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全传-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实权人物,且也正在窥视国民党的最高统治地位,伺机企图据为己有。
孔祥熙的此时归来赴穗,可以说正属适时。他平素一向自诩的“做大官”飞黄腾达的绝佳机遇,终于摆在了他的面前。由于和孙中山先生的特殊亲属关系,以及中山先生葬事过程中孔祥熙的出色贡献及由此而来的巨大声望,正应发迹之初的蒋介石所急需,所以两个人一拍即合。孔祥熙于是便不再犹豫,正式投靠了彼时正冉冉上升的民国新权贵蒋介石。自然,其整个的许身投靠过程,亦少不了孔夫人宋蔼龄背后的一手策划和怂恿。
却说那蒋介石,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出走江湖之后方改名为介石,字中正。1887年10月引日,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县溪口镇一个平常的商人家庭。
浙江奉化的溪口镇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小镇,位于四明山的南麓,距宁波市仅几十公里,距奉化约15公里。是通往新昌、坪县、余姚以及郊县的交通要地,亦是附近几个乡镇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此地四周群山怀抱,九曲剡溪绕山而至,景色秀丽,风光磁妮,显然一个人杰地灵的不凡之处。相传当年的溪口有十大景致,如奎阁凌霄、武储浪暖、平沙芳草、碧潭观鱼、松林晓莺、溪船夜掉、锦溪秋月、雪峰晚照、屏山雪雾、南园早梅等等。而蒋氏的祖宅,就坐落在溪口镇那条长不足数里的街上。
根据《武岭蒋氏家谱》所记载,蒋介石的祖先可以上溯至五代时期后梁国的“摩诃居士”算起。所谓“摩诃居士”本名蒋宗霸,字必大。据说此人心地慈善,行为温谨,口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所以乡人都称他为蒋摩诃。蒋摩河在宁波小盘山上结庐而居,潜心佛事,自称“摩诃居士”。
蒋宗霸一支向下传承,至蒋浚明一代,才迁至奉化禽孝乡三岭。蒋浚明生前最高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这即使在蒋氏家族以后的子孙中也是最为显赫的,所以蒋家们堂的祖宗牌位就是从蒋浚明供起的。
到了蒋家第十六代传人蒋仕杰时,举家由奉化禽孝乡三岭迁至武岭,世世代代皆以务农为本,此后300年间,再没有一个人外出做官。待到了蒋家的第二十六代传人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时,开始弃农经商。
根据《蒋氏宗谱》记载,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又有称蒋玉表,“清嘉庆十九年甲戌十一月二十日子时生,光绪二十年甲午十月二十四日午时卒”。蒋斯千有两个儿子,长子世昭过继给其兄,次子肃庵,即蒋介石的父亲,又有称蒋肇聪。蒋斯千在溪口镇上开设了一家以经营盐、酒、石灰为主的店铺,称“王泰盐铺”,主要面向雪窦山地区的乡村山民,生意颇好。
蒋肃庵22岁那年,蒋斯千将店铺传给儿子经营。由于肃庵的头脑灵活,精明能干,经营有方,王泰盐铺的生意日亦兴隆,家业小康。设于溪口中街的店铺颇具规模。除盐铺之外,蒋家尚有薄田30多亩,成为当地十甲户之一。
蒋肃庵前后共娶过三位妻室。元配徐氏,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卒子光绪八年二月。继配孙氏,生于咸丰五年六月,卒于光绪十二年十月。蒋肃庵的第三位夫人王氏,也就是蒋介石的生母,生于同治三年十一月,卒于民国十年(1922年)六月。
这位王氏夫人名采玉,是与奉化毗邻的峰县葛溪人。据《王氏宗谱》记载,王采玉的祖父王毓庆,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卒于清咸丰六年十月,为清朝的迪功郎,生三子二女,长子王有则就是王采玉的父亲。
王采玉是王有则继室所生之女,自幼聪明伶俐,袭承父教,稍识文字,精于女红。她的祖父王毓庆在世时,曾做过山货生意,为王家积下了一些产业。到了王采玉父亲时,由于王有则不事生产,家道中落,祖业已难以维持家用,常常人不敷出。为贴补家用,王采玉拼命作活,帮人缝缝补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18岁那年,王采玉由父母作主,嫁给溪口曹家田俞某为妻,曾育一子,少而夭折。不久丈夫俞某染病身死,王采五年纪轻轻便夭子丧夫,精神倍受刺激。
适逢父亲王有则病故,王采玉回家奔丧,目睹母亲中年孀居,又想到自己年轻轻的便作了未亡人,不禁悲从中来,无限辛酸。从此,王采玉心灰意懒,萌发了适人空门的念头。
王采玉的决定得到了一心向佛的母亲的支持,于是王采玉带发修行,遣人空门。王采工人庵以后,一方面拜佛念经,一方面种菜植瓜,粗茶淡饭日子到过得平淡而安稳。
但是,此时的王采玉毕竟是个年轻貌美的少妇,虽然丧夫寡居,遁入空门,但长此已往却并非一件妥事。当时许多人纷纷劝其趁年纪尚轻,早早改嫁他人为是。又有一相面人说王采玉生就一副福贵之相,日后必会母以子贵,光耀非凡。闻听人言,王采玉不禁思绪纷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溪口的蒋肃庵两年之间,连续丧妻,所造一双儿女年龄尚幼,家中无人照料意欲再娶。恰巧,玉泰盐铺的帐房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知道了东家的想法之后就回葛溪找王采王母女说合此事。
1886年6月,23岁的王采玉还俗再嫁到溪口,作了45岁的蒋肃庵的第三房继室,并当上了玉泰盐铺的老板娘。
王采玉婚后第二年也就是1887年,顺利地产下一个小男孩,取名瑞元,此即后来的蒋介石。按《蒋氏宗谱》排列,蒋介石为周字辈,故又名周泰,又有志清、中正名。继蒋介石之后,母亲王采工又接连生下瑞莲、瑞菊、瑞青,共二男二女。加上蒋肃庵元配徐氏所生一男一女,组成了一个老少三代的大家庭。
转眼近10年过去了,不幸的命运再次向王采玉接踵袭来,首先是一向疼爱蒋介石的公公蒋斯千以八旬高龄撒手人寰。次年(1895)丈夫蒋肃庵又身染时疫,抛下店铺和年轻的妻子,还有年幼的儿女一命呜呼。是年王采玉32岁,蒋介石年仅9岁。
在父亲去世后没有几年的时间里,蒋介石的小妹妹瑞菊、幼弟瑞青相继夭折,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又提出了分家另居的要求。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落在王采玉母子的头上。分家以后,蒋介卿分得玉泰盐铺全部资产及房屋,而王采玉母子仅分得所居祖宅、20几亩薄田和一片竹山。母子靠这份产业相依相傍,艰难渡日。在经历过家庭的不幸变故之后,王采玉愈发地礼佛诵经,同时将她的全部心血用于培育孤儿蒋介石,并对其倾注了毕生的希望,期待他早成大器,光耀门楣。
幼年时期的蒋介石是顽劣异常的,他在所撰《王太夫人事略》中说:“中正幼多疾病,且常危笃,及愈则又放嬉跳跃,凡水火刀之伤,遭害非一,以此倍增慈母之劳。及六岁就学,顽劣益甚,而先妣训迪不倦,或夏楚频施,不稍姑息。”
据说蒋介石小时候爱动好斗,常常闯祸闹事,不仅街坊邻里对他的顽劣行径叫苦连天却又奈何不得,就是家里对他的所作所为也表现得束手无策。母亲王采玉常常将他关在房内痛加鞭挞,而他对于生母的责打视着寻常,依旧我行我素。因此,时常将母亲气得嚎陶大哭。更有甚者的是他的刁顽任性无人能及,每当他遇到不能达到预想目的的时候,他便采取惯用的伎俩,倒地而卧大耍无赖,让人无可奈何,于是当时人们纷称他为“瑞元无赖”。
1892年蒋介石6岁时,他的父母及祖父深恐他顽劣成性贻误终生,于是决定在他未及入学年龄之时,即请师设塾。
蒋介石先后从师于任介眉、蒋谨藩、毛凤美、竺景崧、毛思诚等人,诵读古籍史书。关于蒋介石小时候求学的情况,陈布雷在他所编的《蒋介石先生年表》中写道:“公六岁,始人家塾从任介眉读”;“公七岁,仍就读家塾”;“公八岁,改从蒋谨藩读《大学》、《中庸》”;“公九岁,春夏从任介眉读《论语》、《孟子》,六月又从蒋谨藩读《礼记》”;“公十岁,读《孝经》”;“公十一岁,读《春秋》、《左传》”;“公十三岁,始出就外傅往嵊县葛溪从姚宗元读《尚书》”;“公十四岁,赴榆林村从毛凤美读《易》”;“公十五岁,赴畸山下村读于皇甫氏始作策语”;“公十六岁,赴岩溪村从毛忠诚温习《左传》,圈点《纲鉴》,应童子试”;“公十七岁,赴县城肄业风麓学堂受新式教育”;“公十八岁,仍肄业风麓学堂”;“公十九岁,赴宁波从顾清廉于箭金公学,读周秦诸子、说文解字及曾文正集并研究理性文学。顾先生授公认孙子兵法,且讲述民族大义”;“公二十岁正月赴县城肄业龙津中学,四月东渡日本肄业东京清华学校,冬返国。”
在蒋介石漫长的求学过程中,曾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这几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清廷将领无限崇敬。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特地手辑了一本《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并写了一个序,序中说:“辛亥以前,曾间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不禁而叹胡阔之之才略识见,与左季高之败,必有所本也”。他又说:“治心即为治兵之本,吾故择曾胡治心之切要者,另列一目。兼采左季高之言,可为后世法者。”据说。蒋介石生平最爱的书是《曾文正公全集丶无论何时总是将此书置于案头油此可见青少年时期所爱之深,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促使他走上习武之途。
1904年蒋介石年满18岁,转入离家较远的宁波箭金学堂读书。这次结发妻毛福梅随蒋同往宁波,伴读半年。此期间,蒋介石从师于顾清廉,他不仅从顾先生那里学到了深厚的国学知识,而且从那里第一次听说了孙中山的名字,并对中国革命党人在海外活动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顾清廉以日本明治维新后由弱变强的历史为据,向学生灌输强兵是富国之本的思想。他说:“青年欲大成求新,当出洋留学异邦”。蒋介石由此决定东渡赴日,学习军事。
1906年,蒋介石第一次东渡日本,拟进入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陆军。但当时清政府与日本方面有约定:凡中国学生要进入日本军校受训,必有清廷陆军部保荐方可。蒋介石首次赴日本未能如愿以偿,冬季返国。
蒋介石回国后不久,正赶上1907年夏季清政府陆军部属下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在全国各省招考,蒋介石在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一举高中,并于翌年被军校保送去日本留学。
蒋介石到达日本以后,很快便进入振武学校学习,并于1910年毕业。离开振武以后,蒋介石被分配在日本驻新渴县高田市(现上越市)野炮兵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充当二等兵,以后上升为上等兵,称士官候补生。
蒋介石在日本3年的留学生涯,对其今后一生的影响极大,成为他日后教育部下的资本,也是他蒙受孙中山器重的先决条件。
蒋介石在日本3年的留学生生涯,除了军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以外,还认识了陈其美。通过陈其美他还加入了同盟会,并结识了孙中山。所有这一切,都为他今后的仕途发展提供了条件。
蒋介石最初认识陈其美是在1906年他第一次去日本时。陈其美学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生于1878年。其家境贫寒,曾在上海同康泰丝绸栈当助理会计。1906年受蔡元培反清革命演说的鼓动,决计出洋留学并于同年东渡日本,先进入警监学校学习,后转人东斌学校学习军事。在日本期间,陈其美结识了孙中山并深受其影响,其后亦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蒋、陈二人由于志趣相投又是同省乡亲,所以关系非常密切。蒋介石同陈其美一起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并成为陈的得力助手,后经陈其美的着力推荐而受到孙中山的重视。为此蒋介石一生视陈其美为恩人及良师益友。1908年蒋介石再次赴日,由陈其美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湖南、江西、陕西、山西及云南等省随之也相继宣布独立。为配合武昌,当时担任中部同盟会庶务部长的陈其美一面在上海积极筹划武装起义,一面电召蒋介石等同盟会员回国参战。
这一年夏天,蒋介石由日本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托故假归”,在上海参与陈其美密商起义计划,营救被关在牢狱里的同志张恭,计划暗杀出卖了张恭的刘光权、何震夫妇。假期结束蒋介石返回日本。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陈其美再次致电蒋介石等,催其火速回国。蒋介石当即向师团长长冈外史请假回国,长阿外史以“因受陆军省委托管理,不能许可擅自回国”为由加以拒绝。蒋介石转而与联队长飞松宽吾请假,飞松宽吾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准了蒋48个小时的短假,同时获准的还有同盟会员张群等人,飞松宽吾同时告诫蒋介石等:“如果你在48小时内不回队,就作为逃兵处置,由宪兵查缉。”
蒋介石、张群等人由高日乘火车赶到东京,向同盟会的东京支部领取了回国的路费,然后乔装改扮,与另外23名留学生一起乘船回国。阴历九月九日蒋介石抵达上海。
蒋介石抵沪后,陈其美派他率领100名“先锋敢死队”队员,迅速奔赴杭州参加起义。
9月中旬两湖起义成功,王金发、蒋介石、王文清、张伯歧、董梦蛟、孙贯生、蒋著卿等人携带印信、旗帜、手枪、炸弹等到达杭州。蒋介石承担了攻打浙江巡抚衙门的核心战斗并担任炸弹队临时指挥官。战斗进行到15日夜晚,杭州全城被起义军占领,浙江巡抚曾温被活捉。起义军建立了浙江军政府,由汤寿潜为都督。就此,浙江的辛亥革命宣告成功。
杭州光复以后,蒋介石回到上海,继续追随陈其美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沪军都督府成立后陈其美任都督,命蒋介石协助整编革命军潍持上海治安。不久滁其美组建沪军第五团,任命蒋介石为第五团团长,隶属于黄郭的第二师。经过数年的接触,此时陈其美、黄郭、蒋介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