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炮兵传奇 >

第17部分

中国炮兵传奇-第17部分

小说: 中国炮兵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连长举起胸前的望远镜,仔细瞄了几眼,顿时大喜过望地说:“有敌人,嗬,还都是些披黄屎呢的大官官……” 
  陈团长点点头,说:“下面看你的了,瞄准目标,给我往那儿轰上几炮,一定要准,最好在敌人的头顶上开花……” 
  杨连长立刻用望远镜里的刻度表度量了目标的高度和距离,然后向一门迫击炮下达了试射的命令。 
  第一发炮弹是远弹,炮弹越过敌人的头顶,在山包的上方爆炸了。一股浓黑的烟雾突然爆裂后,缓缓在空中飘散。 
  第二发是近弹,炮弹在那堆敌人的脚下方几十米处爆炸,飞进的黄土把目标弄成了混沌一片。 
  八路军的这两炮,把那些日军高级指挥官吓了个魂飞魄散,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八路军的这一前一后两发炮弹意味着什么。经过前后两次修正后,那么再次飞来的炮弹肯定会准确地落到他们面前了。 
  “中将阁下,请您立即卧倒……”身边的参谋官们大声喊道。 
  “阿部司令官,炮弹又要飞来了,快蹲下……” 
  可是已经晚了。几发经过修正的炮弹呼啸飞来,那啸声是那样凄厉,那样威赫。 
  “轰、轰……”几发炮弹极其准确地落在阿部规秀的周围,随着一阵阵撕裂人心的惨嚎,整个山包都被呛人的硝烟笼罩了。 
  待硝烟渐渐散去的时候,日军的参谋官们从地上爬起来,才发现阿部中将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左腹部和两腿的根部,弹片几乎横穿出去。他一口接一口地大喘着粗气,伴随着每一次喘息,身上的创口都涌流出大股的冒着气泡的鲜血。 
  阿部脸色惨白如纸,临咽气前,他已经说不出一句话,只是用颤抖的手指,死死地握住了挂在腰际的金柄指挥刀。不管怎么说,杨九枰指挥的这一顿炮战,炸死炸伤了十几个高级指挥官。剩下的敌人群龙无首,立刻成了待宰的羔羊。 
  日军华北司令部得知这个消息后,为了挽救那些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士兵,立刻派出五架飞机,于8日晨飞往战区,空投下十多位指挥官,企图以此来稳定军心,率这支部队绝处逢生。然而,日军被困数日,屡次突围无望,早已军心大乱,再无斗志,即便是天皇降临、战神再世,也难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了。 
  战至3日下午,我军在消灭了900多日军的主力之后,得悉日军从灵丘、涞源、唐县、完县、易县、满城等地派出重兵,分五路对我进行合击时,遂主动撤离黄土岭,跃出外线,转入积极的反扫荡斗争中去。 
  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落在太行山上的消息传开以后,全军受到极大振奋。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最高指挥官。 
  党中央、毛主席对黄土岭作战的胜利给予了热烈祝贺,从延安致电晋察冀军区,指示对作战有功部队进行嘉奖。1940年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发布命令,嘉奖了1分区1团炮兵连,高度赞扬了该连这一历史性功绩。 
  “二将军”的故事 
  蓬莱是胶东半岛上的一座美丽城市,她不仅景色秀丽,风光宜人,还因为这里有许多英雄的传说,有许多英雄的人民。 
  隋唐演义中描述的罗成夜打登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不但在这里出生,还在这里屡败倭寇;清朝甲午年间的中日海战,也在这里的海面上演,只是这一次,清王朝的舰队败得很惨,几乎全军覆没。 
  1938年秋,我山东抗日武装收复了蓬莱,在这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日军几次想对这儿进行骚扰,可是又苦于抽不出兵力,于是只好派飞机来胡炸一通,或者派军舰经常到这一带来游弋。 
  敌人欺侮我们没有重武器,每次来骚扰,几乎都是大摇大摆地开进海湾,然后用舰上的大炮向着岸上的民房猛烈轰击,把海滨搅得昏天黑地,人心不安。难道就这样被欺负下去吗?我抗日军民愤怒之余,在思谋着对付之策。在这儿土生土长的战士单钦慕想起来了“二将军”。 
  啥是“二将军”? 
  原来,在老北山上,还残存着古炮台的遗迹。传说在很早以前,这儿的古炮台上安放着三尊大炮,人们分别把他们叫作“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哪年哪月修造的就无从考证了。传说有一年,洋鬼子的军舰前来侵犯,守岛的官兵只用“大将军”放了一炮,就把那艘外国兵船炸了个粉碎。 
  可是不知到了哪个年月,“大将军”、“三将军”都不见了,现在只有“二将军”还留在北山上。咱们老3团放哨的战士来来回回都在那里走,每回路过时都抚摩抚摩它庞大、锈蚀的身躯。 
  能不能用它来打日军的军舰呢? 
  王团长听到了战士们的议论后,便亲自登山去造访“二将军”。 
  “嗬,好大一门土炮哟!”大家一见到这炮,顿时都惊叹地喊起来。 
  瞧,这炮身足有一丈多长,炮筒脸盆粗细,团长的警卫员调皮地把脑袋伸进炮口,还能来回打转呢!你说它有多粗吧! 
  这时候,有人从炮台边上扒出一些生铁铸成的弹丸,每个都有海碗大小,分量很重。 
  王团长和几位营长商量过后,决定不管能不能用,先把它擦拭出来再说。 
  一听说要让“二将军”出山,全团官兵都兴奋得睡不着觉。2连的同志们连夜找来了铁皮、破布,浸上机油,把炮膛刮得干干净净,把炮身擦得黑亮黑亮。 
  为了让“二将军”能转动自如,能攻能守,会木匠活的战士开动脑筋,给“二将军”做了个可以左右灵活转动的木架。还在炮身旁挖了坑道,修了工事,准备一旦日军来犯,就让“二将军”显示神威了。 
  可是没有炮手,这是最大的难题。这么多年了,“二将军”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耸立着,到哪里去找会驾驭“二将军”的炮手呢? 
  有的战士耐不住性子,主动要求担负点炮的任务,可是团长觉得太冒险,一直没有同意。 
  一天,小单正在团部前站岗,一位白眉白须的老大爷来到门前,自称要找王团长。小单问:“大爷,你贵姓?我团长有事吗?” 
  老大爷爽快地说:“俺姓张,俺是为‘二将军’来的,俺想给王团长说,这炮俺能放。” 
  小单一听,又惊又喜,还没进门通报,就高兴地大喊起来:“好哇!来炮手唠!” 
  “老大爷,这炮您放过?”王团长也惊喜地问。 
  “你别问放过没放过,反正会放就行呗!”老大爷点着烟锅,吧嗒吧嗒地抽着。 
  团长一听这话心里有点凉,这老人话说得含糊,不像是放过这炮的炮手,千万不能因为冒险而把老大爷炸伤了。 
  “老大爷,你打鬼子的心情我们能理解,可是这炮可不是随便就能掇弄的,既然您没亲手放过,就请回吧!” 
  “怎么着,不用俺?”老大爷有些生气。“打日本是咱全中国老百姓的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俺爷爷早先放过这炮,他还给俺讲过装药、瞄准和放炮的方法,俺就不信,俺爷爷能放,俺就不能……” 
  王团长见他决心很大,又确实知道一点装药、点炮和瞄准的方法,就答应把他先留下来试试看。 
  王团长又从团里挑选出十几个挺机灵的战士当他的助手,和他一起研究放炮的技术,一支放炮队就正式成立了。大家都喊张大爷是“张队长”,乐得他整天笑呵呵地合不拢嘴。 
  从此以后,张大爷把胡子剃了,和战士们一起早起摸黑地往北山上跑,终于摸清了放炮的要领。 
  初冬的一天,鬼子的兵舰又气势汹汹地开来了,它们自以为八路军不能奈何它们,于是又停在了蓬莱阁东北的海面上,调转舰身,又要对岸上开炮了。 
  为了初战告捷,王团长也亲自来到了炮台上,参加“二将军”的首炮开打仪式。 
  日军的军舰开始轰击了,岸边八路军官兵目光一齐飞向炮台。“怎么咱们的‘二将军’还不‘发言’啊!” 
  张大爷领着大伙装满火药后,瞅着日舰,狠狠地说:“行了,狗娘养的,等着吃火药吧!这不是前清甲午年间……” 
  “有把握吗?”王团长在放炮前最后一次问。 
  “没问题,准备工作都好了,就请团长发令吧!”张大爷十分自信地说。 
  为了以防万一,团长还是让无关人员离开炮台。 
  “开炮!”王团长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张大爷手持火绳,点燃了引火绳。 
  引火绳嘶嘶地冒着黑烟,迅速地向前燃进着。 
  “轰隆——”随着一声震天的巨响,一大团熊熊燃烧的火球向敌舰飞去。 
  可惜这一炮打得太近了,火球落进了离敌人舰艇几丈远的海水里,海面上溅起高高的浪柱。 
  敌舰上的日军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有的还跑到甲板上来看热闹。 
  “这不是前清甲午年间了……”张大爷嘴里喃喃地自语着,又将火药装满了炮膛。 
  第二炮又响了,这一炮打中了舰尾,弹丸中的铁砂飞迸在甲板上,火花四溅,把甲板上的敌人吓了一跳,马上大呼小叫地嘶喊着什么,拼命往船舱里钻。 
  敌舰再不敢逞凶了,慌忙调转舰头,一扭一扭地逃走了。 
  张大爷又装好了第三炮,可是不能放了,敌人已经逃远了。 
  岸上的人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张大爷在战士们的簇拥下,得意地摸着胡碴说:“这不是前清甲午年间,要不是他们跑得快,这第三炮准叫他们喂王八……” 
  这是日本军舰在我国领海上第一次受惩罚。从此以后,日军的炮舰沿海进行骚扰的次数大大减少了,偶尔来一趟,也不敢开进港湾,只是远远地打几炮就溜走了。 
  可是关于“二将军”的故事,就在当地传开了,直到现在,到蓬莱观光的人,都忘不了去看一看“二将军”。 
  百团大战中的炮兵奇闻 
  1940年8月20日20时整,正太铁路沿线突然枪声大作,炮震如雷,杀声撼岳,火光冲天。在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我八路军向日军的“钢铁封锁线”发起了总攻,震惊中外的百切大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大战自8月20日起,到12月5日止,历时105天,在整个战役中,我军共进行战斗1800多次,击毙日军2万多人、伪军5000多人,俘日军280多人、伪军1。8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里、公路1500多里,摧毁桥梁车站250余处,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的影响是巨大的,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横扫了悲观、投降、妥协等危险情绪,扭转了国内抗战局势。 
  进入1940年,德、日、意法西斯结成的钢铁联盟达到了他们扩张的顶点,在欧洲的一系列大战中,德国军队所向披靡,横扫千军,席卷西欧和北欧,把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统统踏在脚下…… 
  德军的空前胜利大大刺激了日军的胃口,日军大本营决心“趁此良机,迅速解决中国事变,尽一切手段使重庆政权屈服……” 
  听说日军要启用百万大军,分三路向重庆进攻,国民党内的投降派开始抬头,“战必亡”的论调又堂而皇之登上了政治论坛。 
  如果蒋介石屈服于国际国内的压力,同日军讲和的话,那么抗日的大业就会付诸东流。 
  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国民的精神,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具体负责指挥作战的彭德怀副司令员开始酝酿在华北敌后打一个大仗,以扭转国内不利的局势。 
  7月初,清障河边,129师师部驻地。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正在同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探讨关于百团大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左权用商量的口气说:“当前国际国内的局势在加剧恶化,彭总觉得不狠狠地打一仗,挫挫日军的锐气,恐怕局势不会有大的改观。彭老总的设想是在敌人的后方,把他的肠子、胃、五脏六腑狠搅一通,疼得他嗷嗷直叫才行……” 
  刘伯承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赞同地笑着说:“好,我看这个设想好,可以干。”接着走到地图前继续说:“敌人的后方好像一个大囚笼,想把我们闷死在里面。瞧,这铁路好比柱子,公路好比链子,据点好比锁子,日军就是想用这样一个囚笼,逼我们任其宰割。我们就是要推倒他的柱子,砸断他的链子,拔掉他的锁子,让他们的后方变成作战的前线……” 
  8月8日,八路军总司令部发出了《战役行动命令》:由129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共同承担破坏正太铁路的任务。其具体部署是:聂荣臻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部队,以15个团的兵力,破击阳泉以东、石家庄以西的正太铁路东段。由刘、邓首长指挥的129师与决死队的第1、第3纵队也是15个团,担任阳泉至榆次段破击作战任务。 
  踞守华北后方的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为多田骏中将。正太线从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全长230公里,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也是截断我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战区的重要封锁线。在这条铁路上,分布着天险娘子关、阳泉煤矿、井陉煤矿等重要关隘和煤炭基地,如果将这条运输线摧毁,日军的战备物资供应将发生极大的困难。 
  8月20日夜,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正太铁路如一条蜿蜒的黑蛇静卧在暗夜之中。 
  突然间,枪炮声大作,百团大战打响了。 
  右纵队的第5、第19团向娘子关至乱流间的日军据点发起攻击。这里是晋、冀两省交界的要隘,又是正太铁路的咽喉地段,日军自然备有重兵。他们依托该地悬崖峭壁、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修筑了四个大地堡,周围配置以明暗火力点。战斗打响后,我军即向日军展开强攻。日军也利用密集火力拼命抵抗。向娘子关攻击的部队前仆后继,云梯被打断了,就搭人梯上。但毕竟由于日军火力太猛,我部伤亡太大。正在此时,我炮兵连将火炮直接推到前沿,在距敌200米处进行瞄准射击,结果炮炮命中敌堡,为进攻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冲杀,我第5团的抗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