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中华外史 >

第86部分

中华外史-第86部分

小说: 中华外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圣彼得堡先前准备了充足的粮食,但能否挨过这个夏天,亚历山大还是吃不准,这还要建立在中国军队不发动进攻的基础上。
  “巴克莱,你对目前的局面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们能否保住圣彼得堡,我的意思是答应中国人的一切条件,只要他们给我们留下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无比绝望的说出这番话,在亚历山大看来,就是保住圣彼得堡都是一个胜利,毕竟以前的俄罗斯也只是一个小公国。只要中国人答应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就是献上自己所有的财富,他都愿意!
  听到自己的皇帝问自己,巴克莱无奈的抬起头。“陛下,以目前的形式来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以目前的形式来看,中国人迟早会攻占圣彼得堡,到那一天,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俄罗斯了。现在,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快离开这个地方!城西面的港口中还有一艘船,我们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陛下”!
  听了巴克莱的回答,亚历山大陷入深深的沉默中,他知道,这确实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就在亚历山大决定是否要从海上撤离时,传来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中国的舰队出现在圣彼得堡的港口,那艘唯一的商船已经被中国人俘获。当听到这个消息后,亚历山大一屁股坐到地上,半天才爬起来。但求生的希望使亚历山大决定从陆上寻找出路。
  1813年5月16日,被围困多日的圣彼得堡忽然城门大开,无数俄罗斯人从四面八方涌出圣彼得堡,而亚历山大和他从三万残兵中挑选出的五千精兵则从北门冲出,让亚历山大吃惊的是,他们并没有遇上强大的阻击,两天后,亚历山大和他剩余的两千多名多士兵一起涌入瑞典王国,自此,中国军队占领俄罗斯全境,紧接着,迁出俄罗斯人和移民中国人到俄罗斯的计划快速开展起来。
  亚历山大在逃到芬兰,然后进入瑞典,受到瑞典国王的热情接待,但这也为朱涛找到了一个打击瑞典的绝佳借口,6月初,在朱涛的授意下,第二方面军挟胜利之威,开始对芬兰和瑞典发动全面战争。作为北欧强国的瑞典在抵抗第二方面军的战斗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非凡的抵抗能力,短短两个月后,芬兰和瑞典全境陷落,接着,丹麦挪威王国也被占领,等待他们的将是第二个俄罗斯的命运。而后,朱涛又把打击目标放在普鲁士和华沙大公国身上,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灭亡!于是,到1813年10月,整个俄罗斯、北三国、普鲁士王国和华沙大公国被全部占领,中法之间只剩下一个莱茵同盟作为缓冲地。到此,中国在欧洲的扩张告一段落,在朱涛的安排下,中国外交部开始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从最大努力上分化以法国为首的正在形成的欧洲同盟。因为根据各种情报显示,到1813年,拿破仑通过各种努力已经组建起一支二十余万人的新军部队,加上原来从俄罗斯撤回的军队,整个法国的军事力量又达到战前水平,如果法国利用这股力量联合欧洲其他国家,那么将为朱涛以后的战略部署带来极大不便。而中国军队暂时停止扩张计划,并宣布和欧洲各国和平共处,也给正在形成的反中同盟浇了一瓢冷水,使逐渐淡化的法国称霸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矛盾又显现出来。
  为从整体上分化整个欧洲,朱涛决定两面着手。一方面,朱涛利用莱茵同盟和法国固有的敌对关系,为表示出热忱,朱涛答应帮助他们组建一个以巴伐利亚为主体的国家,并同时支持他们对莱茵河以西被占领土的要求。除了以上政治承诺外,朱涛还让第二方面军把缴获的许多武器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整个同盟,以帮助他们尽快组建部队。对于朱涛的这个建议,让整个莱茵同盟都非常高兴,因为这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毕竟法国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今,自从中国人介入欧洲以后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让整个莱茵同盟相信,自己要是靠上这棵大树,那么法国人的侵略将可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再需要组建任何强大的同盟共同对付法国人。更可喜的是,也许中国人和当年来欧洲掠夺的蒙古人一样,他们只是在短暂的停留,一旦中国人离开欧洲,那么一个强大的莱茵同盟将获得巨大的利益!在另一方面,为消除奥皇担心自己被中国人吞并的顾虑,中国和奥地利签署和平条约,为让奥地利看到中国的诚意,朱涛暗地支持奥地利对伊利里亚的领土要求,还支持奥地利对奥斯曼发动战争,以夺取以前被占领土。同时,第二方面军和二个骑兵部队在西征途中缴获的大量军事物质也成为朱涛推销的对象,虽然价格不高,但数量庞大。通过给莱茵同盟和奥地利推销武器所获得的财富并不少于战争缴获!
  此时的欧洲由于中国人的强势介入,整个历史进程已经完全改变,第六次反法同盟没有形成,这一切加上朱涛的外交安排,到1813年12月,莱茵同盟国正式成立,并组建起一支二十余万人的大军,和法国人沿莱茵河开始对峙。而奥地利在中国的支持下,顺利占领伊利里亚,其军队开始在和奥斯曼的边境线上开始擦枪走火,并随时都有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
  对于中国人暗中捣鬼,拿破仑并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前面小小的莱茵同盟国在自己的将近四十万大军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前提是自己愿意。对于拿破仑是否愿意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一直把权势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拿破仑当然愿意去征服整个同盟。如果自己征服了这个同盟,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更重要的是,在征服这个同盟后,就可以凭借这个同盟和中国人对抗!对于中国人在欧洲的打算,拿破仑看得很清楚,在拿破仑眼中,目前中国只是暂时停止脚步,他们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可笑的是莱茵同盟和奥地利人居然相信中国人鬼话。现在,中国人挑起莱茵同盟和自己的矛盾,以及奥地利和奥斯曼的矛盾,只不过是想让欧洲人窝里斗,一旦中国人完成下一次战争准备,到那时,整个欧洲人都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和法国人一样,英国人坎宁对于中国人的目的也很清楚,虽然法国人是自己的老敌人,但现在如果法国被中国人占领,那么接下来的将是西班牙和英国。为让自己的国家多一点准备的时间,坎宁决定命令在西班牙的英军停止袭击法国人,使法国人可以停出手来全心投入到对抗中国人的阴谋中。毕竟,以现在英国的实力来看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对抗中国人前进的脚步。
  和法国人英国人有所不同,刚刚当上皇帝没几年的奥斯曼皇帝马赫穆德二世虽然也知道中国人还不会停止扩张的步伐,但对于中国人进攻自己这个念头马赫穆德二世并不放在心上,毕竟自己也是中国人的半个盟友,唯一让马赫穆德二世有些担心的是奥地利准备向南扩展的念头。不过,马赫穆德二世仔细一想,在前几次战争都没有遭受到多少破坏的奥斯曼面对奥地利的疯狂扩张计划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只要好好利用自己手中的军队,加上中国人提供的火枪和子弹,对付拥兵十五万的奥地利人并不在话下。
  由于欧洲各国打算不同,到1814年初,一场混战再次在伤痕累累的欧洲大陆上开始燃烧。1月5日,法国人借口莱茵同盟脱离自己私自成立国家为名,出兵四十万,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莱比锡,一路进攻慕尼黑,这比原时空整整推迟了半年!而在多瑙河,奥地利和奥斯曼的全面战火终于点燃,双方在中国人的支持下一起投入几十万大军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撕杀,一时间,炮弹横飞……

  第一百一十五章 法兰西

  当时间进入1814年时,经过多年的征战法国的国力大为损伤,虽然此时拿破仑还是组建起四十万人的庞大部队,但法国的总人口已经不足1200万(1814年,整个法国的人口还不足世界的1/70),面对四十万大军的庞大补给,法国的各种战争物质非常匮乏,其中以马匹的缺少最为严重。但拿破仑还是将新的大军又分为两个军团,一为‘美因军团’,为主力军团,由拿破仑亲自指挥。另一个为‘易北军团’,归欧仁指挥。两个军团每个军团二十万人,被分成11个军。按照拿破仑的打算,他的两支军团将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莱比锡,一路进攻慕尼黑。在拿破仑看来,只要占领了这两个地方,就控制了整个同盟国,到那时,利用同盟国庞大的资源和人力去征服奥地利,然后再和中国人决战。
  其实,就拿破仑的打算来说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此时的莱茵同盟国由于从俄罗斯、北欧三国、普鲁士和华沙涌来的大量难民,使整个同盟国的人口一下子超过两千万!而这些难民中不乏身缠万贯的王公贵族和大地主商人,他们的到来不仅增加了整个同盟国的实力,也以下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力量平衡。虽然它只拥有一支刚组建起的二十万军队,但其身后强大的财力与物力已经预示着战争的结果成为未知。
  按照拿破仑的安排,他自己带领‘美因军团’直接去攻占莱比锡,为顺利攻下莱比锡,二十万大军中还包括一支三万人的骑兵以及六百门大炮。由于拿破仑在东征途中丢失了绝大部分从中国购买的大炮,现在这六百门大炮都是法国自己建造的,其性能远在中国火炮之下。拿破仑在这样强大兵力的豪言中,兵分三路,组成自己常用的营方阵,以对付来自任何方向的敌军攻击。然而,‘美因军团’自从进入同盟国境内后,进展得十分顺利,只受到过小规模的抵抗,当拿破仑和其大军到达距离莱比锡十公里的西南部时,拿破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同盟国人在这里修筑了一条长达五十公里的步兵和炮兵相结合的防线,把整个莱比锡团团围住,同时又以西部的兵力最为集中。
  原来,同盟国人在知道拿破仑进攻的消息后,决定以莱比锡为依托,利用从中国人手中购买的上千门缴获大炮构筑一个坚固的防线,这些大炮有很多是拿破仑丢在撤退途中购买的中国大炮。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大炮成功阻止住拿破仑的进攻,甚至搞掉拿破仑耐以生存的炮兵,再利用埋伏在莱比锡西面二十公里处的五万大军对攻占莱比锡失败的法军进行前后夹击,胜利的天平很可能会向同盟倾斜。
  当拿破仑看到同盟国人要和自己在莱比锡决定时,拿破仑高兴起来,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在拿破仑眼中,无论同盟国人的大炮数量再多,也抵抗不住自己士兵的进攻。于是,在稍微休整后,拿破仑就迫不及待的命令自己部下的六个军一起发动进攻。拿破仑亲至战场,骑着马,冒着枪林弹雨指挥。
  但战争一直持续到下午,法军也没有多少进展,拿破仑不得不再投入两个军从侧翼进攻同盟国的阵地。但由于同盟国士兵在这长达五十公里,纵深超过五公里的防线上构筑了大量炮兵阵地,这些阵地上架设的大炮其射程有些远在法军大炮之外,除了这些大炮,同盟国人还修建了大量防骑兵壕,使法军只能逐地逐地的去攻占每一个阵地。而且每攻占一个阵地,法军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些阵地甚至要来回攻占好几次。战斗进行到傍晚,仍未分胜负。这时法军已损失了2万多人,剩下的军队也都精疲力尽,于是,双方在战场上宿营休息。
  第二天一早,双方拉开架势又继续战斗。就这样,双方在距离莱比锡十公里的阵地上展开一场为期一个星期的拉锯战,直到拿破仑把11个军全部投入战场,战争的形式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法军的伤亡已经超过十万人,这样的伤亡让拿破仑不可接受!
  更让拿破仑气愤的是,欧仁指挥的‘易北军团’也在进攻慕尼黑的战斗中也受挫。虽然整个同盟国在慕尼黑只有八万人,但也同样构筑了漫长的步炮阵地,使得‘易北军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对于这样的战况,拿破仑实在弄不明白,其战后,一个研究这场战争的中国人给出了这样的理由。“如果说同盟国的财力和大炮是决定这两场会战的一个因数外,那么法军革命的号角更让莱茵同盟的贵族担心,使得他们不得不拼死保住自己这一块净土。”
  对于这样的解释,拿破仑是不可能接受的,在他看来,自己输就输在大炮的射程上,要是自己的部队也装备同样性能优良的中国大炮,那么攻占莱比锡和慕尼黑将轻而易举!然而,实现就是现实,经过一个月的苦战,拿破仑和他的四十万大军在伤亡超过三十万人后不得不开始撤离同盟国,而此时,其兵力已经达到三十万的同盟国顺势发动反击,迪罗克元帅在撤退中阵亡,使拿破仑倍受打击。面对拿破仑的失败,他的亲妹夫那不勒斯国王缪拉也开始背叛他,西班牙人拒绝英国人停战的建议,在西班牙,他的哥哥西班牙国王约瑟夫已被西班牙起义者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法军在荷兰的权力也在开始动摇。更让拿破仑郁闷的是,法国国内到处是一片反对战争的呼声。
  1814年2月初,只有两万多的法军撤退到法国东部边境,而跟随在他们身后的几十万同盟国军队开始越过莱茵河,并把炮弹射向法国的大地。虽然这个时候拿破仑想到谈判,但他给出的条件让整个同盟国都不可接受。于是,三十万同盟国大军兵分三路全部渡过莱茵河开始向巴黎进军,拿破仑迅速组建起一支十万人的新军,这些新军大部分是些乳臭未干的孩子。2月18日,同盟国的中路大军在法军的集中地夏龙和法军进行决战,由于法军在战前准备非常不充分,虽然在战争中他们异常勇敢,拿破仑的指挥也非常高明,但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同盟国军队涌向这里,十万新组建的法军几乎全军覆没,同盟国也付出伤亡8万余人的代价!拿破仑在其卫兵的保护下逃跑。
  同盟军在攻占夏龙后,又马不停蹄的挥兵巴黎,3月10日,十万同盟军开始对巴黎发动进攻,巴黎守军经过几个小时的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于下午5时宣布投降。而在枫丹白露的拿破仑在得知巴黎郊区发生了战斗,马尔蒙元帅同敌人进行了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