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口笑道:“虽然我半生吃江湖饭,以看相占卜为生,但今天既然我们都将同归于尽,不妨实话告你说吧。成仁,占卜的事,渺茫难凭。倘若占卜那么灵验,宋献策为何让李闯王第一次攻开封,中了箭伤?为何又让他第二次攻开封受挫,白死了数千精兵?可见连宋献策身为李闯王的军师,尚且不能算得那么灵验。我王铁口是什么人?你还不知?只要此事可行,何必向我问卦?‘山人’我给你出的主意比卦还灵验得多,这叫做‘尽人事少信天命’。”说罢,他坦然一笑,又说道,“反正我日后也不会靠算卦谋生了,今天把我的底儿都露给你们。”
张成仁愁苦的脸上也露出笑容,又问道:“你看德秀这姑娘要不要跟她嫂子一起出城?”
王铁口向德秀打量了一眼,心里也觉得难作主张。德秀已不是小姑娘了,尽管饿得走了相,但两只眼睛仍像秋水一般明亮,皮肤细白,真像俗话说的:小家碧玉。万一出城去有了好歹,他怎么对得起成仁一家?可是不出城,难道让这个好姑娘也饿死不成?他想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说道:
“明日先让小宝妈带着小宝出城。明天一天我们对城外情况必然知道得更多,倘若出城妇女果然受到闯营保护,没有三长两短,后天早晨再让德秀出城不迟。”
成仁说:“那时候就没有人跟她一道了。”
铁口说:“这不难。我算定明天出城的人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人心怀疑虑,想出城又不敢出城,到后天还会有很多人出城。明天我会在熟人中找一位可靠的大娘,后天早起带德秀一起逃出。”
大家听了王铁口的这番话,让香兰带着小宝先出城逃生的主意定了。母亲流着眼泪说:
“唉!要是她霍大婶儿还在世,该有多好!”
当天夜里,香兰哄小宝睡了以后,在黑暗中一面哭一面将需要带的衣服和旧鞋子都收拾停当,包在一个小包袱里边,又找了一个篮子,还准备了一根棍子。这棍子为的是怕上路以后,万一走不动,可以当拐杖拄着;遇着狗时,可以防身。一面准备着这些东西,一面小声哭着同丈夫谈了许多话。他们商量着以后万一都能活下去,如何见面;万一有一方不幸死去,另一方应当怎么办。他们明白这次分手就是永别,以后见面很难,不是双双死去,就是有一方先死,所以彼此千嘱咐万叮咛,说不尽的伤心。只是张成仁虽然心如刀割一般,却忍着泪对她尽量说了些安慰的话。
黎明时候,香兰早早起来,煮了一些东西,要同小宝在走之前吃一点才能出城去。这煮的一锅东西中,有张成仁从张民表家取回的中药,其中有茯苓、天门冬和桔梗等等,另外还掺了一点点杂粮,含着浓厚的药味。小宝被哄着也吃了一碗,一面吃一面哭,说他不吃药。
吃过之后,一家人依依哭别。婆婆舍不得小宝,放声悲哭,随后一面哭一面嘱咐儿媳:
“李姑娘呀,不管多么艰难,要把小宝拉扯成人。他是一家人的命根子,传宗接代就靠这一棵独苗。倘若出城后你能够活在人世,逢年过节,不要忘了替饿死在开封城内的婆婆、丈夫在露天地里烧一些纸钱!你纵然拉棍儿讨饭,也不要使小宝饿死!……”
招弟知道妈妈要带弟弟出城逃生,死抓住母亲衣襟,放声大哭说:
“妈妈也带我走吧!妈妈也带我走吧!”
这哭声撕裂着香兰的心,也撕裂着全家人的心。德秀抱着招弟,用好言哄她,让她不要拖住妈妈,但招弟却不理,竭力挣扎着,要同妈妈一道出城。香兰见招弟哭得这么惨痛,也痛哭起来,不忍动身。小宝见姐姐哭,妈妈哭,他也嚎陶大哭起来。最后全家人都大哭起来。哭了一阵,祖母怕耽误了媳妇出城,把招弟揽到怀里,哄她说:
“招弟,你听奶奶说。小宝是男孩子,你不能同他比,他是一家的命根子。让小宝随妈妈逃走吧,先救活弟弟要紧。你可惜不是一个男孩子。”
招弟听奶奶这么一讲,心中明白了:在生与死的问题上,她也不能同弟弟比,应该让妈妈带着弟弟走。于是她不再大哭大闹,变为低声抽泣。香兰牵着小宝,哭哭啼啼动身。一家人都送出大门,忍不住又哭了一阵。成仁挥手让他们走去,然后把母亲搀回院里,门上了大门。
香兰一面哭,一面牵着小宝往宋门走去。这时街上有不少妇女,也在哭哭啼啼向宋门走去,香兰母子就混进了这哭着的人流。
昨日下午,王铁口和德耀已约好今晨在宋门等候香兰和小宝。这时果然在城门附近遇见了。香兰有几天没见德耀,今日一见,看出来他已比往日饿得更瘦了。不禁心中更加悲痛。从宋门出去的妇女,约有两三千人,小孩们也在里边拥挤着。但因有兵丁守门,大家有点害怕;同时因为大家都饿得瘦弱无力,好像风一吹就会倒下,所以挤得不算厉害。香兰与德耀洒泪相别后,已经走出一丈开外,又回过头来嘱咐道:
“德耀呀,要常常回家去望一望。你哥是一个书呆子,百无一能,只会读书。娘快饿死啦。你一定常回去看一眼,兄弟!”
她哭,德耀也哭,小宝也哭。她和小宝被卷在拥挤的人流中出了城门。
第五十三章
出了宋门,就是一个岔路,一条向禹王台方向去,一条直往东去。直往东去的这条路要越过大堤,那里是往商丘去的官马大道。凡是出城的妇女,从曹门出去的,要在曹门大堤缺口处聚齐。从宋门出去的,或者到宋门大堤缺口处聚齐,或者到禹王台、繁塔寺聚齐。香兰第一次走出宋门关,不知道往什么地方去,看见往正东大堤的缺口处较近,堤上插着几面小旗,堤下有许多帐篷和席棚,她便拉着小宝,随众人往那里走去。
曹门和宋门的大堤口,还有禹王台和繁塔寺,都是收容出城的老弱妇女的地方。西城外的收容地是孤魂坛。北门外大堤口也有收容地方,但是从北门出城的老弱妇女较少。老弱妇女们到了收容地方,可以先在帐篷和席棚中休息一会儿,等领得了赈济再走。从这里到禹王台和繁塔寺一带的安置出城灾民事都归田见秀掌管。李岩如今当了田见秀的副手。
每一个收容妇女的地方都安置了许多大锅,煮有稀饭。为着防备官军乘机出城袭扰,每个地方又部署了一二千步。骑兵,监视城中动静。这时田见秀刚刚视察了曹门外收容老弱妇女的地方,又到了宋门外。他看见许多老弱妇女已经来到,便一再嘱咐兵丁们要妥善安置这些饿伤了的老弱妇女。在宋门大堤外负责的是两员偏将,一个是白旺,一个是李俊。田见秀对他们嘱咐说:
“一定要让老弱妇女们好生休息,能够今天就去投亲靠友的今天就去,不能今天走的就在帐中暂住一晚,明天再走。这些妇女饿了多时,身体无力,倘若晚上到不了亲戚家,露宿旷野,十分不妥。”
说毕,他又看了看路旁的大木牌,那上面写着闯王的禁令:“不许欺压难民,侮辱妇女,倘有违反,定斩不饶。”他转过身来对李俊说:
“子杰,这上边的四句话,你要反复向弟兄们讲明,让大家牢记在心。我们为救城中生灵,作此义举,倘若有一点差错,我们如何对得起这些妇女?又如何对得起城中百姓?”
李俊唯唯遵令。他知道,李岩原来也有此救活开封城中老弱妇女的主意,但没有贸然向闯王提出。直到打败刘泽清之后,才由田见秀向闯王竭力建议。为此一事,李俊对于田见秀更加钦佩。
田见秀又对白旺嘱咐:“子杰照料出城妇女,安排她们投亲靠友。你要随时看着城内有没有官军出来,倘若出来,你立刻带兵将他们赶尽杀绝,不许他们骚扰。”叮嘱以后,他重新上马,向禹王台方向奔去。
当田见秀走后不久,有一个青年小校,骑着一匹骏马,后边跟着四个骑兵,从北门驰向曹门,在曹门大堤稍作停留,又来到宋门。李俊认识他,是在汝宁投军的王从周。他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就把他叫住,问他来此有何事情。
王从周说:“我在找我的一家亲戚。她们在开封城内住,要是出城,离宋门比较近,出曹门也可以。我想她们会乘今天这个机会出城来的,来找找试试。唉,恐怕不容易找到!”
“你的什么亲戚住在开封?住在哪条街上?”
“是一家表亲,”王从周不好意思说明是他的未婚妻的家庭,“只知道住在鼓楼街北边不远的地方,靠近南土街西边,可是街道名称我已经记不清了。”
“她们家姓什么?男人叫什么名字?”
“她们家姓张,男人是一个秀才,名叫成仁。”
“她家的妇女你可认识?”
“我同这个表嫂倒是见过一面,可是那时我还小,如今也记不清了。”
“你在这一大堆妇女中间看一看,倘若有仿佛见过面的,你不妨问一问。”
王从周在出城妇女中走了一圈,并没有见到似乎相识的人。他想找以前出城采青时见过的霍婆子,也没有看到。李俊倒很细心,见王从周找不到,就高声向妇女们询问:
“有没有张秀才家的妇女?请出来!”
问了几遍,没有人答应。李俊对王从周说:“你看,好像没有来到这里。莫非往禹王台和繁塔寺那边去了?你到那边先去看看,待一会儿再来这里吧。”
王从周和四个弟兄飞身上马,向禹王台、繁塔寺奔去。
这里香兰刚刚走到这里,王从周寻找她们的事,她一点不知。她远远地好像听见有人问:“有没有张秀才家的人?”但是听不清楚,何况她第一次单独出门,遇事小心谨慎,十分胆怯,不敢多言多语,更根本没料到会有人寻她,怎敢随便打听?当王从周骑马奔走时,她也看到了,断没有想到这竟是自家的亲戚。她只是一个劲儿在心中感叹:而今母子两人,孤苦伶什,虽说要去投奔亲戚,可是路途很远,谁知能不能走到?可惜近处竟没有一个熟人!这么一路想着,她不禁又涌出了伤心热泪。
她到了扎着许多帐篷和席棚的地方,出城的妇女都在这里坐地休息。有些人因为过于饥饿衰弱或有病,坐下去后就倒在地上。小宝早就走不动了,不住啼哭。她牵着小宝,走进一个帐篷,在妇女们中间坐了下去。
附近砌起二十几座土坯灶,上坐大锅,有的锅内已经煮好了粥,有的正在煮。灶下,火光熊熊。灶上,烟雾腾腾。小宝正在对新地方感到惊奇,忽然看见了粥,闻见香气,不顾害怕,向母亲哭着说:“我饿呀!我饿呀!”声音是那样凄惨,不仅香兰听了心如刀割,连义军将士听了也觉得非常难过。一个兄弟见小孩饿得可怜,不等香兰自己去领粥,他便盛了两碗,端来递给香兰和小宝。小宝伸出两只小手,可怜胳膊细得像两根柴棒一样。这个义军兄弟迟疑了一下,怕孩子端不动这一碗粥。香兰也看出孩子端不动,赶紧一只手接了一碗。她把自己的一碗先放在地上,将小宝揽在怀里,端着碗让他喝粥。小宝多少日子没有见过这样又稠又香的粥了,自己抓着筷子,赶快往嘴里扒。香兰一看这样不行:孩子饿得太久,喉咙饿细了,肠子饿细了,吃得急了,会噎住,会呛住;吃得饱了会撑坏肠子,甚至撑死。她只得夺过小宝的筷子,自己喂他吃,一面喂一面小声说道:
“小宝,莫太急,莫太急,小口吃,小口吃。”
她自己也饿得头昏,肠子里头咕噜噜连声响,可是她不能自己先吃。她一面喂小宝一面想起招弟,想起自己的丈夫和婆母,还有妹妹德秀,他们都仍在城内挨饿。这么想着眼泪簌簌地滚落下来。有几颗眼泪落在碗中,她不愿小宝吃下眼泪,就接过小宝的碗来喝了两口。施粥的碗都是大碗。香兰看小宝吃得差不多了,怕他撑得太厉害,就把剩下的半碗夺过来,哄着他不要再吃了,留下半碗,待会儿再吃。小宝很听话,加上实在疲倦得很,安静地躺在妈妈的腿上,转眼间便呼呼人睡。
香兰这才自己端起碗来喝粥,一面看着小宝的睡相,心里感到可怜。可怜的是孩子太苦。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守开封?把孩子饿成这样!可是,孩子毕竟逃出了开封,如今倒是睡得踏踏实实的。她正在这么想着,忽听小宝在梦中叫道:
“奶奶,奶奶,快来吃粥!爹,快来吃粥!”
香兰听了这话,心如刀割,不觉哽咽起来。对自己说:“在这儿举目无亲,母子俩如何能逃到兰阳?”想着,想着,觉得前头路一团漆黑。
吃过粥以后,各人领取三升粗粮。香兰因为还带着一个孩子,就领了六升粗粮。发放粮食以后,李俊吩咐妇女们赶快各自投奔亲戚,不要在此久留,以免时间晚了,到不了亲戚家,耽误在中途。同时也说明,如果近处没有亲戚,今天可以住在帐篷中,明天一早起来赶路。有少数妇女想回城去,李俊说:
“我们大元帅传谕,愿回城去的听其自便。”他又说:“可是明天如果城门关闭,不许出城,就没有办法逃出开封了。”
香兰听说可以返回城中,便不忍心离开丈夫和招弟,也不忍心丢下婆母和妹妹了。想了一阵,下定决心返回城中。未时刚过,她的体力恢复过来了,小宝也睡足了觉,有了精神。她不敢再迟疑,向李俊磕了头,便提起包袱,背上粮食,左手拉着小宝,右手拄着棍子要回城里去。李俊觉得于心不忍,追上几步,劝她不要回城,以免一起饿死城中。她流着泪说:
“我不能眼看着亲人在城里挨饿。我现在把这点粮食带回去,明日能够出来我就再出来。要是官府不再让妇女出城,我就同一家人死在一起。”
李俊见她是一个贤良的妇女,不觉叹息一声,心中十分感动。又问她姓什么,她回答说姓张。李俊还想再问下去,由于有好几个妇女同时过来向他问这问那,一时间很乱,只得作罢。
香兰已经走出很远,王从周又骑马奔来。原来他在禹王台、繁塔寺两地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