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唐宫日常生活 作者:洛浮(晋江金牌榜推vip2014-11-10正文完结) >

第142部分

唐宫日常生活 作者:洛浮(晋江金牌榜推vip2014-11-10正文完结)-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服侍他的人身边没点想头的话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治的上书,但凡有些闪光点的,这些人都会为他润色一二。今天这件事就是如此,这些人觉得虽然孩子气,但是却可以显示出李忠的“向学之心”,于是便把文字写的花团锦簇。
    李治看着之后,原本只是一笑而过,觉得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事,就允了。但是等着真的快要召见新一批的进士时,听他说起这件事的长孙颖却忽然好奇的问道,“是否要准备一些特别的仪事?”
    “仪式?”李治有些不解,不过只是见几个进士而已,何必废如此周折?随便找间偏殿就够了吧。”
    “这是第一次由皇帝考核进士的事情吧?先前从未有人做过呢,在普通地方的话,被史书记着也显得不够尊重读书人呢。”长孙颖惊讶的反问,然后佯装不解的问道,“而且陛下问完总会给人家一点奖励的吧。那依照什么来呢?是与会的表现,是才学,还是每人平均一份?”
    “这,”李治被长孙颖这么一提醒,却也是忽然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想法太简单了。
    他本来只是为了应儿子要求准备的一场“进士才学展示会”而已,但因为他皇帝的身份,以及这些被展示的人的身份,忽然就有了些别的意味。
    这种事情,是可以上史书的。
    能被记录在史书中的事情,便不可轻忽的。
    另外,他一直在搜集人手对抗朝中那些顽固势力,有什么是比这些进士们是最好的材料?以前他都只能等这些人进入中央后才能慢慢熟悉他们,现在却有个更好的法子让他们与自己绑上关系。
    “进士的名单虽然出来,但是却没有排名,”李治这么一想,心里头就有了谱,“你说我让他们在殿上再考一场,然后排定名次,如何?”
    “啊,那他们不是就得称呼你为老师了?”长孙颖“惊讶”的脱口而出,然后等着李治惊讶的看着她是,忙掩口佯装不解的说道,“我听着他们常嚷嚷,称主考官是老师什么的。若陛下你亲自考校他们,给他们排定名次,那不也就是他们的老师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个主意倒是挺不赖。”李治想着想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天子门生,我想读书人大约没有几个能够抗拒这样的诱惑吧……”
    殿试,就在长孙颖跟李忠不动声色的引导下,提前几十年被弄了出来……

☆、第204章 考试

“广平县方有文,初娶结发妻室龚氏,生男如锦、如绣。中年不幸,龚氏死亡,幼子如绣相继而死。长子如锦,年方十九,读书守制,尚未纳媳。家下中馈,无人主持。事不得已,复娶欧阳氏娇女名曰玄娘者为继室。玄娘性子甚是凶悍妒忌,屡屡抗夫虐子,且时时搬运家财养赡自己兄弟。有文得知,每以良言反覆晓谕,玄娘始终偏私执拗,比前馈送更加殷勤,不顾家中有无,一一顾念兄弟为事,曾无忌惮。有文见知,不胜忿争,夫妇遂相殴打。玄娘一时发起凶性,手持利刀,一把将有文登时杀死于地。如锦痛父被杀,奋不顾身,遂夺玄娘手中利刀,亦将玄娘一刀砍死。次日传闻于玄娘母家,其兄大显即往方家来看,见有文与玄娘杀倒于地,极骂如锦一场,遂写状入县告之。求问如锦该判何罪?”
    这是长孙无忌的问题。
    不过相对于宰相大人文绉绉的问话,晋阳公主的提问却更加大白话,“我有二十六座学堂,十座田庄,每座学堂的人员分布和农庄可生产的数目都已经如下,请问如果在不再投入资金的情况下,靠着这十座田庄养活学校,我该如何经营这十座田庄?如果我想要再建立学校,那田庄的经营模式又该如何?”
    除了长孙无忌和晋阳公主,难的是江夏王李道宗也提问了,“府兵乃我大唐军备之根基,但是近年来府兵质量比立国之初时大大下降,服役者多半是老弱,人疲马乏,朝廷当如何处之?”
    “近年来北方干旱,南方多雨,田地连年欠收,该如何是好?”这是户部某侍郎的问题。
    “工部做出了许多筒车耧车,若是使用,可以让百姓每亩增加五成以上的收入,但是百姓却迟迟不愿使用,这是何故?”这是某位司农的问题。
    “这两年长安城中异族越来越多,与百姓时常发生纠纷,该如何处置?”这是长安县尹的问题。
    “长安久旱,文武百官常就食洛阳,为何不干脆直接迁都洛阳?”这是某个不敢具名的官员的问题。
    “……”
    这一场殿试的结果,比长孙颖想象的要好多了。
    确切的说,这几乎不算是一场考试,而是一场面试。
    被面试者,是大唐所有可能进入官僚机构的士子,而面试者,则是大唐整个上层机构。
    是的,当长孙颖建议李治可以多找几个考官问些比较“专业”的问题是,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李治将着这个做到了极致。
    他先是找了长孙无忌和李靖这一文一武来提问,然后又找了宗室中名望和功绩最高的李道宗来坐镇,并不说是考试,只说是应皇子们的孺慕之情,召着进士们来口谈一局,测测那些人的分量。
    因为李治并没有直接摆出干涉科考结果的姿态,而加上已经隐退的李靖与李道宗,于是长孙无忌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应允了。
    这个时候,晋阳公主来插一脚,看着是意料之外,但是既然宴会的规格订在了私宴的格调上,那晋阳公主要出席,也不是不可以的了。于是第五个考官,便成了晋阳公主。
    人选选定之后,接下来便是问题。李治强令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必须提一个问题上交,名单上可以不署名,用信封封着,介时再打开。各部尚书,卿,都必须提一个跟本部有关的问题。
    这样一来,他便收集了好几十个问题,这些都有御匣封着,等与会时再打开。而长孙无忌等考官,可以选择从匣中抽出问题问,也可以选择自己发问。
    这样一来,堂中虽然坐的只有五个人,可是这五个人背后,却差不多集中了整个朝廷的问题。
    李治当然没有指望这帮考生能回答出什么震聋发聩的良策,他要做的,只是观察,看出每个人的特长而已。
    李治规定了这次问答用抢答时,问题问完之后,第一个站起来的人会获得回答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口述,也可以领了纸笔去一旁写作。这不仅要考反应力,才学,更考验一个人的胆量。
    而且,这个过程还十分有趣。
    吵架本来就是容易让人忘记身份的,何况这些天之骄子们又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哪怕长孙无忌开始是抱着捣乱的心态来,后面也不得不认了真。
    毕竟以他的身份,辩倒一个小书生不算功绩,但是被那些小书生们问倒,却是十分跌份儿,于是不知不觉就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而对这些学子而言,就算是没办法考中科举,当官的途径也很多。但是不管是去自荐还是被人推荐,第一个就是要有名,而有什么是比打败*oss们更容易刷荣誉值的?于是除了晋阳公主之外,另外四个人非常受欢迎,不仅是他们的问题一堆人抢着答,更有一些人回答完问题,争辩过后还会提问,一时场面热闹非常。
    对于晋阳公主来说,没有人主动来她这里回答问题,她索性直接点人。因为她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实际生活中用到的问题,很多都是与教育经营相关的,所以一时间倒是她那里被难住的人最多,倒是帮着其他人分散了火力。
    李治原本是打算在甘露殿举办这场殿试的,但最终因为参加的人太多,最后举行在了太极殿。早上是两百人,经过抢答,答卷等方式,筛选出了五十位。那一百五十位在午饭时出宫,而剩下的这些不但被赐宴,而且还在下午继续进行答辩,一直举行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候。
    这天李治晚上回殿的时候,已经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但是脸上却是满满的笑容,显然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连带还夸了李忠几句。
    长孙颖给着他擦脸擦手的时候,心情也十分之好。因为今天的殿试用了不少她的点子,所以真正进行时,李治特例允许她坐在屏风后面旁听,她想问的问题,也偷偷写了下去,从晋阳公主那边问了过去。
    今天见到那些士子们,基本上都是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但是除了一些死读书的之外,他们其他许多人还是极其有才华的。
    我天朝泱泱大国,怎可能没有人才,不过是大多数没有出头的机会罢了。长孙颖在后面记下了人名,然后默默的想到,或者是今年,或者是过几年,她会一直注意这些人,在着合适的时候,把他们推一把的。
    除此之外,既然李治对着李忠已经有了些好感,那么李忠那边也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205章 余韵

这一次考试的成绩,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李治原本是想自己提题目的,但是事到临头,为了不激起世族出身的官员的反弹,最终还是按照礼部先前拟定的名次来,唯一不同的是,他按照殿试的成绩,自己在内心排了名,然后按照名次给予赏赐。有几个偏科严重,本在进士明经之外,但是在律法和田亩、经营上有特长的,也得到了赏赐。
    “他们这次徇私的并不多,朕要找他们的把柄也不好找。”李治事后对着长孙颖嘟囔,“所以也就由着他们去了。只是我挑出的这些人,容后再做重用罢了。”
    幸好这个时候没有不经过考试不能加入公务员队伍的条例,李治只要看上了人,想要封官还是很容易的。只是他能把人拉进去,站不站得住脚,却要靠那些人的本事了。
    “若是徇私不多,证明礼部的官员还是恪尽职守的,陛下便不要再门户之见上着墨太多,以免偏颇。”长孙颖耐心劝慰道,她发现李治一直有这种毛病,若他不喜欢这个人,觉得这个人立身不正,便不会用。但实际上,这却是对于人才的一种极大浪费。总规划师说的好,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的便是好猫。管朝廷官员出身的是寒族还是士族,属于长孙无忌阵营还是保皇党,只要是能吏,都要用。
    被着长孙颖这么一浇冷水,李治却也缺了些兴头。他不再多辩,而是直接讲话题转到了别处,“不过经过这一试,朕却也真心觉得只有明经和进士两科真心有些少了。有些人对经义不擅,却有实干之才,漏之可惜,所以我准备再开算学,律学,农学,武举……”
    李治当皇帝,自然会察觉到手下人手奇缺。但问题是每年考进来的进士却很多一时半会儿都找不到职位,只能慢慢排队等待。
    对于李治来说,这个问题很难解,但是对于长孙颖来说,在见惯后世用人单位狂缺人而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后,这问题简直是小儿科。
    简单的来说,就是供需不平衡引起的。李治需要的人才类型科举考试无法满足,而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却又是大唐机器消化不了的。
    简明扼要点比喻就是,一家大公司大约只需要十个总监一个CEO,但是他的HR却招了一百个应届毕业的工商管理以当CEO为理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而他所需要的一千个技工却没有着落。因此无论是应聘者还是李治这个聘人的老板都感觉到非常痛苦。尤其是李治这个老板在没有被公司招录的简历中还找到了几分他所需要的技工人才,他想当然的都觉得自己的HR不合格,想要换掉。
    但问题是,这种事情就算是换一千个HR也没办法解决。供需不对称而已。
    以长孙颖的目光来看,古代的官员们太苦逼了,除了主业当官,主修玩弄心眼儿之外,辅修还得修一两门技术活才能当好这个官。例如她老爹长孙无忌,主业是宰相,辅修专业是法学专家;例如阎立本主业是当官,副业是画家、建筑家;例如像是张仲景这种,主业太守,副业大夫;至于像是张衡这种除了当官还兼任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的怪胎,虽然少矣,但却没有。
    这个时候,还没有术业有专攻这个概念,所以每个官员都是多面手,既能玩宫斗的升级版权谋,又懂得兴修水利播种耕种治病救人绘画音乐……除了少数天才之外,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完美的完成这一切。
    所以,与其人人求全才,还不如在合适的地方放上偏才呢。
    因此对于李治想要改革取士标准这点,长孙颖绝对赞成。只有门类宽了,人才才能广泛。不过设置专科的话,却觉得有些劳民伤财。
    算数倒也罢了,工科、农科原本就是小门类,比小语种还小语种,专门为它设一科的话,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一旦取不到人才,很容易被继任者废除。这就像是历史上的科举制,曾经很有一段时间百花齐放,但最后却都归为一种一样。原因很简单,考试的人少了,那门科目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就算是要改革,长孙颖也不建议李治在冲动的情况下一口气开一大堆,她建议直接把这些并为一项“杂科”,然后再建议他在进士及第之后,对着进士们实行“岗前培训”。
    拜着白居易啰嗦所赐,长孙颖对着唐朝进士及第之后的生活还是略有了解,知道这个时代与明清不同,考中进士不等于马上做官,而是要等候待选,这个时间长达三四年。如果能不及,可以继续考制课,考中可以做官。但是除了少数考霸,大部分考生都要考完排队等授官。
    这在于长孙颖看来,是十分浪费的。能考中进士的人,都是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聪明人,不敢紧让他们挑上担子为大唐的繁荣发光发热,而是让他们吃饱喝足成天不是逛平康里就是宴饮,这简直是极大的不可忍受的浪费。
    所以,必须给这些人进行岗前培训,然后飞快的把他们踢出去工作。
    在公司里呆过的人一般都知道,新毕业的人的确是不堪大用,但是只要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都能很快上手。李治现在的问题就是,不经过岗前培训就让他们合格,这当然是痴人说梦了。有些时候,一些东西若是没有人教,只靠着他们自己领悟,容易被带歪了不说,还重复浪费资源。
    李治作为一个抠门,对着长孙颖这个提议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