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佃户+番外 作者:苏域(晋江vip2014-12-03完结)-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魏不再说话,迎春也困了,挨着初五头一点一点的,初五把她的头往膝盖上按了按。迎春便顺势躺在了初五的腿上,初五又把被巾拉了拉,让迎春的腿也盖上布巾。她们今天都是穿了唯一的一双布鞋出来的,双脚上倒不觉得冷。
☆、第22章 佃户(二十二)
牛车滴答滴答的走在路上,往杨柳镇的路平整,不算颠簸。因为今天是镇上的圩日,人们起早赶集,路上也见着有几辆同样在赶路的牛车,和挑了担子走在路上的行人,想是赶早去摆摊的摊贩。
天刚大亮的时候她们的牛车就进了杨柳镇,杨柳镇不比上云县,有那城墙围起来,进城的路口还有人看守。杨柳镇进镇的路口多,有路就能进去,她们是从西边进去的,那里靠近温地主家。
进了镇,所见的都跟村子乡下不一样了,房屋街道都是宽敞整齐。她们进去的那片地方基本住的都是有钱人家和他们的仆人,房屋从院墙外头看着都觉得气派。因为是大早上,她们的牛车经过那些大户的时候,也见着几个家丁打扮的仆人在洒水扫扫地呢。
“这里就是温地主家了,你们在这里下了,我把车赶磨坊去,下午时候在东边的路口等你们。”老魏放下她们,便把车赶出了巷子,去磨糯米粉去了。
老魏车上拉的糯米粉是村里几户人家托了他拉到镇上磨坊去磨的。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这些过年要用的东西。她们这地方大年初一是要做了汤圆供神,也要煮汤圆吃的,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镇上的磨坊因为碾盘细,出来的米粉也细腻,村里有闲钱又讲究些的人家便会到镇上的磨坊来磨米粉。初五家没那个闲钱,她娘准备在村里借了石磨自己磨。
初五她们下来的地方是个小巷子,应该是温家的角门。她们这样的人是不能上人家大门去的,大户人家的大门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走,平日大门开门的时间都很少。大户人家的丫鬟婆子、主子媳妇的要出去基本都是从角门出去的。初五现下在的地方应就是一处角门,站在门外也能听见内里的忙碌,只不知这角门通往的是个什么地方。
杨氏上前去敲门,没一会儿就出来了个十一二岁的丫头。开了个门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大清早来找谁的?”
“姑娘,我们听说大奶奶在找泥鳅和黄鳝,找了些来,你看是不是跟你家大奶奶说说?”下了牛车,杨氏便又把满福背上了背。此时她提着小水桶,揭了上面的小盖子把水桶里的泥鳅和黄鳝给来人看。
“多大点事,还要麻烦我们奶奶,你等着吧,我把厨房的王大娘给你找来。”那丫头见了桶里的泥鳅和黄鳝,知道真是来卖东西的,说了两句,便又进去了。
那丫头进去时候没把门给关上,留了条巴掌大的缝。初五站在外头往里看去,就见那院子里一口大水井,水井边上两十三四岁的丫头。一个穿着淡粉色的绣梅花石榴裙,一个穿着嫩黄色的绣百合百褶裙,两人正在洗菜。
“听说今早那人又被奶奶教训了!”粉衣丫头说着伸出了四根手指,在那黄衣丫头面前晃了晃,笑得一脸幸灾乐祸的道。
“哼!真以为上了爷的床就是主子了!哪天赶了出去才是好呢!”黄衣丫头冷笑一声,道。
“要我说留着她给咱奶奶解闷的好,也给那些不长眼的看看,主子的床是这么好爬的?她也不过乡下穷旮旯里来的丫头,到了我们面前还充主子,指手画脚的,刚来就把麝香给打了!哼,如今倒看看她是怎么个得意法儿!”粉衣丫头幸灾乐祸的道。
“别说了,王大娘来了!”黄衣丫头朝那粉衣丫头努了努嘴,小声提醒。那粉衣丫头听了,也不再说话,只埋头洗菜。
初五本不知道她们说的是谁,但后来听说到什么乡下穷旮旯来的也充主子,又想到那天洗冬衣的时候七婶方氏过来和她娘说的话,便知道这两个丫头说的正是张寡妇的女儿张小霜呢!
听她们的话,张小霜在这里过得很不好,其实初五不用听说这些也能猜到张小霜的日子不好过。大户人家锦衣玉食,但日子也不是这么好过的,后院里的阴谋阳谋,明争暗斗,那是没有刀光剑影的修罗场。前世的初五在某朝的宫廷剧看多了,也知道个大概。只再不好也是张小霜和张寡妇自个选的路,她这个跟她们搭不上半毛钱关系的人也做不了什么。
“是你要买泥鳅和黄鳝?”王大娘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妇女,人生的矮胖。水桶腰上正围着条藏青色的围裙,圆脸蛋,但看着却并不和善。
“是的,听说大奶奶在找这两样东西,小妇人便提了些来。”杨氏把小水桶往王大娘跟前提了提。
王大娘伸手进去捞了两把,见里面都是活生生的泥鳅和五条黄鳝,便抽出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道:“这些我们都要了,小红去账上提八十个钱来。”
那开门的叫小红的丫头应了声,便去了。王大娘提了小水桶进去,没多会儿那叫小红的丫头提了小木桶,手里拿着一串用绳子穿好的铜钱出来了,“这里是一百个钱,多的二十个钱是大奶奶赏的,让再有了泥鳅和鳝鱼都往我们这边送。”
原来这丫头去提钱的时候,路上正好遇上了来厨房的准备亲自做糕点的大奶奶。大奶奶知道了有人送来了泥鳅和鳝鱼,便让多赏了二十个钱。
冬天水冻天寒的,泥鳅和黄鳝都藏在洞里,要找它们可不容易。那大奶奶想是要经常给大小姐吃这两样补身体,这才拿了钱赏她们的。
杨氏笑着应下,收了钱,便提上小木桶,带着初五姐妹三人出了小巷子。
出得巷子,杨氏摸摸身前兜里的一百个钱,很是高兴。她没想到几斤水沟里常见的泥鳅就买了这么多钱,着实有些惊喜。初五、迎春和立夏都是很高兴的,她们都去抓泥鳅了,这些钱也是她们挣来的,小小年纪的孩子觉得自己给家里做了有用的事,又是得意又是自豪。
初五高兴也多了一样,她想着乡下人的池塘里多是不养泥鳅和黄鳝的,她可以考虑养这两样来赚钱。泥鳅和黄鳝营养又不贵,老人孩子都是能吃的。只是现在需要钱,养泥鳅和黄鳝也只能等过了冬开春时候再提了。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回去的时候多摸些泥鳅,等下次再来卖给温家。
杨氏领着她们,左拐右拐的出了巷子。天色现在已经大亮,应该是上午八点左右。街上摊贩都摆好了摊子,也有像她们一样路远的早早来赶集了,街上此时也热闹。
杨氏带着她们选了个路边的粥粉摊子坐下,“老板来三碗豆浆,再要三个包子。”杨氏坐下向那在摊后忙碌的老板娘道,便又转头问了问初五几个,道:“包子你们要什么馅儿的?”
“我要肉馅儿的!”迎春第一个报了出来。
“我也是我也是!”立夏也跟着喊道。
“娘,我不饿,不吃包子了,豆浆也不用的。我就跟立夏一起喝,她一个人喝不完,娘你饿了就吃吧。”初五知道她娘是见她们姐妹几个辛苦赚了钱,要犒劳她们呢。不然她们是带了煮红薯出来的,也不会来这里花那些钱吃包子喝豆浆。
“老板娘,包子要三个肉馅的。好不容易来一回镇上,吃个包子也没什么的,何况你们刚还挣了钱的。”杨氏跟老板娘说了一声,便又转头来对初五说道。
初五知道拗不过她娘,也就不再推辞,坐着等包子端上来。
没一会儿老板娘就用一个托盘把她们这一桌点的东西都端过来了。三个大人巴掌大的白白胖胖的软乎乎的肉包子,三碗淡奶黄色的豆浆,都冒着热气。大冬天的能吃上一个热包子喝上一口热豆浆,对如今的初五来说也是一种奢侈。
包子刚上桌,迎春和立夏便一人抓了一个,也不顾包子刚出锅热着呢。立夏还小,拿上手便咬了一大口,里面的肉汤把她烫了个正着,她张开了嘴呼呼的换着气,却舍不得把包子吐出来,一桌子人见她那滑稽的模样都笑了。
因为是早饭时间,有不少人来喝粥吃包子的,见了立夏这模样都觉好笑。只立夏毕竟小,不懂事,别人笑她她也不管,只顾着手里的肉包子。
迎春拿了肉包子倒没急着吃,而是把包子掰了两瓣,递了一半给杨氏,“娘,你也吃。”
杨氏很欣慰,五岁的二女儿也懂事了,不但帮助家里看满福,还会跟着初五一起出去摸泥鳅,换钱给家里了。
那边吃了两口包子的立夏见了姐姐这样,便也把咬了两口的肉包子往杨氏面前递,“娘,也吃我的包子。”
初五接了迎春递出的半个肉包子,把碗里最后的一个肉包拿了塞到杨氏手上,道:“娘,我跟迎春吃一个,你把这个吃了吧。”她们几个出来的时候是吃过了的,这会儿并不会饿,只不过是杨氏想让她们解解馋,暖暖身子,并犒劳她们辛苦抓泥鳅,才带了她们来吃包子喝豆浆的。
“嗯,我和姐姐吃一个,娘你吃那个吧。”迎春真的是懂事了,懂得心疼娘亲了。
“嗯嗯,娘也吃我的,也吃我这个!”立夏见两个姐姐就吃一个包子,虽然她舍不得,但给娘亲吃她也是很愿意的,伸了她的包子到她娘面前道。
杨氏看着三个懂事的女儿,很欣慰。她当年生了三胎都还是女孩子,家里情况也不好,那时候她婆婆就想把迎春和立夏两个孩子送人,她不愿意,顶着婆婆的白眼和责骂才把迎春和立夏给留了下来。这会儿她看着这两个懂事的女儿,很是高兴她没有让步,把她两送了人。
最后杨氏掰了包子,把里面的肉馅捏了出来,侧着身一点点喂给了身后的满福。初五和迎春分吃了一个包子,又把那碗豆浆给喝了。
三碗豆浆老板娘算了一文半的钱,跟三个包子一起刚好三文钱。杨氏付过帐便带着初五三姐妹去了绣坊。
☆、第23章 佃户(二十三)
她们去的荣兰绣坊,是镇上唯一的一家绣坊。大户点的人家基本都有针线上的人,她们的东西也很少有用到绣坊绣娘的时候,所以荣兰绣坊大多做的都是些散活,今天东家一个帕子明天西家一张裙幅的。
但着荣兰绣坊里有两个手艺不错的绣娘,倒是给绣坊招了不少生意,那些个大户人家针线上要求得精细些的也有给了绣坊做的。
荣兰绣坊前头是铺子,后院里就是绣娘们上工的地方。杨氏一行到绣坊的时候,绣坊已经开了门,里面荣兰坊掌柜的严氏正在指挥了伙计把柜台和绣品上的灰尘打扫干净呢。
“这位嫂子要些什么?”严氏见了杨氏等人进来,热情的招呼道。
严氏是个年轻的媳妇,穿着绣青竹缎子石榴裙,一张略有些胖的鹅蛋脸。挽着简单的螺髻,簪了一根梅花银簪子,看这模样只会比杨氏年轻个两三岁。
“我。。。。。。。我是听说这里有绣活外放,便来看看。”杨氏以前没接过绣活,见了这绣坊的掌柜,说话有些个胆怯。
“这样啊,那嫂子可有带了以往的绣品来?”严氏听了杨氏的话,便按规矩提出要看绣活。
杨氏虽然没有接过绣活但也知道绣坊上的规矩,要想接绣品是要先看过绣活的,要是绣活不好,绣坊也不会把活计给她。杨氏抽出随身带的棉布帕子,上面是她这两天刚绣上去的一对双飞燕的绣样,本就是准备好了拿给绣坊人看的。
杨氏对自个的绣活功夫还是很有些信心的,她外婆还年轻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县里绣坊的绣娘,绣活很不错。她娘得了外婆的真传,她做姑娘时候也是跟她娘学的绣活,学得还是不错的。
果然,严氏接了帕子一看,上面两只燕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帕子一角绣上去的桃花也是鲜艳可爱,针脚老练,竟是比她绣坊里两个招牌绣娘的手艺不差几分的,便道:“嫂子这绣活却也精致,我这里整好有一副被面和枕套,你要不要领了去做?工钱是半吊,要在月底前做好。时间是赶了点,嫂子觉得怎样?”
杨氏听了,一套被面和两个枕套,有半吊钱,时间虽赶了点,但如今地里没了活计,这些活也能赶得出来,便点了头,“时间虽赶了些,但也不是不能绣出来,只不知要个什么样子的?”
严氏见杨氏接了活计,便笑着道:“因着是成亲的用品,一律的绣了鸳鸯戏水的来就好。”严氏转身,在身后取了一个篮子出来放在柜台上,复又道问:“嫂子是哪里人?怎的有这个手艺以前没见过你来?”
杨氏知道这是绣坊的规矩,要问清楚拿绣活的人住哪里,怕的就是拿了东西跑了,再找不到地方寻人。照例来绣坊接绣品的都是有熟人介绍了来的,杨氏二弟妹姚氏虽然也是常在荣兰绣坊领绣品回去做的,杨氏就是不想求她介绍她来,才自己跑了来的。
“家住在牛头村,当家的叫刘长生。这不冬天了,地里的活计都忙完了,做些绣活也能有些进项。”杨氏随手摸出刚得的那一百钱,放在柜台上,又道:“不知道押金是多少,身上只带了这些个,您看?”
“嗨,没事,这些就够的。等下回你交了绣品,连带绣工钱,我一并给你。”严氏拿出篮子里的素面被子,并两个枕套,当着杨氏的面查看了一番。并没有发现破了烂了的地方,便重又把东西叠好放入篮子,照例收起杨氏递来的押金,记录在帐。
“嗯,那我们就先走了,这个月二十九我再来,那时候交绣品。”杨氏拿起篮子,道。
“嗯,嫂子慢走。”严氏笑笑,在柜台后目送杨氏等人离开。
初五怕看不住两个妹妹,让她们随便动了绣坊里的绣品,便跟迎春立夏在门口等着的。见杨氏出来,娘几个便往东边去。
如今离得跟老魏约定的时候还早,杨氏便带着初五等人,一路往东边路口逛去。
乡下小镇并没有电视里演的那些耍杂的,街边店铺倒是不少,但更多的还是挑了担子来摆摊的摊贩,摊贩买的多是些簪子头绳布匹的。迎春和立夏跑在前头,这个看看那个摸摸,很是高兴。走到一处买头绳的地方,迎春就停下了,她知道家里买不起头花,但她想要根新的头绳。
迎春站在了头绳摊子前,拿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