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内幕-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李德林
1994年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德隆农牧业”)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揭开了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的序幕。他们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新疆各地建起了4个大型的现代化农场,开发土地10万亩。在这10万亩土地上,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了1500多万美元的各式农机设备,在农业专家的规划、指导下,成功种植了小麦、油料、番茄等作物。
在办公司的同时,唐氏兄弟手中还掌握了大量股票,什么一级市场(指发行市场——编者
注)、一级半市场(民间买卖还没有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或股权证,以及上市公司尚未上市交易的内部职工股。——编者注),只要赚钱,就大胆干。
1995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同年,还设立了北美联络处,拓展国外业务,由此可以看出德隆的雄心壮志。
此时的德隆成了股市上有名的大户,不但是因为他们从一级半市场购买的股票已经全部上市,而且他们的出手经常起到“敢死队”的效果(敢死队是指出手就能将股票直拉涨停的操盘手——编者注),他们的野路子,名动“江湖”。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股票都出手凶悍,只要风传德隆要买入或卖出什么股票,股市上的大户就会迅速跟进。
“金盆洗手”寻觅新路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1996年3月30日,央行发布公告,从4月1日起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4月1日,国务院提出“稳步发展,适当加快”。国庆节过后,深沪大盘全线飘红。但是,浸淫股市多年的唐氏兄弟,已经嗅出要“变味”的气息。
从10月起,证券管理高层开始变调,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规定,大致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持制
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1996年12月16日,针对10月前后沪深两市出现的暴涨行情,《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显要位置发表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指出股市出现过度投机行为,并指出暴涨必有暴跌,要求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文章认为股市暴涨的主要原因有五: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股民跟风,并认为股市的市盈率过高。文章甫一发表,股市“逃”声一片。
国家决定整治机构大户操纵市场,加上唐氏兄弟发现曾经被市场狂炒的龙头股四川长虹、深发展等股票都有证券机构被套,他们不愿意与这些券商正面交锋,更不愿意给他们“抬轿子”。
其实唐氏兄弟早已感觉不踏实,早在1995年的时候,唐万里就带了一帮人去加拿大,考察当地的金融业、农业、工业,摸人家的底子,并在那里试着收购了一个生产车灯的小公司。
唐氏兄弟们考察后的结论是,对于中国来说,最有优势、最有机会的可能还是在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制造业的第一棒是欧美,第二棒转移到日本,第三棒到了东南亚,现在又转向中国。制造业应该在中国落地生根,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而且经过“七五”、“八五”、“九五”的技术改造,中国已经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一方面具有生产能力,一方面面向全球市场,这对中国意味着历史性的机遇。
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把传统产业等同于夕阳产业。唐氏兄弟认为这种观点是一种偏激。
唐万新有一番妙论:“都说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其实,无所谓朝阳还是夕阳。纺织是夕阳产业吗?食品是夕阳产业吗?只要人们要穿衣、吃饭,它们就都是永恒的产业。”
在有了资本市场的切身体会之后,一个模糊的直觉上升为德隆的“投资理念”——创造传统产业的新价值。
唐万新的自我解释是:“其实德隆一直很关注实业,一直想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我们只是想做个土财主,1993年以前就已经有几个亿了,但我们不想这样,没多大意义,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
1996年之前可以称为“德隆史前期”。从2004年的今天往回看,可以清楚地看到,1996年是德隆的第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东奔西杀的唐氏兄弟有两个特点:
一、具备高度敏感的商业头脑,用经济学的术语表示就是,准确地发现需求,迅速地实现供给,完成交易。冲胶卷、卖电脑、JJ迪厅等,都是很好的例证。那种灵光一现后的成功,老能让我瞬间想起牟其中用积压产品换苏联飞机的事儿。
二、投资思路还处于非理性的、发散型的阶段。如果从时间上算,唐氏兄弟从1986年开始创业,也可以算作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但是,那个时候创业到现在依然保持成功的企业家,多数沿着单一的实业兢兢业业发展壮大起来。相比之下,德隆的“性格”似乎更加浮躁,或者更加跳跃,很难在一个实业当中沉淀下来。
下潜“屯河” 一石双鸟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德隆从1996年10月成为新疆屯河的股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1997年1年的时间里,相继控股沈阳合金和湘火炬。由此,德隆真正地成为“德隆”。在进入3家企业之初,德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战略方案,而是边干边摸索。
1996年7月4日至12日,新疆屯河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这引起了新疆德隆的注意。其实,他们之间并不陌生,早在1996年2月份新疆屯河与新疆德隆就开始了第一次的默契合作。当时
新疆德隆与新疆屯河联合其他9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新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从此拉开了双方长达8年的密切合作关系。新疆屯河到底是个怎样的公司呢?
新疆屯河最早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一家靠贷款起家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头屯河水泥厂。
1993年7月,头屯河水泥厂由新疆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贸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钢铁公司新疆八一钢铁总厂、新疆昌吉金汇实业发展公司、广州市海珠区穗海物资公司联合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改制成新疆首家生产型股份制企业——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2月,由新疆屯河、新疆德隆等11家新疆公司和机构注册的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成立,新疆德隆和新疆屯河各出资700万元,各占12。73%股权。
1996年7月,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以“新疆屯河”的名称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其中,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贸总公司以资产3810万元折成3800万股,另外3家发起人以溢价1∶1。3比例认购2100万股,向内部职工股1∶1。3比例溢价发售900万股,合计共6800万股。1995年7月,新疆屯河回购并注销了原发起人新疆昌吉金汇实业发展公司所持全部股份1000万股和发起人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贸总公司所持全部股份3800万股中的550万股。从而新疆屯河股本变更为5250万股。
新疆屯河已经是上市公司,而且盘子不大,是新疆地区数一数二的水泥企业,唐氏兄弟决定进入新疆屯河。新疆屯河上市3个月后,新疆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贸总公司、新疆八一钢铁总厂分别将其所持有的新疆屯河法人股450万股、263万股转让给新疆德隆,共占新疆屯河10。19%的股权,新疆德隆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唐万新对资本有天生的敏感与亲近,虽然新疆德隆只是新疆屯河的“三当家”,可这个“三当家”与其他股东的想法大相径庭,它除了对新疆屯河的水泥资产感兴趣之外,还看中了新疆屯河可能拥有的另外一个融资平台,从利用新疆金融租赁和控制金新信托开始,德隆的财技就逐步显现。
1997年1月,新疆屯河同当地工商银行签约,出资6450万元,受让工行持有的新疆金新信托公司3000万股股权,占30%,成为金新信托的大股东。
1997年4月,新疆金融租赁就发行了1亿元特种金融债券,期限为3年,年利率11%。
两家关联公司为这笔特种金融债券提供担保,一个是新疆金融租赁的股东公司新疆德隆,质押的是其所持有的新疆屯河法人股及其质权登记日以后的分红派息。另一家担保公司则是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开发公司,抵押的是其下属的城市大酒店的部分楼层。
“达园会议”确定两条线路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达园是北京的一处宾馆名称。1997年5月新疆德隆的核心人物曾在此召开了一次会议。
这时期,新疆德隆进入新疆屯河已经7个月。之后1个月,上市公司“攻坚战”再奏凯歌,插旗沈阳,控股沈阳合金。再过5个月,南下湖南株洲,力擎湘火炬。这一连串动作,紧凑干脆,显然是谋定而动。在这期间召开有转折意义的“达园会议”,预示着德隆思路的新变化。
“达园会议”重申了整合传统产业的战略方向,明确了具体的方法,即“整合”——整合生产、整合销售、整合人才。
当然,要做成这项堪称伟大的事业——自然离不开德隆赖以起家并已驾轻就熟的独门利器——资本运作。于是,在整合产业这条主线之外,同样重要的另一条线——融资体系的建立也如影随形悄悄展开。现在看来,不能排除这也是“达园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
屯河的“水泥试验”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1997年,新疆德隆收购新疆屯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屯河工贸”)下属的三家小型国有工厂;同年,新疆屯河、屯河工贸和新疆屯河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屯河农牧业”)联合成立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屯河集团”)。新疆德隆占屯河集团51%股权,而屯河集团又占有新疆屯河15%股权。加上德隆的“私生公司”(见德隆的“私生公司”一节)对新疆屯河的持股,德隆直接和间接占有新疆屯河40%的股权,成为新疆屯河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唐万里担任新疆屯河的副董事长。德隆开始按照自己的发
展思路来规划新疆屯河的未来。入主初期,德隆是围绕新疆屯河的原有主业——水泥进行设计,陆续收购了周边的中小水泥厂,很快发展成为年生产能力过百万吨的水泥企业,产业整合初战告捷。
竞标合金 睥睨群雄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有了在新疆屯河的试点经验,德隆加快了步伐。开完“达园会议”的1个月后,他们来到了中国北部城市沈阳。为了在上市公司沈阳合金的法人股权出让招标会上一举夺魁,德隆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了该行业中的顶级专家进行大量调研、评价和论证工作,并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中心展开校企合作。这种做法后来被总结为德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997年6月,德隆的人带着汇票去了招标会拍卖现场,众多买家对只有5000多万股“盘子”的沈阳合金都是势在必得。一时间“硝烟弥漫”。已经红了眼的德隆一口气报到每股3。11元的最高价格。德隆还将一整套企业发展规划、对全市冶金行业的建议等多方面内容的报告,呈到沈阳市政府官员的案头。并提出条件:第一,拿出2000万元抵押金;第二,企业职工暂时不下岗,允许有半年的调整期;第三,企业的领导班子不变。在其他买家看来,德隆既保持着凶悍的既往作风,又展示出儒雅的职业化姿态。
机会是为有准备者准备的。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优厚的价格以及替政府着想的条件,使德隆终于如愿以偿。新疆德隆受让沈阳合金1500万法人股,占总股本的29。02%,成为第一大股东。
沈阳合金的前身是中国最大的镍合金材料生产企业——成立于1958年的沈河区第三电线厂,1961年改名为沈阳电工合金厂,并成为机电部的定点生产企业。1990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那时沈阳合金的总资产是1。3亿元,净资产7000万元,股本5000多万元。主要产品是镍合金,市场占有率高达80%,业务比较稳定,每年有4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600万元—800万元的利润。
与战略无关的“太空梭”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由于在1993年12月的时候,国务院发布意见,要积极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全国各地立刻兴建了许多旅游娱乐项目,但是对比国外的同类项目,国内所上的娱乐项目引不起游客参与体验的兴趣,从国外引进动感娱乐设备价格又太过昂贵,因此国内缺乏低成本高性能的娱乐设备。德隆经过研究认为,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1997年7月,根据德隆的意图,沈阳合金与国家仿真中心合资组建的北京太合金动感电影设备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合金”)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开张,开发“太空梭”设备。沈阳合金总投资
额为4000万元,占80%股权。
太合金成立当年就取得了2673万元的收益,第二年又取得3。341万元的收益。到了1999年,订单突然减少,当年6月在效益下滑的苗头刚出现的时候,沈阳合金将太合金以5000万元的身价卖给了新疆东方奥斯曼化妆品有限公司。
“太空梭”项目反映出德隆的投资能力还停留在“JJ迪厅”的项目投资水平上,尚未找到战略门径。
“点燃”湘火炬 完成战略框架
李德林
作者:李德林
不过,德隆的学习能力很强,在湘火炬的运作中很快改变了“太空梭”的做法。
沈阳合金生产的汽车火花塞电极材料,是湘火炬最大的供货商,大批的应收账款也来自湘火炬,这促使新疆德隆入主湘火炬,并将其纳入产业链。
湘火炬是一个有30多年历史的火花塞公司,1993年改组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然而假冒伪
劣产品横行、三角债成风,湘火炬1996年仅实现利润总额201万元、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