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爱迪生传 作者:李其荣_2 >

第31部分

爱迪生传 作者:李其荣_2-第31部分

小说: 爱迪生传 作者:李其荣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懒汉。”

  正是由于这种“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顽强精神,爱迪生才能历尽艰难,信心百倍地坚持到底。

  这时他们所要探寻的材料之一就是钴。当3位地质学家在北卡罗来纳的夏洛特发现了钴以后,爱迪生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于是他带着儿子查尔斯和另外3位助手,分乘两辆怀特牌蒸汽车从奥兰治出发直奔夏洛特,那里没有旅店,他们就搭起了帐篷,这颇似30年前爱迪生观看日蚀的旅行。

  在电池推进市场之前,爱迪生解决了许多极其复杂的技术问题,其中最困难的就算是镍片的制作了。这种镍片只有两万五千分之一英寸厚。在爱迪生看来,薄度是电池成功的关键。制造出适用的薄片是一种技术上的成就。拜伦·范登比尔特曾叙述过爱迪生制作镍片的情景:

  “起重架吊着10只旋转的铜制滚筒,轮换着浸入铜——镍电镀池,每镀过一次就喷一遍水。5个小时中,这种轮换电镀共进行了125次。接着,就从滚筒上剥下250层0.0075英寸厚的铜镍合成物,然后把它切成1/16英寸见方,用化学液体溶去铜(先置入含有微量氧化剂的水化氨之中,再置入饱合硫酸镍溶液)。以此获得的薄片被冲洗干净,放在离心机上,由蒸气线圈烤干。这种膜片薄得可以飘在空中,一蒲式耳只重4.5磅,而镍的比重却是水的8.9倍。”

  着手研究的第10年,即1909年,爱迪生终于制成了一种相当理想的镍铁硷电池。到1910年,就投入了大规模生产。这种蓄电池的成绩的优良出乎他助手的意料,那时有一个助手说道:“秘密之鸟必须高…斗刹拍芴颖苣抢先说牧陨洹!*爱迪生的电池有许多用处。用薄镍片制成的蓄电池充一次电可使汽车走100英里,而一般铅蓄电池只能供走50英里。而且,这种电池也不会因过量充电或连续放置不用而损坏,寿命相当于铅电池的数倍。因此,在一段时间里,电车几乎要成为汽油车的主要竞争对手。

  镍铁电池对于潜艇之用,尤为特别适宜。这是爱迪生在试验之初未曾预料到的。当时军事家不完全深信潜艇能够助战,因此意见分岐。只是人们公认:艇一下沉后,实感设备不周。当艇浮时,由内燃机关推进之,艇内空气可使流通。在艇沉时,改由电动机推进,即无从得外方空气。须借钢筩内缩压纯空气以为援。更设复杂机械,以抽出艇内污浊空气,重新滤清和冷却,并增新鲜空气,然后送回,供人呼吸。但仍不能去除铅板硫酸电池的毒气。

  艇内电池生电流,供沉时鼓动电动机以转动推进车叶之用,又供附属电动机控制鱼雷以及驾驶、抽水诸需。当阳板发生氧,阴板发生氢,两种气泡升至电解物溶液顶,穿过电瓶的出气口而逸,各挟微量硫酸与俱。及泡破裂,或蒸发,而硫酸成烟雾。初生烟雾时,人没有什么感觉;当烟雾生多时,船员喉痛开始咳嗽,日久对肺心有损害。若遇咸水沾及电池,又生气,危害极大。此外附属费,维持费巨大。因此,须特制包铅墙以护房屋,及衬铅管以通气。此外尚多其他特别装置。

  镍铁电池不用敞露气门,而用有盖气门。须池内先加大压力,足以拥开该活瓣,始能从气泡外逸。即使外逸,氢氧化钾系极佳消毒剂,绝无可虞。但为潜艇专用起见,爱迪生又特加机件,使氢氧化钾完全脱离气泡,用时不用铅墙等保护物。虽经最严格的试验,也无意外,爱迪生认为电池必能持久。

  爱迪生式蓄电池也宜于无线电广播收音之用。但需另换特别装置。据说,寿命超过任何无线电蓄电池3至6倍。

  蓄电池还被用于火车、轮船,代替远离发电厂的电力,例如远离城镇的农场。

  蓄电池的确大有用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使用这种蓄电池。

  爱迪生的一个朋友曾经说道:“如果爱迪生的一生事业只在于蓄电池的试验,研究的工作,那么我们还是应该说他不仅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发明家而是一个大伟人的。”

  对直升机的研究

  早在1880年,《纽约先驱报》社长戈登·贝内特访问爱迪生时说道:“爱迪生先生,大家都说你是魔术师,但若想发明出使人飞上天空的东西可能还没有办法做到。”

  “未见得不可能,只是我太忙,抽不出时间研究而已。意大利的达文西在400年前就想到让人在天空飞行,甚至连设计图也画好了,我记得少年时代曾在图书馆看过,很像鸟的翅膀,当然很简陋。”

  “此后,就没有人研究吗?”

  “俄国人罗摩洛索夫研究过了,英国也有学者发表过飞行理论的论文。”

  “真的吗?那些我一点也不知道呢。”

  “不久的将来,人像鸟儿那样自由地飞翔天空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爱迪生与贝内特分手后,画出了一份设计图,相当于今天的直升机。采用两片螺旋桨,借助引爆纤维火药所生的反动力,使之快速转动。

  这架直升机交由机械工厂,马上就做好了。并且在研究所广场实验,当内装带状纤维火药的金属喷出管被引爆时,突然的强烈爆炸,毁坏了整个机体,破片擦过爱迪生身边,幸未受伤。

  所内同事们力劝爱迪生中止研究,但今天谁都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最进步的喷射机,正是利用爱迪生这项火药推进的原理呢!

  1885年,戈登·贝内特拿出1000美元,要他研究一下飞行运输的可能性。他说:“我制造了一种直升飞机,但不能使它轻到足以起飞的地步。我把股票行情接收机的纸条加工成强药棉,塞进引擎发动机的缸中,用火花点燃。可是飞机没走多远,我的助手却烧得够呛,我自己的头发也被烧焦了。”

  4年之后,他对一位巴黎记者说:“可以肯定,那些试图依靠气袋飞行的糊涂虫们纯属浪费时间,因为这条路子是走不通的。”必须设想飞机比空气重,问题是要找出一种使它腾空的办法。但这个方法的寻找并不容易。也许我将来会发现它。”

  美国的莱特兄弟(Wilbur Wright 1867—1912;Orville Wright 1871—1948),第一次试飞是在爱迪生失败的23年后1903年。

  爱迪生很快认识到莱特兄弟成功的重大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预见。他在1908年说:“不出5年,飞船将载着乘客飞越大洋。从时间上来说,这样的距离只需18个小时就够了,此种速度会使飞船商业化。到达北极,也只用40个小时。”不到一年,他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在10年之内,“人们就会利用飞行器运送邮件,当然也可以载人,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达到100英里是毫不奇怪的。”

  然而,他的这些细致入微的描绘,只是一种猜测。他对《纽约时报》记者继续说:“假如我造飞行器,我将利用几个倾斜平面的迅速转动来起飞,因为旋转平面会压缩飞机与地面间的空气,使之造成推力(这样飞机起飞时就像鸟)。然后,可用一只螺旋桨推动它向前飞行。”

  这种想象与现代垂直起落飞行的原理相差不算太远。










爱迪生传九 在大战的动荡岁月里






九 在大战的动荡岁月里

  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地寻找下去,并且试着创造它。我只希望把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样从中获得金钱。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军总长写信给爱迪生,希望他参加海军军备的改进工作,特别是在潜水艇方面。爱迪生被任命为海军顾问委员会委员长,后改任处长。1917年1月爱迪生辞去行政职务,专门研究海军防务达两年之久,其发现有:潜艇窃听器、水底巡灯、战舰稳定器、吸声器等器械,其中最著名的是潜艇窃听器。

  将科技应用于战争

  爱迪生在他的新型蓄电池终于有了完美的商业基础时,已经是60出头的人了。到1914年,爱迪生仍在辛勤地工作,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

  在睡眠方面,他适可而止。他从不需要长时间的睡眠,并且责怪其他人都睡得太久了。他认为:“凡是减少睡眠的人都会增加工作能力。其实,人根本没有睡觉的必要,将来的人会比现在的人睡得少,就像现在的人花在床上的时间比过去的人少一样。”

  在饮食方面,爱迪生对未熟的食品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这种食物带有伤寒菌,并且到了偏执的地步。他严格控制自己的食量,据说他“每天只吃3顿,每顿连食物里的水算在一起才5盎司。”他承认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需要增加该食量的一倍,但仍主张美国人应该将他们的饮食量减少2/3。对此,他解释说:“他们做的是3马力的活儿,可消耗的燃料足够驱动50马力的发动机。”1919年通过的禁酒令,他是支持者之一。不过,他自己也有节制地饮一些酒。

  此外,爱迪生还认为耳聋是自己的福气。他说:“走在百老汇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处的人那样平静。耳聋从来就是、而且现在也是我的福气。它使我免去了许多干扰和精神痛苦。我曾听人说:‘爱迪生没有神经。’我的神经不比任何人少,而且同样灵敏,但却不受外界干扰。”

  从这里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热情奔放,永远乐观的人。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在欧洲爆发了。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愤怒。6月28日,皇储的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的时候,塞尔维亚秘密的民族主义组织的成员,开枪打死了皇储夫妇。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内,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热爱和平的爱迪生不希望战争之火引到美国本土,他随时准备着应国家之召去为扑灭战火做点工作,不过,这位杰出发明家,对战争、战事等敏感的问题却表现出了无知可笑的一面。比如,他曾把世界大战的起因毫无根据地归罪于“犹太人”,他对一位记者说:犹太人指挥着德国的战争机器。他的这些话后来见诸报端,因而使爱迪生成为众矢之的。他的这种看法主要来源于他对德国情况的片面了解。爱迪生在战争爆发前的1912年去德国访问,那次访问他受到隆重的欢迎。也是通过这次访问,爱迪生看到了德国利用科研技术发挥了在工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爱迪生在归国后号召美国学习德国这种细致、精益求精的方法,特别是生产一种新产品时要想办法用生产过程中的辅料、配料、废料再生产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来,而不是统统扔掉副产品。对美国工业的直率批评给爱迪生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战争爆发后仍然到处讲述学习德国工业的先进的科学管理办法就更会遭至非议。我们从爱迪生下面一段话中便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位发明巨师在政治方面的天真和对犹太人所抱的偏见。比如,爱迪生对自己的一位朋友说过,一种发明如果实用到就是连犹太人也乐意掏腰包的话,这项发明才能算成功。实际上,爱迪生的这段话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对犹太人的一些善意的讽刺和佩服。爱迪生在新闻媒介中的频频表态,却又对德国境内发生的排犹太人情况的不了解,某种程度上使人们对这位享有崇高声誉的发明家有点失望。

  爱迪生思维敏捷,比其他人更早地感受到了1914年8月欧战将为自己的事业带来影响。他的工厂的某些原料是从英国进口的,而现在英国已将这些原料留在国内使用。当禁令公布时,英国正有一只装了10万镑石碳酸的船要开往美国,但这一来药品只好卸下。有些原料是从德国来的,由于英国的封锁政策,德国的出口也受到阻碍。

  欧战对爱迪生企业的第一次影响,是石碳酸(或称苯酚)供应方面的问题。爱迪生的唱机工厂平常每天使用1吨半的石碳酸,现在没有供应,不能制造唱片。问问各家化学药品公司,没有一家有货,工作只好停顿。化学药品公司说:“现在开始从事研究,要想石碳酸上市最少还得等到一年以后,而且谁也没有把握。”

  爱迪生准备自己制造石碳酸。其原因之一是他不想使自己的唱片厂停产;另一方面,对专家们的武断——也许在美国根本无法生产石碳酸,即使能够生产,成本也将十分昂贵,而且用不上几个月的功夫,工厂就得停产——爱迪生颇不服气。

  于是,爱迪生立刻动手把蓄电池用的镍工厂一部分改装为石碳酸制造工厂。那时大家只知道石碳酸是从石炭提炼出来的焦油,再进行蒸馏制成,谁也不明白详细的方法和设备。爱迪生仔细研究了五、六种生产合成石碳酸的方法,最后将其选择范围缩小到两种,又亲自将两种方法拿到实验室试验,结果选定了硫酸工艺。接着,他与化学剂制造商协商,问他们是否愿意建造石碳酸厂,为他提供原料,如果愿意,将在何时供货。这些制造商非常谨慎,因为建造这样的工程并无前例可循。爱迪生一再表示,不会出现问题,一上马就能成功,没有发生故障的可能。一家厂商表示可以在6个月内供货,一般的厂家表示要用七个月、八个月、甚至九个月的时间才能实现。

  为了争取时间,爱迪生亲自动手干起来,他聘请了40名化学家和绘图员,把这些人分成三级,每组工作8小时,而他自己则吃住在实验室。爱迪生不分昼夜地工作,困了就在自己的这张只两英尺宽,长度不足伸直腿的办公桌上睡一、两个小时。有一天半夜,一位工程师来找他,让他到工地解决一项机器安装的问题。爱迪生摸黑从办公桌上爬起来,匆匆拿起帽子,戴在头上。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