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闯北极-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大塑料桶内,动作非常熟练,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时常看见大人到井里提水的情
形。
“你提水干什么?”
“测量水中镭的含量。”
“怎么测?”
“我把这塑料桶打满后,让他们从这个小塑料管中流过,镭就留在管中的一层
二氧化锰滤纸上。”
“这两个大塑料桶能装多少水?”
“120升。”
“你打水的桶有几升?”
“4升。”
“那就是说你每次得打30桶水上来。为什么不用水泵呢?”
“船速太快,打不上水。”
“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海水?”
“因为镭的含量很低,两桶水中大约有10的-15次方克镭。”
“也就是说,两升亿桶水才有一克。”
“没错。”
“测这东西有什么用?”
“同位素含量好比海水的‘身份证’,而且深层海水的交换过程非常慢,由此
可以知道水团交换的情况。
蔡平河的健身之道固然不错,但我总觉得咱们的科研手段是不是有点落后了?
凌晨,雪龙船进入B…2…8站,发现一个海洋资料浮标。这个浮标由两部分构成,
浮标体部分潜在水下, 有一支数据传送天线露出水面,并有3个醒目的彩色浮球挂
在天线附近, 浮球印有号码:70435。后面另拖着一个小浮球,浮球上装有夜间指
示灯,可能是用于警示夜航船只。我们发现的浮标锚锭在2250米水深的地方,估计
是通过卫星传输数据的锚锭海洋资料浮标。
海洋资料浮标分水面浮标与潜标两类。潜标锚锭在一定深度的水下,在海面无
法看到,回收时通过声信号控制释放系统释放,使仪器浮出水面。水面浮标分为漂
流浮标与锚锭浮标两种,漂流浮标随海流移动,用以记录不同位置的海洋数据;锚
锭浮标固定在特定位置,记录海洋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资料浮标可以将数据记
录在浮标内部,待一定时间后用船只回收;也可以带有无线电天线或卫星跟踪天线
实时传输数据,用于海洋监测或预报。海洋资料浮标一般包括浮体、传感器、数据
采集系统、数据处理与存贮系统、数据编码发送系统、电源系统、天线系统、锚锭
系统、警示系统等,因而,海洋资料浮标一般造价高昂,少的几万元,高的达几百
万元。
我们在白令海辛辛苦苦做的这些考察工作,除海水取样不能做之外,其他所有
的测量工作资料浮标都可以做,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深度,以及叶绿素含量。
而且,这种浮标可以全天候实时传输数据,使人们对海洋环境变化了如指掌。这又
是我们这种调查所不及的。可以说,浮标对于海洋研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本同时在海上施放的浮标达1000多个。由于资金限制,我国的浮标很少,而
且大都是为了一个课题施放,三两个月完成后马上回收。
这迫不得已,因为我国的近海浮标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每年损失惊人。赵
进平研究员说, 有一年他们放了12个浮标,到年底只剩1个完好的,其它的都不同
程度有损坏。有的渔民故意把浮标用电钻搞坏,或者拿走浮标上的风向仪,甚至有
人在上面写着字:破坏渔业资源,不好。他估计这是一种在海上长期作业后的无聊
行为。为此,他们在浮标周身布满长长的钢刺,以使渔船不能接近。
浮标在海洋中很常见,绝对算不上任何发现。但我们看见的这个浮标,第一造
价肯定不低,第二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却完好无损。两相比较,引发出科学家们
不少感慨。
0801(BJ0802)白令海综合考察完成,中国的教科书由此改写
终于结束了!队员们见面都高兴得互相问候。
白令海海洋资源考察从7月19日到31日,历时12天,共进行6条剖面42个站位的
考察,考察站位覆盖白令海全部公海海域。近24万平方公里。
在每个作业站位上进行了物理海洋的探测、浮游生物的垂直拖网和分层拖网取
样、海洋化学取样、海洋地质取样、渔业资源拖网、海洋同位素取样、大气和海洋
二氧化碳取样等多学科、多项目的综合考察,取得了大批宝贵的海洋数据,是有史
以来我国首次在该海区进行的综合型海洋考察。
白令海是环太平洋的重要边缘海之一,是北冰洋的东方门户,是连接北冰洋与
太平洋的纽带。大洋中的大部分物质是通过边缘海输送进去的,而且每个边缘海都
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研究和考察边缘海,可以与中国近海的资料加以对比,
更好的掌握其规律。环太平洋的边缘海有南中国海、东中国海、日本海、鄂霍次克
海、白令海和苏禄海。除了白令海之外,其它连续海已基本上没有公海。
本次白令海考察涉及两个考察目标。
首先是考察白令海公海部分的资源状况,从海洋学和捕捞学两个角度研究白令
海的环境背景、生物资源总量、生物生产力、海洋生物链结构、海洋可捕资源等重
要资源问题。通过水文考察和同位素示踪考察可以了解形成白令海渔业资源的动力
学背景; 通过地质调查获取的数据,可以恢复1万年以来的沉积记录,了解白令海
生态环境与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通过研究营养盐、溶解氧、颗粒有机碳、溶解有
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等各个层次的资源要素全面研究白令海的生物资
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考察的圆满完成将大大丰富我国对白令海资源状况的了解。1993年,中国
曾对白令海进行过单纯的渔业资源调查,只涉及鱼群的种类、数量、分布等。其他
国家对白令海早已进行过系统了解:苏联60年代的区域海洋学专著就对白令海有过
系统描述,青岛海大编写教科书时也采用了美国1994年的“最新”资料。但外国资
料只公布海洋的一般参数,对涉及重要资料部分则是保密的;另外,他们公布的数
据也不是最新的。青岛海洋大学的高郭平老师说,这次考察的资料将改写我们的教
科书。
考察针对的另一个目标是研究北冰洋与太平洋的水交换问题。两大洋的水交换
不仅仅是白令海峡的动力学问题,而且是对两大洋都有显著影响的重要海洋过程,
突出表现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环境状况的形成与变化。探讨水交换对白令海水水
团与环流的影响,对两大洋水交换及其环境效应给出定量的和可靠的估计。这对于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都将提供重要依据。
这次考察是一次设计科学、考察项目全面的综合性海洋考察,这次考察表明我
国海洋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继我国南大洋考察、赤道海区考察、中太平
洋资源考察、西太平洋环流考察之后的又一次远海考察,是我国改革开放、走向世
界的重要标志,对我国在21世纪海洋科学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白令海海洋考察的主要工作如下:
⒈物理海洋学:完成42个温盐探测站作业,进行了31个水深超过2000米的深水
站作业,探测最大深度3750米,采水成功率99%,获取温盐深资料50Mb,同时采集
记录了多普勒声学剖面测量数据300Mb; 完成了走航表层温度和红外测温1600组连
续观测的数据,为研究白令海陆架水团、结构和形成机制和白令海海洋环境变化提
供可靠的数据。
⒉化学海洋学和生物地球化学: 获取了42个站位的碳循环采样548个,大气气
溶胶走航采样,总量样品为22,分层样品为42克,测定溶解氧、二氧化碳通量和营
养盐数据1818个, 二氧化碳和水团同位素示踪水样采集326个,取得溶解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样品190个, 重金属水样16克,用于了解白令海海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
特征,研究其海气交换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共有测定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样
品495个;获取碳14样品78个,氮15法测新生产力35个,氚细菌样品9个,能够准确
评价白令海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和细菌生产力的水平,阐明生物生产力的分布特
征及其调控机制; 氘、氧18样品282份,利用镭226、镭228(样品20个)的分布计
算水体的水平涡动扩散速率,区分研究海域不同流系的边界。总有机碳、总石油烃、
难降难解样品90个,为研究白令海有机地球化学的背景和人为污染程度及影响提供
了基础数据。
⒊海洋生物学、渔业资源:进行了浮游动物垂直拖网80次,浮游生物垂直拖网
154次, 微型浮游动物拖网44次,进行了32小时的连续站生物分层拖网观测,并进
行了浮游生物采集和浮游动物关键种生物生长过程现场试验研究,获得浮游生物量
样品19个,桡足类肠道色素分析样品13个,微型浮游动物样品44个,进行了浮游动
物现场活体培养试验2次,获得桡足类产卵率实验1次,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及
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数据5个, 表层叶绿素走航采样19个,为进一步研究白令海浮
游动物关键种种群动态及其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现场资料。渔业
资源探鱼仪进行连续观测,渔业拖网19次,用于研究渔业资源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⒋海洋地质、底栖生物:获取13个站位的表层样,计13箱(其中包括为底栖生
物取8个箱斗),获取6个站位的柱状地质样品,最大长度为519cm。还获取4个站位
的多管式地质样品。这些数据为探讨研究白令海的沉积物物质来源、沉积速率、地
层结构以及气候环境记录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提供了分析数据。
在此次考察中, 遇到两次低气压过境,在7级风的海况下,大洋组及时采取现
场安全措施,坚持考察作业,保证了预定数据的获取及人员与仪器的安全,完成了
全部考察项目,达到了预期考察目标。雪龙号考察船与大洋组密切配合,到站准确
无误,保证了考察的站位质量。作业期间战位密集,大洋组队员团结协作、顽强拼
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与科学家对话:北极科考为什么要来白令海
目前,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正在白令海海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这在
整个考察中占有近一半的时间。北极考察为什么要来白令海?考察前夕,我作为人
民日报社的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陈敏博士、蔡平河博士(以下称为博士),请他们
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请问我们来白令海干什么来了?
博士:在楚科奇海进行了13个站位的作业后,由于冰层太厚,无法继续北上,
我们从北冰洋调头回到白令海,进行第二阶段的现场作业,即研究白令海生态系统
与生物资源对我国渔业发展的影响。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呢?
博士:近几年来,随着近岸资源的日益匮乏,各沿海国家均将目光瞄准了深海
大洋的丰富资源,我国作为新兴的远洋渔业国家,远洋渔业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提
高。目前我国的洋浦渔船已逾千艘,年鱼获总量近百万吨。其中约四分之一来自白
令海及其附近海域。这些生产不仅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为我国创造
了大量的外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航次在白令海进行生
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据了解,我国大约有120艘远洋渔船在这一带作业,应该说对哪儿有鱼、
都是什么种类、大概怎么分布知道得差不多了,用得着这么多科学家专门进行调查
吗?
博士:我们这次调查的各项目标在于揭示白令海生物资源的现存状况及其未来
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必须强调的是,生物资源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海洋中的
各种生物,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可食用生物(如鱼类)。因此,必须从不同层次系
统、全面的研究海洋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分布及生物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既
定的目标。
记者:能不能具体说明一下?
博士:海洋中的生物沿食物链营养级的高低大体上可分为游泳生物(如鱼、虾
等)、浮有动物(如桡足类等)和浮游植物(各种藻类)三大类,其中游泳生物吃
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从而构成了具有不同营养级的食物链,人们常
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便是最直观的描述。
记者:蔡平河博士这次研究的项目是“海洋初级生产力考察”,是不是就是指
这种生物链关系?
博士:初级生产力是专门以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浮游植物利用太阳
光、水中的营养盐(如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不断
的生长、繁殖,这一过程即为初级生产过程。
记者:稻谷丰收、植被繁茂的地方才会生机勃勃,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浮游植
物生长较快的海域才会鱼儿成群?
博士:的确,就像陆地上的稻田为人和动物提供了最基本的能量一样。不断繁
殖生产的浮游植物为浮游动物提供了食物保障,由此维持的浮游动物又为鱼类等游
泳生物提供了生活来源。通常情况下,食物链中的各级生物食物呈金字塔式的分布
态势,即越低营养级的生物,其生物量越大。很难想象,在生物初级生产力贫瘠的
“沙漠”中,会形成生物资源富饶的“绿洲”。
记者:从我本人理解的渔业调查来看,就是下网捕鱼,然后统计一下数量和种
类。白令海站位作业大半已经完成、但至今一条鱼也没捞上来。我自己认为渔业调
查的目的没有完成。众你们的考察来看,能不能捕到鱼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直接表象,
实际上和科学意义上的调查关系不是很大。
博士:海洋捕捞由于受鱼群分布、天气、网具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定量化,像
我们这些天在这个