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正说达芬奇密码 >

第12部分

正说达芬奇密码-第12部分

小说: 正说达芬奇密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一些研究人员比其他研究人员多用了许多翻译时间,尤其是信奉天主教的研究人员。从这儿,到想象梵蒂冈要求他们隐瞒有碍基督教诞生的官方说法的内容只差一步之遥——这个距离立即被某些论战者跨越了。在发现死海古卷三十年后的1977年,小组的一名研究人员约翰·阿利格罗率先迅速地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然后提出了怀疑,但他因为出版了一本关于基督教的谵妄性的著作也在学术界丧失了自己的声誉。谣传自1984年起被由赫尔谢尔·香克斯(HershelShanks)主编的《圣经考古学杂志》(BiblicalArcheologyReview)接了过去。香克斯利用了丑闻,显然是想得到某些研究者出于嫉妒保存照片的消息,这些研究者除了具备野心家的心理之外,再也没有显示完成他们工作的能力。
  最后,1987年,以斯特拉格尔内(J。Strugnel)为首的一个重组的小组成立了。小组接纳了一些以色列研究人员。希望被重新燃起。但是,在1989年,并不是所有研究人员都可以随时看到死海古卷的照片。《圣经考古学杂志》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库姆兰古卷是受诅咒的吗?1990年,因沮丧而酗酒的斯特拉格尔内对一名以色列记者说了一番话,在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他劝说犹太人改信基督教)。他被送进波士顿精神病院。最终小组交由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艾玛纽埃尔·托夫(EmmanuelTov)、美国圣母大学的尤金·乌尔里希(EugèneUlrich)和圣经学者的埃米尔·普厄什(EmilePuech)集体领导。索尔邦大学教授、古代犹太教专家米哈依·哈达斯…勒贝尔(MireilleHadas…Lebel)解释说:“论战没有说出一个神学的阴谋,更多揭示的是偏见、不称职和采取的僵硬和没有效率的组织结构。”
  直到1991年,阴谋的臆想才彻底破灭:亨廷顿图书馆,世界上四个存有死海古卷缩微胶片的图书馆之一,决定把这些对外开放。1991年10月27日,以色列文物管理部门解除了对使用未公开发表的残片照片的任何限制。同年11月19日,圣经考古协会(《圣经考古学杂志》的出版人)发表了两大卷包括1785张残片的照片,四十五名研究人员组成国际研究组开始研究这些文件。2002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自1947年至1956年发现的死海古卷全集,共三十九卷。如今,教会阴谋禁止出版死海古卷的论点已经没有人再提。(惟一使学者们分成两派的论战涉及在库姆兰发现的《圣经》的经文出自哪里:它们是出自艾赛尼派的图书馆还是出自耶路撒冷圣殿?)
  死海古卷包含了梵蒂冈的一个致命的秘密,揭示有关耶稣和基督教起源的爆炸性内容,丹·布朗是从什么地方找出这些观点的?是在1992年法国出版的《被没收的圣经,隐匿死海古卷的调查》一书中,该书出版的那年,科学界中的论战已经平息。这本书简述了一些有理由的批评,但也搭载了前十五年所有阴谋派的观点和没有根据的谣言。我们对该书的作者并不陌生:麦克尔·贝吉特和理查德·雷,《圣血,圣杯》三名作者中的两位!
  丹·布朗忠实于他的消息人和他们的观点。他的小说的主导主题之一就是阴谋理论:教会自4世纪和尼西亚会议后隐瞒了一个可怕的秘密。让我们继续调查,打开阿里乌教派的教义、君士坦丁大帝和著名的会议的分歧的档案。据说阴谋者们在这个会议上决定抹掉非常惹麻烦的经文。
  教会试图隐瞒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婚姻吗?它试图抹掉揭示了这件事和有利于女人的经文吗?丹·布朗认为,大阴谋于尼西亚公会上形成,这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5年召集的。随后,教会就野蛮地迫害所有企图反对官方真理的人。今天仍然是这样,教会为保守这个可怕的秘密,不是准备好要杀人了吗?无论如何,这是《达·芬奇密码》故事情节的核心:天主教会联合了亲教皇的秘密组织天主事工会,与“大秘密”的捍卫者郇山隐修会之间展开无情斗争。这是一场殊死的斗争:丹·布朗安排了一个致人死命的僧侣,多多少少地受到谋杀郇山隐修会所有成员的梵蒂冈的操纵!
  我们对著名的郇山隐修会已经心中有数了。丹·布朗所说的与天主教教会和天主事工会相关的事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从作者所谓的诞生了天主教阴谋的尼西亚公会开始。
  天主教的阴谋? 
                                  
                                 …9…
 

第一章 君士坦丁大帝和尼西亚公会

  让我们重读一下《达·芬奇密码》与君士坦丁大帝和尼西亚公会相关的主要论点: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圣经》是由罗马的异教徒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编撰的。”(P?郾214)
  “公元325年,他决定把罗马帝国统合在一个宗教派下。这就是基督教。”(P?郾215)
  “在这次宗教大融合中,君士坦丁需要强化新基督教的传统,因此他举行了著名的‘基督教会议’,就是一般所说的尼西亚(公)会议……直到那个时候,耶稣的追随者们认为他是一个终有一死的先知。”(P?郾216)
  “我们所说的只是君士坦丁通过利用耶稣的重大影响和尊贵的地位从中谋利,而由此他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基督教。”(P?郾217)
  所有这些断言,还有许多同一类型的东西,同时含有部分实情和许多粗鄙的错误。在涉及基督教《圣经》的正典编纂和神圣女性的体系化之前,还是让我们先还原君士坦丁大帝、他与基督教的关系、召开尼西亚公会这些问题的本来面目吧。

  君士坦丁和基督教
  公元306年,在父亲弗拉维乌斯·君士坦提乌斯死后(ConstanceChliro),二十六岁的君士坦丁被军队拥立为皇帝。他当时只统治着高卢和布列塔尼。君士坦丁与李锡尼①(Licinius)结盟后于公元312年在罗马附近的卡尔维亚桥打败马克森提(Maxence),成为西罗马帝国的主宰。李锡尼和君士坦丁都是信奉太阳神的“异教”徒;但是,为了让帝国得到安宁,同时也意识到基督教的重要性,他们决定给予基督徒信仰自由并归还他们的财产。公元260年加列努斯②(Gallien)的执政开始了宽容时期,帝国曾有过一段宗教上的安宁。但是,公元303年,戴克里先皇帝③重新开始迫害基督徒。
  君士坦丁与加列努斯有关基督教的第一个主要协定是公元313年宣布的米兰敕令,它在历史上向来被当作宗教宽容的一个范例,其主要内容如下:“君士坦丁和加列努斯聚首米兰处理涉及帝国利益与安全之事,我们认为,其中最利于臣民者莫过于首先制定崇拜上帝的方式。我们最终同意让基督徒及所有其他的人自由遵行自己最喜欢的信仰,以便在天之神能够赐福于我们,赐福于我们疆土上生活的所有人。”
  君士坦丁是基督徒吗?据传说他在公元312年卡尔维亚桥胜利后皈依了基督教。实际上,他是在公元337年临终时接受的洗礼。确实,个人的信念和政治上的实用主义在君士坦丁转向基督教中一直难以融合。他不是一个幼稚的人;许多违抗他的人都丢掉了性命,也包括他的家人(他杀了他的妻子福斯塔和长子克里斯普斯)。与君士坦丁的一直支持基督教相反,统治着东部帝国的加列努斯在与君士坦丁产生隔阂后,加大了反对这一教派的措施。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出兵攻打加列努斯,杀死他后统一了帝国。公元330年,他把希腊城市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并定为首都。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大型的基督教建筑,他出资兴建罗马的拉特兰和圣彼得教堂、耶路撒冷的圣绪尔圣墓教堂、君士坦丁堡的圣徒教堂和圣索菲亚教堂……君士坦丁对基督徒的宽容表现为一种主动照顾的方式。它主要体现在财政措施上。他还承认了主教的一种特殊司法权,同时又密切控制着他们的行动。而与此同时,君士坦丁保留了最高祭司长(pontifexmaximus)的传统头衔,他仍是所有异教徒的最高统治者。他的继任者将这种做法一直保持到公元382年。
  就像《达·芬奇密码》所认定的那样,君士坦丁于公元321年通过一项法律建立了礼拜日的休息制度。这无疑是有利于基督徒的措施,他们习惯在这一天聚到一起庆祝基督的复活,而这项措施也得到异教徒的欢迎,特别是密特拉神①(Mithra)的崇拜者,他们把这一天当作“太阳日”。
  是不是像《达·芬奇密码》所肯定的那样,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呢?错了。那是狄奥多西大帝(Théodose)(他于公元379年至公元395年间统治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死后约五十年)。狄奥多西大帝把基督教定为帝国惟一认可的宗教。公元391年,帝国公布了一项法律,禁止在罗马从事所有异教祭拜活动,从以“无辜的牺牲”(动物)献祭到去宗教场所均在禁止之列。一项敕令将这些措施推广到埃及,在那儿引起异教徒和越来越确信即将要战胜偶像崇拜的基督徒之间的众多冲突,这些冲突有时充满血腥暴力,特别是在亚历山大。一年后的公元392年,第二道敕令将这些禁令扩大到整个帝国。自此,即使在家中私下祭拜偶像也属非法行为,可以被课以高额罚金和没收财产:“任何焚香的住宅将收归国有。”

  尼西亚公会
  让我们回到六十年前,接着说君士坦丁。他于公元325年召集了尼西亚公会,但是此次会议与基督教《圣经》正典的形成没有关系。即便是处理了教会的组织和纪律的问题,那也属于在4世纪分裂基督教的教理上重大冲突的范畴,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一神教的最核心的问题:惟一的上帝怎么可以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人呢?尼西亚公会因此成为构成基督教的上帝三位一体教义的第一步。
  再就是阿里乌教派的问题。亚历山大的教士阿里乌(256—336)的学说是导致召开尼西亚公会的危机的根源。最出色的古代基督教历史学家米歇尔·梅斯兰(MichelMeslin)在《宗教百科全书》中解释说:“对阿里乌来说,三位一体中的神既不能相等,也不能被混淆。神性的绝对标志是非创造的,也是非生殖的。可是,只有圣父符合这个定义。圣子因此不能是同样完满的上帝,因为他是圣父生的,是次上帝。他的座次位于最卓越的上帝和造物之间。这样,阿里乌走到了一种严格、绝对的一神论学说……”尽管受到亚历山大教会的谴责,阿里乌的观点还是拥有不少的支持者,也包括帝国中各个基督教团体的主教。
  出于对平息不断恶化的冲突的关注和对于主教们要求他解决矛盾的期待的满足,君士坦丁在尼西亚的皇宫召开了第一次“普世的主教会议”。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涉及全球的教会。约有三百名主教参加了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一种信条,即“尼西亚信经”,基督教信经的第一个表达方式是确认基督“与圣父的本质相同”,他与圣父是“同质的”。
  君士坦丁放逐了阿里乌。但不管怎样,阿里乌教义仍在帝国中发展,并带来了冲突和动乱。为了平定人心,皇帝试图找到一种妥协的办法。但是,以亚历山大的主教亚大纳西(Athanased′Alexandrie)为首的新三位一体信条的捍卫者们不同意对尼西亚通过的信条做任何改动。于是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皇帝被主教们的不妥协激怒了,他为阿里乌平了反,却将亚大纳西流放!君士坦丁于公元337年逝世,临终前他受了洗——接受了阿里乌的教义。
  君士坦丁死后,阿里乌危机并没有平息。君士坦丁的继任者中,统治西帝国的儿子打出了尼西亚会议的招牌,但统治东帝国的儿子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却是阿里乌派!最后君士坦提乌斯占了上风,并试图在全帝国确立阿里乌派信仰。反对阿里乌派的主教们被流放。论战在继续,一些人甚至宣布圣子完全不同于圣父,这更增加了混乱。直到公元381年,狄奥多西召集了君士坦丁堡公会(第二次普世的主教会议),才彻底解决了阿里乌教义危机。这次会议多亏了巴西勒(Basile)的神学思考——他是凯撒雷(Césarée)的主教,公元379年逝世——统一了上帝的单一性和圣父、圣子、圣灵的区别: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信念。在君士坦丁堡确定的信条得到重申并明确了尼西亚信经,同时会议不顾一些人反对,确认了圣灵的神性。这个基督教的信条(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至今没有改变,并适用于所有的基督教教会。但此时,阿里乌教派继续在帝国之外,特别是在日耳曼民族(哥特人和西哥特人)中间发展。阿里乌派的传教士仍在传教。阿里乌教派的真正消亡是在西班牙西哥特国王雷卡雷一世(Recarède)于公元589年改宗之后。

  伪经和基督教《圣经》的正典
  让我们重读一下《达·芬奇密码》:“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圣经》是由罗马的异教徒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编撰的。”(P?郾214)“基督教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发生了。君士坦丁下令并出资编辑写了一部新的《圣经》。这本《圣经》删掉了那些记叙基督个性特征的福音,而将那些把他描述得像神一样的福音添油加醋一番。早期的福音书被查禁烧掉了……非常有趣的是,所有选择尊崇被禁的福音书,而不看君士坦丁制定的《圣经》的人被称为异教徒。”(P?郾217)
  这些说法不符合史实。君士坦丁从不曾编纂一部正式的基督教《圣经》。基督教《圣经》正典的创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制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2世纪到4世纪,因此是在君士坦丁之前和之后,而且它并没有依靠一个毫无争议的中央政权,就像梵蒂冈转化为罗马天主教教会一样。
  以下是创立基督教《圣经》的几个主要阶段。
  ——查士丁①(Justin)在公元150年左右在罗马写道:人们在那里阅读《使徒回忆录》。我们知道,在2世纪,流传着很多讲述耶稣的事迹、行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