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怜我怜卿 >

第58部分

怜我怜卿-第58部分

小说: 怜我怜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弘旺说了道绰的身份后,胤禩头疼地揉揉额角,这次吊起来的哪里是个大鱼啊,分明是个鱼雷!八旗中有多少想为多尔衮翻案的人,就有多少想置多尔衮一脉于万劫不复的人。

玉佳捅捅同样沉思的弘旺,疑惑道:“多尔衮不都死了许多年了,影响力还这么大啊?”

“多尔衮虽没有称帝,却可说是大清入主中原后那有实无名的第一任帝王,其人也是文武兼备,手下追随者甚广,除了其统领下的两白旗外,连正黄旗下都有不少宗室心服于多尔衮,何况正红旗等其余旗的情况。当年先帝纵然是百般不满,却也只敢在多尔衮死后动手,而且表面看来,多尔衮一派是树倒猢狲散,可实际上那些人怕是隐匿在暗处,搜罗了不少替多尔衮翻案的证据在手,所以今日那位长辈才敢有如此要求。”

弘旺虽然没有活到乾隆替多尔衮翻案的时候,可那些年里八旗里的异动却也看着眼里,历经百年多尔衮一脉的势力依然可以撼动大清。虽然阿玛和他早已料想过,幕后之人敢现身必有大依仗,可背后的势力却比预想的要庞大许多了。

“哦,这样啊。那替多尔衮翻案呢,很难吗?有争皇位的心思可最后还是让顺治当了皇帝、又隐忍了这么对年,可以看出来多尔衮那方的人也是不希望大清分裂的。而且道绰也只是让孙女归宗,表明了不涉足皇权的意思。如果顾忌顺治帝的名声的话,大不了颠倒黑白,就说当年是被奸人蒙蔽了,临死前一直念念不忘要替多尔衮平反,还留下了‘遗诏’,皇帝嘛,知情人也不会多嘴的。”还是不明白,多尔衮也就算了,怎么多尔衮的后人也让阿玛和弘旺觉得十分棘手呢?

“满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为‘天子自将’,由皇帝亲自统领,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构成八旗的核心,守卫皇城,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是皇帝最依重的亲军。下五旗由亲王、贝勒、贝子掌管,除守卫京城外,被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当年四大辅政大臣,遏必隆、鳌拜是镶黄旗,索尼是正黄旗,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可见上三旗在参与政事上的优势。又如皇玛法母家本姓佟,属汉军正蓝旗,后被皇阿玛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性佟佳氏,从此门庭显赫,有了佟国纲和佟国维的一门双公。”给玉佳和博尔木二人普及了下八旗常识,说起接下来的八旗恩怨,弘旺也是觉得额角发疼,不好解决啊。“太宗皇帝时,镶黄旗、正黄旗、正蓝旗为上三旗。入关后,多尔衮将自己所统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为下五旗,此后成为定制,不再更改。所以,替多尔衮翻案一事,首当其冲的便是上三旗和下五旗之间的宿仇。”

好吧,这次清楚了,多尔衮这一换旗,可是把整个正蓝旗子子孙孙的人都给坑死了,恨之入骨那是必须的,指望着正蓝旗的人会放过多尔衮及其后人,呵呵,大家还是洗洗睡吧。

瞅瞅那边还在思虑对策的胤禩父子,博尔木没去打搅,却是有些奇怪地问玉佳说:“这次你居然不惊奇董鄂妃的身份?说起来顺治帝和董鄂妃不但是堂兄妹,中间还隔着父仇呢,居然就这么和谐地在一起了,还生了最心爱的儿子。”

“所以说,书读得少,见识就不够用啊。”玉佳煞有其事地感叹了一句,“多尔衮唯一的血脉——东莪格格,被顺治帝下旨交于信郡王多尼看管,多尼可是多尔衮同母弟多铎的次子,之后的史料就再也找不到关于这位格格的任何记载。而董鄂妃的来历,官修史书也是一概不提。东莪和董鄂同音只是其一,更有趣的是,东莪格格生于1638年,董鄂妃记载生于1639年,年纪相仿不说,还都是正白旗人。明明顺治册封了她为贤妃,却一直被人称为董鄂妃,这是何故?还有董鄂妃十八岁才入宫,肯定不是选秀进去的,到底是已经嫁人,还是她根本就不是秀女而是宗室女呢?总之,这二人身上都是迷雾重重,又有各种巧合点,所以现代早就有人猜测她们是同一人了,我当然不惊讶了。”

说到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感情问题,玉佳的眼睛更是变得亮晶晶,一看就很兴奋的样子。“堂兄妹,父仇,孩子你还是太单纯了!也不瞧瞧现代小说里,皇帝和前朝公主、罪臣之女的爱情有炽热,那才是国仇家恨呢,有许多还是亲手杀的呢!至于血缘,那些父子、兄弟禁忌文就更不用我说了吧!(咦,好像有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仔细想想,多尔衮的罪都是顺治给泼上去的,不管是想要翻案还是报仇,都离不开顺治这个关键人物,又不想让父亲辛苦打下的大清基业给毁了,东莪格格选择进宫为妃也就不奇怪了。首先就有了接触顺治这个皇帝的机会,至于接下来的发展吗,顺治帝肯定不会完全没有察觉的,孝庄太后、爱新觉罗家的宗室成员、八旗勋贵也迟早会发现,有助东莪格格成事的人,自然也有想让董鄂妃消失的。总之当时那宫里绝对是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董鄂妃的香消玉殒背后还不知道是有多少人下手了呢。假戏真做、真情假戏,权利、欲望、爱情、亲情错综交杂,到最后顺治帝和董鄂妃之间究竟是否滋生了情愫,看道绰的存在就知道了。可惜,这里面的种种内情,道绰是不可能讲给我们听的。唉,情之一字,着实难解啊!”

你够了,还不是读多了小说,在这里瞎猜一番吗!博尔木真想吐槽出口,但是扫见胤禩和弘旺那一脸“我艹,她居然猜到了”的表情,决定沉默。还是不告诉他们,后世猜测董鄂妃身份最多的是襄亲王福晋这回事了。

总之,多尔衮的事,牵连过大,一个不慎就会让大清再起波澜,难怪道绰以此为条件,真是稳赚不亏呢。见一时半刻的阿玛他们也都想不出对策来,玉佳也就先将这事放一边了,“阿玛,婉莹呢,皇阿玛都举全国之力搜查了,她跟着二伯还好吧?”

“自大清开放海贸后,我便安排人手在东南亚一带发展势力,如有万一,可做退路。只是受制于没有合适的主事人,一些事情进展并不顺利。二哥已从朝鲜那边出海,想必过一二日就可到达,会接手那边的事情。婉莹免不了要受些路途奔波之苦,但其余诸事都已安排妥当,不会有危险的。”

果然,太子能那么有底气地翘家,少不了阿玛的帮助。总算得到答案的玉佳,心满意足地和博尔木撤了。

“这算是势力交换吗,经营多年的后路,八爷也真舍得?”博尔木心中隐隐有些猜测。

“两人的交易肯定不寻常”,玉佳点头认同,“尤其是见过道绰后,阿玛不是担心道绰会对康熙不利,反而是考虑多尔衮翻案一事的可能性。看来康熙是把阿玛最后一点犹豫都损耗完了。”

对皇位的执念,阿玛一直都有,只是重生后不想再牵连九叔、十叔他们,才决定放弃、转而去助太子成事。但康熙对儿子的肆意打磨,却是一直在滋生着阿玛的不满与担忧,连太子都不胜其烦地走了,阿玛也是不打算再忍下去了。穿越这么多年了,玉佳第一次期待康熙再多折腾下儿子,添上道绰这张底牌,就能让康熙顺利地作死自个儿了。

☆、第一百零七章

太子出走一事的余波还在继续,开始上朝后,康熙右手使不上力的事自然是瞒不住了,但人们也没关注太久,因为这次康熙把怒火撒向了其他皇子。与太子亲近的,被康熙怀疑;而与太子交恶的,又被康熙给憎恶。

最可怜的就是直亲王胤禔,因为一直与胤礽打擂台,被康熙视作罪魁祸首,数次不留情面地斥责胤禔是“不谙君臣大义,不念兄弟至情”。明珠等大千岁一派的党人开始步索额图的后尘,被相继议罪处罚。

胤礽主动放弃太子之位,给胤禔的震动同样不小,谁能料到斗了这么多年的死对头有朝一日,不是被自己拉下马来,而是自己玩腻不干了,那滋味可真是五味杂陈。不管怎样,最大的竞争者已经退出了,胤禔才调试好心情,准备乘势而上时,却被康熙反复诘问,如何能忍!

这日血气方刚的胤禔是实在不耐烦了,不顾明珠、胤禩等人对他的反复告诫,出言反驳道:“皇阿玛,于太子,儿臣确有取而代之的心思,敌视、陷害之事也供认不讳。可说太子之事,罪过全在儿臣,儿臣实在不服。若无您对太子的不满之意,儿臣岂能几次得手,太子又何必畏惧?”

胤禔这话好似一巴掌狠狠地扇在了康熙脸色,“放肆,君父面前也敢如此歪曲事实、出言不逊,天理国法,皆不容你。有此逆子,朕愧对列祖列宗啊,朕今日便为我爱新觉罗家清理门户,来人……”

“皇阿玛息怒!大哥他秉性急躁又愚钝,您前日也是骂过的,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啊。”胤祉等皇子赶紧跪地求情。

“万岁爷息怒!直亲王是一时糊涂,才胡言乱语的,您……”朝堂上所有人也赶紧地劝慰康熙,胤禔可是皇帝亲儿子,即使康熙要打要杀的,他们也必须劝阻,否则像太子的事,回头康熙后悔了,倒霉的还是他们。

最后气愤难消的康熙,下令夺去胤禔的亲王爵,派了八旗护军参领数十人将胤禔在府第高墙内监守起来。后来,惠妃出面去康熙面前陈情,才稍稍解了康熙的怒气,但也是关了三个月才撤走了看守之人,恢复了胤禔的自由,只是朝堂上依然是没有什么好脸色。

胤禔被关后的一个月里,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禩等皇子也都被康熙用各种理由给降爵了,朝臣虽有异议,却终是按下不发了。经此一番折腾,储位之争似乎由烈到温,被康熙给压制了下去。

十一月,康熙帝与诸位大臣齐聚畅春园,言谈中康熙隐隐流露出对太子的思念之意来,众臣劝慰。见康熙情绪已经缓和,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斗胆进言,太子之位空缺,实非国之幸事,望万岁爷为大清长久计。

康熙心生不满,这老东西言语间的意思,分明就是他的身子已经不中用了,为防有一日突然驾崩,还是早日定好太子为妙。不过,康熙面色却没有露出一丝异常,反倒是称赞了一番阿灵阿,然后问众人:“以尔等所见,朕的众皇子里,谁能担此大任?”

这……众人面面相觑,“此事全凭万岁爷定夺,臣等不敢妄言。”

“昔日选立保成为太子,乃朕一人独断,方才有了后来种种风波。天子无私事,太子乃日后承继大统之人,岂可再疏忽,故此次朕欲公推太子,众卿皆可上折,朕唯公推是从。”

若是在现代,康熙必能得个影帝的头衔,当着文武百官、皇子宗室的面来这么一番慷慨大气的陈诉,那真挚的表情、那诚恳的语气,让在场众人的心思都热切起来了。推举太子,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只要选择得当,就可以在未来皇帝面前卖个好了。即便是佟国维、马齐等一向老持稳重的重臣,此刻也有点跃跃欲试了,在皇位一事上投资成功的话,便可使家族荣耀再延续百年啊。

“儿臣有异议,公推太子十分不妥,恳请皇阿玛收回成命。”

在大伙都摩拳擦掌的时候,胤禩却走了出来,反对康熙的旨意。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到了胤禩身上,有些奇怪,却也开始按下了激动的心情。从胤禩入朝参政后,就时常有惊人之举,大家都有些习惯了,再者胤禩所做的事每每被证明是利国利民之举,所以这次大臣们也很关注胤禩会说什么。

康熙深沉的目光落在胤禩身上打量了许久,不见胤禩有任何畏惧和退缩,眉头皱起,道:“朕心意已决,不必多言了。”

“皇阿玛,这些话,儿臣必须说。太子的册立,关乎大清国本,当万分慎重。您今日公推太子,却未言明资格,极为草率,若朝臣选出非您属意的人选来,又当如何?君无戏言……”

“够了。”康熙咬牙切齿道,“朕既然说了公推太子,必然会认可最终人选。我大清臣子,一心为国尽忠,又何须担忧!”

“万岁爷圣明,臣等必当竭诚尽忠、以报君恩。”众臣跪地,慷慨激昂地回道。

康熙脸上那肃穆的神情,让大臣们心里最后的嘀咕也淡了下去,看来万岁爷是真的打算选出让大家都服气的太子了。之后康熙还向一些已经致使的老臣下了旨意,欲听取他们心中的人选,更是安了许多人的心。

“八哥,皇阿玛这次又要糊弄人了。”胤礻我感叹道,引得胤禩和胤禟侧目,老十这次居然看出来了。

“难得啊,老十你这次居然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了。”胤禟感叹道,颇有种自家孩子长大懂事了的感觉。

“没啊”,胤礻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八哥那时不是反对了吗,所以皇阿玛这次的举动肯定不单纯。”

胤禩、胤禟:……

“老十”,胤禟磨牙,“你故意玩我,是吧?”

“九哥,你别生气啊,我这不是一时还没想到那么多吗……”

胤禩默默地把脸转过去一边,不去看这两个又打闹在一起的弟弟了,莫怪玉佳总是YY他们两个,谁让这两个童心未泯的弟弟总是有些太过亲昵的举止呢!

“公推太子,皇阿玛应该还不至于用这么大的事来哄弄大臣,所以不管皇阿玛想做什么,八哥,弟弟觉得这次的机会,我们该抓住的。公推出来的太子,代表着人心,皇阿玛会重视的。”胤禟提议道。

是重视,重视到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地步,胤禩暗想。只是上一世是为了复立太子才有的举动,这一世又出现,皇父这次又是在打什么主意了?罢了,今世的结局可不会一样了,皇父您可要承受住!

“还是如往日一般就好,不必刻意去拉拢任何人。我们想要的推选,自有人会双手奉上。”胤禩交代胤禟、胤礻我二人。

孙掌柜敲了敲门,进来禀告:“爷,四贝勒和十三贝勒也来了。”

“哦?”胤禟一挑桃花眼,吩咐孙掌柜打开了胤禛等人所在房间的窃听机关,果真听到了二人的声音。

“四哥,十四真是太没良心了,居然说要推举八哥做太子,眼中全然没有四哥的存在。我们就这样随他去了?”这是胤祥的声音。

胤禛的声音传了过来,“不必心急,便是八弟做了太子也无所谓,看看二哥,三十多年的太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