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有老年痴呆症。年轻时候听到的那句话一直在耳边回响。他接了一个电话,对着电话嚷了一句:
我们都欠上帝一死,今年死的明年就不必等死了。然后把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海明威的父亲也是用手枪自杀的,难道自杀也可以遗传?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无法打败他。
海明威被自己的绝望打败了吗?或者咬文嚼字一下,他被自己的绝望消灭了吗?这么丰满多姿的一生,为什么要绝望呢?
远 景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
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
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
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
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
这一切都来自完美;是,高空的光芒
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Hemingway,Ernest
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国乡村医生家庭,喜欢捕鱼、打猎等冒险刺激的运动,先后以司机和记者的身份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功塑造了〃海明威式硬汉〃的形象。他简练有力的文体曾引起美国文学的革命,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等,晚年用猎枪自杀。
第24节:狄金森:我说爱情如苦修(1)
9。 狄金森:我说爱情如苦修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等待一小时,太久
如果爱,恰巧在那以后
等待一万年,不长
如果,终于有爱作为报偿
狄金森
有一些人,你看到他,就会联想起一种植物。这大约不仅仅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癖好。爱默生让我想起一棵苦楝树,叶赛宁让我想起白桦,托尔斯泰让我想起一棵大榕树,狄金森呢,像一株百合。她自己在《穿过黑暗的泥土,像经受教育》一诗中这样写道:
穿过黑暗的泥土,像经受教育
百合花一定考试合格
试探她洁白的脚,毫不颤抖
她的信念,不知畏惧
从此以后,在草地上
摇晃她绿宝石的铃铛
泥土中的生活,此刻,全都遗忘
在幽谷中,欣喜若狂
这大约是一种自况吧?写空谷幽兰的诗多了,可没有一首像这样来得天然,来得幽微,来得匠心独运。洁白的双脚,洁白的心,在黑暗幽闭的泥土中无所畏惧地穿行、成长。最后,在盛开的一刹那,欣喜若狂。可是盛开并不是给人看的,自己欢喜就好。难得的坚贞和自持、自喜。王维也有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却有寂寞的意思。
这样的慧心,外表却是枯槁。她也类似于苦艾,味道苦涩,内心却别有馨香,嚼起来有回甘,耐人寻味。
艾米莉·狄金森于 1830年 12月
10日出生在美国阿默斯特小镇上。她并不美丽,经历也不够传奇,终身未嫁,生活得像修女。她死在她出生的那栋房子里。这辈子除了去波士顿看过两次眼病,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小镇。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律师,父亲还当选过议员,家庭属于中产阶级,所以她衣食无忧。她几乎不见客人,不外访,足不出户,天天在家里忙着烤面包、做布丁,种点冬天也能开花的植物,侍候长年生病的母亲,剩下的时间就是写诗。那种年头女子的智力和才华并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大约她写诗的时候也是偷偷地,在烤面包的间隙,在晚上睡觉之前,写在小纸片上,塞到抽屉里。那样的日子,我们完全可以从她的《穿过黑暗的泥土,像经受教育》那首诗里感受得到,黑暗的寒夜里,像一朵花的根一样坚守,破土而出的时候,自己欣喜若狂。
在她去世以后,她的妹妹无意中从一个盒子里发现了姐姐的大量诗歌,禁不住吓了一跳。在狄金森不到 56年的生命里,留下来
1800余首诗这里面除去应朋友要求,发表过不到十首之外,其余的都没有发表过。妹妹和朋友为她的诗集出版开始奔走,直到她死去30年后,人们才认识到她的价值。在纽约圣约翰教堂的诗人角,人们献给她的铭文是:
〃啊,杰出的艾米莉·狄金森!〃
25岁以后,狄金森差不多就与世隔绝了。她喜欢身着白衣,在自家那幢有着棕色的砖、高大树木和一片花园的大宅子里走来走去。客人到花园来喝茶,见到的只是她白色的裙裾隐没在花树之后。人们叫她为〃阿默斯特的修女〃。
她恋爱过吗?少女时候暗恋过谁?可曾为他心跳?成年之后又对谁动了心,为他一生未嫁?或许是她的同学,或许是她的老师,或许是她家的一个世交,常常来她家喝茶,而她只好偷偷地躲到花丛的后面。
她的老师说出来要吓人一跳,爱默生和梭罗都教过她。
有好事者考证她爱过三个人,一个是并不欣赏她的才华的编辑;一个是牧师,只见过两面;还有一个是法官,一个有妇之夫。有人认为有一首诗是她三段爱情的明证。
我的生命曾两度终止,
在终止之前,它仍在等待,
看第三次苦难的秘密
是否会被时间的手揭开。
如此巨大,如此难以想象,
就像曾经的两次,令我昏厥。
我们只能一次次告别天堂,
一次次梦想着与地狱告别。
这三段感情非但没在对方心里掀起狂风大浪,甚至别人根本就没注意过她的存在。谁会想起这个害羞、娇小、外貌平凡的女子?
虽然她后来成为世界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可是在爱情面前,她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卑微而羞怯的女子。
她的爱情诗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他用手指摸索你的灵魂》:
他用手指摸索你的灵魂
像琴师抚弄琴键
然后,正式奏乐
他使你逐渐晕眩
使你脆弱的心灵准备好
迎接那神奇的一击
以隐约的敲叩,由远而近
然后,十分徐缓,容你
有时间舒一口气
你的头脑,泛起清凉的泡
再发出,庄严的,一声,霹雳
把你赤裸的灵魂的外衣,剥掉
巨风的指掌抱握住森林
整个宇宙,一片宁静
没有人比她写得更好。一个女子在爱上一个遥不可及的人时,是那么无助、脆弱、谦卑,心随时都会碎掉,无论是远远地看到他,还是听到他的声音,还是闻到他的气息,一点点的只言片语都会刮起飓风,像琴师叩击琴弦,用一点力,琴弦就会崩断,像溺水的人临死前的窒息。狂喜到惊恐,幸福到脆弱。然后是一片宁静,像风的手掌抱住了森林。多美的比喻。
曾经和他并肩走过,他的衣袖飘拂在我的手臂上,像一只小手在挠;每天看报纸,为的是看到他可喜的名字印在上面;一千遍一万遍地读他仅有的几封信,模仿他的签名,然后把这些信背下来,在自己烤面包的时候,做女红的时候,种花的时候,用画外音读给自己听。在别人看来是凄凉,在自己却是快乐的。
第25节:狄金森:我说爱情如苦修(2)
几封并不热烈的回信,几次偶然的邂逅,构成了一生的回忆。把仅有的一点点爱情放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品味,最后酿成了蜜;一遍一遍地涂颜色,把一幅用笔稀薄的素描,最后画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外表如修女的她也曾经唱过铿锵的爱之宣言《等待一小时,太久》:
等待一小时,太久
如果爱,恰巧在那以后
等待一万年,不长
如果,终于有爱作为报偿
永无报偿,我知道。爱一个人就如同苦修。是我自己愿意穿上芒鞋,拿起僧钵,将金缕衣换成百衲衫,拄起竹杖踏上不归路的。是我一心向佛,我怎敢命令佛向我靠近。
所以,我仍然是一颗修女的心,把你当信仰一样地来爱。我不要求你给我尘世的幸福,甚至我不愿意让你知道我在爱你。
这样,静悄悄的就好,像风的手掌抱住森林。
到弥留之际,我都会守住这个秘密。只是,我想:
为你开花,逃出墓地,
让我的花开得成行成列!
被她爱着的人是多么幸福,可惜他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女子,愿意逃出墓地,愿意为他开花,开得成行成列,等待他从花丛边经过。
爱得那么热烈,爱得那么谦卑,爱得那么高贵,爱得那么幽微。
一场南北战争成就了《乱世佳人》,可对于狄金森来说,战争始终是响在远方的炮火,她躲在自家的花园里,躲在自己的闺房里,躲在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写诗。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她的单纯成就了她的丰富。
弗吉利亚·伍尔芙说过,一个女人要成为作家,必须有两个条件:
一是有五百英镑的年金,二是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狄金森这两点都具备了。世事的纷扰被她挡在心门之外,她只管让一颗洁白的心在黑暗的泥土里成长。
她只思考死亡、自然、爱情、永恒的问题。
她选择了独身,为的是把自己完全献给诗歌和爱情。洁白的衣裙是祭坛的桌布。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俏皮话:
一个小伙子应该注意自己的内衣是否洁白,因为爱情的祭坛上需要洁白的桌布。
她的诗歌表现出智识上的丰饶,而非身体和自然的丰饶,与聂鲁达、惠特曼的诗歌相反。后者代表着人间热气腾腾的原欲、葳蕤的生命力,用叶嘉莹的话叫做〃直接感发的力量〃,而狄金森的诗歌却需要思索、细细体味,常读常新。那么多的破折号是她在沉吟,是我们在思索,是中国画里的〃留白〃。
像一道禅,像一杯苦茶。
她无疑是赞同雨果的那句话的: 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她的一首诗与雨果的想法如出一辙:
头脑,比天空辽阔
头脑,比天空辽阔
因为,把他们放在一起
一个能包含另一个
轻易,而且,还能容你
头脑,比海洋更深
因为,对比他们,蓝对蓝
一个能吸收另一个
像水桶,也像,海绵
头脑,和上帝相等
因为,称一称,一磅对一磅
他们,如果有区别
就像音节,不同于音响
她比雨果更有胆识的地方在于认为人的心灵甚至可以和万能的上帝抗衡。因为他们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伊甸园。
我想起伟大的米开朗琪罗,1508年,教皇朱利奥二世要求米开朗琪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穹顶画《创世纪》,他花了4年零5个月,终于完成了这一传世巨作。他长期躺在一个18米高的架子上,仰着头,夜以继日地工作。完工的时候,37岁的他已经累得像一个老者。由于长期仰视,他的头不能低下,看信都要举到头顶。他用自己的健康,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坚韧,创造出了不朽的《创世纪》。
狄金森也是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抵挡住尘世幸福的诱惑,用她的笔,用她的诗歌,筑起一个巨大的穹顶,上面星光灿烂。
读她的诗,你会发现原来在一袭缁衣的里面,还可以有着这样的流光溢彩,深入她的心灵,你会发现一个凡·高绘出的群星璀璨的天空。星星都被热情熔化了,变成了流体。整个天空成了熠熠生辉的河流。像坟墓一样的幽闭中,居然别有洞天。
第26节:狄金森:我说爱情如苦修(3)
在生活上她和普鲁斯特很像。普鲁斯特早年是上流社会的宠儿,沙龙中的娇子。可是他患有致命的哮喘病和花粉过敏症,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不能见到任何光线,不能听到声音,不能闻到植物的香味。差不多从35岁起,他就生活在一间四周钉有软木、窗户上挂有厚毯子的黑房间里,用了生命最后的16年时间,完成了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在一个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世界里,他能依靠的只有对往昔的回忆。回忆在黑暗和寂静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的缤纷。在回忆和再造回忆上,他和狄金森都是高手。
突然想起杜甫的诗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一扇小小的窗户向外看去,千秋积雪,其心晶莹;门外,是要远航万里的船只,其心也雄伟。不知道为什么,又由这首诗想到了狄金森。
1886年一个初夏的黄昏,狄金森因肾病而昏迷,再也没有醒来。不知道在弥留之际,死亡是不是像她在诗歌《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里写的那样?
蓝色的微妙起伏的嗡嗡声
在我和光之间
然后窗户关闭然后
我眼前漆黑一片
Emily Dickinson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到1886年5月15日,由于肾脏疾患而在昏迷中离去时,已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诗篇。她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题材方面多半是自然、死亡,和永生。她终身未嫁,被人称为〃艾默斯特的修女〃。
第27节:拜伦:活过爱过痛饮过(1)
10。 拜伦:活过爱过痛饮过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雅典的少女啊,我们分了手;
想着我吧,当你孤独的时候。
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驰奔,
雅典却抓住我的心和灵魂:
我能够不爱你吗?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