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以领导满意作为他的最大目标和宗旨,压根儿没想到会有人来找他的麻烦。

群臣来找他的麻烦,也是吃饱了撑的。早在武宗他亲爹孝宗当政时代,朝政就形成了一个内批制度,凡事涉及权幸贵戚,涉及皇族利益,行政公文就只在宫里边儿走,皇帝批阅了转太后,太后批阅了转皇后,皇后批阅了再转回皇帝这里,然后皇帝再转回皇太后处,如此反复以至无穷,直到这纸行政公文,在无数次的批阅中被恼火的太监偷偷撕了为止。

也就是说,涉及皇亲国戚的事情,无论是刑事案子还是民事案子,抑或是法规政策,都只在皇宫里内部公文履行,内阁也好,六部也罢,都没机会参与。所以当时的大臣们很是窝心憋火,但谁也不出头说话。

为什么大家不肯出头说话呢?

这里有个原因,大明帝国在朱元璋开创时期还马马虎虎,成祖朱棣同样以武功治理天下,则牛气得很。此后是仁宗、宣宗,仁也好宣也罢,都是拿出来响当当的字号,表明帝国的皇帝超级英明神武,帝国很有面子。但到了英宗时代,虽然这个皇帝谥号为英,但实际上却丢人现眼,英宗曾经在亲征土木堡之时,遭到蒙古瓦剌部落的绑架,堂堂皇帝被人家绑了肉票,说出去已经够丢人的了,可是英宗之后的宪宗更怪,竟然长期拒绝上朝。

明摆着,帝国出了问题,越来越走下坡路。所以群臣心里急惶,就琢磨在宪宗的儿子孝宗这一辈扳回一局,哪怕是孝宗再没有出息,那也要把孝宗人为地打造成一个绝世帝王,也好让帝国有点儿面子。

所以大明历史上,对孝宗的评价就很高,认为孝宗这个皇帝蛮不错——但实际上,这个蛮不错的评价,是群臣们彼此默契搞出来的商业包装。事实上孝宗超级的扯淡,比之于宪宗更不堪提起。单说一个公文内批,内阁六部不得与闻,就明摆着会遗患无穷,迟早会把帝国搞得一塌糊涂。

但为了维持孝宗时代和谐的假象,群臣们闭紧了嘴巴不说话,那是因为他们打算等孝宗死了之后,到了孝宗的儿子武宗这一辈,再把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纠正过来。

所以武宗甫一登基,群臣就纷纷上书,要求废除公文的内批制度,行政办公透明化,公开化。

可是事情的麻烦在于,虽然武宗登基时才刚刚十五岁,可是他肩上的担子却非常重,他不仅要供养老太后,也就是他的生母,还有一个太皇太后也需要供养,这可是他的亲奶奶啊,不养成吗?

可不管是皇太后,还是太皇太后,供养起来都是非常花钱的。皇家的太后,可不像民间的老太太,给一碗凉水,打发两个干硬馍馍就OK(行)了。太后和太皇太后两家,男男女女都少不了几百号人马,个个都要吃山珍海味,人人都要住超豪华级别的公家免费大别墅。这么麻烦的要求,全得由少年武宗皇帝来解决。

怎么个解决法呢?

把这事拿到朝廷上去,让群臣讨论?

想也别想,这事如果端出来,群臣少不了拼死劝谏,哭的有喊的有,上吊的有撞死在金銮殿上的有,是绝无希望解决的。

这种事,只能走内批。

武宗皇帝在文件上批阅:皇家没有那么多的钱来养活太后和太皇太后,咋办啊,转太后和太皇太后阅。

太后和太皇太后俩老太太,看了武宗的批阅非常恼火,批奏道:皇上,你缺心眼儿啊,不会让几个太监出宫,办几家企业……嗯,就叫皇庄好了,老百姓家的地咱们低价买来高价卖出,这不就有钱了吗?

武宗虽然是皇帝,但他是太后的儿子,太皇太后的孙子,只得依言照行。于是令太监出宫,强行夺占百姓家的土地和漂亮女人,老百姓呼天抢地去官府告状,官府急忙向朝廷报告。内阁及六部官员得知此事,无不是怒火攻心,义愤填膺,齐声吼叫道:

刘瑾不除,国无宁日!

咦,这事跟人家刘瑾有什么关系?

跟刘瑾是没关系,但是你替群臣想想,老百姓土地被占,妻女被抢,朝廷无论如何也得从宫里拖出来个活物来,还老百姓一个公道吧?可是皇帝不能拖出来,太后不能拖出来,太皇太后也不能拖出来,这些当事人都惹不起,那还能拖谁?

只能拖出来一个刘瑾凑个数字,谁让他和皇上的关系好呢?

史上最强硬的内阁

八虎不去,乱本不除!

朝臣不光是要找“无辜”的刘瑾的麻烦,还包括了谷大用、马永成、张永、魏彬、罗祥、丘聚、高凤七名内侍,为了名正言顺,朝臣还给这八个替死鬼起了个黑社会才有的称呼:八虎。

要知道,这时候的明武宗才刚刚十五岁,还不懂人情世故,全靠了他身边这八个人,替他出主意想办法。如果能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运动,将这八个人一次性全部打掉,那么,懵懂的明武宗就落到了群臣的手中。这些群臣无一不是智识之辈,到时候想让武宗圆他就得圆,让他扁他就得扁,岂不快哉?

儒家学者,莫不是存有一腔政治野心,希望能够得到机会,大展手脚,实行自己的治国理念。但是在皇权体制之下,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来说就不存在,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能够碰到一个不懂事的小皇帝,听任你的摆布,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现在大家终于遇到了十五岁的明武宗,当然会莫名亢奋。

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借口,编理由,甭管这借口多么离谱儿,甭管这理由多么荒唐,只要群臣一心一意,不愁清理不掉小皇帝身边的保护者,届时,孤零零的小皇帝,就落入大家手掌矣。

这些心里的念头,并没有写在史书上,但却是明明白白的事情。所以三名托孤老臣,也就是内阁三名元老,以刘健为首,李东阳、谢迁不停上奏章,强烈要求打倒以刘瑾为首的八虎集团。这时候户部郎中李梦阳发现了机会,也斜刺里杀出添乱,上奏章要求搞掉刘瑾。

但是李梦阳这事却做错了,任谁都有理由欺负刘瑾,唯独他不应该。

为什么呢?

因为李梦阳有恩于刘瑾。前面说过,刘瑾在出任教坊司领导的时候,三拳两脚打死了卖货的小摊贩,当时下了大狱。按理来说,这时候刘瑾的工资禄米,也应该停发了。但李梦阳当时就在户部工作,看到刘瑾的家人可怜兮兮地来领禄米,担心这户人家领不到禄米,就会活活饿死,所以就违反户部的管理规定,擅自发放了禄米给刘瑾的家人。事后,刘瑾的家人把这事告诉了刘瑾,并说:有生之年,可记住一定要回报李梦阳……但恩不恩,路线分,由于打掉“无辜”的刘瑾,更符合群臣的长远利益,所以李梦阳也不管那么多了,凑热闹跟大家一道合伙儿上奏。

《明通鉴·第四十一卷》中记载说:

疏入,上惊泣不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于诸臣所上奏章,一个个穷凶极恶杀气腾腾,把个可怜的明武宗皇帝给吓哭了,连饭都不敢吃了。

武宗小皇帝之所以被吓哭,那是因为他自幼在刘瑾的呵护下长大,对刘瑾等人的依赖感极强。说他在内心的感情上视刘瑾为父兄,也不为过。此时宫外一伙人突然上书,强烈要求打掉他所依赖的父兄,这让可怜的武宗如何不惊恐?

为避免宫外那伙怪异的白胡子老头儿干出什么可怕的事情,小武宗就央求司礼太监李荣、王岳去内阁,与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商议,看看可不可以不要这样恐怖,找个妥协的法子。李荣和王岳在皇宫和内阁之间,来来回回地跑了无数趟,一再转达小武宗的意思,能不能把八虎流放到南京,就不要杀他们了,都怪可怜的……

但是内阁执意不允,不杀八虎,誓不罢休。

眼见得小武宗哭个不停,于是内阁商议,宜将剩勇追皇帝,不可沽名学霸王。等明天凑齐满朝文武,大家一起上朝理论,数百名大臣一起冲小武宗吼叫,不信吓不死他。

恐怖大杀器

正德元年十月,内阁首辅并朝中群臣上奏,略曰:

臣等伏睹近岁朝政日非,号令失当。自入秋来,视朝渐晚。仰窥圣容,日渐清削。皆言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罗祥、魏彬、丘聚、刘瑾、高凤等造作巧伪,淫荡上心。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至导万乘与外人交易,狎昵媟亵,无复礼体。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志德。遂使天道失序,地气靡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华,考厥占候,咸非吉征。此辈细人,惟知蛊惑君上以便己私,而不思赫赫天命。皇皇帝业,在陛下一身。今大婚虽毕,储嗣未建。万一游宴损神,起居失节,虽齑粉若辈,何补于事。高皇帝艰难百战,取有四海。列圣继承,以至陛下。先帝临崩顾命之语,陛下所闻也。奈何姑息群小,置之左右,以累圣德。窃观前古奄宦误国,为祸尤烈,汉十常侍、唐甘露之变,其明验也。今永成等罪恶既著,若纵不治,将来益无忌惮,必患在社稷。伏望陛下奋乾刚,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明正典刑,以回天地之变,泄神人之愤,潜削祸乱之阶,永保灵长之业。

这篇上奏,是历史上少见的短文,此文正是户部郎中李梦阳执笔,户部尚书韩文最后修稿。当时韩文指导李梦阳说:

是不可文,文恐上弗省。不可多,多恐览弗竟。

韩文的意思是说:这篇上奏,不可以写得文绉绉,写得太华丽了,小皇帝是看不懂的。也不可写长了,文章太长,怕小皇帝没耐心看。

瞧瞧这些老家伙,这不是挺明白儿童心理学的吗?他们也知道小皇帝水平比较低,又缺乏耐性,明明知道武宗还是个孩子,却偏偏大帽子满天飞,非要把小武宗的玩伴们通通搞下去。这么个搞法,明摆着不妥当,肯定会引发小皇帝的对抗情绪。

再仔细看看这篇战斗檄文,通篇是东拉西扯,所谓的八虎云云,全部的罪证就是个道听途说,没有一丁点儿的事实依据。而且罗列出来的罪状,全都是孩子们的游戏,就凭这些,居然想将刘瑾等人搞掉,朝中这些老家伙,明摆着脑子进水了——他们就是欺负武宗皇帝年幼,不辨是非,以为自己人多势众,对错不管大家一起嗷嗷叫,想蛮不讲理,以多为胜。

所以武宗小皇帝才会被吓得哇哇哭,换了谁被一群花白胡子的怪老头儿团团围住,威胁恫吓,都得哭,不哭不行啊。

哭着哭着,武宗皇帝察觉自己的哭声越来越大,嗯,闭上嘴巴,侧耳一听,身前身后,左左右右,是一片呜呜的哭声。原来是刘瑾等八人得知朝臣要搞掉他们,吓得全都身体绵软,走不动路,就这样跪在地上,爬到了武宗小皇帝的身边,陪着小皇帝一起哭。

看着这些陪伴自己长大的人,武宗皇帝忍不住再次号啕:为啥呀,这是为啥呀,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多好的事儿啊,为啥外边那些怪老头儿非要杀掉你们呢?

刘瑾哭着说:怪老头想害我们,理由就一个,因为我们都是皇帝身边的人,我们全都死了,皇帝以后还靠谁呢?

小武宗道:……不会这么严重吧,也许他们只是吓唬吓唬你们……

刘瑾大哭:皇帝啊,都到了这一步你怎么还不明白啊,如果你现在不管我们的话,等到明天,我们这些人通通都将被切成碎块儿喂狗,到时候皇帝你可就落入那群怪老头儿的手中了,再也没有人帮助你、保护你,到时候你可咋整啊……

小武宗腾地站了起来,脸色惨白地道:那……要怎么办,才能够不被那些怪老头儿欺负呢?

刘瑾道:除非,皇上你立即下旨,将司礼监、东厂和西厂全部掌握在手中,这是从你祖宗朱元璋开始,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暴力工具,是专门用来整治外边儿那些怪老头儿的。人人都说锦衣卫是特务组织,太血腥,太暴力,太残忍,可是皇帝你也亲眼看到了,就这情形,你不使用锦衣卫,能行吗?

小武宗站了起来:传朕旨意,钦命刘瑾掌管司礼监,马永成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

正如刘瑾所说,早在帝国初期,朱元璋就为他的子孙准备了最凶残的暴力工具——锦衣卫。一旦小皇帝操起这恐怖的大杀器,就该轮到外边儿那些怪老头儿倒霉了。

物极必反

次日,内阁三元老并朝中诸臣,继续写奏章要求诛除八虎,正在走笔疾书,突然宫中传旨,宣诸大臣入宫。众人从四面八方向宫中走来,在宫门前相遇,内阁刘健对户部尚书韩文道:弟兄们,再加把劲儿,成功就在眼前了。

另一名尚书许进提醒道:我说你们诸位,可不要逼得太紧,小皇帝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