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神-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谩比セ灰剑钌俣伎梢曰坏蕉倭揭印W愎缓橐谆ǚ押芫昧恕�
“这些人不来骚扰我最好,我可以关上门来练武读书,话说,我最近身体很舒畅,感觉四肢有力多了。”
斗室之中,洪易双腿一前一后站立,弯下身体,双手抓住两条大腿的腱子肉,猛烈一抖,力贯大腿,陡然之间,大腿两块腱子肉发出了绷的一声轻响。
随后,他又迅速换手下抓,抓到了自己的小腿肚肉,同样一抖之间,松手,上按自己的肚子向前一顶,跨出一步。
这一个动作,抓大腿,抓小腿,按肚,一步跨出去,就好像是一头大牛顶出去,却不是简单的迈步。
这正是牛魔大力拳之中的“牛魔顶角”中的一个动作。
洪易一连做了几个动作,感觉到身体上的四肢,腹,胸,背上的大块腱子肉都有明显的发热,充满了力量的感觉,于是含住声音,卷起舌头,顶住牙齿,憋住气息,精神集中在手臂拳头之上,一拳向前空击。
嗨!
全身的大块肉在这一拳之间都震动了一下,似乎是它们的力量有一些都聚集到了拳头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酥麻舒服和力量感。
“自己再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了。只要这样练下去,会越来越强的。”洪易察觉到自己的身体力量,心中有一种满足的喜悦感,更加的踏实。
“难怪读书人要练习弓马武艺,强壮体魄也可以坚定心神,增强自身的信心。”
洪易终于明白了,读书人为什么把骑射武艺也定在重要的位置,原来强壮体魄也可以坚定自己的心神,体魄强壮,人心便安定。
正如在大海之中航行,船无比的坚固,人心自然就安定,任凭他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如果船不坚固,再稳定的心没有倚仗,也会惧怕风浪来临。
怀着满心的喜悦,洪易坐到桌子前面,翻开一本武经继续阅读揣摩。
这部武经是大禅寺收藏品,被一个叫做印月禅师的和尚注解过。里面虽然很多种不全,不能练,但一些道理却是讲得很透彻,可以让洪易对“牛魔大力拳”有一种更深的理解。
更何况,洪易本身就是一个精明的读书人,最擅长从文中揣摩作者的意思。
“不知道我到了武生的地步没有?不过恐怕没有,才练了半个月,虽然有子岳的‘琼浆’酒给我调养了四五天的身体,还有他的细心指点,不过还欠缺一些火候吧。”
洪易心中想着,自己是不是已经练到了把全身的大块肉练得结实饱满的程度,到了军队“讲武堂”中定下的武生层次。
忽然,小院子门口传来一个沉稳的脚步声。
“又谁会来到我的这个小院子?难道又是小宁那个婢女。”洪易推开了纸糊的窗户看了过去,顿时大吃一惊。
“老总管?”
来人是一个白发苍苍,身穿着黑色的衣服的老头子。
洪易认出来了,这个老头子是整个侯府之中的大总管,既不是大房赵夫人那边的,也不是二房“云亭斋”那边的,更不是三夫人的人,而是直接对自己父亲武温侯负责的大管家。
每次洪玄机在紫禁城皇宫的内阁处理朝政到很晚,都是这个人送衣送饭盒子过去。
在洪易嘎吱一下打开窗户的时候,老总管的眼睛一瞬间也看了过来,似乎和洪易打开窗户的时间同步,有一种先知先觉的感觉。
看见洪易,老总管停住了脚步,点点头,露出一个笑容:“易少爷,侯爷回来了,叫你过去。有话要说。”
整个侯府之中,只有唯一一个人对他客气的,就是这个老总管。
当然,老总管对谁都客客气气,传闻这么多年,没有人看见他动怒过。
“什么?父亲回来了?为什么叫我?有什么话要说?”
洪易心中非常震惊,武温候虽然是他的父亲,但他却从来没有见过几次,而且他的兄弟姐妹十多个,他只是最不起眼,地位最低下的一个,怎么也轮不到洪玄机叫他说话。
洪易有时甚至怀疑,洪玄机知道不知道有他这么一个儿子。
“糟糕,武经是禁书。而且是大禅寺的印章。若是让我父亲知道……幸亏其它基本收藏得好,但是这本收藏已经来不及了。”
洪易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当机立断,把这本武经丢进了火盆,燃烧起来。
他可不放心这本书放在书房里面,要是自己出去了,万一有什么人进来,发现了这本禁书,那麻烦可就大了。
而现在再收藏好已经来不及了。
武温侯洪玄机以严格的礼法治家,规矩很严,叫人必须要立刻赶到,否则就会受到家法。
洪易知道有一次,三夫人的儿子洪桂因为喝酒喝醉了,正巧洪玄机回来要考他的功课,派人没有去叫迟到了很久,结果后来一顿家法,腿都打折了,躺在床上足足半年才好。
洪易看见书在火盆之中燃尽,放下了心思,起身整理一下衣服,打开门,跟随在老总管后面去见自己的父亲。
就在他出门的时候,火盆之中那本武经被烧完的灰烬之中,突然出现了一张略带暗金色的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小字经文,还有图画,似乎金箔,却并没有被火烧着。
第十五章 弥陀经
穿过几条长长的走廊台阶。
走过几个大花园,经过几个大池子,十多个圆门围墙的门户,跟随在老总管后面,洪易足足走了一顿饭的时间才来到了侯府中央的正府。
“一入侯门深似海”这句话在武温侯府之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就算是洪易,这一顿乱转悠,要不是老总管带着路,他也非要走失不可,不知道东南西北。
当然,这是他久居在角落,并没有在府中走动的缘故。
他的身份,在府中也不能过多的走动。
在他的记忆之中,只有小时候,随母亲来过正府。这人情冷暖如刀剑冰霜的侯府之中并不是他的家。
“怎么心有点定不住神儿?”
来到正府之前,洪易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儿心神惴惴不安。他知道,是自己父亲武温侯的威严太重了,这次突然叫自己来,不知道要说什么事。
“读书人要定神,大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洪易心中想着,镇定了一下惴惴不安的神思,随着老总管踏进了正府。
侯府的正府修建得堂皇威武,清一色的大条艾叶青石铺的地面,平光如镜,坚硬似铁。
正府的大厅之中,一排红木古朴的大椅,正中央是一副巨大的字,字体端端正正,有一种叫人规规矩矩的压迫感。
是个“礼”字。
“礼”字下面是一张大得足足可以平躺四五个人的大条紫檀贡桌。
供桌上摆放着许许多多的物品,都是用鲜艳明黄色的缎子覆盖着,显然是皇帝御赐的物品。都用香火供奉着。
贡桌左边的大椅上坐着一个锦衣华服,头带紫金冠的人。
这个人,两鬓微微花白,手按在大椅扶手上,洁白如玉,一尘不染,给人一种掌握了无穷力量的感觉。
这人一坐在哪里,哪里就有慑人威严,叫人无法正视,只能乖乖的低头。
他就是整个武温侯府的真正主人,武温侯洪玄机,朝廷的社稷石柱,大乾王朝的武圣。
“洪易,你站到右边去,我有话要对你说。”
看见老总管带了洪易进来,武温侯用手一指。
洪易应了一声,走到大厅的右边站好,朗声道:“父亲大人有什么吩咐?”
“嗯?”
就在洪易说话之间,退到了门口角落的老总管眼神疑惑了一下,似乎是有点出乎意料洪易的镇定,就算是侯府之中早已经成家的长子,在洪玄机面前,无一不是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
“听说你用草书给咏春郡主答了一句诗?为什么不用正字?卖弄你的文字和诗才?经义道理不去读,做这些邪门歪道?”
武温侯淡淡的说着,语气很冷,让人听得不寒而颤。
任凭是洪易心中紧守读书人大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道理,也觉得被上凉嗖嗖的,出了一身冷汗。
“嗯?”
看见洪易不回答自己,武温侯冷嗯了一声。
这冷嗯一出,整个大厅之中的温度好像骤然下降了很多,洪易只感觉到自己的腿肚子一软,整个人差点瘫软下去。
要不是他练了牛魔大力拳,身体强壮了一些,这一下武温侯的威严,他自觉很可能就瘫软了下去。
“父亲大人教训的是,我以后不敢了。”
洪易低下头去。
他倒是知道,在洪玄机面前,根本没有反驳的机会,哪怕你的道理是对的,也要屈从。
武温侯之中最讲规矩,洪易知道,如果自己反驳的话,轻的被打断腿,重的话被家法打死都不稀奇。这规矩不但是对他,就算是嫡长子都一样的适用。
武温侯府治家的严厉,有规矩,是整个朝廷都有名的,也颇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嗯。”
武温侯又嗯了一声,却不是冷嗯了,语气缓和了一些,洪易顿时觉得整个大厅之中气温都升高了一些,小腿肚子不再转筋了。
“这件事情你犯了家法。本来要打你二十棍子,但是你有功名在身,而且年后开春就是恩科乡试,国家大典,你要参加,就暂且饶过你。你若是中了举人,自然一笔勾销,若是不得中,家法一样执行。”武温侯脸上毫无表情地道。
“是,父亲大人。”洪易再次低下了头。
“诗词虽然不是正规经义,不过却能够看出一个文思的敏捷。你的诗做得还像模像样。”武温侯又道:“你今年已经十五,按照我大乾朝的律法,也已经成年,你有什么打算?”
“父亲大人,我想学弓马武艺。希望父亲大人成全。”洪易看见气氛有点缓和,于是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打算。
弓马骑射,洪易现在是学不起的,虽然他有十个赤金币,但也买不起一匹好马和好弓,更别说,养一匹马,还需要马夫照料。洪易总不可能自己亲自照料。
一是身份问题,读书人当马夫,传出去不好。
二是照料马是个辛苦活,晚上还要起来喂料,很多讲究。太花费时间精力。
“经义都没有读好,学什么弓马武艺!”武温侯一听,眉头微微地皱了一下,似乎是对洪易要学弓马武艺很不在赞同,一口气断然拒绝了:“你先把经义读好,经义不读好,就学习武艺,不过是个莽夫而已。这事情以后不要再提,知道了么?”
“知道了。”洪易依旧没有反驳。
“好了,你去吧。吴总管,带他到账房支一百两银钱,让他备战科考。”武温侯说过这句话之后,摆摆手:“去吧。”
×××××××××
“为什么不让我学武艺,莫非是怕我考中进士之后,再入军中,立了战功,有可能封爵?我母亲有可能被封君,搅乱了侯府的规矩。”
走在回自己院子的路上,洪易闭上眼睛,长长嘘一口气。
自己若是中了进士,再入军,立战功,封爵位,母亲被封君,那么母亲的灵位立刻就会得以和“慈安君”并列。就连自己父亲在每次家族祭祀的时候,必须要上香。
这一点,太破坏侯府的规矩,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讲规矩的武温侯不能忍受的。
洪易心中猜测,这就是父亲反对自己学武的根本原因。
虽然洪易自己还只是一个秀才,离中进士,立军功,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他很有信心做到。
“我一定要自己办到,给母亲争到封君的名分,让侯府整个侯府看一看!”洪易捏住拳头,暗暗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子岳也是武圣,更是鬼仙。但是面对他的时候,我怎么没有感觉到那么大的压力。难道是积威所致?果然,自己没有实力和底气,读书人的大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这些道理都有些虚浮!”
面对自己父亲威严的时候,洪易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实力,读书人的镇定,大义,都有些虚浮。
“如果自己是武圣,肯定敢在父亲面前据理力争。天下什么最大,道理最大。父子也可以据理力争的。就连君臣也可以据理力争!”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父亲的那些屈从道理,却是偏离了读书人的本义。可是,这些道理,我有怎么能去争?”
洪易心中想道。
皇帝有大过失,读书人要劝阻,如果皇帝反复不听,一意孤行,那么就要你退位!
这才是读书人的道理!可惜,没有实力,这些道理都不能伸张。
想着想着,洪易走回了自己的小院,关上门静静的想着,看了看桌子上,突然有点可惜那本烧掉的“武经”。
洪易的目光不由看向了烧掉武经的火盆。
“咦?那是什么!”
这不看还好,一看就发现了火盆灰烬之中暗金色的经文。
洪易走了过去,用火夹子夹起这片经文。发现这片经文竟然好像是绸卷一样,提起来一大块!极薄,上面密密麻麻全部是文字,当中是一尊金色的佛像,端坐虚空之中,无数的日月星辰围绕其旋转。
这卷经文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居然火都烧不着。
洪易一看就看见了经文的名字。
《弥陀经》!
第十六章 无上法诀
“过去弥陀经?这………传闻之中,大禅寺三大镇寺经卷之一,神秘莫测,无上的修炼神魂之术?子岳身为天下八大妖仙之一,也千里迢迢来寻找的东西,居然会夹杂在这本朝廷刻印的武经之中?”
洪易看着自己手里薄如蝉翼,四四方方,暗金色,摸在手里柔软得水一般的经文卷,看着上面亮金色的小字,心中的震惊简直无以复加。
大禅寺是千年古刹,跑马点香,高手如云,还没有被剿灭之时,天下无论什么门派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天下第一寺,修行最高成就的圣地。
而大禅寺修行的最高秘诀,就记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卷经书之中。过去是《弥陀经》,现在是《如来经》,未来是《无生经》。
《弥陀经》是无上修炼神魂之术,现《如来经》则是武学人仙之道,《无生经》最为神秘莫测,传闻之中,三卷书合一,参悟透了,就可以超脱世间苦海,真正达到彼岸。
而且这三卷经书,就连读书人之中最看不起神佛,一贯用读书人大道理解释神佛的李严,李氏学派的创始人,都在笔记之中对没有亲眼见到这三卷书表示可惜。
从这一点上来看,最擅长读书揣摩作者心思的洪易,就足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
那就是:这三卷经书的确是实打实的无上秘诀。
这种书,可比粗糙漏洞百出的武经道经要厉害得多,珠玉和粪土的区别都不足以形容两者之间的差异。
“可能是大禅寺即将破灭之际,和尚怕这经书被人夺走,于是藏在了最平凡的一部武经之中,也是,朝廷自己刻印的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