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功夫教父 >

第14部分

功夫教父-第14部分

小说: 功夫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张力就把一份商业计划书放在了蒋森的面前。
    看完张力这一份“以散打比赛和表演为特色,提升酒巴的吸引力,在确保酒吧盈利和立足散打特色的基础上,成立文化传播公司,建立专门武术散打比赛俱乐部,制作散打体育节目,向武术文化传播以及广告业务发展”的详尽设想和计划,蒋森十分满意。并向张力提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就现在而言,体育经济在国内还有待发展,尤其是对于武术产业市场几乎还没有开发,这种运作方式能不能成功?”作为商人,他不得不去考虑成本、利润以及市场前景。
    张力对种疑问却早就胸有成竹,说“这种运作方式,在第一阶段而言只是的培育市场,而我们长远的目标是以武术散打赛事为主,进行组织、包装、传播的一种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并打造规范运作和有影响力的散打赛事联盟,而现在结合酒吧和的运营方式,可以发挥我们资源整体发挥,减少成本。而在进行体育类节目制作可以结合专业的广告代商来运作,所以在我们第一个阶段实现收支平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张力停了一停说,接着说,“对比国外武术竞技比赛的现状,如泰国的泰拳比赛以及日本的K1,都是很受年轻观众欢迎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好,”蒋森开怀地笑了起来,他无疑对张力的解答十分满意,同时张力对泰拳和“K1”比赛的介绍也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兴奋地说,“那老夫也聊发少年狂,我们就去泰国与日本考察一下,感受感受,不管怎么样我们也得试尝一下发展民族体育和文化事业。这样对提升我们福铭实业的品牌也很有好处的嘛。”
    张力听到蒋森这么说不免心中大喜,他知道,蒋森已经基本上认同他这一个计划。
    对于蒋森来说,他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蒋雯雯,为了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次他要求张力出来创业,就是对张力的一个考察和培养。这一位年近五十才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基业的老人,在近十数年来的打拼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颇感倦意。
    飞往泰国与日本的机票和旅游签证,很快办下来。11月正是泰国旅游的旺季,张力与蒋森父女两人,挤在熙熙攘攘旅游团中,飞抵了泰国首都曼谷。而一走出机场,蒋雯雯就被那一栋栋多层屋顶、高耸塔尖的泰国特色建筑吸引住了。所以很快她就找到几个队友一起去逛街和特色市场“血拼”了。
    张力与蒋森在导游的带领之下到了泰国最为著名之一的“仑披尼”拳场。让蒋森大感意外的是,这一个世界著名拳场的简陋程度远远出于他的想象——其规模甚至比不上六、七十年代时期建的中国城镇级的电影院或会堂,在场内除了位于拳场中心的拳台和周围一排贵宾座之外,其它坐位竟然都是水泥阶梯的。尽管如此,看台上却早已经坐满了人。蒋森与张力饶有兴趣地坐在有点的冰凉水泥看台上,感受着场内观众的兴奋和热情。
    拳台上方的聚光灯投射在拳台的中心,也紧紧地聚集了人们的目光,在一阵悠扬的竹笛声之中,上场的拳手比赛的拳手,开始跳起了独具特色的“拜师舞”。坐在蒋森旁的张力边观看,也边向蒋森介绍起泰拳的发展历史。
    泰拳作为泰国的一种拳术,据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历史是于18世纪时期的大城王朝。1766年,大城王朝被缅甸侵略军攻破,泰军不放将士被缅军俘虏。1767年,缅甸国王猛拉在仰光城为大佛塔加顶而举行庆典,为了显示其武力,庆典特别安排泰、缅武士进行比武,缅甸国王猛拉许诺:“如泰国武士可以打赢缅甸武士,即可以还他们自由。”将俘虏的拳国武士乃克侬东毅然参战,并以自己精湛和凶猛的拳击技能接连重伤缅甸国王手下的九位高手,竟吓得缅甸国王手下的第十个武士不敢上场应战,使缅甸国王不得不赞叹:“泰拳师武艺非凡,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
    从此,乃克侬东一战成名,不但使泰拳威震缅甸,为泰拳坛史写下光荣一页,也成为历代泰拳馆拳师奉为之宗祖的祖师爷。但是可惜和是,乃克侬东威震缅甸事迹,在泰国历史中却没有任何纪录,倒是在他所击败的敌人——缅甸人的史籍才有记载。
    1768,泰王郑昭收复阿瑜陀城,建立吞武里王朝,并杀败缅军,光复泰国。泰人亡国之痛却记忆犹新,并深感拳术的作用巨大,习武之风更为盛行。
    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洋拳击也于1912年传入泰国,其比赛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采纳并应用。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师后,为了保护拳手的安全,戴拳套式的泰拳比赛规则开始实行,比赛也采用了比较正规的“回合”制。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竞赛规则。至此,拳国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告完善和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泰拳比赛一度萧条,战后,拳国最为著名的叻喃隆拳场竣工,泰拳比赛开始进入现代标准竞技。泰国各地拳师云集,为了名誉和财富大显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坛,空前活跃,堪称近代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
    1956年,仑披尼拳场于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局面。泰国这两个现代拳场的建立,为众多的泰拳师提供了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众多拳手为了丰厚的酬金风涌而来,拳师间的比赛和交流,更促进泰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泰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泰国将军披猜军拉洼匿警中将的提议下,终于将乃克侬东扬威缅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为泰国的拳师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演变,泰拳已经由民间传统武技演变成现代的职业拳赛,成为泰国民族的传统国技,蜚声国际武坛,更是泰国旅游文化中的一个支柱。这不仅是泰国拳师历经实战磨练的结果,也是泰国历代执政者的大力推行的结果。泰皇蒲眉蓬曾亲临仑披尼拳场,并致词:“泰拳师乃刚毅果战之士,泰国拳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亦有利于身,翼我民悉力共介,令此民族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可见泰国对自身传统武术的重视。
    蒋森边看着的看台上狂热的观众,一边倾听着张力详尽的解说,不时若有所思,他对张力说:“看来我们国家的传统武术产品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展啊?我们一直就是站在金山上不知脚下就有金。”
    张力认真地看着拳台上的比赛不禁跃跃欲试,看了蒋森的话却不由得沉重地点了点头。
    从泰国走马观花般的考察完毕,张力一行三人又立即坐上了飞往日本东京的飞机。
    与传统古老的泰拳相比,享有“世界武林的最高盛会”之称的日本“K1”比赛,则显得更为年轻、时尚、现代和魅力。“K…1”是一种“融汇百家所长”的全方位的搏击比赛。“K”为Karate(空手道)、Kung…Fu(功夫)、Kenpo(坎迫道)、TaeKwondo(跆拳道)等世界技击比赛英文字母中的第一个缩写,“1”侧是“第一”的意思。
    “K1”在1993年由日本人古井和义倡导和创办,但仅仅在只有十多年的发展时间中却一举成为世界博击比赛的盛会。它不但融合了空手道、功夫、跆拳道、拳击、博击等各种技击于一体,在统一的规则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第一,在比赛形式上突破了传统体育比赛的单调模式,迎合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追求时尚的心理,大胆借鉴了现代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演唱会的表现方法,将最先进的灯光、音响、舞蹈、音乐导入比赛之中,进行了成功的结合。所以“K…1”大赛的首届比赛观众就达一万多人,坐满了整个东京体育馆。发展到现在,其观众人数更达数万人,历次比赛的几万张的比赛门票在不到一小时售完,而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的传播,收视率更超了日本的“春晚”,在日本和世界竞技界影响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讲,“K1”的成功是现代体育与现代表演艺术结合以及传播的成功。
    在张力的强烈要求之下,蒋雯雯也给他“劫持”到了比赛现场,也许是日本的建筑对于她来说并没有像泰国的那样有百般的原创风情吧,她对精彩赛事和表演也看得津津有味,她终于感受到武术搏击带来的那一种力量与艺术的美和震憾不仅仅只存在武术电影特技的表演中,更可以更真实原始的表现出来。而蒋森也被日本人这一种创新的模式广为感叹。
    泰拳的古老与K1的现代,却同样的风靡世界,而对比仍在古老还是现代中挣扎和争吵的中国武术散打,却让张力感到了无限的失落:自1979年中国按照现代竞技体育模式,在基于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开展散打比赛以来,尽管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中获得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一直缺少持续性的商业发展,进行市场培育,倒形成了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武术人才培训和储备强大,但武术竞技比赛却难成气候的困局,面对着以现代包装过的国外竞技项目不断冲击着国内的武术体育市场的现实,中国武术无限的尴尬。
    在飞回来国内的飞机上,张力仍在思考:对于失去传统功能的中国武术来说,没有一个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表现和传播形式,或者缺少一种必要的舞台将这一种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其巨大的价值也只会被无数包装得更好的泊来品淹没。
    看着张力不说话,坐在他身边的蒋雯雯轻轻地抓着他的手问:“想着什么呢?亲爱的?想着你的散打,你的梦想?”
    张力终于从思考中走出来,向她点点笑笑说:“是的!”
    “WouldyoubenextKingorTyson?”(你想成为唐金或泰森?)蒋雯雯捉紧他的手,眼睛里流出无限柔情,却用英文调侃着他说。
    “No;IwanttobetheKongfuGodfather”(不,我要做功夫教父)张力笑着却是很坚定地回答着她说。
十八、拳迷酒吧
    从日本考察回来,在蒋森立的支持之下,张力着手建立“华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万事开头难,尽管是有了完善的计划,但是一开始事情还多得千头万绪。还好,蒋雯雯为他分担了酒吧设计和装修的所有事情,让张力可以抽出空来全力应对散打赛事举办和组织的事情。张力第一个想到可以帮自己的当然是自己视为恩师同时在国内散打界有着众多人脉关系的东叔。
    尽管仍不时与东叔保持着联系,但是张力已经几年没有回到“天龙精武馆”了。他打了一个电话与东叔约了一下,驱车返回蓝江。
    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张力的车终于驾到了“天龙精武馆”的门口,看着“天龙精武馆”的变化,此次的旧地重游不禁让张力诸多感慨——原来那一排旧仓库已经过全新的修缮,六、七十年代建的仓库仍然显得雄伟、坚固,只是另一面的山已经被开挖,建起了一排颇具规模的教学大楼,“天龙精武馆”也被一块巨大的“天龙文武学校”所代替。近几年来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以武术为特色的学校在一段时间内更是,东叔及时地捉住了机遇,使“天龙文武学校”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品牌……在中国,武术最大的商业价值可能仍只在于教育产业之中。
    东叔仍然的健硕,多年的武术修练使他保持着那中气充沛异的声音,只是脸上仍带着一点近年来忙于发展事业的疲惫。他听到校卫的报告,从楼上冲了下来,见到张力上来就是一个紧紧的拥抱,只对张力说了一句话:“回来了!”
    “回来了。”张力心头一暖,激动地回应着。
    东叔用力地在张力背后拍了一掌说:“走,进办公室谈。”说完领着的张力走向那座新建的办公楼。
    张力走进东叔宽大的办会室,看着东叔四周挂满的各种办学荣誉和比赛荣誉奖旗,由衷地感叹说:“东叔,您现在的事业可是越做越大的了!”
    “这话倒是不错。”东叔哈哈哈大笑起来说,“现在中、小学部的学生就有七百多人的了,全部都是小班教学的,所以我这两年可是累得惨了。”
    “现在还有散打专业班吗?”这是张力最关心。
    “有,我怎么会放弃这个呢。”东叔欣慰却不无遗憾地说,“只是一直以来,散打专业班的人数都不多,人数与你们在的时候还是差不多,尽管是免费的,但是发展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不过这些年在各个比赛中都还拿到不错的名次”。
    “坐坐,”东叔一边泡着功夫茶,一边招呼张力坐下来,“是了,你跟我说的那个散打酒吧是怎么的一个回事。”东叔还是过去那份快人快语的豪爽性格。
    见东叔这么说,张力在茶桌旁坐下,一口把一杯热茶饮完,然后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计划向东叔作了详细的介绍。
    听了张力的介绍,东叔心中就明白了大概,他对张力这一种颇为赞同,但是内心之中却不免有几分的担心,他想了想说:“这倒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可以尝试一下,只是绝不能让它变成地下黑市拳。如果这样的话只会把你和这种模式给断送。”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但是我们要发展就有可能会出现负面的东西,只能自己好好把握了。”
    “好,你竟然想过了,我当然支持你。说吧,要我办什么事?”东叔端起茶一饮而已说着。
    张力笑笑说:“我就知道你老人家会支持我的。我回来主要拜托您两件事,一是希望您能帮我办好一个管理部门的审批,还有一件是希望你能支持发动一下您的老关系,让他们派队参加我们的比赛。”
    “就这么简单,好,都包我身上,我在武协还是有一些关系的,不少都是你的师叔师伯,运动员参赛的事情你就更不用担心了。”
    “谢谢东叔!”张力感激地说。
    “都是自家人,别说两家话。”东叔边泡茶地说,他顿了顿,问了:“是了,你和小丹的事情怎么样了?”
    张力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