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怜我怜卿 >

第43部分

怜我怜卿-第43部分

小说: 怜我怜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二章

产房外面,玉佳焦急地走来走去,不时地抬头望着产房里,一听见里面传来八福晋的叫喊声就如临大敌,紧张地眼睛都不眨地盯着门帘,一副很想冲进去的样子。

下人们都有条不絮地忙碌着,周太医和高竹等几位医生也都候在外面,云嬷嬷和红云等人在产房里帮衬着引产嬷嬷,红珠、红笺在院中操心着药材、热水等物品的不时之需,兰儿和柳儿也紧紧守在玉佳身边、以防万一。

收到消息、赶来帮忙的九福晋和十福晋到了八贝勒府后,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心中不由地点头,八嫂管家有道,即使主子不能出面主事,这府里的规矩还是一样没差。

九福晋进了产房帮忙,十福晋在院中主持其他事宜,看玉佳十分焦躁的样子,便俯下身子,摸摸玉佳的头安抚说:“别担心,八嫂很快就出来了。”

“进去都快一个时辰了,还没有生出来……”玉佳急得两眼泪汪汪,古代女人生孩子相当于是一脚踏进了鬼门关,没有产检,没有剖腹产,没有消毒概念……现代医疗都那么先进了,出现羊水栓塞照样十分凶险,大清这落后的妇产科真是让人忧心啊。

听到这话,十福晋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按理来说应该是八嫂一发动就给她和九嫂传了消息的,几位皇子的府邸相连,这急匆匆地赶来,怎么会已经快一个时辰了,莫非这府里有人不安分了?

十福晋凌厉的眼神向四周一扫,红笺没有想到十福晋因为小格格的话已经阴谋论了,但收到十福晋质问的眼神后还是恭敬地解释道:“格格许是太紧张了,才会觉得时间过去许多,福晋进去才小半个时辰”,见十福晋似乎不是很相信的样子,红笺眼睛扫到院子一角,马上又说道:“院中有燃了香的,连一炷香都还没烧完呢。”

上次八福晋生小格格时,贝勒爷那心急火燎的劲儿可是把周太医给折腾烦了,这次八福晋怀胎后就叮嘱了府里的下人,生产时一定要在产房外点炷香,免得到时候八爷又一个劲儿地拽着他这把老骨头问孩子怎么生的这么慢!这次虽然胤禩没能守在产房外,但记住吩咐的下人还是把香给点上了。

红笺是八嫂的贴身丫鬟,所言应该不假,而且周太医和周围一众下人都没有异样,九嫂也去了产房看着。看来是她多心了,不过十福晋心里也不禁有些疑惑:生孩子还要点炷香计算时间,八哥府上的规矩还真多?

“怎么还没生出来,十婶,不是说额娘生我的时候很快很顺利吗,怎么这次这么慢?”等着产房外的玉佳是坐立难安,紧张地拽着十福晋不停地提问。

候在一旁的周太医,心里偷偷翻了个白眼,果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原以为这次八贝勒不在,产房外能消停点,结果小格格又来了。你们这对父女真是够了,八福晋是在生孩子,不是那啥,没那么快,好吗?

终于在十福晋快被玉佳给磨疯了的时候,产房里响起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丫鬟走出来报喜:“福晋生了,是个小阿哥,母子平安。”

听了这话,院中的十福晋、太医和一帮下人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是生了。本来嘛,八福晋自小养尊处优的,身子是调理的相当不错,虽然孕吐严重了些,但太医一直定期请着平安脉呢,胎位很正,又有生过一胎的经验,大家其实不用这么紧张的。但架不住有玉佳这个小孩子一直在产房外一惊一乍,搞得所有人也不由地都跟着紧张兮兮起来。余光扫见那燃过的香,才一个时辰多些,八嫂真是好命,十福晋心下感叹着。女子嫁人如赌博,一生的幸福全系在丈夫和儿女身上,八哥本事不差,还独宠八嫂一人,如今八嫂又儿女双全,这福气在皇子妯娌里可是独一份啊。想到自己成婚几年了还未得一儿半女,府里莺莺燕燕不少,庶子庶女也好几个了,十福晋心中不由地升起一丝苦涩。她虽是蒙古科尔沁贵女,在部族少女的艳羡中嫁进了这繁华的京城、成了皇子福晋,可是日子过得却着实没有想象中那般如意。自顺治帝后大清不会再有蒙古贵女成为皇后、太后,这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所以从她被康熙帝指婚给胤礻我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康熙向朝臣表明十阿哥胤礻我绝不在大清皇位继承人的考虑范围内。被自己的皇阿玛如此直接的否定,胤礻我的心里哪能好受?也正因此缘由,胤礻我虽然给足了十福晋作为嫡妻的颜面,却始终在心中有几分芥蒂,偏偏她这个蒙古贵女性格又有些刚直,学不来汉女的那种柔情小意,夫妻二人至今都不是很亲近。

呼,可算是生完了,玉佳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擦了擦手心的汗,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抬头却扫见十婶有些落寞的神情,微微诧异,正要深思,却见红笺走出产房示意一切都收拾妥当了,也就顾不得思索什么,嗖地窜了出去,跑到屋中去看额娘和刚出炉的弟弟了。至于给宫里报喜、准备各种物品、招呼来贺喜的人们等等事情,有九婶和十婶操心呢,不用她这个小萝莉上场的。

海参崴港口清军驻地内,胤禩正在读京城来的书信,毓秀平安地为他产下一子,真是近日来难得的好消息了。

“恭喜八哥喜获麟儿,今后也不用每天还记挂着八嫂的情况了。”胤祯也是由衷地为胤禩感到高兴,看着胤禩有些傻乐的模样,不由地出言打趣道。

康熙四十四年,大清国战打响,分兵三处作战,西北乌里雅苏台有佟国维、岳升龙、胤祥等人与俄军正面交锋,东北吉林乌拉边境有胤禔率军与俄、英、法三国陆军激战,海参崴一带沿海地区则由胤禩、胤祯统率水师与英法海军周旋。不是正面作战,而是周旋,因为大清水师的战力确实是落后英法联军许多。

在战场上的这几个月对胤祯的触动很大,本以为八旗将士出动,在战场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定能将那些番邦刁民给打得落花流水,可海参崴这边的情况却是清军屡屡受挫。清兵的确是骁勇善战、气势如宏,但在将领的指挥战略、军队的武器装备等方面却已经落后西洋国家了,尤其是英法两国提供的先进手铳、大炮,让乌里雅苏台、吉林乌拉两地作战的兵将都一度伤亡惨重,无法掌控战局,不能轻易发动反击战。而胤禩和胤祯这边的情况要更为严重,作为游牧民族,大清水师不仅战力人员少,军事装备上、作战经验上更是十分欠缺,偏偏这次面对的是如今世界海军力量最强的英法部队。一开始,初上战场的胤祯对胤禩以防为主、以攻为辅的作战策略还有些不服,但在几次激战下来也不得不承认大清水师的确打不过英法联军。战场上清军的接连失利,让英法联军那边气焰越发的嚣张,这些时日更是数次进攻胤禩修筑好的濒海防御工事。

“八哥,你就同意让弟弟去吧,我宁可战死,也要挫灭这帮洋人的气焰。”胤祯又一次开始向胤禩请战,即使知道敌不过英法联军,可大清什么时候受过这等鸟气,他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要不是胤禩的安抚怎么可能忍到今日!

对现下的战局,胤祯心急恼火,胤禩又何尝不是忧心如焚,虽然知道后世的一些历史,也一直在努力了解当今世界各国的战力,但真的面对大清处于劣势的局面,却还是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不过胤禩毕竟已经是经历过生死的人了,比如今才十七岁的胤祯多了几分耐心和准备。

“十四弟,八哥明白你的心情,但是眼下并非出战的好时机。暂且多忍耐几日,八哥保证一定让你去战场上大败洋人。”

“好,弟弟知道了。”出于对胤禩的信任,胤祯点头同意。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三章

这日海岸线那边又传来了“轰隆轰隆”的巨响,尽管这段日子已经听了许多次这样的声音,但海参崴城中的居民仍然把担心的目光投向东边。大约两个多月前,英吉利和法兰西两国突然集结了海军对海参崴展开攻击,幸有当地府衙及时发现敌情组织防御,并通知了吉林珲春副都统迅速带兵前来支援,才没有让英法联军得逞。随后康熙帝又派来两位皇子率领水师来此迎战英法海军,但并没有如人们想象中那样迅速打退敌军,反倒是战况越来越激烈,而且清军还一直处在下风。作为一个滨海县城,海参崴城中有一多半居民的生计依赖着海洋资源,可如今因为战争不能再去海岸边捕鱼等来谋生,日子变得艰难起来,而看着一直不明朗的战局,更是让人心忧,如果真被那些长相、肤色等等都与他们十分不一样的西洋人给打了过来,他们还能有太平日子过吗?伴随着海岸那边传来的阵阵炮声,脚下的土地也不停地震动着,但今日这震动似乎小了些,不,是真的小了许多,发现这一变化的人们相互讨论着,心里不由地浮起一丝期待,也许我们大清的军队终于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方法,遏制住了洋人的进攻。

此时海岸边的帐篷里,胤禩、胤祯正在用望远镜观望着海面上的情况,如往日一般前来进攻海岸防御工事的英法战船,再不见嚣张的气势,在炮火的猛烈攻击下有几艘已经沉船,而剩下的几艘也在艰难地躲避着炮火撤退,海水上漂浮着船只的残骸、洋人的尸体……

看着狼狈逃窜的英法战船,大清将士脸上一扫往日的阴霾,士气重新高涨起来。眼下战局已经开始扭转,大清一方不再被英法联军给压制,胤禩在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却又不由地多了一些忌惮,火器的威力实在惊人。自康熙中后期大清火器在朝廷的严格管控下基本没有任何进展,而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洋国家却在热武器的研究上不断进步,百年之后大清如何能不败?这次一定要借国战的机会让大清上下尤其是皇阿玛转变对火器的看法!

“八哥,这大炮,便是你前些日子一直在等待的时机?”大清的火器营虽被康熙严格管控,但胤祯身为皇子总有办法能接触到,今日战场上的大炮威力惊人,甚至已经是超过了英法联军所配备的大炮了,当然也不是火器营的装备。

“皇阿玛平定准噶尔葛尔丹叛乱时,使用的子母炮是戴梓研制的,此人在三十年时被流放到盛京。四十年去朝鲜就任总督路过盛京时我接触过戴梓,他在火器制造上的造诣非常之高,所以来战场发现英法敌军的武器装备远胜我大清后,我便派人去盛京请戴梓出手,改进子母炮等火器。而后又召集了盛京与朝鲜两地工匠一起赶工,才有了今日这几门大炮。以现在战场上的情形来看,这番功夫没有白费。”当初戴梓被流放盛京,而不是死刑,皇父应该也是顾虑到了戴梓在火器上的天赋,以防万一、日后还可大用。今年大清爆发了大战事,正是戴梓复出的大好机会,胤禩所做的也不过就是顺水推舟罢了。

何止是没有白费,这几门大炮一来,海参崴的防御工事立马牢固了好几倍,不但完全可以应对英法敌军的进攻,清军更可以此来展开反击了。可是,“八哥,戴梓毕竟是被皇阿玛亲自定罪流放的人,你这般擅自做主,京城那边恐怕不是好过关的!”权利漩涡中心长大的皇子,胤祯即使还没有参与朝堂政事的讨论,但其中一些门道都懂,胤禩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十分不妥的。

“在派人去说服戴梓的同时,我也给皇阿玛上奏折说明了此事,后来京中传来的旨意里都没有再提及此事,没有反对,便是可行。”胤禩这样向胤祯解释道,其实就算京中明言反对这事,胤禩也照样会请戴梓出马,毕竟如果连这样的大战都不能启用戴梓的话,那今后怕是更难有机会让大清把视线投注到火器的研制上了。

“八哥!”胤祯有些气急道:“又不是小时候了,你这几句话哪里还能哄得了我?皇阿玛的旨意里是没有反对你让戴梓做火器,可也没有说同意啊。这事归根结底还是你在自作主张,日后万一……,那可是大罪!”

胤祯这般为他考虑的模样,真是和前一世如出一辙,话里的关切更是让人倍感心暖。胤禩好心情地拍拍胤祯的肩,安抚道:“十四弟,你考虑到的事情,八哥怎么会没有想到?戴梓的事,八哥是反复考量过后才做的决定。西洋国家狼子野心,又实力雄厚,大清不能败,而且有些观念必须从现在开始转变了。”

一个戴梓值得吗,那代价,八哥你日后真的不会后悔吗?胤祯踟蹰了许久还是没有把这话问出口。看着不远处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胤祯很清楚胤禩的做法没有错,如果不是八旗子弟一直在拼死血战,海参崴根本挡不住英法联军的炮火,火器上的差距让清军受制于敌,如果不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的话,大清就必须让自己的火器胜过洋人。启用戴梓,不仅是为了解燃眉之急,在这次战役中使得大清取胜,之后皇阿玛等人也会因此对火器转变观点,看重戴梓这类火器研发人员的作用,重视大清火器的发展。

“明末的时候,袁崇焕等人曾经用坚固的城墙和大炮来阻挡八旗部队的猛攻,可最后我们满人还是入主中原了。但如今,我们却在这里修筑工事来阻挡洋人的炮火,还得想尽办法制造更好的大炮来打退洋人,这真是……”最后,胤祯只能苦笑着自嘲了。

“朱明王朝到了最后,内有乱民暴动,外有强敌入侵,崇祯帝、百官彼此之间又矛盾重重,早已是穷途末路,纵使有大炮等利器也无法扭转局面。既然我们满人能入关占领了汉人河山,这些洋人想要侵占我们大清国土,也很正常。大清想要国本稳固,大炮等火器的制造只是其一,是震慑这些洋人的手段,对内还是要处理好满汉关系,让百姓安居乐业,不生乱心。出征之前,皇阿玛就已经派了三哥等人去处理暴民乱动的事,希望一切顺利。”别看三哥外表一副酸腐文人的样子,实际上是个再狡猾不过的老狐狸了,汉人的事交给他处理最是合适,怕是又有许多人要被三哥坑了吧,胤禩一边与胤祯探讨,一边在心中暗自思量着。

才十七岁还很单纯的胤祯,没发现他家八哥在走神,反倒是心中有些愧疚了,三哥、八哥都在积极谋划着为大清出力,而他好像还没派上多大的用场。“八哥,你说吧,接下来弟弟能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